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顿、清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关于加快龙江县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领导主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的产物,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的一大创新。它是联结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实现共同致富的纽带和桥梁。它的产生是在农村不断深化改革中,市场化经济发展和抵御农业经营风险的客观需要,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 龙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状况

20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

式颁布施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合作社法》的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县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了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对申请成立合作社的,进行严格审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截止20xx年末,全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198个,吸纳会员9万多人。目前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6家,包括畜牧养殖合作社68个,瓜果、蔬菜等合作社32个,水稻、杂粮、农机合作社26个。其中龙江县牧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黑龙江省首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辐射全县的养殖合作社,已发展社员79个,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龙江县每年都有3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在齐齐哈尔市绿博会参展,合作社许多产品销往辽宁、吉林、

内蒙等省区。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拉动,增加了的

经济收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二、 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势头虽然较好,但因为它

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乡村干部对农民组织化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

入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

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性质把握不准,因而在发展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中不能进行正确的职能定位和角色定位,出现

“越位”、“错位”现象。一些农民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

用不了解,参与愿望冷淡。还有些农民根本不知道农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意义,只是一听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有什么优惠政策就想方设法来办理,办完之后束之高

阁,根本不发挥作用。

(二)专业人才短缺

一方面,合作经济组织的参与者基本上是农民,水平

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

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他们的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都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经济组织更加需要有专

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另一方面,现有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因此,人才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发展水平不高

应该说,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基本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多数规模偏小,覆盖面窄,注册资本不多,内在经济实力不强,各项财务制度不健全,而且内部经济联系比较松散,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上,市场竞争力弱,服务水平不高,带动牵引力不强。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是买断或订单式,与社员未形成真正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由此可见,龙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真正上规模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多。

三、 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引导

建议县政府成立领导机构,由主管农业的县领导亲自主抓,乡镇确定一名领导具体抓,县农业主管部门成立办公室安排专人常年抓。县财政应给予必要的办公经费保障,主管部门和主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试点培育、政策咨询、宣传培训、技术交流、组织建设的指导。民政、财政、

科技、工商、税务、金融、农口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主管部门和各乡镇应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利用广播、板报、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掌握合作组织的政策法规及其专业知识;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引导更多的农民创办或加入合作组织,促进现有的合作组织提升发展水平。

(二)考察学习,培养人才

由于龙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较好的经验和模式,因此,建议由县主管部门组织县乡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上水平。同时,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对从事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以及各类经营大户进行专门的培训。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的“明白人”、“带头人”。应鼓励大专毕业生等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担当技术顾问,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建议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在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和用地用电、绿色通道、信贷等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并将各项优惠政策的受益承载主体明确为合作社,防止个人从中投机取巧。各乡镇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扶持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试点示范,促进规模发展

首先,开展试点,总结提高。要结合农业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选择带动农户多、发挥作用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规范化建设试点,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他们的作法和经验,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其次,完善制度,规范提高。县主管部门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成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设置成员账户,建立成员的公积金、股金分红、盈余返还利益分配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档案管理,实行财务公开,接受成员监督。

(五)清理整顿,提档升级

由于现有的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协会建立时间较长,有的经营已经转项;有的服务不佳,失去了凝聚力;有的信息不灵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这样的协会,在群众中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应对现有协会进行清理整顿。对规

模小的,促其发展提高;对不起作用,流于形式、名存实亡的“挂牌协会”予以剔除;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专业协会进行指导扶持,促其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清理整顿,培育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目标,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

**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年初,******开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现已发展*家,主要从事水稻、玉米种植、黄牛养殖及农机合作经营等。入社资金**万元,连接农户**户,入社成员近**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崛起,使***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成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逐步形成了“建一个社团、兴一项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一、主要特点

(一)运作模式比较规范。各合作社普遍实行股份公司运作模式下的经理负责制,股东都是5人,设立了理事会,设有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副经理、会计、出纳、司机等。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使合作社有条不紊的运行。

(二)辐射面比较广泛。各合作社立足本镇或本村,尽可能地扩大向外合作范围。辐射面最大的是香磨村农机合作社,辐射整个***,即使是最小的合作社也辐射两个至三个村。**村粮食种植合作社辐射全镇*个行政村,辐射面积:水稻*万亩,玉米*万亩,大豆*万亩,杂粮*万亩。

(三)互助性比较明显。各合作社是以成员自我服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参加合作社的成员,在产、供、销方面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合作社会在第一时间帮助社员解决,以提高农户的规模效益。农户也会在供应方面遵守规定,按时按需交付农产品,以达到合作社与社员“双赢”效果。如黄牛养户单一放养费时、费工、费力,

