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读后感悟

采撷反思成珠华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神童们:甘罗12岁做宰相,曹植7步能写诗,白居易1岁识字,6岁作诗,16岁名扬天下,日本的三轮光范,2岁开始写日记,11岁翻译《詹天佑传》……莫扎特五岁作曲,6岁主演音乐会,德国数学家高斯3岁掌握心算,5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3岁看大,7岁看老,很多优秀的人才,从小表现就与众不同。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家们是这样说的:卢梭曾言,父母是他们子女最早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

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是家长。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孩子能产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是否进行正确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二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我读了书的序言、译者的话和作者自序。阿莫纳什维利要营造的是没有分数的教育体系,并且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热爱、尊重、相信儿童等品质。一个对教育事业没有热情,对孩子冷淡的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的。作为老师应该洞察儿童的世界,只有融进他们的世界,你才能读懂儿童的内心,才会体会到身为老师的快乐。同时阿莫纳什维利强调了学者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在身为著名学者的同时你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现在的学者大多数只专攻于著作而忽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阿莫纳什维利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也给现在的学者敲响了警钟。

【他们,即我的“零年级学生”,只有一位老师,而我却有36位(也许,还要更多些)老师。】

每一位孩子都是老师的老师,不要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幼稚或觉得是一件小事情。孩子不仅比老师单纯,也聪明的多。只有虚心向他们学习,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

【全世界的儿童创设的最高荣誉勋章——他们对你们的爱和信任】

赢得孩子的爱和信任是每一位老师的最高荣誉。作为老师,你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更不是分数。而是对学生的细心呵护,从细节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师生之间的爱和信任是相互沟通的基础。

书中提到了“教育听觉”这个词,我的第一感觉是陌生。作者用“叽叽喳喳”来形容这种教育听觉,我就有了一点感悟。第一次义教的时候,踏入教师的感觉就是被这种声音围绕,孩子们的声音稚嫩但足够响亮。我头一次觉得头好大,怎么可以这么吵。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拿起教鞭猛敲桌子让他们安静下来。但作者对这种声音很是着迷,因为这种声音里充满了愉悦和生气,喜欢这种声音的老师才会体会到真正的享受。那种声音带有独特的希望。

…… …… 余下全文

篇三 :幼儿读后感

幼儿读后感

篇一:走进游戏走近幼儿>读后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幼儿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伴随着学前教育研究的持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发现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能让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深刻地意识到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一书聚焦了当前学前教育的研究热点:其对幼儿游戏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的深入剖析与透彻阐述,能使包括幼儿家长在内的所有成人意识到幼儿游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切实保证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可能性;其对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落实、游戏活动的设计、游戏环境(材料)的提供和创设、游戏中教师落实适时适度的介入等问题所做的详尽描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切实保证了游戏活动开展的适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对游戏教育核心理念的诠释、对游戏中确保幼儿主体地位的倡导,为教师对游戏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更明确幼儿游戏教育研究和实施的落脚点及归宿。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是本书阐明的一个立场,但其中意味深长的是“玩伴”不同于幼儿之间的同伴,而是“年长一点的玩伴”。我想,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玩伴”——表现了幼儿游戏中的师幼平等关系,二是“年长一点”——说明教师更加会玩,会得到幼儿信任可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这一定位,去除了权威而确立了威信。随着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的默契与投机,当教师被幼儿看成是了不起的同伙时,教师便能在幼儿游戏中游刃有余了,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6读后感

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和孩子、家长一起阅读《婴儿游戏绘本》

张频涛

我盘腿坐在活动室的地上,孩子们依偎着家长坐在我的对面,兴致勃勃地看着我从背后“变出”的一本书。

“老朋友又来了,看看它们是谁呀?”

封面一出现,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闹开了,“鸡鸡、鸡鸡。”“不,是小鸭!”“是小鸟!”,“狗狗、狗狗。”“青蛙。”??这是这套书每次出现都会发生的情形,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的书就是这套可爱的《婴儿游戏绘本》,由【日】木村裕一著,崔维燕译,接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适合0——3岁宝宝阅读的游戏绘本,它分别描绘了宝宝日常生活中吃饭、刷牙、游戏等等各种情境。

讲述这套绘本,就是和孩子、家长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时光。以下就是讲述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挠痒痒》中的笑声

