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行为思想转变及班级有效管理

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行为思想转变及班级有效管理 方广西 20xx.2.2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呼唤, 小班教育形成热点,学校自20xx年开始,提出了实践“小班化教育”的办学模式。为了充分体现小班化教育的优质性和充分性及价值追求“公平”、“优质”、“精致”、“全纳”的教育,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提出对小班化教育班主任工作理念和行为思想的转变及班级有效管理的看法。

一 、营造人文化的德育环境,通过“两核心、一主线”,实现班主任理念和行为思想的转变.

(一)小班教育的特点:

1.教师与学生个体可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大大地得以拓展。

2.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密度增大,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反馈节奏加快。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沟通、了解、互动的机会极大地增强。

4.学生个体享受教学资源和教育关爱的均值得到递加。

5.教育教学内容、方式、过程等在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要求下发生了相应动态的演变。

(二)德育工作突出“两核心、一主线”

“两核心”,即以小班化教育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小班化是学校的特色所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载体;所以我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围绕着小班化而展开。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发挥,不仅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样也强调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德育需要细致的思想工作,需要细腻的情感渗透,需要持久的坚定努力,需要良好的习惯维持。因此,我们在大力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认真贯彻德育工作方针,让学生自主有个性地健康

发展。“一主线”,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美德的培养。爱国主义美德,一般表现为人们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因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我们充分利用思品、班队、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着重从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三个方面,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将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培养与小班化的主体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教育学生要坚决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也要学会自我负责,自我发展。

(三)班主任角色意识的转换

1、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在小班化教育中,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小班班主任应有多样化的管理思想、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多样化的管理组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班主任角色的内涵也向多元型转换。

2.由权威型向对话型、参与型转换

时代呼唤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定计划、定目标、定时间、定进度,选出学生自己信赖的小干部;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改进,进而去发展、去创造;班主任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注意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摆正在集体中的位置,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谐,树立起新时代“学习导师”、“生活良师益友”的形象。

3.由被动、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

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联合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对策,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整体功效。班主任都清醒地意识到,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使之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开放创造型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变化、有自主自律能力的未来人。

4.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在小班教育条件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制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班主任应在掌握教

育科学、管理科学,和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指导班级工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二、小班化班级有效管理的探索

小班班级管理倡导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为此,我认为从以下了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实行班级“一人一岗”管理

所谓“一人一岗”制,就是从实际出发,在学校设置许多不超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岗位,推行“人人有职,人人有责”的学生全员参与管理机制。让学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并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班主任对“一人一岗”的认识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孩子成长的服务者。

(2)“一人一岗”对那些从来没有参与过班级管理的同学来讲,能力上得到较大的培养,学会了如何去开展工作。

(3)小班人数少,岗位周转速度加快,学生锻炼机会增加,为学生才干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2.全员参与强化了每位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归根结底还要靠学生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教育。“一人一岗”就是要做到人人参与、全员参与;即“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权利和义务管理好班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的同时,能够体验和明白责任的真正内涵。

3.岗位的设置和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把学生岗位分成四大类:表率类,学习类,纪律类和服务类。

(1)表率类岗位:主要由班干部担任,如: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等。

(2)学习类岗位:主要是各科的课代表。课代表的产生不是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指定,而是由学生自荐,或推荐产生。这样,担任某学科的课代表,在主观上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做好这份工作,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许是他的特长所在,从而带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3)纪律类岗位:主要由一些在学生中比较有威信的,能带动一批学生的同学来担任。也许,他们在班级中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是数一数二的,也不是班级的小干部,甚至平时还喜欢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等。如果担任纪律委员,不但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在无形中给他们增添了一份约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希望。

(4)服务类岗位,如:图书管理员、财产管理员等。这些岗位,虽然微不足道,只是为大家服务,但这些岗位的设置,却能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有为他人服务的心,体现出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生活素养。 “一人一岗”为学生搭建了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也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份管理班级的权利,更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了发言权,打破了原来只有少数班干部管理多数同学的陈旧局面,真正让每位同学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来。

(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的探索

1.设计思路

小班化教育环境为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人数减少,便于教师的观察和了解,使教师有可能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开学前,班主任到每位学生的家中访问,一方面了解孩子发展的基本概况,如:作息规律、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对该儿童作出综合分析与判断,

并提出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及为达到此要求所采取的预计有效措施。为此,设计建立了学生成长的档案即《学生情况表》。

