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重要且特殊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青志愿者活动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次,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第三,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作者】刘晓蕾 学生处

20xx年x月,在潞河的土地上一项特殊的活动引起了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同学报名参加,他们不计个人报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以潞河学子的名义,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开始了默默无私的奉献,这就是潞河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学校组织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由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总突破不了“学雷锋”式的3月来4月走现象,这样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些还因为其强烈的“形式感”刺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反感,觉得帮助别人、奉献社会也不过是一种形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该采取一些新方式将传统意义上的“学雷锋”活动贯彻在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并结合学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潞河人”的目标开展长期的、影响深远的教育活动。于是,20xx年的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招募活动应运而生,随后近三年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校园内外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特点以及开展情况。 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特点

潞河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学雷锋、做好事”,她突出体现了我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潞河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内涵。是具有“潞河特色”的学生活动。“具有健全人格潞河人”的培养目标其内涵标准包括道德情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张世义校长《潞河教育20xx行动计划》)。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同时,以特殊的组织形式突出了学生主体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活动组织特点包括:

1、广泛的志愿者招募

每学年初,学生处、团委利用旗下讲话、上一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表彰活动、学生广播站、电视台宣传等手段面对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广泛的志愿者招募活动。

2、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在志愿者活动报名中,学生可以跨班级自行结成小组或由班级团支部组织学生组成大组,再在本班范围内分成小组进行活动的方式报名,报名时各个活动小组要确定活动内容、组长、活动名称,设计活动方案,联系活动地点,填写好《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报名表》交到学生处即可。具体每个小组的活动内容不限,活动地点不限。报名结束后由学生处专门负责老师协调活动内容、给与活动指导,将报名的小组中活动设计方案可行的发放给《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确认书》,设计方案模糊的要求学生返回重新填写。

3、诚实守信的完成活动

领到《确认书》的小组同时可以拿到《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记录表》和《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外反馈表》即可开展活动。活动中,没有老师监督,没有老师检查。每次活动结束后,由志愿活动小组自行填写活动记录。校外活动的小组,由校外活动单位填写反馈意见,学校负责教师定期联系校外活动单位,了解学生活动情况。不定期参与部分学生校外活动,掌握学生活动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活动要求学生在1年的时间内诚实守信地完成48小时服务内容,活动结束时发给学生“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证书”鼓励学生们创造性地参加志愿者活动。

这样的组织形式既克服了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中活动时间的短期性、活动空间的局限性、活动内容的单一性,又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搞活动,学生被动参加,而是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设计活动。他们乐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可以照顾孤寡老人、可以关注残疾儿童,可以宣传环保知识,甚至可以用收集废旧报纸的收入捐献希望工程。他们可以将他们的爱心播撒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我校德育工作中一个特殊的活动内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且特殊的作用。

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形式,实现这一形式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对于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的学生来说,他们获取知识、生活经验,乃至品德的动机是从培养“真爱”开始。所以,孩子们需要一个机会,需要一扇窗口播撒爱心。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学生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作为社会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活动,不在课堂,不局限在校园,它联系了社会,深入了社会。

一、青志愿者活动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德育,归根到底是人情感的一个具体呈现。它带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单纯的说教、讲授对于德育来说缺少了振颤学生心灵的力量,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亲身的实践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感受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外,德育活动需要经过“由外带内”再“由内到外”的两个过程。首先是把社会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心理素质内化为学生个人品德的过程,使学生向善向美;之后,学生良好的内在品德又外显为道德的行为,并惠及社会。也就是说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嘉德懿行,让学生学会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着眼于学生的道德内化。

潞河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以说教为手段,而强调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学生的总结中有过这样的话语:“我认为参加这个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一种净化,同时也知道了我们只要伸出双手就可以净化一片乐土,温暖一份人心。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可以种植一片森林,净化整个社会。虽然现在看来我们的力量还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思源小组

某个周一的班会时间,校园广播站中传出了电视台同学要求各班打开电视,收看同学们制作的电视节目的通知。纪录片里展现的是高二(18)班“松堂关怀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到北京市“松堂关怀医院”为老人们带去欢乐,送去慰问的活动。学生们几乎每周都会到那里去看望老人,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同学们对老人的悉心照料,为他们带去欢乐的画面触动了学生,触动了老师,触动了所有看过的人。很多同学和老师都是含着眼泪看完这个节目的,“潞河中学爱心小屋”的牌子也永久的留在了松堂临终关怀医院。

