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

一、工作人员管理

1. 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 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 1以上, 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 6: 1以上,以保证感控措施得到落实。

2. 新生儿病房、NICU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要换工作服、工作鞋、洗手。未穿工作服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

3. 进入治疗室及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帽子、护目镜、手套。

4. 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5. 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有条件的医院应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6. 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护理。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 作时应戴手套, 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7. 所有医务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8.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所有人员入室前应进行手卫生。

二、病人管理

1. 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朊毒体、多重耐药菌株等感染)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2. 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三、访客管理

1. 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数,患传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视。

2. 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无陪护病区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四、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1. 新生儿病房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区域分为医疗区、接待区、配奶区、新生儿洗澡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有条件的 可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接待室、清洗消毒间、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2. 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 无陪护病区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m2, 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区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

3.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病室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每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病室内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均应为非手触式。

4. 新生儿病室应当执行配奶制度,奶具实行集中清洗消毒统一管理,配奶间工作人员应经过消毒技术培训。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单独设置,保持清洁干燥。

五、物品管理

1. 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 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听诊器、浴巾、浴垫、粉扑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 痰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一次性使用吸痰管。

3. 奶具由配奶室统一清洗消毒、统一保管;奶具数量应能满足实际收治患儿哺乳与清洗消毒周转需要;用后奶具用清水清洗干净,压力蒸汽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 清洁消毒;治疗室冰箱及奶制品存储箱不得存放工作人员食品,治疗室冰箱及奶制品存储箱要每天一次进行清水清洁与75%酒精擦拭消毒。

4. 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

还应消毒。每周或遇污染时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5.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6.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环境管理

1. 新生儿病室空气要清新与流通, 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30分钟。病室应安装空气净化消毒机,并记录消毒器的清洗情况。

2. 新生儿病室每日清洁拖地不少于2次,拖布专室专用,如有污染及时用40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3. 病室窗台、床头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布,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4. 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七、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1. 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如乳胶手套、口罩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2. 医院有污水消毒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若系统障碍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

加倒含氯消毒剂。

3. 生活垃圾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参照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4. 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

 

第二篇: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迅速清理口腔内黏液,保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保暖,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严格消毒、结扎脐带。并在新生儿观察室观察2小时,正常者送入病房母婴同室

注意冷热护理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以55%为宜。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眼睛的护理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洗澡 最好用流动水,无条件使用盆浴

? 臀部护理

排尿后撤去尿布,用湿纸巾擦净会阴及臀部;

排便后用温水洗或用湿纸巾,涂护臀霜,更换清洁尿布,大便干时,用肛表刺激一下,另外是用手轻按摩腹部;

红臀时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光屁股太阳照。

脐带护理

? 干棉签蘸干周围的水,再用75%的酒精擦脐轮及脐带残端

? 不要放盆内洗澡,保持干燥。脐孔湿加强消毒(每5-6小时一次)

? 脐带脱落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用75%的酒精擦脐窝,直至分泌物消失

? 一定要保持脐部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 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到医院游泳室处理

体位

?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

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怎样喂养新生儿

? 母婴同室

奶量的计算:第一天:30—60ml/kg/天,

第二天:60—90 ml/kg/天

第三天:90—120 ml/kg/天

按需哺乳

? 纯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纯母乳喂养直到6个月,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长时间,同时要补充其它适当的食物

? 混合喂养的指征

出生2周后母乳仍不足,宝宝每周体重增长达一到125G或满月体重增长不足500G,母亲可选择混合喂养的补授法。在每次喂养母乳后经孩子加喂配方奶,如补授的奶量逐渐减少,

可撤去配方奶重新采用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

⑴ 母乳喂养营养丰富,各种营养物质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并且母乳的质和量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和需要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能更好地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

⑵母乳中含有大量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可以增强婴儿免疫力;

⑶母乳中所含蛋白质是人体蛋白质,发生过敏的概率低;

⑷喂养简便、清洁、经济;增加母婴的情感交流,利于产后恢复

? 母乳充足的评价参考指标:

吃奶:听到吞咽声,吃奶后满足,可安静入睡;

排泄:每日小便6次以上;

精神:宝宝醒后眼睛明亮,反应机敏;

体重增长:每月增重500G以上。

? 早接触、早吸吮

出生后30分钟内进行

好处:1 、学习吸吮的最好时机

2 、减少产后出血

3 、增进母婴情感

? 初乳:产后4天内乳汁为初乳;

? 5—10天为过渡乳;

? 11内为成熟乳

? 初乳的重要性

? 初乳是指产后4天以内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颜色太黄,比较清淡,所以有的人认为“初

乳”是“坏乳”而白白挤掉,甚为可惜。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杀死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引起腹泻致病的大肠杆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儿麻痹等病毒。实践证明:产后开奶时间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产乳越多。 ? 前奶与后奶

? 前奶是每次哺乳时先分泌的乳汁,其中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较多,质较稀。

? 后奶是在哺乳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形成的,脂肪含量较多,质较稠,是让孩子吃饱的

重要来源。因此喂奶时要吃完一侧乳房的奶再换另外一侧

? 乳头凹陷与扁平

? 乳胀

? 缺乳

新生儿免疫接种

? 生后健康新生儿即注射乙肝疫苗

? 出生24小时后健康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 注意事项:接种卡介苗约1周至2周,局部会呈红色小结节;6至8周会形成脓胞

或溃烂;10至12周开始结痂;局部不擦药,不挤压,痂皮自然脱落,有异常看医生

新生儿期常见的护理问题

? 生理性体重下降

在生后3—4天最明显,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10%,5天左右又恢复到出生体重; 原因:水分挥发

呼吸

大小便

吃奶少等

?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 错弃初乳

? 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4天有一过度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份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需治疗。有人误为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是不必要的。

? 四肢抖动

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或睡眠时会因突然抖动而惊醒,父母不必担心,这不是病态,是正常现象,慢慢可以随孩子的增长而消失

? 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 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约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喟奶后应将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 少许乳汁溢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它的恶果就是患“乳腺炎”。

? 上皮珠(马牙和板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口腔两侧的颊部,有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不可挑破

? 阴道分泌物与假月经

部分女婴儿生后5—7天会从阴道流出白色粘液分泌物,有时还会流出少量血液,1—3天后自止。是因为出生后母体雌激素突然中断所致,一般不需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