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真假美猴王感想

《明清小说鉴赏》——顾克勇

《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

姓名:高兰 学号:I10140305 班级:10级应用化学3班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西游记》这部名著,虽然没有读过《西游记》这本小说,但是电视剧《西游记》、《西游记续》却是从小看到大的,这样的经典,不管是看多少次,我都会被故事中曲折、动人、离奇的情节所感染、所吸引、所打动。回想起来,自己已经许久没有接触过与《西游记》有关的东西了,儿时那怀揣着梦想与企盼瞻仰《西游记》的心境也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时光渐渐冲淡了。大学里,我选了明清小说鉴赏这门课,课上老师又一次带我重温了经典,我突然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么的钟爱《西游记》,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找到了当初的那份纯真。回到寝室,我又一次的观看了最经典版本的《西游记》,一样的感动,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论起整个故事中最令我感动和佩服的,还是“真假美猴王”这一章节。

先谈谈孙悟空吧,他并不是一个生性顽劣的猴子,在一路护送唐僧的过程中,他早已在师徒四人的朝夕相处中,转变为一个有感情、有理性的猴子。他因为杀死村名而被师傅赶走,而后假的孙悟空打昏唐僧,又将行李偷走。而真的孙悟空却被师傅冤枉。被冤枉后的悟空并没有背叛自己的师傅,依然忠心不改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和有一身本领的六耳猕猴掀起了一场场恶斗。最终用机智和勇气洗刷了自己的冤屈,重获师傅的信任。面对冤屈,他没有选择背叛,面对恶势力,他没有选择逃避,足见悟空的有情有义、嫉恶如仇。这让我为之感动。 其次,在《真假美猴王》里,我读出了唐僧对孙悟空感情的深厚。悟空打死村名之后,他心中无限悲痛,虽然对悟空充满不舍,但是他决心已定。在念紧箍咒的那一幕时,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泪水,就像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一样,悟空苦苦求饶,他却置之不理,不是绝情,而是因为太有感情。悟空走后,唐僧拿出自己曾经给悟空做的衣服,回想着与悟空之间发生的一切——悟空破山而出大喊师傅的兴奋;昏暗的灯光下,悟空为自己掌灯,自己为悟空织衣的感动;悟空穿上新衣乐的上蹿下跳的激动......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出他与悟空之间感情之深。最后,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师徒二人和好如初,真情流露,让人动容。 1

…… …… 余下全文

篇二 :西游记读后感

第一篇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很受感动。《西游记》这本书主要写了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以及他在花果山逍遥的生活。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结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最终孙悟空跟随唐僧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不但敢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争斗,并为自己争来了“齐天大圣”的称号,还不惧怕任何妖魔鬼怪,绝不放过一个妖魔,面对困难绝不低头。

我还喜欢唐僧,他接受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遥远的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困难重重。唐僧面对困难决不放弃。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像孙悟空和唐僧一样,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第二篇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贪财好色,但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嘴很甜;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都甘心当好后勤。

…… …… 余下全文

篇三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8年。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读后感

(二)读后感

我第一次接触《西游

记》是从小时候看动画片而

来的,第一次看就被深深的

感染了,感觉好精彩啊,每

天都在不断的期待看下一

集,而且深怕会错过哪一

集。呵呵,想起那时候真的

感觉好幸福啊!

见到和读《西游记》是

初中的时候,从爷爷那里借

来了这本书,因为好久没有

看《西游记》的动画片了,或许还有动画片没有看全的缘故,我开始读这本书。

…… …… 余下全文

篇四 :名著读后感1000

名著读后感1000

篇一:名著>读后感1000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 …… 余下全文

篇五 :《西游记》读后感:再话西游

《西游记》读后感:再话西游

《西游记》读后感:再话西游

中国的四大名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当拿起《西游记》这本有厚度的书时,有种莫名的神圣感。小时候看几十集影片、附彩图的故事,已经看过无数遍,对其中的人物性格已经耳熟能详时,而我又要重新品读吴承恩笔下的四人的漫长取经之路。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轻轻地翻开了书的扉页。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勇往直前;猪悟能的贪婪好色、又馋又懒;沙悟净的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和唐僧的善良仁慈、软弱无能,都使我们难以忘怀。想起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等等,那一幕幕都让我们历历在目。其实本书的目的是:要传递坚持不懈、坚强不息的能量,才能最终取得胜利。为什么要刻画一个个人物形象呢?是不是使故事变得更生动、活灵活现起来呢?带着问题,我走进了《西游记》。

