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片太阳花评课稿

评《种一片太阳花》

朱阳一小 何春玲

《种一片太阳花》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篇课文文辞优美,意境隽永。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前半部分(2-5)自然段用细腻生动的描写尽现了太阳花的外在美。第一课时,黄老师带领学生初读感知,品词析句感受了太阳花的外在美,学生们对太阳花产生了无限的喜爱之情。后半部分(6-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探究太阳花“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的原因”,展现了太阳花的内在美,这是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既要抓住重点词句,挖掘出太阳花的内在美,又要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特点描述的写作方法;既要领悟太阳花乐观的情操、饱满的热情、不惧困难的精神、谦让的品格,又要由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在教学中黄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扎实训练来实现美文美读品花美人美。纵观整节课,呈现出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渲染美。

开课,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和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们重温太阳花的外在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对前半部分外在美进行了梳理总结,又由外在美过渡到内在美,提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探究“太阳花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的原因”,让学生带着喜悦之情从美的画面中走进文本。

二、扎实训练,感悟美。

杨再隋教授有这样一段经典的阐述: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是进行字词句段篇训练的课,是教给知识、形成技能、学习方法、培养习惯的课。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人文教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目的。具体地说,语文教学要念好“十字经”, 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紧扣“八字诀”,即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课堂教学中黄老师通过扎实训练,让学生感悟太阳花的内在美。

1、加强自主学习,充分感悟语言

开课提出学习目标后,黄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按照自读要求,静心读书,充分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感悟语言,为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2、引导对话交流,充分理解语言

本节课,黄老师抓住“太阳花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的原因”这一条主线展开教学,避免了琐碎的提问。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时方法多样。例如:在品析太阳花喜欢太阳的这句话的教学中,黄老师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形式入手,通过比一比,让学生知道了这句话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然后通过理解“偃旗息鼓、慵倦无力、愈加”等词语的意思来充分理解语言。

3、突出语文特色,充分朗读语言

这是一篇美文,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例如:在教学“日出时”这一句时,黄老师带领学生“三读”这句话,第一次读,联系上文读出太阳花对太阳的喜欢之情;第二次读,联系下文读出太阳花不遗余力地开放的饱满热情,第三次读,让学生读出太阳花前赴后继不惧困难的精神。这样的读体现了阅读教学读的层次性,效果较好。

4、加强实践活动,充分运用语言

语文课要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本节课,在体会太阳花“不遗余力”、“前赴后继”的精神时,为了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课文要求,黄老师安排了适时的造句。课后,结合本课在写法上的特点,布置了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和观察一种植物写片断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

三、拓展延伸,升华美

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领悟太阳花乐观的情操、饱满的热情、不惧困难的精神、谦让的品格,又要由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教学中,黄老师进行了两次适时的拓展延伸,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第一次在理解太阳花不遗余力、前赴后继的精神品质后,老师很自然巧妙

地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太阳花这样的人吗?第二次是在学完最后一自然段后老师设计了:你想对太阳花说些什么?学生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太阳花内在的品质。

总的来说,黄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实现了美文美读品花美人美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也与她在名师工作室学习,得到刘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是从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她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语言还要不断锤炼,过渡语怎样承上启下,评价语怎样点拨指导,总结语怎样激情升华。二是课堂驾驭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要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一是解读文本要深入,二是教学方法和策略要灵活多样,三是心中要装着学生。希望黄老师今后多向在座的各位工作室的精英学习,加强学习,锤炼基本功;加强研究,树反思的镜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篇:一年级评课稿

