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正式版)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2、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传统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教育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全面、重主导轻主体、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应该确立开放的教育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依托于学校良好的基础和氛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一再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

课程改革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或者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文化又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与实施新课程结合起来,也必须统领全校工作。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资源的精华所在,而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合性程度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接受新课程的引领、洗礼和重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进入“十二五”,我们期望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师生观念、教学风格的塑造与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我校校舍是大夫庄园,于20xx年别南充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文物,属于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通过近几年的几次维修,大夫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发掘校园文化渊源,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价值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学校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给“文化”下定义,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华师大郑金洲教授所收集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310余种,而学校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对它概念的界定也不是易事。华师大范国睿教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对学校组织文化的定义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由此,学校文化主要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构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营造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切实推动我校文化建设,我校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商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即规范,学校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建设。我校结合校情,已经制订、完善了《教职工聘任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工作量奖惩条例》、《考勤奖惩条例》、《教学科研成果奖条例》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结合此课题,我们将不断修改、完善现有的各种方案条例,使条例更有科学性,并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补充其他的条例,使学校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将在制度的“刚性”和“人文关怀”方面进行探索,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能更好地保护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制度也应该是“人文的”,经过锤炼的,科学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我们在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应该把它当作文化建设来抓。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充满人文色彩和独特学校魅力制度文化引领整个学校走向充满温馨,积极向上,人心凝聚,奋勇争先的理想境界。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物质的硬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的物质载体,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工作和学习。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目前,我校市级文物仿古维修相继竣工,硬件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仿古建筑造型、建筑外观色彩、仿古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量,在建设的观赏性、陶冶性等方面进

行了研究。校园大环境绿化的方案已经落实并开始实施。各种功能室将开放使用,文化设施建设都将逐步进行,学校将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优良的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学校仿古维修工作结束后,将在校园的细部环境建设方面进行精心改造。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办好宣传橱窗和黑板报,作为向学生宣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阵地。让橱窗、草坪、展板、文物的标志项目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2.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对班级环境建设一向比较重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黑板报两周一期,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以后将在课桌整齐排放、课桌内外整洁、桌面不乱涂乱画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检查督促,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

(三)教师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教师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教师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二是组织内部教师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学校教师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为广大教师所认可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着重进行以下研究:

(一)学校教师深层文化建设

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师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我们将深刻挖掘学校的教师文化内涵,确立我校教师文化建设以教风“乐教、爱生、奉献、争先”为基础来开展。建立“乐教进取、协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学校教师文化。

(二)创设学校教师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学校教师文化环境:

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重建校容校貌,使校园环境达到园林式学校的要求。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为教师学习讨论提供温馨的环境。

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型团体,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学校网站建设,通过网络提高教师文化修养。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办好学校网站,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教师行为的正确导向;开展评选先进教师、工会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教师健康发展;注重教师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运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文化建设,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共处,如何做人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合适的发展。因此,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文化建设是核心也是终极目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塑造学生良好人格,锻炼学生坚强体魄,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1.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2.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理念,构建以学生会、少先队为主的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各项检查评比工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3.加强班集体建设,在班级中评比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娱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等“七星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x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工、演讲、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研究为学校整体改革研究,鉴于本项实验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2、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时间: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周期三年,即从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成立课题组

(2)草拟、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确定子课题,并请专家论证。

(3)组织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4)培训实验教师,召开研讨会,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开展实验研讨(调查、研究、分析)

2、形成阶段性成果

3、进行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形成实验结论

2、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评估验收。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校本教材、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论文、经验专辑及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制度文化建设等。本项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预期效益: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较好。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1)总课题组

2、制度保证

建立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对热情参与教改,全力投身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的教师除给予物质奖励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本身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范畴)。

3、经费保证

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

二○○八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