记得周五的语文课上,陈老师领着我们学习了与西游相关的一课。学完这节课后,又加深了我对孙悟空特点的记忆。本以为猴性顽劣、本性难移,才知道其实猴子也有感情,例如对师傅的护主之情。都知道‘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人形,使唐僧无法辨别是非,正是孙悟空的本领与法眼,才让师徒几人保住平安。可猴子的顽皮性格却仍有出现,例如与二郎神的打斗情景,那一出出的片段,都使我记忆犹新,仿佛眼前已浮现出那种情景。

…… …… 余下全文

篇六 :鲜明的个性 不屈的精神《西游记》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鲜明的个性 不屈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

东台市时堰镇后港小学四(2)班 林心琴

暑假中我认真读了《西游记》,掩卷深思,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凤仙郡冒天止雨等等。正是这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里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鲜明的人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沙僧,心地善良的唐玄藏,以及形形色色的各路妖精。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忠心耿耿。每次唐僧遭遇困难,他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降妖除魔,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最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我认为他功劳最大,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都令我十分欣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名著后感

读《西游记》章节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守在电视机旁边,模仿着孙猴子的动作。诚然,《西游记》确实就有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原因是它比《红楼梦》更有动作性,它比《水浒传》更浪漫与善良,它比《三国演义》更通俗易懂。

然而,正是电视剧的广为流传才引得极少数人去看原著,大多数人会觉得看书主要以看情节为主,既然已了解故事,就不必看原著了。但《西游记》之所以能被成为名著,能够跻身古典四大名著,定是因为它有超凡的魅力。

(一)袈裟之争

记得否,曾有只黑熊怪和一位老和尚争夺袈裟,最后老和尚烧死火中,黑熊精被观音菩萨收去受山。唐僧和悟空才得以继续西行。

但再挖掘一些,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原来是悟空虚荣心强,向老和尚炫耀自己的袈裟。这才引起这些事情。可见,炫耀才是罪魁祸首。我们为人处世,应当以低调的态度,谦虚的品质,勤奋实干的精神,来对待生活中的功名与利益,对待诱惑与嘲讽,这样才能拥有朴实、淡泊、安宁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炫耀自己、自吹自擂,就会容易招来祸害。远至晋朝陶渊明,近至现代闻一多,都是淡泊宁静的人。而他们,都能“赢得生前身后名”。

接着,导火索被点燃,老和尚的贪念就将这火花传导下去。可怜那老和尚,一生念经信佛,修生养性了几十年,却终也没能战胜贪欲。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我们看来,这和尚多傻啊,为了一张袈裟放火烧了寺院,还使自己葬身火海。而黑熊精也很不理智。其实,黑熊精本质上不同于别的妖精,他并不害人,一心想修成正果,却也因贪恋袈裟而弃善投恶。其实,利益与钱财对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它们只会使我们的人生行囊越来越重,最后压死自己。把心胸放宽点吧,把一切尘俗的东西看得轻些,让自己美好的生命宣泄在天地间,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愉快自在。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西游记》是一部具有鲜明民主倾向和时代内涵的神魔小说,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西游记》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前七回讲了孙悟空的出生和大闹天宫等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了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了取经的缘由,第二部分是故事的主体,写取经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最后的结局。

《西游记》模拟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这个世界带着清晰的现实社会的影子,书中的种种人物似乎都可以与现实对号入座。

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作者幻想了一个超越自然的世界,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意愿。

《西游记》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格。他乐观、聪慧、 机智、智勇双全,热爱自由,他还充满了斗争精神,遇到困难,从不低头,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战胜这些困难,最后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总算取得了胜利。毛主席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地写出了孙悟空的特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