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一年级上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20xx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是“学生阶段”的正式开始。对他们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崭新和陌生的。如何尽快地让他们熟悉学校,熟悉校园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习惯并喜欢上小学生活,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我班开展了一年级新生心理教育系列活动。

一、入学教育。

各班老师与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并有序开展了入学教育。从熟悉新环境、认识新老师新朋友、安全、一日常规、礼仪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入手,到在校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训练,深入浅出地对新生进行耐心地教育,为进入正常学习做好准备。

二、心理课堂。

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由班主任来担任。通过辅导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唤起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自己长大了,成为小学生了,理解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义务掌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无助的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针对我们学生的情况,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家校配合。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开学至今,我校通过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的方式,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我们先后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增进家长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经过努力,我班学生的心理有了很大进步,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第二篇:一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