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这句话不乏道理,问题是等到“世事洞明” ,“人情练达”,我们的生命还剩多少?《我不是教你诈》这部作品是作者刘墉“处世学”的一个基础部分,通过对世间百相的揭示,告诉你不吃亏的学问。

这是一本针对社会现象所写的书,每一个故事都可能切中时弊,每个分析都可能深入人心。它的目的不再立刻“改变”什么,而是希望慢慢“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认清人情———前言。

去年,刘墉来到上海,《实话实说》栏目立刻请他作嘉宾,无论是谁,都能从他幽默的言谈中,看得出他独特的气质,出于这点,我到书店里问了一下,果然有一排的书全是刘墉著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挑了一本营业员推荐的书,也就是《我不是教你诈》。这题目取得多诱人啊!

刘墉是作家,是艺术家,要我看,他同时也是哲学家,因为他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并没有惊险离奇、刀光剑影,也没有骇目的科幻世界,更没有经典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身边零零碎碎的小事。每一个小故事都短小精悍,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长犯的却又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问题的方法。

刘墉毕业后定居于美国,美国的社会问题比中国复杂多了,相信他的见解不会比我们少。《我不是教你诈》是初级的“处世学”之一,书中呈现的只是普遍的显而易见的基本人性,可能对很“精”的上海人来说似乎有些肤浅,但是我觉得倒很适合我们的学生,现在很多作家为了适应现在的市场,把重点放在了精彩的故事情节上,于是很多人养成了看书只看故事情节的习惯,对于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却有些冷淡,而刘墉却以平淡的故事揭示了精彩的人生哲理,你能说他不是个哲学家吗?

至于,我觉得为什么特别适合我们的学生读,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踏上社会,对于人际间的关系处理并不是那么圆滑,而学校里有那么多老师教学生学问,却很少有人指导他们处世的学问。当然他的作品也并非是“沉默是金”“是金子总会发光”之类。刘墉喜欢把同一个问题编成许多小故事,一层层分析,他的作品,不仅是马上可以利用的生活经验,而且能由分析中了解真正的人性。因为,所有人世间的技巧、变化,都脱不开那基本的人性。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这本书的宗旨是:我不是教你诈,是教你看清世事,免得你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钞票。

当然,你如果认为自己已经饱经风霜了,你也可以看一些他的比较辛辣一点的作品,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刘墉的经验,在幽默中有着血泪,但他们却比别人的书更生活、更实用。

一句话评价:“化腐朽为神奇”。

李林林 20xx-2-7

 

第二篇:《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我喜欢的一本书

————《用故事说话》读后感

记得20xx年临近寒假,学校组织语文骨干老师参加了一次市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室外是刺骨的寒风,纷飞的大雪,室内则是如渴的求知,融洽的交流。很庆幸能有这么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很荣幸认识了全国有名的教育大师———郑立平老师。郑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齐鲁名师、教育部知行中国班主任国培特聘专家。已出版著作《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优秀教师成长之道》《为师之鉴——教师心头的悔与恨》等11部,参编《班主任工作实务》等七部,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0多场,《山东教育》《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杂志封面人物;《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20多家报刊媒体做过推介宣传,深受青年教师喜爱,被誉为班主任民间领袖,正带领一大批有教育理想追寻教育幸福。郑老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职业就如同爱人,若每天多爱一点,就不会有职业倦怠,就不会有每天茫然而无规划的人生那时天正寒冷,学校分发给每个老师一本好书——《优秀是教出来的》,拿到这本书,我便细细品读,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掩卷卓识,我突然想起了我刚进华园时,校长说过的三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进步是永远的主题。”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作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和他所取得的成功不正是涵盖在这三句话中吗?透过这本书,回眸自己教学生涯,由此我想到了在管理班级过程中的点滴。

这本书封面上的醒目标题——“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书中的每一个内容也都在谈要重视细节,这样才能体现尊重。文中说:“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读到此处,我想起我刚接一年级时,有个老师曾问我:“李老师,你们一年级的其他老师不到一个月声音都非常有“磁性”,为何你依旧悦耳动听呢?”我笑了笑说:“因为我是用眼睛来教育他们的。”是的,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比语言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我先教会他们看懂老师的眼神,开学伊始我在他们面前表演了老师表扬时、批评时、提醒时、难过时等各种眼神。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语文课,讲着讲着,忽然看到小斌正在玩文具盒,我一边继续讲课,一边用眼

睛紧紧盯着小斌的手。不一会,小斌也似乎感到我在看他,于是抬头看了我一眼,当我们四目接触时,他“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开始认真听起讲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眼神暗示出来了,一段“小插曲”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我想用眼神来暗示要说的话,一定会收到非常理想的教育效果,而教会孩子看懂对方的眼神,教会他们会用眼睛和别人沟通,不仅教会了他们自信,更教懂他们学会如何尊敬他人。正如书中说的:“无论我们和周围的人用什么方式交流,也不管我们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肯定回对那些用眼神和我们沟通的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回应。”

书里还列举出很多实用的教学和管理小策略,但“55个细节”其中的大部分都是 “班主任兵法”对于我这位年轻班主任而言更是感同深受,我经常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重复问题,不能仅仅用是或不来回答)”“行动迅速效率高(准备学习用具的时候动作迅速)”“别对作业发牢骚”“自觉学习守纪律”“课堂秩序严要求(不举手不能说话,别人没说完不能插嘴??)”但当学生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时,我却没有作者的巧妙手段,我除了用言语教育学生或者和家长联系,除此以外就想不到既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又能让学生不再就范的好方法。读了这本书后给我很多的启示。使我更能很好的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罗恩 克拉克来说,“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对我而言教书就是注重细节,对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观察、用心呵护、认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