这样的教育不是老师简单空洞的说教,不是反反复复的长篇大论,不是脱离现实束之高阁的理想主义,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同学们身边典型的事例。无需太多语言,也务须教师多说些什么,孩子们可以在这些事例中感受到振颤心灵的力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行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责任”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核。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的儒家文化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他们崇高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实践。

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寓责任教育于课堂中是一方面,更需要寓责任教育于体验性教育中,达到知行统一。潞河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的机会,引起了学生们对弱势群体、对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关注。通过参与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们走入社会,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双手、自己的爱心,去关怀、去奉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有840多名同学,111个小组报名并提交了自己的活动方案。学生们的活动内容包括了到校外的敬老院,培智学校,临终关怀医院,社区,公园,机场,邮局,餐饮企业,书店,公共汽车站等地义务劳动或各种服务及宣传活动;校内的绿地维护,食堂打扫,公共教室保洁,楼道、报栏、德辰山、协和湖畔的清理,环保和科普知识宣传,回收废旧电池等各种不同的内容。截止到20xx年x月共有71个小组,630多名同学完成48小时服务任务,50多个校外活动小组得到活动单位和地点的好评,签署了校外活动反馈表,有些甚至亲自打来电话或发来信件表示感谢。校内也有20多个小组表现突出,以自身的精神时刻影响着身边的同学与老师。

“当第一次拥有了‘青年志愿者’这一称号时,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比以前更加成熟了,与曾经小学、初中校内组织的义务活动相比,‘青年志愿者活动’更加真实了,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阳光五人组活动小队

“从阳春三月到今秋九月,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社区之星’青年志愿者活动队走过了它不平凡的一页。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对诚信的考验,我们成功完成了任务。”——“社区之星”青年志愿者活动队

“当我们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对社会作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当有人向我们致谢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光荣,觉得自己无愧于当代中学生的称号。”——、Greenwood

同学们在参加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作为社会普通公民的责任,他们看到了平时在课堂上看不到的问题,他们懂得去关心弱势群体,去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目睹了社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由此增强了促进社会改革的意识,立志要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不论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否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业,只要他们有一种奉献社会、回报他人的精神,他们就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幸福的、快乐的人。

三、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志愿者活动当中,学生们不仅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了帮助,自身也受益颇多。在活动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参与活动内容,在这期间,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没有了老师的管理,他们需要独自完成活动,碰到问题,同学们共同解决,遇到挫折,组员们互相鼓励着继续前进。

志愿者活动不像校园中其他的科技文艺活动,他不需要太多的智慧、不需要太多的特长,但他却需要一片真心,需要一份坚持。他没有回报,不能获奖,这就更需要参与的同学们付出真诚来对待。48小时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课业负担繁重的重点高中学生身上挤出48小时课余时间来从事志愿服务,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一点功利,在活动期间同学们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志愿者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可以从活动中学到不少东西。自从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我参加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学到了专业的和社会的知识,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增强

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耐心。我并没有在夸大志愿服务的好处,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就会明白,在奉献与劳动中,自己便会不知不觉得成长起来,并且爱上志愿者这个身份。——绿林天使

潞河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开展了2年的时间,在这两年中,作为老师,我们看到年轻的志愿者们在一次次自己设计的活动中,快乐的奉献着,无论在哪里,他们播种着爱心,收获着幸福。校园内外因为志愿者的存在更加美丽,不时有各单位、敬老院、社区等地发来感谢信,学生中优秀志愿者的事迹不断流传,新的一年有更多的同学、老师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来。学生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书写着最动人的乐章。

在志愿者活动中,没有老师告诉学生们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没有老师对他们说教,“要善良、要诚实、要有毅力”,但他们做到了,“因志而行,因愿而动!”。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一代青年履行社会责任的誓言,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校园。

当然,潞河中学的志愿者活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总数还不是很多,由于缺少监督,某些活动小组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有些小组在活动初期报名的积极性很高,计划做得也很周详,开始的活动也开展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却没能坚持完成48小时的志愿活动。

