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聚焦课堂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于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大观区公园小学校长 刘和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学校管理也必将面临一个个新的课题。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当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核心,那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质量,可以说,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因此学校管理的关键是教师管理,教师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教研文化的建设上,其落脚点应该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师生命和智慧闪光的平台,也是学校教研文化得以形成和赖以凭借的要素。只有抓住课堂这一核心,聚焦课堂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才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一、教学研究:走进课堂

1、备课:规范中求创新。备课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却是教师必做的基础性工作。它涉及到教师对学科教学理论、方法的学习与内化,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情的分析等,其中的研究成分相当大。它考察的是教师的综合设计水平,因而学校管理必须强化这一环节,摒弃无教案上课的现象,堵绝抄袭现成教案完成任务现象。要求教师自主备课,规范备课,形成习惯。当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要求可以有区别。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按照规范格式详细书写,并且要求得到备课组长或结对教师签字认可方可上堂执教。工作xx年以下的教师,要求写详案,分课时写出教学流程。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师或骨干教师,则允许他们写简案,并且定期收集他们的典型教案在校内展示。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思考或指导青年教师上面。在备课过程中,提倡教师进行个性化研究,并以不同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是电子备课,可以是在教材上圈划。强调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可以是围绕某一个问题安排中心发言,也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还可以是上课后的二次备课,确保经历从个人思考、个性化设计到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确保备课的有效性及其与上课的一致性。

2、上课:展示课堂魅力。上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素质呈现的重要载体,这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求教师上好家常课,追求规范的课堂。认真把握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任务。其次是上好研修课,追求灵动的课堂。坚持校本研究制度,每人每学期开设一节研修课,深入落实继续教育任务,做到定时间,定内容,保证质量。研修课要经历个人学习、思考,小组讨论、备课,试教,评议,公开教学,再评议的过程,着重把握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再次是上好展示课,追求开放的课堂。提供机会给调入的教师、见习期满的教师,申报职称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定期展示课堂,促进教师的深度钻研和思考,促进教师群体互相借鉴和共同提高。

3、听课:在互动中研究。听课评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研手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

提倡教师多听课,做到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听不同的课型,通过听课来营造互相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促进教师系统地了解和钻研教材教法。学校管理人员则坚持随堂听课,不定期地进入教师的课堂,了解课堂的“原生态”,发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向全校推广应用;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正。

4、反思: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学是一门追求完美的艺术,但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加强学习、正视不足、不断改进是重要手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对自己课堂的自我诊断能力。在教学之后要学会反思,学会关注细节,学会积累失败的教训。反思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评课,虚心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吸纳意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其次是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上课之后或随手在教案后记下执教后的感悟,或在单元教学结束后结合教学实践写出案例分析,或以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教学的点滴,便于定期回顾思考,把握规律,明确努力方向。

二、岗位练兵:立足课堂

岗位学习、岗位成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设计并实施了“岗位练兵”这一特色校本培训活动,坚持立足课堂这个支点设计训练项目,引领教师学习;重视训练全程,用好课堂阵地;科学呈现训练效果,推动“课堂的革命”。

1、项目设计:多元解读,围绕课堂。岗位练兵,顾名思义,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训练因素,形成训练序列,达成训练效果。为此,我们对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及课堂成功要素进行了多元解读,提炼出若干训练点,每年确定一个项目,针对以青年教师为主的训练对象开展练兵活动。多年来,我们分别从课堂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制作及演示、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成果展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展示等方面入手,培养了教师围绕课堂这个中心,主动学习,潜心钻研的意识,自觉学习教学理论并服务于教学实践的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以及将德育工作渗透于课堂教学,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的能力。

2、过程组织:全员参与,全程开放。岗位练兵的出发点和归宿均是全体教师素质的整体的提高,这是活动组织者始终不渝的目标。无论是什么项目的训练,均要求做到,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力求让练兵的过程发挥应有的辐射功能,引导教师集平日智慧的积累呈现于训练之时,又及时将骤然之间迸发的创新火花播撒到平日工作的每一节课。因此,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活动中,每个人担负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实现合作共赢。青年教师直接参与,要学习,要上课,要反思;中老年教师是观摩者和评判者,要学习,要听课,要点评。无论是赛前、赛中、赛后,他们都在共同的投入,相互切磋,相互欣赏,一起以研究的姿态体验活动的艰辛和快乐。

