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探索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思考

重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金红

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学了就用,学以致用” 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中职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目标;校外实习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主,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无法直接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即使职业学校有的学生理论学的再好,到企业还是不受企业欢迎。但是后来不少中职学校进行了改革但是力度仍不够,最多是只重视“讲、练”,没有突出实践应用的训练环节,不能体现“学以致用”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必须采用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做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走出学校,在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途径。重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突破口。实行校企合作,对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重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初选择机械专业做为校企业合作的突破口其:

内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训条件不断改善,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的探索,但是要想把机械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准企业人,凭校内实训还不能完全解决,只有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去。

外因:我国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文明方式的

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和终点;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为重点;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的作用;营造相关专业的实践环境和氛围;开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实行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实习课堂搬进工厂,搬进生产车间,使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融入就业环境,改“重教”为“重学”、“重就业”。我们学校机械专业和广东国泰模具厂合作,让我们机械专业学生到广东国泰模具厂校外实训三个月,通过三个月的校外实训,给我校机械专业学生带来了以下方面能力的提升:

1、校外实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

在三个月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对机械生产流程有了感性认识,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写出了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日志。我认为,校外实习是对专业教学的有益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

2、校外实习真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 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通过工作,从各个层面去了解和感悟这个社会,去观察和思考周遭的人、事、物,去经历他们之前在学校和家庭所不能经历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是对实习岗位的一种实践和熟练操作,同时在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事务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锻炼和提升。

3、校外实习促进了实习生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学校,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实习中,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单独思考,单独面对。从心理学上来说,实习给了他们一个强制面对的时期,不可回避。因为周围没有更多的人给以帮助。在实习中,他们经历的人情世故,使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从原来单纯的学生身份,很快地转变为多种社会角色,体会到社会对职业的要求,深切感悟到社会的竞争、现实与残酷。校外实习其实就是一次生动的直观教学课,促进了实习生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4、校外实习服务企业,达到双赢。

我校通过校外实习与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室,学校与企业由此联姻将利益双赢。企业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我校受企业欢迎的原因。在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同时,让学生顶岗实践,支持企业生产,也可以为工厂搞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满足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需要。不能让合作成为企业的负担和累赘,应提高服务意识,尽快融入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的有机部分,才能长期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但企业与学校只存在合作关系,而合作成功的纽带和保证是企业的积极性。学校要注意改变企业与学校合作就是赠设备、接受学生实习、搭材料、管纪律等概念。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校企合作要达到双赢的效果,使企业真正体会到学生实习不仅没有给自己添麻烦,而且企业还得到了实惠。

总之,校企合作中,要注意不能把实习教学与生产简单对接,更不能把学生技能培训推给工厂。一定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融入产业要素;融入行业要素;融入企业要素;融入职业要素;融入实践要素等。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出既符合企业要求,又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所以,必须让学生首先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然后再强化企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保证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静.论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中高校功能的重构【J】.教育与职业,20xx,

(23):44-45.

【2】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71—75.

【3】孙晓峰.地方高校功能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5(4):97—100.

 

第二篇: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刘纯武 20xx.1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都在推行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与现实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问题 对策

校企合作在国际上被称作“合作教育”,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办学模式。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从整体看,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推进校企的深层次合作是广大职业教育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学校。当然,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聪明才智也要在企业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充分发挥。

2、校企合作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

校企合作利用了学校与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

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突破了我国现行近乎完全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二、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层面

校企合作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开展大规模的试点、试验,积极引导学校进行相关的校企合作,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够完善,缺少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于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校企合作中的土地、税收、资金等缺乏支持力度,影响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二)企业层面

企业的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一方面企业觉得培养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希望政府来为职业教育买单,摊薄企业人才资源成本;第二在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中职学生技能偏低,毫无实践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造成材料、机器设备的损失,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第三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生产活动时存在着各种人身伤害风险,劳动伤害责任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实习活动经常是超员安排工作岗位,而学生毕竟不是企业组织的成员,增加了人员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量。鉴于以上原因,大多数企业对于中职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三)学校层面

1.缺乏与企业有效的的沟通合作

校企合作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职业学校校自发的状态,中职学校对市场和企业不了解,与对方的沟通少之又少,很多学校没有做企业调查,对企业人才需求不够了解,只是单方面培养人才,教师去企业实践制度不规范,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缺少政策支持,课程安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企业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校企合作层面较浅

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学校把校企合作工作仅仅看作解决学生实习实训的一种途径,少数学校的合作形式和内容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合作深度不够。学校对行业标准了解不够,企业对教学过程不熟悉,导致一些订单培养流于形式,停留在签订一份合作办班的协议上,在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进行教学上缺少实践。

三、应对措施

(一)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政府引导和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费支持是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要促进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观,政府应主动介入, 统筹经费等资源和信息,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制定实习生报酬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

(二)学校应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邀请企业优秀人员到学校讲学及兼职教师,并积极拓展在科研开发、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根据实际,

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者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岗位的课程体系。教学主管部门要以“教学紧盯企业”的方针作为指导,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选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

(三)企业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起为自身及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义务。给予职业学校仪器、设备和技术等支持,在学校建设集生产、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车间,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积极选派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主动向院校投资,积极建立“教学—科研一开发”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关系。尽自己的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指导,在实习学生管理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探索制定适合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