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实践模式论文

浅谈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论及实践模式

摘 要:我国自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人才

需求没有显著增加,而社会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却迅速增加,加大了

技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技校老师应加强就业指导,

结合当前技校学生的择业环境,探索我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

式。

关键词:技校教育;就业指导理论;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xx)-01-00-01

一、技校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一)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提供的就业指导无法满

足实际需要。目前绝大多数的就业指导从业人员非常缺乏专业指导

和服务素质。导致了当前的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社会需要严

重脱节。

(二)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日渐增多,技校学生

的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技校毕

业生在择业时候突显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就业指导理论

体系和实践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三)就业指导模式单一。目前许多技校基本都是采用集中毕业

生或者集中各年级学生的形式进行笼统指导却忽略了学生专业的

差异性和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缺乏对不同个体的专门咨询和有

效指导,无法满足毕业生的真实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四)就业指导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很多都还只是大方向的政策指导、大范围的信息指导或者非常笼统的就业技巧指导。而技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多做些实事,多处理事务性工作,除了答疑解惑,还要有具体措施和步骤。

二、就业指导理论的整合和发展

(一)美国的全程化就业指导。美国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在技校学生入学之初,帮助了解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启蒙,使技校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第二年技校可以通过人才测评等手段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而能选好专业;等到了技校第三年,帮助同学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比较深入的实习,为将来求职做充分的准备。最后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学校会专门为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在分析测评结果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应的职业种类,帮学生确立就业意向。

(二)英国的专业化就业指导。英国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职业顾问和信息职员构成。职业顾问往往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并有在大型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工作实践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二为一,可以很好的为学生就业前进行答疑解惑。

(三)日本的生涯就业指导。日本早已将单一的就业指导为转变为生涯指导。在生涯教育指导下的日本就业指导工作特点分为以下

几点: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和规范的个人就业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许多日本学校都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综合考试spi(synthe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能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个性和能力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估。spi适性检查包括:个人的基础能力评价、适合的职业志向分析、个人素质和个性的剖析等三大部分。

通过对以上国家先进经验的总结,结合我国目前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可以整合为:1、全程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始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2、设定就业指导的目标,帮助学生能科学、现实的表达职业意识,减少其盲目性、盲从性;3、在强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个性特长的发展是适合不同职业对人的要求的关键;4、就业指导的落脚点应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要明确大学生应成为社会创业的主体。

三、就业指导实践模式构建

(一)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认同测评工作。在技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借助测评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制定自己大致的职业方向和努力方向,这也能为将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二)系统规划、全程化就业指导。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不同年级要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

连续性发展。

(三)丰富就业指导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以外,高校应针对不同情况和问题,丰富就业指导载体,纵深就业指导内容。

1、专题讲座。开设的生涯讲座和毕业生择业讲座。

2、校友报告会。对毕业后事业成功学生邀请回校对学生进行亲身经历讲述,使之树立职业目标并为之奋发进取。

3、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现场为同学讲社会需求,形成社会要求与自我发展的协调互动。

4、通过校内学生报刊,及时通报社会人才需求趋势、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等信息。

(四)将就业指导融入课堂教学,由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就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人才需具备素质、工作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五)注意检查评估。加强对就业指导自身的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一方面,毕业生就业之后,对各院系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促进院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在毕业生离校前征求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意见,反馈信息,找出差距,以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庆卫,刘尧,李燕妮.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xx,(3)

[2]曾志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构建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

院学报,20xx,(1).

[3]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2).

[4]李丽华.西方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及其借鉴[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xx,(1).

[5]孙烨,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xx,(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