销售时要进行初、深加工,也不好出手。**村黄牛合作社针对此种情况,把社员的黄牛集中在一起在山上放养,集中下山,到了秋季,提前联系买家,集中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户的效率与效益。

(四)管理方式比较灵活。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各位成员在组织内部地位平等,并实行民主管理,运行中体现了“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精神。如**村水稻合作社按照农民需求成立,所有社员都是自愿加入,并且实行民主管理,全社受益。

(五)专业性经营比较突出。合作社以同类农产品的生产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纽带,来实现成员共同的经济目的,其经营服务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村玉米合作社提供玉米种植、销售,组织采购、供应社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展与玉米种植相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业务。

二、发挥作用

(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变自己养殖为有计划、按合同或订单养殖、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提高了农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村黄牛合作社采取统一引牛、统一放养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社员养牛从品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高,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今已远近闻名。现

有黄牛*余头,年收益*余万元。

(二)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各合作社学习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知识性、科技性农民,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他们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优秀社员外出参观考察,以成功事例,现身说法,激发了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香磨村农机合作社通过购臵农机具以及专家技术指导,对社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在去年秋整地期间,合作社水稻收割机收割水稻*亩,水田翻地*亩,旱田深松地*亩,大型推土机平整地*亩。

(三)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由于长期受小农思想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加之缺乏信息、技术和经营意识,很难找到致富的方向和门路。合作社凭借市场信息灵敏的优势,充当“产业方向指导员”、“种植示范员”、“科技推广员”、“市场营销信息员”的角色,使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村水稻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将一部分旱田改造成了水田,种植了效益好的绿色水稻,去年社员水稻大丰收,亩产达到**余斤,每亩增收**余元。

(四)增加了农民收入。各合作社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创收、农民得利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了农产品的规模效应。通过统一销售,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农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年,***农民人均收入**余元,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在这基础上增加收入**至**元。

三、存在问题

虽然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既有合作社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其外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合作社成立时间较晚,集中在20xx年与20xx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受资金约束,合作社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方法主要靠自身积累与自筹资金,入股资金在*万元以上的有*家,*万元的有*家,*万元的有*家。合作社人才匮乏,外来管理人员和学管理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管理方面有的要靠合作社驻村干部来协管。

(二)农户入社意愿不强、社员缺乏积极性。有的农户对合作社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合作社不过是一个幌子,可信度不高;有的农户不想了解,认为入不入社都一样,担心入社还不如不入社来得实惠,对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有的农户是获得经济效益就入社,效益不好就退社,这种恶性累积循环影响合作社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部分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流于形式,所属的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制度不完善,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日常运作由少数人说了算,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部分合作社与内部成员之间利益关系不紧密,容易出现好则合,不好则散的局面,社员享受不到盈余返还。部分合作社虽然按照合作社的相关法规设臵了账簿、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专门的财会人员,但内部管理不规范,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专业

性不强。

(四)产品效益不高。合作社产品都属于“原”字号,初加工、深加工很少。**村水稻合作社虽然生产绿色水稻,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逐一过滤筛选,没有统一包装,没有形成自己的主打绿色品牌,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不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较为薄弱,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四、对策建议

(一)扩大合作社规模,强化服务职能。各合作社应积极吸纳更多农户,在发展本村农民入社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周边村屯的农民入社。做大做强合作社规模,向外拓展经营服务项目。如**村水稻合作社,可以实行稻田养鸭、养泥鳅,实现绿色养殖,以增加社员的额外收入,帮助农户解决单一家庭收入的现状。

(二)加大合作社的宣传力度,激发农户的入社热情。各合作社应通过不同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广大农民传播合作社知识,如村内广播、食杂店小黑板等公共设施、场所等进行宣传,并让其有代表性的致富大户进行走访、宣传,入社前后的收入比对,使其从内心深处接受合作社是一个有利于农民的经济组织,是帮助其提高收入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村玉米合作社发起人是该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可以以己为实例,现身说法,激发农民的入社热情。

(三)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应依程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坚决杜绝独断专行。要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监事会和社员监督相结合的

监督机制。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合作社应提上重要日程。“村村大学生”的培养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招收就是很好的途径,前者定向培养定向分配,本村培养回本村;后者两年时间,提高其经济待遇,提供后期补偿措施,以期扎根农村,为全村乃至全镇尽心竭力。

(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效益。各合作社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开拓市场。在保证现有销售渠道的前提下,进一步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同时申请绿色无公害品牌。如**村水稻合作社生产的水稻本来是绿色无公害的,应该申请商标注册,打造自己的品牌,统一进行包装,提高该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可信度,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