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西药的配伍应用1

中西药的配伍应用

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并用防治疾病日益普遍,中西药联用在临床治疗中日渐增多。据统计,以汤药联合西药的占13.63%,以中成药联合西药的占24.63%,以西药为主联合中成药的占57.34%,所以,中西药联合使用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一、中西药联用概况

鸦片战争以后,西欧的医学理论和医疗物品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和古老的中国传统的艺术相遇并渗透,此时,便有人提出中西医结合的主张,如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录》,中西药联用在那时已初见端倪,如张锡纯的石膏阿司匹林汤。解放后,中西药联用取得迅速的发展,60年代出现清凉油、十滴水;70年代出现复方黄芩片、苏冰滴丸;80年代至今,中西医结合方兴未艾,联用方也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现在人们已公认中西药联用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医药学发展的必然。

二、中药联用的优点

中西药联用的优点已是有目共睹,为临床医生所认可。

1、增强疗效

西药针对性强,药效迅速,中药则能宏观调控,疗效稳定、持久,合理配伍在疗效及作用时间方面有着相互调节、取长补短的功效。

1)三七、赤芍、郁金配伍乳酸心可定(舒心散),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压、减轻心脏负担,消除心肌耗氧量,强心,降血脂之效。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科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

神经内科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

注:NS为0.9%氯化钠;GS为5%葡萄糖

    可配伍:两药混合后无外观变化及配伍禁忌;

忌配伍: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的配伍禁忌;

不宜配伍:配伍后两药相互作用致使疗效或稳定性显著降低,或毒性、不良反应增加。

                                                 摘自《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

…… …… 余下全文

篇三 :抗生素不能与哪些中药配伍应用

抗生素不能与哪些中药配伍应用

王圣尉

提要:中西结合治疗中必须重视中西药配伍的禁忌,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还易发生药毒作用,适得其反。

你知道抗生(菌)素不能与哪些中药配伍应用?

在治疗时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这不仅缩短了疗程,而且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为医学作出了新的贡献。但是在中西结合治疗中必须重视中西药配伍的禁忌,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还易发生药毒作用,适得其反。这里介绍消炎抗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与某些中药的配伍禁忌:

一. 降低单方或复方药效:五味子、山查、乌梅有酸化作用能使硷性的四环素、红霉素加快排泄,降低药效。玄胡、栀子、甘草能拟制胃酸分泌影响红霉素的吸收,降低四环素有效浓度。生姜、龙胆草、萝芙木有促进胃酸分泌的功能对红霉素有破坏作用,影响药效。地榆、虎杖、石榴皮、富含鞣酸可与红霉素结合,障碍红霉素的吸收。巴豆、黑白丑、大黄、番泻叶、玄明粉为中药泻药可缩短红霉素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红霉素的吸收。犀角、珍珠富含蛋白质,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有拮抗黄连素的抑菌作用,影响疗效。茵陈对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有拮抗作用,降低氯霉素消炎抗感染能力。血余炭、艾叶炭、煅瓦楞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多种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在肠道内的有效浓度,影响治疗效果。神曲、麦芽含有多种消化酶,在使用生时其多种消化酶活性可被抑制,削弱消化酶健胃功效。石膏、赤石脂、滑石等富含镁、铝、铁元素能与四环素化合称为螯合物降低双方的药效。虎骨、珍珠、龙骨、牡蛎、海螺硝含有多种有机物质,易与抗生素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硼砂与青霉素、先锋霉素、呋喃坦啶同时使用可减少这些药物的再吸收,降低治疗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药物不能同时应用,否则就会产生毒性反应,因此提出“十八反、十九畏”之戒。实践证明:十八反、十九畏”,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若运用适当还能起到理想的疗效,可治好某些沉疴痼疾(疑难杂症),但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若使用不当,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毒副作用;所以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结论之前,运用相反药物配合,还须认真慎重。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歌诀意义:

