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佛家感悟

133个佛家感悟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

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佛教文化感悟

中国佛教文化感悟

王思蓝

20114080

265号

自从上了老师讲的中国佛教文化起,我越来越感到佛学是一门深奥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学问。它并不是我以前想像的那样,是愚昧的、迷信的和更不是统治者用来愚民的工具。佛教既然是一门深奥的教人做人的学问,老师通过对佛教历史,哲学等佛教文化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佛教。老师还采用让我们诵读《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方法,让我们更近距离的体会佛学的道义。

佛教产生于BC6C的印度。他来自于婆罗门教“梵我一如”的哲学宗教之中。随着婆罗门教的衰落,乔达摩.悉达多学遍外道与六年苦行,并且参学著名的禅修者阿罗蓝仙和郁头兰仙的名著。最后经过7天7夜终于悟出了道。

从此以后,他就到处传道。接纳徒弟,并且帮助他们解开生活中的困苦。带领他们远离世俗的烦扰,得到心灵的平静。

他说“比丘们,应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自我享乐,另一是自我折磨,如来放弃这两个极端,而发现了中道”。中道即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念。他用这些八正道规范我们的生活准则。就像是在所有的选择面前已经有的答案,所有的问题只要选择“正”的那一面,利人利己的一面,就是我们的最正确的选择。

…… …… 余下全文

篇三 :佛家感悟

佛家感悟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狂妄的人难救,自卑的人更难救。

1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多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佛学大师的60条人生感悟

1、立志、努力,纵然不能完全成功,也会得到进步;发愿、向上,纵然不能完全实现,也会得到进展。

2、世间上没有小人物,只要发大心,就是大人物;世间上没有大问题,只要虚其心,就没大不了。

3、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

4、一个人要出类拔萃,必须从小养成“接受”的习惯,一味地“我想”、“我愿”、“我要”、“我觉得”、“我认为”、“我喜欢”等等,可能是原动力,也可能是进步的阻力。

5、从一沙一石中看到无限的世界,从飞湍鸣涧中听到真理的声音,从刹那因缘中感受永恒的未来,从明月清风中体悟清净的自性。

6、我,是自私的、痛苦的,有我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痛苦;能无我,自然不会自私执著,自然会拥有更多、更大的空间。

7、树之毁灭,因为役于刀斧;人之毁灭,因为丧失良心。恒心是成功的根本,怠惰是败事的先驱。

8、不择细流者才能成江海,不辞土壤者才能成高山;不耻下问者才能致渊博,不文饰非者才能尽善美。

9、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苛求,此乃事业成功之捷径;善德不嫌多,恶习不沾身,是为修行佛道之初阶。

10、欲知涵养心量,须看乱时气势;欲知谦恭进退,须看利益当前。

11、一个人如果怕吃苦、怕吃亏,则成就有限。每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过程的,就是要耐烦、耐久、耐屈、耐苦。

…… …… 余下全文

篇五 :阅读佛教经典的感悟

让内心宁静,让社会和谐

——阅读佛教经典的感悟

新城二小 李中姣

在学生时代,我就喜欢红楼梦这部名著,喜欢那个凄美的故事,喜欢大观园姐妹吟的诗,作的词,更是被贯穿全书的佛教思想、因果规则而深深震撼。那里面的经典诗词《好了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词的原文是这样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啊,我们凡夫在五浊恶世沉沦,被无明所障碍,看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只知道追求名利享乐。伟大的艺术家曹雪芹借助精辟的文字,机智的语言,揭示了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得解脱的究竟真理。

我被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20xx年春节一过,我萌生了抄经书的念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先生,他高兴的说:“好啊,正好多年前我就请了几本经书。”我很惊讶,因为我并不知道家里还收藏了经书,也不知道我的先生早就读过经书,现在想来我的先生也是与佛有缘之人。他从书橱里拿出经书,并且在网上下载了抄经 1

