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心得,从一年级开始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陪读心得:从一年级开始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从小就会念书的梁旅珠,北一女毕业,考上台大外文系,留学美国宾州大学,主持过台湾第一个旅游节目《世界真奇妙》,得过金钟奖。一路顺遂的她,在孩子出生后,有十年的时间,全心投入做个全职妈妈,两个孩子在她用心调教下,功课表现杰出。女儿从北一女毕业后,同时申请到美国哈佛、史丹佛等七大名校,儿子也在今年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她的教养方式引起许多人好奇,究竟有什么方法,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第一名的学习秘诀是什么?《亲子天下》特别专访梁旅珠,分享她的教养经验。

【教养心法1先紧后松,陪读有方法】

孩子幼稚园时,我带他们上各种好玩的活动,并没有要他们去背诵或学习什么,但让他们玩很多。上小学以后,我认为小一很重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从小一开始,我盯得非常紧。

★小一、小二培养读书习惯

他们读的私立小学是全天班。小学一、二年级晚餐过后第一件事情,我就要孩子拿出联络簿,看看今天有哪些功课。我会引导他们在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先做难的功课,其他像是剪剪贴贴、查资料这类比较轻松的功课,就放到后面。

我就坐在他们身边,陪他们念书、写作业;完成后,盯他们检查或复习,确定每天的计划都要实行。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会立刻协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比方说查字典或找参考书。

休息的时候,就各自歇息,几分钟再回来一起做。小一、小二盯很紧,就是为了养成习惯,习惯了,他们就会这样去做。

★练习做计划表

等他们比较上轨道之后,我就会教他们做计划表。现在孩子都很忙,除了学校,还有才艺课的功课,时间的利用就很重要。刚开始我带着他们做计划表,哪天他们功课比较少,就可以把才艺的功课放进来,以周为单位把这些才艺功课做完。如果每天功课都很多,就用周末把才艺功课完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有时间概念。

★考试前一周,规划段考复习计划

除了平常做计划表,我也教他们设计段考复习表。段考前一个星期,是冲刺期,这星期所有的作息都要调整。我设计的段考复习表,表格横轴是分课分段的考试范围,纵轴是科目,每科下面分课本、评量、习作和考卷等。

这份表单可以给孩子一些整体的概念。期末考的时候,再拿出这张表就会知道,他们在第一次段考时,有哪些没有读好,就在这部分做个记号,期末考时就特别加强。

这个段考计划表做到四年级以后,我就不再管了。他们会自己做,贴在衣柜上,自己复习。

另外,我会帮他们准备很多讲义夹跟透明文件夹,教他们收纳归档。我用标签标示,孩子把发回来的大小考卷和段考考卷依顺序收入。考试前拿出该科的夹子,曾错过的或不会做的题目一目了然,对考试前的复习很有帮助。

我希望孩子了解到只要平常按部就班的念书,不需要熬夜读书。

我常笑说,我女儿砖块砌得很好,就很稳,砖块可以一直砌上去;相对的,我儿子砌的砖就有很多洞,常要回头一直补洞。我女儿砖砌得好,读起书来就很轻松。

【教养心法2读书经验的“技术转移”】

小三之前的陪伴,主要是观念跟读书方法的灌输。我重视的是过程,而且很有意识的“技术转移”我的读书经验给他们。

★小三学习读书诀窍:抓出大架构,对照、比较、思考、提问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我就跟我女儿说,从现在开始,她要懂得自己读书。很多小孩参考书拿来就照着条列一直背,没有去思考问题。但是阅读能力很重要,要理解内容、还要理出内容的架构。我教女儿要抓重点,要从内容中去问问题,要顺读也要会反读,而且要穿插比较。

我会示范一些读书方法,例如,在社会某一章读到一九○○年发生了一些事情;过了几章,又提到一九○○年发生了另一些事情。这其中应该有些关联,我就会引导我女儿去看,为什么同一时间发生这么多不同的事情,我会跟她解释这整个时代一些重要的观念、背景。我跟她讲,现在你知道这两件事情是相关的,但分散在课本不同的地方,例如一个写在十二页,一个写在二八页。我就要求她在第十二页的地方,也写上二八页,在二八页的时候,也把十二页写在旁边,这样每次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去对照。

★学习记笔记

另外,我教孩子记笔记。我要他们把在课堂上听到的重点记下来,或写在课本上,主要是让他们练习很专心的听课,练习抓重点。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但不能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授课内容。一开始她也只能记短短几行,慢慢就摸出窍门了。

这些读书方法的培养,我都在他们小学四年级前就训练完毕。之后我就跟他们讲,读书是自己的事,接下来若有问题,他们要练习找老师或问同学,先练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真的不能解决,可以向我求救,我一定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