3、效果呈现:形式多样,服务课堂。岗位练兵的根本目的是推进教师自我唤醒,自我鞭策,以期引发课堂呈现出更多的新气象。效果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参赛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提高,课程意识增强了,语言及情感更加丰富,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了;课堂教学有了新变

化,课堂结构合理化,教学手段科学化,教学效果优化;教师群体教研氛围日趋浓厚,校内人际交往显得单纯、专一,互动研讨中坦诚相待,教师个体专业追求更为明确和自觉等。在每年一次的活动中,青年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他们的课堂也更为灵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从他们中间走出了20多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等。

三、专业引领:走出课堂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年功”。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八小时以外时间的支配。实际上不同教师的课堂差别同样源于课外的积累不同,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同。作为学校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学会在课堂之外下功夫。

1、读书交流:提升课堂品位。读书学习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是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是促进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重要手段。在读书中可以升华教师的生命价值,夯实教师的人文素养。当教师养成勤读书、善思考的习惯后,他的教学设计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他的课堂就会更有品位。我们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策略,以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倡导人人都有书卷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引领,鼓励教师与书为友,制定读书计划,提供相应书目,指导教师分类阅读学科教学类书籍,教育理论类书籍,人生修养类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撰写读书心得、开展主题演讲、专题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展示读书成果。通过系列活动引领教师丰富自己的课堂积累。

2、教育故事:再现课堂风采。精彩的课堂瞬间需要定格,生动的课堂故事需要讲述,让课堂风采再现与共享,是激发教师快乐成长的有效手段。让教师以教育日志、教育案例等形式真实记录教学生涯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他们坚持阅读教育名家的教育故事,以另一种形式与专家面对面。在反复的阅读与讲述中,感觉课堂更多的魅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讲述心灵深处的教育故事”系列活动,发动全体教师从不同层面回忆自己教书生涯,记录,讲述,一个个平凡而生动的故事演绎了课堂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同行之间的情感和教师群体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3、专题研究:追求课堂风格。教师成长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鲜明的特色和高超的教艺活跃在课堂上。风格是“在众多的合唱声中凸显出独唱者的旋律”。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有智慧,有思想,有道德,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正确而坚定的教学主张,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与提升。我们提倡教师人人都是研究者,要求教师将研究的基点放在课堂,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最终实现个人和群体的整体提升。首先是发现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从课堂的遗憾里寻找到教学规律,让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原汁原味的课堂上闪光;其次是课题论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有切合实际的思考,要有大胆的假设和猜想,并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重点是研究过程,我们提倡在行动中研究,做到教、研一体化,努力打造教研文化,注重教学案例的积累与分析,注重课堂上师生活动的记录与整理,注重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注重课堂教学经验升华为新的规律。最后是研究成果的呈现与推广,坚持依托课堂让研究的幸福人人共享。我们在带领教师进行省级立项课题《科学教育进入主课堂的探索与研究》的研究过

程中,就注重引导教师挖掘不同学科教材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坚持以课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方法、精神和品质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实验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整合资源:开放课堂

开放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我们在《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就深深感受到: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通是促进课堂发展,保持课堂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整合多种资源,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创新课堂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研究的平台,交流的平台。

1、教学开放:聆听窗外的声音。课堂需要监督与评价,课堂更需要展示与交流。我们定期举行教学开放日活动,要求教师的课堂努力做到向同行开放,让不同学科的教师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指手划脚”;让兄弟学校的教师互动交流,让城乡教师、学生身处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优质的课堂,唤起教师不同的角色体验,把教育帮扶工作融入其中;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提出合理化建议,构建家校联动的课堂,形成教育合力。这一开放的过程是聆听与展示的互动过程,既使得教师获得了专业成功的幸福感,也让学校的课堂评价更为丰满。

2、客座教师:不一样的风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知名人士及社区资源的作用,让他们进入课堂,成为学校的客座教师。如我们有些班级创新班队活动课模式,邀请到医生来校为学生举行保健知识讲座,邀请到风筝爱好者为学生介绍风筝的渊源,展示自己收藏的风筝,带领孩子们在春天里共享童年的快乐。邀请成功家长来到学校与孩子们在课堂互动,亲情交流,互诉心声,把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教育、感恩教育渗透其中。这样的课堂资源丰富,结构多样,教育效果影响深远。

