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3

大会感言:20xx年广东材料发展论坛

一、汇报的主要内容

1. 木塑基复合材料

噁唑啉是一种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双键,根据双键位置的不同,嚷哇琳可分为三类,即2-噁唑啉、3-噁唑啉和4-噁唑啉,其中2-噁唑啉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最活泼,在一定温度下能与羧酸、酸酐、氨基、环氧基及异氰酸酯等进行反应,所以含有噁唑啉基团的聚合物是一种反应性聚合物,在聚合物反应增容中有广泛的应用。

ABS基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的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然而由于极性的植物纤维与塑料基体之间缺乏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直接将两者共混必然会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的下降,因此在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对纤维和塑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或者加人适当的界面改性剂。由于植物纤维中存在大量酚经基,而ABS中的睛基官能团可以在溶剂中或者熔融条件下转化为噁唑啉基团。因此,我们使用HAAKE转矩流变仪,在熔融条件下制备了噁唑啉官能化的ABS < ABSm ),并将其应用于竹粉/ABS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结果表明,噁唑啉官能化的ABS (ABSm)对竹粉/ABS复合材料体系有良好的增容作用,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其界面相容性。腈基转化率在30%左右的ABSm用量为7phr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52MPa和91. 4MPa.相比未改性试样分别提高了17. 6%和35.2%,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纯ABS的拉伸强度(50MPa)和弯曲强度(82. SMPa)。

2. 二氧化碳的固化技术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其捕集和存储的研究显得意义深重。传统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等)因选择性差、温度升高导致吸附量降低等不足而亟待改进。

固态胺吸附法因具有选择性与可逆性而备受关注。其中的固态胺纤维拥有高吸附容量、循环再生性能优异、密度小、机械性能强、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固态胺纤维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氨含量越高,吸附容量越高,所以含高密度氨基的固态胺纤维的制备对于提高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聚丙烯纤维为基体,制备一种对CO2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固态胺纤维PPAM,并探究其吸附性能。方法通过预辐照接枝制备PPAM,以红外、热重、元素分析及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手段表征PPAM的化学与物理结构及其稳定性。从胺化率、吸附温度等方面评价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结果高胺化率有利于PPAM材料对CO2的吸附。该材料在30℃下能达到最高吸附容量

4.72 mmol/g。经过5次循环再生吸附后,吸附容量仍能达到初次吸附量的99%。结论 PPA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CO2具有高吸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再生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固态胺吸附剂。

3. 骨修复材料

血管支架是用于心血管重度狭窄疾病介入治疗的植入器械,通过支架扩张支撑闭塞段血管,保持血流在管腔内通畅循环流动的作用。目前可降解镁合金作为热门的支架材料之一,许多研究对其材料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调控其在血液中的降解速率,而不同的表面改性技术会使得镁合金表面的微结构形貌特征各异,如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可很好降低镁合金基底材料在血液中的降解速率,但微弧氧化后的镁合金材料表面呈现出微米级别的孔洞微结构;与此同时,人体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的直径大小也为微米级别,可以预见支架材料表面的孔洞微结构直接影响相同尺度的血细胞的流变性。血细胞的流变能力在整个人体微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所涉及研讨的血管支架表面与血细胞的流体力学关系作为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能为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和性能提高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采用有限元法结合动网格技术的方法,对血细胞在血管中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并测定支架材料表面的孔洞微结构对血管内血细胞运动的影响。

二、大会感言

本次大会围绕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材料进行展开,涉及当代材料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医用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进金属材料等。通过本次会议,可以总结出今年来广东新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第二篇:学术报告3

学术活动

(三) 题 目:Gradient index

metamaterials and transformation optics 主讲人:陈焕阳

时 间:20xx年x月18号

地 点:理学楼L308

学生姓名:赵景程

学 号:12S012049

导师签字:

转换介质理论是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伽利略变换下的坐标协变性得到的,这个理论也称为“转换光学”,它有点类似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只是广义相对论把质量和空间进行等效,这里把电容率、磁导率张量和空间进行等效。如果光在某一个想象的空间中按照我们所设计的路线传播,利用这种等效关系,我们就可以设计一种“转换介质”,使得光在它里面的传播路线和在假想空间里的传播一样,这就达到了对光传播的自由控制。通过一种特殊的坐标变换,人们提出了隐身衣的概念。 报告讨论波在各向异性材料中的传播,着重研究转换介质的特性。包括隐身衣的色散特性,新型的转换介质――旋转衣的性质。附带研究了声子晶体的一些特性。

报告分为六章。报告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转换介质理论,并由此提出了双极隐身衣。然后利用声波方程和直流电导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给出了声波的转换介质理论,并由此设计了三维隐声衣。在第三章的第一部分里,我们根据转换介质的概念证明了隐身衣只能在单一频率下工作。然后讨论了在适当牺牲隐身效果的前提下拓宽隐身衣频宽的可能性。我们发现因果率的要求给转换介质的系统参数强加了许多严格的限制。但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弱化”,可以设计出一个色散隐身衣,使得在一个有限频段内可以降低物体的散射。另外,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不等式用于限制工作频率的频宽。在第三章的第二部分,我们首先利用哈密尔顿几何光学的射线追踪法发现了三维隐身衣本身所具有的无限大时间延

迟,然后结合群速度分布或能量传输速度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效应。在第四章里,我们首次给出了一种特殊的转换介质,旋转衣。这种旋转衣的有效电容率和磁导率可以通过引入旋转变换得到。在旋转衣内部的观察者看来,外面的信息好像转了一个固定的角度入射进来。我们发现旋转衣本身是一个在圆周切线方向的波的移动装置。而这种波的移动装置可以作为基本单位组合成许多其它器件,如波的分束装置,波的组合装置,一维隐身衣等等。这种基本单位可以通过由两种均匀介质交替所组成的斜的层状结构来实现。基于同样的原理,就可以利用一些扇状层状结构来实现完美旋转衣。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旋转衣”,这种简化的旋转衣本身具有一定的散射,但是仍然具有场的旋转效应。在微波波段,我们在实验上实现了这样的旋转衣,并发现其旋转效应发生在很宽的频段里。在第五章,基于简单晶格声子晶体的层多重散射理论,我们给出了复杂晶格声子晶体的层多重散射理论,然后由此计算了 NaCl 型声子晶体的声学特性。最后,我们设计了一种手性声子晶体,并利用所推广的层多重散射理论计算了它们的特性。投射率曲线和相应的能带结构表明,这种结构拥有较大的偏振禁带。手性结构破坏了晶体的对称性,从而使原先简并的横波模分裂成一对左右旋模式。低频时的这种分裂在大填充率系统较为明显。如果这种手性结构带有强共振单元,将会产生弹性波的负群速度效应,共振越强,负群速度的能带越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