新一学年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又已启动,我们将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扬潞河中学青年志愿者团结、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志愿者活动的特点及方法,努力克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将潞河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做得更好,真正做成“有潞河特色”的活动,为学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潞河人”的目标做出努力。

 

第二篇:试析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高校中的作用与影响

浅析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建议:以惠州学院为例

摘要:20世纪xx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股强大动力,在全球掀起了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而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组织的重要参与者,起着举重若轻的重要作用。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发扬“服务”精神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社区援助工作、校园美化、环保宣传、“三下乡”活动等工作中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服务意识。但是,不可避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本文以“惠州学院”为例,以笔者亲身在协会的经历,通过对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意识

近年来,本着“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行动口号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许多高职院校纷纷成立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高校和谐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惠州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青协”)成立于20xx年x月,是由学院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青年组成的群众团体,接受共青团惠州学院委员会的领导,并接受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的业务指导。

一、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活动,为校园、社会奉献力量,取得相当的成绩:

(一)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的需求可归纳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满足了大学生们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惠州学院青协,通过开展“校园美化”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旭日等课室的黑板、桌椅清洁、进行后山、校道等地方的垃圾的清扫,得到大家的尊重的同时,也满足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活动时应时刻谨记无私奉献和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美德。青协通过“校园美化”、“探访养老院”、“三下乡”等活动,让惠大志愿者在行动中感受“节俭、尊老爱幼、育人育己”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各志愿活动社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如惠州学院青协会定期举办“校园环保宣传”、“安全知识宣传”等,一方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高校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昭示一种精神,以服务奉献行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惠州学院青协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为乡村孩子带去温暖,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品,为他们授课等,开展“探访养老院”,与老人聊天解闷。等等的活动都以自己的力量来传承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奉献社会的传统美德,满足了不同地区和类型的社会群体对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的需求,从而缓解了政府的压力,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青协对学生、高校、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决不可忽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服务工作以及组织自身的发展等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无私奉献与自愿服务认识不足

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所推崇的项目之一,而如今高校,社团多种多样,学生会、团委会、宣传部、外联部等等一系列,这导致在新生开学之际,各个社团“抢人”事件(惠州学院为例)常有发生。新生入学为九月中旬,军训、入学教育半个月,到了十月份,正式上课了,这段期间,各个系的社团部门已经抢先一步招人,而青协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宣传,时间仓促,所以在招募新成员前夕,往往只做了简单的欢迎加入的宣传,至于青协的性质、精神宗旨、行动口号、服务原则等等深度内涵的知识宣传不够深入,导致很多学生对青协的认识不够,仅仅只是停留在做好事,赞学分,为以后的简历添上亮丽的“风景”。

(二)极少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关的培训与学习,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较低。

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言,社团众多,加上各系抢先招人,因而青协很大程度上成为选甚至最后的选择,这就造成青协新成员良莠不齐,普遍存在纪律比较散漫,时间观念不强的毛病;有些成员开始情绪高涨,慢慢地走向低落;有些甚至只挂个名,例会和活动都没有参加过;另一方面,开展活动之前较少进行相关培训,有时参与者的素质不高,反而对进行活动的对象不利,影响活动效果

(三)开展活动形式多,但是持久性低,服务层次低,不利于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以惠州学院为例,青协的服务形式主要有:在校内开展助教助学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维修活动;介入社区的志愿服务,开展敬老助幼和环保绿化活动;为周边中小学生提供志愿助教服务;为社会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为重大亟须的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提供兄弟院校之间的志愿联谊服务等等活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项目内容不够深刻,难以形成“品牌”项目,活动形式缺乏持久性,服务项目科技含量低,服务活动基本上是在低层面上重复进行,难以和学生的专长、技能相结合。当学生自身的特点得不到充分发挥时,他们就会缺乏成就感,继而难免产生厌倦感,这就难以持续激发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四)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和鼓励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必须有一套制度来约束与规范行为主体。从成立起,青协一般会制定独立的章程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以下内容: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财务管理制度;成员的基本条件;权利和义务;对成员的考核;评估及表彰制度等等。但青协毕竟是学生社团,虽然制定了章程与制度,但这些章程和制度却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例如,曾作为青协支教队队员的我,便有深刻的感受。大会的举行,大到全员大会也好,小到部门例会,迟到现象时常发生,而且是大多数人经常的行为。然而,规章上却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如不能到会者应提前请假,并说明理由,违者将给予批评,并由秘书部记录在册。而事实上,有些成员不想来开会,随便编个理由,写个请假条就不来了;有的甚至连请假条都没有,秘书部只做个记号,过后既不调查也不处理。在鼓励机制上。青协对内部有突出表现的成员、对在协会工作和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与部门有一定的表彰,但是,很多情况下,得奖的都是组长或者是部长,其他职位低的成员是很难取得荣耀的,即使达到评优标准,但是,也没能取得奖励。因而最终也无法调动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青协工作的开展。