几年来,在深入实施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了,研究意识增强了;学校的教研文化更加浓厚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认识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促进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主线,以师德建设为基点,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课堂管理为着力点,聚精会神引导教师追求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使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永远立于潮头,培育出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本文作者曾在几所学校工作,文中所引案例源自作者在不同学校的工作实践,特此说明。) http://www.aqedu.cn/Html/luntanzhengwen/114753401.html

 

第二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推进器。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以学校为土壤,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动力,依据学校历史和现实状况,我们形成共识:抓住关键,“软件”先行,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要素,定位并依托百年名校资源优势,打造校园名师工作室,建设教研团队,养育校本教研文化,以此作为以质强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策略。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二是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三是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这是教师优秀和卓越的重要标志。

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思考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 有效开展校本研训、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

树立大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请英模来校对教师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请教育专家、同行来校讲座,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引领,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和教育理念。

为了使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理念落到实处,把教师阅读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创造阅读条件,保证教师阅读的时间、地点及阅读用的书报刊。每学期推荐5本书,教师可自行选择2本必读,学校定期检查,领导有批语。成立了“校园清风”读书沙龙,每两周进行

一次读书与创作的交流活动。每学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展示教师阅读成果。

为了营造教师自主发展的氛围,把自我规划作为教师的动力内

化。教师自制专业成长规划,学校配有多样化的培训和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在研训中,为了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我们实施

课题带动策略。即以核心课题带动小课题。我们小题实做,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立足于实际需要,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又能研究得了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操作指导。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课题,专家引领,人人在研究,互动交流,人人写论文,体验成果、论文都获奖,使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

二、依托校园资源优势,打造校园名师工作室

优势一:校园文化资源

和平大街第一小学创建于19xx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

荣传统的学校,是一代又一代和平一的优秀教师培植了求实的工作作风,求新的思维方式,求真的学术文化,求进的合作精神。 优势二:校园名师资源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特级教师、有省拔尖人才,有国优课教师,有省、市骨干教师,有沈阳市名师,有市、区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学校的领军人物。

依托优秀资源,成立了名师工作室。

我们的名师工作室有章程,有范式,开展了如下工作:

① 课题引领,团队攻关

20xx年以“依托语文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课题引领,20xx年以“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研究”合作攻关

② 各名师工作室进行教学问题的全程式指导。

③ 实践反思。每周进行个案反思,每学期梳理一次,筛选结集。 ④ 组织开展“教研周”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现场教研活动。有备课、上课、说课、展示交流等。

⑤ 创设名师工作室的绿色通道,包括“网上课改指导室”“课改问题专页”,用E----mall、BBS、QQ等方式讨论教科研问题。随时给年轻教师提供帮助,资源共享。

⑥ 开设“名师讲堂”。a..有计划授课 b名师交流

⑦ 名师在学区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学区长学校,名师与学区内教师结对子,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了高质量的专业引领。使教师走向基于合作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区校的整体发展水平。

名师工作室成果:

在“辽宁省中小学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观摩研讨经验交流会”

上,学校介绍了校本研训制度方案,并由语、数、外、音、体、美6个学科的名师进行现场展示。

在“辽宁省校本教研基地校工作会议”上,“名师工作室”以

互动的形式做了经验交流,受到高度评价。

在“辽宁省课程改革表彰会”上,学校全面介绍了“名师工

作室”引领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经验。

? 在“沈阳市小学校长论坛”活动中,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辩论会”、“青年教师成长变奏曲”、“春江花月展我风采”三

大板块,展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果。

? 在沈阳市“创建校本教研基地,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现场会上, 以“名师工作室论坛”的形式,展示了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 《沈阳教育》杂志刊登专题“走进和平一校名师工作室”。

三、针对薄弱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

①提升专业精神,促动内驱力,实现主动发展

②在年组内,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提升

③学校采取跟进式指导 。如跟踪听、评课等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我们面向全体,措施有力,使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校百余名教师中,有教育专家1人,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95人,有各级名优教师93人,各级优秀课达102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基地学校等各类荣誉称号百余项。

名师工作室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载体和积聚、开发名师资源、提升教师群体素质的一种形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它为学校带来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第一,学校的基础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敢于超越的信念、勇气和恒心;第二,

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建立与施行,广大教师的认识水平、专业素养与名师的发展需要多边协作、合力推进。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名师工作室”任重而道远,它作为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载体将被继续委以重任:带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队伍;抓一批现代化教育项目,出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把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高尚的师德,传给更多的教师;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校际间的合作交流。

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内涵的永恒主题,我们将继续在深度思考与创新实践中,以名师的成长带动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