…… …… 余下全文

篇六 :对佛学的感悟

我对幸福的解悟

姓名:肖航学院:经济学

专业:经济学一班学号: 20130114144

通过佛学中的幸福心理学这一门课我了解了许多佛学的知识和幸福的来源,有时候我都想这堂课成为我的主修课,让我在大学的生活中了解幸福,接近幸福和努力奋斗创造幸福。 我先来讲讲我对老师讲的幸福内涵总解析的观点,首先,老师把幸福总结成了一个公式,其中有很多的元素来促成幸福,我个人的观点分为五点来阐释我对幸福的感悟。

首先,人在不断的提高自身价值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提高自己被他人利用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如果可利用价值很高,能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提高自身被别人利用的价值,因此我们一直是在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被需要,应该是相当悲哀的。所以这里的所说的正是公式中的“被需要”,我们要增加这种自身价值,正如同我个人亲身经历,当我在高中时,有很多的同学来问我问题,我就感觉十分的快乐,我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还被别人所需,帮助别人所提高,也是自己心理感到幸福,自己做了一有用的人,惠敏法师也说做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要扬善止恶,林火旺教授说心态放正,人应该怎么活,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增加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在这里,视频中还强调了别的方面,惠敏法师强调的寂灭为乐,无事忙中老,自己多做事,使自己忙起来,慢慢的感到快乐,从而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从而获得幸福。

…… …… 余下全文

篇七 :学佛感悟

学佛感悟

我本身对佛教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家乡潮汕地区,拜神佛风气盛行,从小开始就会被父母拉着去各个寺庙供灯拜神。每天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去祈求平安,祈求富贵,祈求姻缘之类,佛教负责安慰他们脆弱和惶恐的心灵,给予人以希望和勇气,还有心灵的安定。后来,自己慢慢接触了一些佛教的教义,佛教的视频,对佛教这个熟悉但又陌生的宗教有了新的了解。

佛教的核心在于“自觉”和“解脱”;通过自我觉悟,达到自我解脱的道路。思想精髓在于“自觉”,核心概念在于“解脱”。佛认为,人世间的所有苦恼,悲伤,只能通过自我觉悟,自我修持,最后自我解脱。佛教自身分为大乘,小乘佛教。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所谓菩萨心肠,普度众生;小乘着重自己解脱,能够脱离轮回之苦。人的一生极为短暂,只有寻找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世间的一切物质享乐邪淫,只会蒙蔽了自己探寻真正意义的双眼。如果不能自我解脱,都要经受轮回之苦,都要经历人生的苦难,烦恼;但是如果自我解脱,就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用烦恼,六根清净。 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尊卑大小,只有真正的平等民主,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个怎么样的人,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都可以平等的学习佛法,都有平等的机会解脱自己。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有机会成为佛。‘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而且,佛教也不承认有主宰世间万物的决定的神。

…… …… 余下全文

篇八 :对中华文化佛学篇的感悟

对中华文化佛学篇的感悟

上了近半学期的中华文化,我对这门学科也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想通过两部电影来引出我对中华文化这门课的感悟。

首先,我想介绍第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片名是“The Dark Knight”(蝙蝠侠黑暗骑士前传)。众所周知,美国的影片大多都是以英雄主义为题材的影片,有英雄,有反派,大部分观众或评论者一般都对英雄的在电影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正能量感兴趣,却极少有人会对反面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不想谈英雄,而想谈谈英雄的反面,对于这部影片,英雄的反面即是“小丑”,一个喜欢混乱,不被金钱所俘获,不被权利所威慑,不从常规角度思考问题,喜欢看到在危难时刻所显露出来的人性本质的这么一个角色。

如果仅从欣赏电影的角度出发,希斯莱杰所扮演的这个小丑的角色绝对是众多反派的典范,但深入思考这个角色所揭示出的道理和关于人性的揭露,我认为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希斯莱杰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在这部电影中有一句很出名的话语,他说:“我就像一只追着车跑的狗,即使是真的追上了,我反而不知道要该做什么了。我仅仅为做事而做事。” 这句话看似是出自一个疯子的口中,但仔细看看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现状,相当一部分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在当初选择专业时很有一部分并不清楚自己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