三、针对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志愿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认识

针对新生宣传,首先,可在新生军训、入学教育期间,通过海报宣传和相关志愿服务知识问答的板报宣传,让学生对于“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初步印象。其次,正式上课后,可与相应的班级班主任、助理班主任、老师等沟通交流,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做有关的宣传,如与“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精神”等相关的专题讲座、主体班会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参加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为了学分,而是件快乐的事情。总之,应该高度的前期宣传,宣传不应当只是为了招募足够的志愿者而忽略“志愿精神”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志愿服务”,让参与面试的“准志愿者”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志愿精神”,进而使“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保持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

(二)严格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加强志愿者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应通过多渠道招募志愿者,严格进行招募工作。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募范围,各个系都应当进行宣传,保证人员数量,扩充队伍。二是要通过面试、考核等形式对准志愿者进行筛选,保证招募的志愿的质量。在允许的情况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期考核。三是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的特招,提供更多机会给有“志愿精神”的大学生。

招募的志愿者应当进行培训与教育,培训教育应当有严格的规定,定期的进行。首先,进行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志愿的宗旨、协会的性质、志愿精神等基本知识的教育,让所有志愿者对于自己所处部门所应当负责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全心全意进行志愿服务。其次,对于协会的负责人应进行领导、管理、决策等能力的培训,以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对于热心参与志愿服务事业而本身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可进行一半具体工作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关能力,增强服务能力。对于需要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可进行专有技术培训,例如,维修部的成员,可聘请专业老师进行上课培训。最后,在每一项活动开展前,应当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工作任务、任务的要求的培训教育,活动需要专业技术的人员时,尽量筛选有相关经验或对应技能的,以此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利用每周举行的例会,例会可以让志愿者分享志愿服务的故事,交流工作经验及心得,探讨工作方法等,这样,既能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又能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还能避免成员不想参加的现象。

(三)结合大学生的特性,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专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就要注重结合大学生的特性,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大学生充当“主角”,为他们搭建一个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以实现他们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

(四)创新活动形式,深化现有项目。

志愿服务的活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协会的长久发展,一方面应当重视活动形式的创新,积极与社会群体合作,也可以跟非营利组织进行长久合作,以满足志愿服务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已有项目,例如新生接待工作、校园美化活动等,要坚持、巩固下来,同时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项目。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五)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重视考勤,严格执行,照章办事,对于例会、表彰大会等进行会员参与次数的登记,参加活动的次数、时间加以明确化、细化。

做登记工作的秘书处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切忌熟人、或部门部长便放松处理,对于严重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志愿者实行劝退。

对成员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每年给新加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建立档案,记载其服务专长,根据活动需要,视志愿者自身特长进行组织调配,使得能者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切实落实评优表彰制度。设立会员成绩评鉴小组,派人专职作此工作。每月对有突出表现的成员张榜表扬,对于长期有突出表现的成员,学期末评选“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每年评“十佳志愿者”。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进行鼓励,同时激励其他成员以此为榜样进行志愿服务,激发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四、总之,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展开,需要协会不断总结经验,对出更有效地组织管理制度与管理对策。协会成员的招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成员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新成员与老成员应当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结合大学生的专业专长,提高服务质量。此外,管理制度与奖惩机制应当明确、严格执行,监督。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股重要力量,无论是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高校的精神建设,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其工作的开展,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大鹏,聂涛.浅议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3)

[2]周大明,杨小柳,揭英丽.中国志愿组织典型个案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3)

[3]孙蕾.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及行动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 学会. 20xx(02)

[4] 梅霞,张俊.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03)

[5] 谢盈.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J]. 消费导刊. 20xx(14)

[6] 苏红.基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动机的激励机制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xx(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