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浅论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根椐一定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话动。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因此,如何更有成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成了目前中、小学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前提条件;实施过程;合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0

新课程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里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和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

用。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收效甚微,那么,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和成功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有两种:一种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根据能力来分组,适合开展分组教学或分层教学;还有一种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才有利于优势互补,促进发展,适合合作学习。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对于某些学习内容,如果能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则更好。

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要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对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二)形成明确的职责分工

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的原因就是组内的分工、职责

不够明确,致使合作学习形同虚设。学生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根本不能体现小组的团队精神。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分工和职责很重要。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营造氛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的成员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使学生兴趣激增,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

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

(二)独立探索

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包打天下”,中、下等程度的学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阅读、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抽象等方式,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然后开展小组讨论,才有成效。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三)小组探讨

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或者分小组交流独立探索所得的信息、发现、成果、做法、疑难,互相

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使结论更完善;整理本小组达成共识的观点、做法、结论以及拟出准备向大组或全班提出,寻求援助和解决的疑难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差关键还是教师本身,教师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适应新课程角色的定位,课堂的调控能力等都有可能影响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最优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达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只要运用得当,引导得法,能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能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得到互补,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分析之六.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中国教育报

[2]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的问题及对策

[3]赵小雅.不可忽视的新问题,中国教育报

[4]陈如平.小组合作学习的六大环节

[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中国教育学刊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

点军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点军小学 黄海英

一、我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愿学、乐学、创学已经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师生地位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张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用独特视角来审视课文,感悟课文的主旨。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表达自己对课文,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和体会,使蕴藏在学生心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性别身高、学习状况等因素,按照互补、促进的原则,进行分组,排定座位,保证每个组内有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并根据组员实际情况确定小组长(可轮流担任)和帮扶对象。使组员可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保证了各组员之间的自主活动。为达到“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提高作为评价标准;小组长负责、组织、监督学习全过程,小组内要团结、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一开始就形成小组集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内部应“组荣我荣,组损我损。”

1、小组学习首先要训练小组长。

小组的组建采用后面一个优等生和差等生前面两个中等生的分组形势,小组长通常都是优等生。能力较强。在小组合作之前,布置合作任务之后,要提出小组长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目的地培养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开始,小组推举的小组长都是他们心目中学习较好的同学,能力也较强。我有意把小组长培养成具有领导能力的核心力量,在小组交流和汇报时,都适时强调小组长的作用,这样长期坚持小组活动可能更有实效。

在语文能力问题上要先使小组长形一定的能力,这样在小组活动中,小组长才能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小组合作也才有方向。小组长要布置交流形式,分配任务,布置汇报形式。所以在交流和汇报过程中小组长逐渐担任起主持人的作用。在自学阶段,老师也要有意识地指导小组长体会批注的方法,汇报时小组长的发言也要重点点评。在合作初期,小组长的作用相当重要,组长的能力是整个小组能力的标杆

2、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纪律、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成果汇报等方面统一要求。

(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合作意识,教会合作技能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加上年龄特点,小学生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逐步掌握以下几种主要的合作技能:

培养学生一些合作的技能

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精心组织,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一段时间,相信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渐渐地就明白了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该怎样做。

1、让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 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听不懂、听不清楚时可以提问。(对听提出明确要求)

2、让学生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使人乐意接受。(对说提出明确要求)

3、让学生学会质疑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修正他人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

4、让学生学会组织管理技能

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5、让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评价、激励方式多元化

在对小组评价中,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地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以及教师的成功与不足方面。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合作不够主动,效率低下

2、形式单调,缺少合作意识

3、关注结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4、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

5、合作学习中如何解决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