一年级评课稿

杨玲芳

本周听了五年级六位老师的数学课,感触颇深。各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同课异构”示范课型。有的教学设计巧妙,有的讲解清晰,有的练习设计精巧。他们都能认真备课,制作出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课件,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前的导入,到新课的探究,直至练习,每个环节都很紧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概念掌握牢固,判断准确,迅速。可以说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我代表一年级对本周举行的同课异构课型《真分数与假分数》数学观摩课做评课发言。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1、张老师的这节课,在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知识前后联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创新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操作活动、分类形式,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真分数、假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真分数、假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充分体现了“探索性学习”的优越性,本节课即有结论的推导又有结论的应用。整节课张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他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我的觉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张老师在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概念归纳-概念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拼出不同的分数,写出不同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分数的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知,在新概念的导入过程中,张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张老师借助教材提供的直观素材,写出分数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依据:(1)分子比分母小(2)分子比分母大(3)分子等于分母。并揭示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在揭示两个概念后,张老师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数轴上的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观察真分数与假分数都与单位“1”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张老师虽然普通话不是太流利,但并不影响他的教学水平,整节课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明了,教材熟悉,有很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环节紧凑,题型设计全面典型,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示范课。

2、张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练习题型设计典型,全面,容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张老师初上讲台,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出示数轴,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只是象在线段上标分数一样,找到一个点就标上了,而没有考虑数轴上的数字是逐渐增大的,比如,1/3应该标在1/6后面,可有些学生在0-1之间分的6份中,把1/3标在了1/6的前面。如果在此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弄清楚数轴和线段的区别,并且教师讲解其中两个分数如何在数轴上找点,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而且对数轴也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张老师语速太快,讲解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快节奏性的,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概念的讲解上不够彻底,重点不够突出。

3、熊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语言清晰,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时间把握很好,教学效果很明显。给我的整体感觉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准备足、容量大、课堂实。整节课练习题题型多样、典型,有强度,有深度,由易到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纵观整个教学,教学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实效性强,在师生互动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整节课注重教与学的交融,组织学生进行

有效学习。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学节奏简单明快,每个环节都很到位,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也注重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真假分数的概念时,恰当地利用生活中的母子关系,形象的比喻,一下淡化了概念的深度和难度,化难为易,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题生活”。熊老师在练习让学生给分数分类并说出依据时,让全班朗读判断并说出依据,我认为这个环节设计得好。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无疑是强调多读。语文课需要朗读,数学课也需要朗读。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走向了“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应该有适时的朗读比较好。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通过计算分数值判断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的关系这一环节虽然很直观,但是太费时间,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口头试商估算结果,这样也许会简化这一环节的难度,分数值不是准确值应该用约等号。在计算11/10的分数值时,计算结果是101,出现错误,这可能是因为制作课件时的疏忽。

4、焦老师这节课 ,本节课在教法上突出了合作学习。本节课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写分数、做分数、分类、合作探究等实际活动,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操作探索中,认识、理解了新知,使学生能具体的感受真分数、假分数。整节课焦老师自始自终态度和

蔼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刚上课就提问:学过的分数中你喜欢哪些分数?用学生的学具时教者说:把你的借一下,都体现了尊重学生师生平等这一原则。满脸的微笑、商量的语气、期待的眼神、正面的鼓励,展现了亲切的态度,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运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现实化,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动手操作过程用时较多,留给后面教学环节的时间较少,致使时间前松后紧,淡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在前面能挤一点时间留给后面的教学,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5、畅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她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对学生辅导很有耐心,感觉她身上有一种大学教授的风采。整节课放手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总结归纳,教者适时点拨。这节课在环节设置上别具一格,与前面几位老师的风格截然不同。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是在课堂组织上再多下点功夫会更好。

6、刘老师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启发教学好,把启发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课件制作精美、形象、直观,环节设置齐全。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但刘老师在用词上有些欠准确,如根据分数的外形特点分类等一些用词,对于学生很抽象,要是说成根据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分类就比较具体,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堂上讲解有点多,显得语言不够简

洁。

总之听了这六位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由于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材比较生疏,评课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提点小建议,由于《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和单一,应该说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我认为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课堂上充分放手,让学生挑大梁,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20xx.4.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