《挠痒痒》是这套绘本中笑点最多的。随着书中描述的优优“挠挠皮皮的小脖子。”“挠挠咪咪的小肚子。”“挠挠球球的胳肢窝。”“挠挠怪兽宝宝的小脚心。”,孩子们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特别像齐耀辉、唐文杰这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家伙,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这种笑声在最后“大家都来挠优优”中达到了顶峰。在故事讲完后的互动环节,大一点的孩子和家长情不自禁地玩起了“挠痒痒”游戏,有的胆大的孩子开始向我发起“进攻”,我越做出夸张的反应,他越发挠得起劲。小一点的孩子不会主动“出击”,就在那儿充满渴望地等着大人挠,大人的手一挨着他们的皮肤,他们就马上发出“蓄谋已久”的酷似母鸡下蛋的酣畅淋漓的笑声。

…… …… 余下全文

篇五 :《爸爸爸爸橘娃娃》 读后感

读《爸爸爸爸橘娃娃》有感

怀宁县枫林五星小学 五年级 丁淑彤

《爸爸爸爸橘娃娃》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书中讲述了“我”无意中找到了我以前玩过的橘娃娃,把它送给对面的朋友,却发现了一位遗失多年的孩子的故事。

这本书的猪豆,找到了童年的玩伴——橘娃娃,但是他却认为橘娃娃“太幼稚”而将橘娃娃送给对门的宝宝玩。猪豆敲开门,开门的却是和猪豆的好伙伴木木长得一模一样的木木的堂哥——阿哲。从聊天中得知,阿哲爸爸是一位科学家,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问题。那天,阿哲爸爸带着孩子襁褓里的阿哲给别人抱了一下,自己则去买票,自己上了车,把阿哲留在了车站。阿哲爸爸急白了半边头。

阿哲被别人带走,养大,成长。他的养父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阿哲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只是阿哲爸爸暂时还没有回来,阿哲还是想念养父和亲生父亲。猪豆告诉他,把橘子埋在雪里,第二年将会长出橘娃娃,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爸爸爸爸”表达自己对两个父亲的思念。

天意弄人。阿哲的亲生爸爸所坐的轮船失事,无

人生还。原本的家人团聚,瞬间破碎。但阿哲还是执意去码头接他爸爸,他带走了猪豆的橘娃娃,一去不复返。

读完这本书,眼泪不断的流下来。整个中国,有许多的孩子被遗弃,丢弃,拐走,失去了父母,离开了家。每失去一个孩子,就有两颗破碎的心。阿哲是可怜的,他没有见过亲生父亲,没有真真正正的见过父亲一声爸。唯有这橘娃娃,能表达出对亲生父母的思念,随着一声“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的声音,越飘越远。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孩子的朋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孩子的朋友

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是教育硕士,现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这本书是作者16年来的教子手记,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xx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者在书的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文章的前言写道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儿童精神哲学》有感

走进生动多彩的儿童精神世界

——读《儿童精神哲学》有感

“一个真正完善了的人是怀有一颗真纯童心的,失却童心的人不可能使生命臻于完善”。在本书的序言,便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儿童有很多好的品质,他们毫无掩饰,不虚伪,不浮夸,这或许正是成人所缺乏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正如幼儿园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的: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

儿童时代是每个成人都必须经历的,研究儿童的世界不仅是对儿童的认识,也是对成人的认识,更是对过去文明历史的复演。认识儿童生动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儿童喜爱的并能有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改变教育压迫儿童的状况。另外,研究儿童的精神世界,也能帮助我们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找到深入研究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初读此书,我想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往往会结合自己童年经历或者自己周围的一些儿童的表现去思考和探索。本书从儿童的认识、道德、审美、梦想等方面去论述儿童的精神世界。这本书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并不是认为儿童幼稚无知,而是作为具有圣人般的精神状态去分析,将儿童放置在历史、文化、社会之中观察和分析儿童的精神世界。在作者看来,儿童是个了不起的哲学家,他们不断地追求智慧,探求未知世界的一切,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作者的这些观点,改变了我之前的儿童观,也让我对儿童的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菊花娃娃》有感

读《菊花娃娃》有感

我读过一本让我百看不厌的书,名叫《菊花娃娃》。它是大作家曹文轩写的,里面的主人公是“她”,我们可能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城里人家都知道“她”,因为“她”会做布娃娃。

这本书封皮上有一句话,“从日出到日落,从春秋到冬夏,从青丝到白头,女人用了一生的时间做了这样一份纯洁的事业”。这名话可以概括全文。城里人都说:“她每做一个布娃娃,就像生了一个孩子。”因为“她”很爱她的布娃娃,所以布娃娃也很爱“她”。这些布娃娃为什么叫“菊花娃娃”?因为它们身上都有一朵菊花。

“她”爱布娃娃,让我想到了就像妈妈爱我们,一天天,一年年,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直到我们长大,妈妈也老了,所以我们也要像“菊花娃娃”爱“她”一样爱我们的妈妈。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