川乌、草乌反半夏、括萎,川贝、浙贝、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犬戟、甘遂、芫花。

蔡芦反人参、党参、南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口诀(此畏非七情中之相畏,应指相恶而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顾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蝉炙博莫相依。

其意义是:

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信石(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桂枝、官桂、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 妊娠期间,必须注意某些药物具有坠胎、破血之弊,易导致孕妇流产。根据药物对孕妇及胎儿损害的程度,一般分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其中首先谈到单行。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兼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但若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单味药力量有限,且难全面兼顾治疗要求 有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单味应用难以避免不良反应,因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总结的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药炮制学学习心得

     

中药炮制学论文

            题目:中药炮制学的学习感想

班级:   药学11—1班

姓名:      虞加丽

学号:    20110863

指导老师:   施飞

                  


中药炮制学的学习感想

(四川农业大学药学系 虞加丽 625014)

摘要: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由于中药的不断开发利用,其炮制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我们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改进,才能将中药利用得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医处方中引药的应用

中医处方中引药的应用

传统中医诊病,处方遣药,喜用引药,由于引药的巧妙应用,效如桴鼓。引药是在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药物归经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代医药学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体会到辩证立法虽然精确,但是能否收到预期良效,还要看遣药配伍是否妥当;因为药物一经配伍,就大大增加了各药作用的复杂性,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协调或制约),药物的性能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古人对引药的应用十分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代相承,逐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引药的应用进展不大,有渐被忽略的趋势。引药是在当前中药配伍应用亟待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内容,应当努力发掘,使中医药学的方药理论得以深化,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一、引药概述

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传统之用桔梗为了引载药上浮治疗咽喉病,用桑枝为引以治上肢病,以牛膝为引以治下肢病,用羌活为引以治足太阳膀胱经病,用青皮为引以治疗足厥阴肝经病,用酒为引以活血通经,用生姜为引以发表和胃,用灯心草为引以清心通淋等。其应用药材、蔬菜、果实、谷物、草木、虫介及金属等类皆囊括其中,真可谓方圆曲直,运用精当,达到炉火纯青、美不胜收的境界。早在东汉时期,《伤寒论》113方中就有52个方应用了引药;金元时期,《珍珠囊》明确提出了引药为“引经报使之说”;明清时期,引药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并有《药引论》专著问世。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引药应用逐步成为了临床处方基本原则之一。正如《医学阶梯》说:“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医学读书记》亦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论》则明确指出:“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均说明了应用药引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大抵选用引药根据疾病表现、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以及治疗目的、立方原则、药性特点等因素而定。正确地应用引药,对引诸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矫正药味,便于服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引药的临床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即用于引药归经、佐助、佐制、反佐、调和诸药等。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药药用部位之总结

药用部位之总结

块茎:天南星、天麻、三棱、泽泻、元胡、半夏、白芨“两天三泻胡半白”;“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根及根茎:紫苑、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细辛、三七、人参(此三味药是我加的,谁能帮忙加到故事情节里就更好了)“宛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宛西的老虎仗着黄龙的胆,在山高草长的地方居然敢抢仙丹。

鳞茎:浙贝、川贝(自己归纳)

块根:天冬、麦冬、草乌、何首乌、百部、郁金、地黄、白蔹、太子参“二冬草(炒)何首乌,百金地黄敛太子。” 母根:川乌;子根(侧根)的加工品:附子。根茎:狗脊、绵马贯众、黄连、北豆根、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中药学中的几组安胎药

紫苏:行气宽中,安胎(气滞胎动症)。砂仁:行气和中安胎(湿阻寒凝之气滞胎动不安)黄芩:清热安胎(胎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苎麻根:清热安胎(胎热胎漏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白术:补气健脾,安胎(脾虚气若的胎动不安)桑寄生:补肝肾,安胎(肝肾亏虚,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不安)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肝肾亏虚的胎漏下血,胎动欲坠)菟丝子:补肝肾,安胎(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