2.建立适应学生实际的"成长档案"

开展小班化教育以来,要充分认识到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案。《学生情况表》要用最简洁的方法反映学生最真实的情况,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学生情况表》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这部分是由学生自己填写,以展示学生鲜明的个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育和分类指导。

第二部分是学生情况记录表。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情况用简洁的文字表述作一评价与成绩记录。

第三部分 是学生日常情况记录表。是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点滴事件的真实记录。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要使学生成长档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们了解"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参观小班化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家长阅读《学生情况表》,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还可以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收集家长对学生成长档案的看法,并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实施学生成长档案非常满意。尤其是一些行为习惯较差同学的家长,以前在家长会后总是尽快离开,怕与班主任和老师交谈。现在能主动与老师交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案。

(三)新型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决定孩子成长道路不同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要求我们针对小班学生的教育实际,追求更合适的合作途径和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利用小班教育在人数、时间、空间上的优势资源,采取了以下家校合作教育手段:

1.通过宣传和咨询,激发家长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情, 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教育;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懂

得参与合作的意义,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风气。主要采用小班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2.举办小班化的家长学校。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家长的实际需要,教学、教育兼顾,亦采取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针对小班特点,邀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各项讲座,提供家长与子女共同沟通交流的机会。

3.多样化的小班家长会。例如:有的班级就家长和老师对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对话;有的班级家长围成一个个小组,就家教中的难点和突出的问题相互交流各自的教子经验;有的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家长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共同感悟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有的家长会则是师生和家长一起去参观或观看电影,孩子平时在集体中的表现,家长一目了然??

4.突破传统"报忧不报喜"的交流目的,利用喜报、《学生情况表》、便条等形式向家长及时汇报学生情况,密切了学校与家长关系,树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

5.设立家长开放日。把开放日作为一年中的一项固定工作,在开放日当天,邀请家长听课并参加主题班会,使他们直观感受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总之,小班化班主任工作理念和行为思想的转变及班级有效管理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上的实施小班化教育。我们要创造各种教育条件让学生有效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适合他们的环境中完成知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发展;形成集体、养成习惯、健康发展。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中的班级常规管理

1.管理制度化,重视坚持“依法治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班之初,要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学校常规,让学生与学校要求达成共识,并发动学生制定班规细则。制定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通过。制定的规则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看执行。执行规章制度时,不仅依靠班干部,更是发动大家来互相检查、监督,树立遵守纪律的典型,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实施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重视班级荣辱观的建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班主任应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积淀起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

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在班级生活中就体验了“社会生活”,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2.管理团队化,重视扶持和培养班干部。班干部对于班级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班主任,而且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对班干部的选用,应该注意到,班干部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为重要骨干的班级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该重视管理团队建设。

班干部选举实行民主选举,这样选出的班干部有群众基础,得到大家的拥护,利于工作开展;班主任要经常找班干部谈心或是召开班干会,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指导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3.管理条理化,重视班级计划和总结。做什么工作都应井然有序,有条理。作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正在发展的中小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正在养成中,就更应该有条理,决不能一个事处理起来,虎头蛇尾,或者半途而废。这

样,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工作的计划制定与总结。计划制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的工作计划,确定好班级工作目标。应列出每周事务表,制定好之后在教室张贴上墙,让学生时刻注意。计划制定后,要狠抓落实。在每周班会时进行一周总结,要学生知道哪些任务、目标完成,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同时提醒下周要注意的事项和努力的方向,这样就有目标,易于形成合力。学期末,要对整个班级工作进行总结,重要的是进行表彰,巩固班风。

4.管理精神化,坚持不懈地建设班级凝聚力。不管分班的标准如何,新的班级成员总是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性格迥异,思想不尽相同。在接班之初,班级的凝聚力肯定不够,本来就是一盘散沙,常常有自顾自的现象,或者形成以原学校、原班为纽带的小团体。这样,对班级建设十分不利。班级凝聚力就是让每个人都为班级着想,把班级当做“家”。这时候,可以召开有关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班会,引领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他们讲述“事在人为,重在参与”的道理及给学生讲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经常性的鼓励与赏识,激发进取精神和自信心,同学们的思想觉悟会有很大的提高。注意抓住集体活动这一

个培养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塑造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全校活动,比如体育竞赛、文化节演出等;指导班干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我能行”才艺展示、“国庆节”板报比赛等,从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另外,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是搞好班级卫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