【教养心法3先了解孩子,再决定要不要补习,怎么补】

孩子上国中的时候,当他们来告诉我班上○○○都去补习了,我也会怕。而且大家都是补在前面,都是先修班。但我的观念很清楚,孩子的时间就这么多,当你选择做这样,就没时间做那样。而且现在的补习班,一去就要三小时,很多时间都是浪费的。我觉得补习并不适合所有的小孩,当你觉得不足再去补,才知道需要什么,如果补在前面会让你模糊焦点。

因为我女儿在小学的表现是好的,所以我们讲好上了国中就先自己试试看。如果觉得都听不懂,再来想要怎么补强,是要请家教;还是上补习班。

我儿子也没补习,后来是请家教老师,三、五个小孩一起上,是小班制。为什么我让儿子去家教班?因为我发现男孩子的自制力、执行力比较差,需要有人给他提示跟环境,还要有人可以一起讨论。家教班也比较有效率,上课就一个半钟头,不像在补习班,一坐就三个钟头。

我认为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要考资优班、要去竞赛,需要特别训练;或是有些孩子能力很强,学校的东西不够,可以去补习班学更深的。另外就是运气很差,碰到很糟的老师,那也可能需要去补习。但不要看人家小孩补什么,你就带孩子也去补。

【教养心法4目标是“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而不是第一名】

我过去读书的动力都是因为我可以考一百分、我可以考第一名,这种成就感可以带给我快乐,但这种成就感不够扎实。若是只靠这种成就感带来快乐,变成永远都要去追求第一名。很多在国中第一名的孩子,来到建中、北一女,跟人家一比,不行了,就挫折得不得了,这就是对自我认知的错误期待。(为了孩子,关注儿童心理学微信号:haizijiaoyu )

我自己走过一轮了,所以很清楚,当你觉得自己很棒的时候,其实永远都会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竞争是一直一直往上走的。所以要有一种态度,就是要永远乐观面对,也要知道当我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到此为止时,我要去面对它、承认它,快乐的接受它,然后就自己的条件去做出最好的结果。

我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我教导孩子的观念是: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做借口,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是可以接受,也必须坦然面对的。 因为我自己有这些经验,孩子每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谈这些事情,预告这些事情。我跟他们说,我相信你们很有能力,可是有些时候即使你很有能力,你也不一定做的到。读书还是属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到了职场,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每个人的天分、才能就是不公平的,你要面对这个现实,在上天给你的条件中,去做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我从小到大让他们了解的。

大家以为我教孩子读很多书,其实不是,我是跟他们沟通很多观念。所以他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心平气和的去面对很多变化,而不会意外的受到伤害。

我不是一个包容孩子可以随便犯错或纵容他们的软垫,但我绝对是他们可以倚靠的柱子。我让孩子学会坚强,但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不会让他倒下,我会支持他。

 

第二篇:假期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假期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谈到假期如何指导孩子学习,让孩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这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头痛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得到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更需要有耐心。我的小孩现读小学四年级,从上学开始,每一个假期我都认真指导他读书学习,效果不错:年年评为“三好”,每学期成绩居全级前几名,数学竞赛次次获一等奖??特别是还养成了自觉、认真、细心、轻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我的孩子聪明,其实这与家庭对他的引导特别是假期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让孩子乐学。我国传统的教育孩子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刻苦读书,正所谓“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个“苦”别说大多数孩子不愿意吃,就是一些成年人也望而却步。这就使原本快乐的求知过程变得乏味、枯燥,甚至苦不堪言,使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读书、讨厌学习。本人认为:先苦后乐,倒不如先乐完再说。坚持教育、引导孩子读书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在刚开始时,由于孩子识字不多,就让看一些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书,让他们利用仅识的一点字、数去感受读书、做题的快乐,对他们不爱看的书不予强迫,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家庭应尽量营造学习读书的良好氛围。孩子的可塑性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想让孩子爱学习,首先家长自己要爱读书,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备一些百科知识的书和工具书,订阅一些报刊,既可以作为平时学习的“课本”,又可以作为茶余饭后沟通的桥梁,还便于查找资料。安排孩子学习时,大人也应进入“角色”。此时最好不看电视、玩电脑或闲聊,对小孩提出的疑问尽量及时地给予解答。总之,孩子的学习,一定要伴随家长的参与。

再次,要逐渐提高孩子的读书效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利用这种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xx年暑假期间(孩子刚读完三年级),孩子在完成所有规定作业的情况下,共读书将近300万字,大大超过了同年级学生所能达到的阅读能力极限;从二年级起,每年

暑假我都系统指导孩子学完下一年级的数学竞赛知识,并从解题速度、准确性方面给予训练与辅导,实在不懂的地方就做好记录。正式开学后,别的孩子是学习新知识,我的孩子则是巩固与提高。可能有的人会问:你的孩子是不是整天学习?其实我的孩子平均每天学习没有超过3小时,还不包括外出与旅游。

但必须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根据您的孩子的个性特点来指导,不能千篇一律,千万不能强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