中专计算机教学论文: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初探

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初探

司炎军

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

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初探

【摘要】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教学应告别以往的呆板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职业中专的特殊性,身为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来一场大的革命,创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路,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找准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中专 计算机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专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

首先分析一下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对象的现状:

受大学、高职、高中扩招的影响, 中专生源较差, 总体水平偏低,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家庭贫困, 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甚少。而来自城市的另一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计算机, 不仅对基本操作很了解, 对于某些办公软件也算精通。

学习兴趣低是当前中专学生的又一大现状问题,“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来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中专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很难想象对计算机没有一点兴趣的人能学好计算机,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乏味的DOS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一下子就难倒了一大片学生,让学生心生畏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学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做精美的卡片、带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输入法、玩玩打字游戏,等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计算机的构造、信息的存贮及表示等,但其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要求学生掌握,但有些东西只要求学生了解。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才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总之,开设的课程以实用为主,少而精;至于教学方法,不必费时讲太多的理论,主要教他们操作的方法与步骤,有些教师本来抱着让学生深入了解的心态,结果理论太多,适得其反。

二、进行课堂改革,因人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还需要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大胆对课堂进行改革。课堂分为基础篇及提高篇。每节课的基础篇讲解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 提高篇讲解占百分之三十。基础篇是针对底子比较差的学生, 讲一些简单、使用的操作, 确保他们能听懂、会操作。提高篇针对计算机能力稍强的学生, 在对基础篇学会学好的同时, 熟练掌握基

础知识的基础上, 给他们灌输一些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常识。

作业根据讲课内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上机操作时, 由底子好的学生辅导底子差的学生, 结作互助小组, 使他们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 多加鼓励, 个别指导,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

三、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教好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是很不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学

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

作为中专教师,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 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课上听得如坠云雾,可一上机,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例如,在上文字处理软件Word 时,讲到“首字下沉”“图文混排”“设置页眉页脚”等,学生听得是目瞪口呆,但在上机操作时,学生觉得豁然开朗。

五、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中专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甚至于对所有老师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应要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目前, 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

机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 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胜任职位需要, 能够就业”更是激励着我们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从而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佳敏:“浅谈当前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青海师专学 报》,20xx年

[2] 文倩瑶:“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的模式”,《教法研 究》,20xx年

 

第二篇:中专计算机毕业论文

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变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变化,计算机教学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变革。本文分析了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变革方向。

关键词:中专 计算机 现状 变革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所涉猎的领域横跨许多学科。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前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很多教师从常规的教学中着重提炼出演示法、操作法、探索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而机械地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了计算机软件的规律,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

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从此下去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变革探索

1.教师角色的变革。由控制者转变为帮促者:教师为学习者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经验和活动,为学习者的协作性学习、问题求解活动、真实的任务学习、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

由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作为指导者,教师在必要时应通过示范、解释、提供选择等方式,以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予以支持,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改进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

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职业学校教师应超越教书匠的角色,做研究型的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作业。与其他教师通力协作,改变传统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或开发新课程,如校本课程。

合作学习者和合作研究者: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善

于与其他教师协作,敢于探究自身专业之外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还应善于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探索新知。

2.学生角色的变革。由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

认知学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观点和技能,模拟专业人员的角色,如从事真实的研究。当学习者模拟现实世界中实践者的思维过程时,他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应用和思维提炼,这时学习者成了认知学徒。

3.教学方法的变革。模式的变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

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信息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要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

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入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

和经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4.学习情境的变革

模式的变革在学习情境的创设方面将充分体现如下特点:

协作的:学习者是学习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协作的。鼓励学习者与企业开展密切的、有助于学习进展的交流协作。

知识建构的:学习共同体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建构知识的方式。其根本理念是强调学习者通过协作的方式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以制衡传统的个体性和竞争性的学习方式。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学习情境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给问题求解带来多种观点,并为全体学习者所共享,以促进理解。

有移情作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的提供,应考虑个体的价值差异、多样化的观点和学习者不同的智能优势,因此,学习者共同体要注重运用和创造能充分发挥所有成员各自优势和策略。

5.学习任务的变革。模式的变革在学习任务的构建方

面,将表现如下倾向。

挑战性任务: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要成功地完成这种学习任务,需要学习者延伸、拓展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适当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应有足够的难度,但又不致使学习者产生挫败感,能激起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兴趣。

真实的任务:真实的任务就是生活和工作场所中的任务。它们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紧密相连,以生活经验和个人兴趣为基础,它需要学习者展开深度的学习,并且学会从密切的协作中获益。

综合的、跨学科的任务:完成挑战性和真实的学习任务,要求学习者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要求教师运用综合化的教学,通过项目或专题学习的方式,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6.评价方式的变革。模式的变革将强调以下评价策略。 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建构知识和创造人工制品来展现学习过程与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者还要参与制定学习绩效标准,并在设计、评价和评估报告中有相应的体现。

生成性的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改善学习。因此,评价应当紧扣课程目标,体现重要的知识、能力、内容和主题,并且为学习绩效的产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绩效的标准应

当清晰明了,并且作为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构成部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

平等性的评价:评价的策略或方式要体现公平性(如性别、学习风格、能力倾向等),以客观公正地评价个体的或小组的学习绩效。

总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不断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趋势下,要探索改进并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来培养合格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小岗.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教研究.20xx.(4)

2.邵鹏飞,王香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 职教通讯.20xx.(11)

3.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5)

4.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xx.(4)

5.稂永明,周笃悌.对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职教论坛.20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