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保护性耕作总结

****二0一0年保护性耕作项目

工作总结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面积实施情况。

于20xx年起,就开始大面积推广实施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技术,因长期坚持秸秆还田,土壤的团粒结构、疏松度、土壤有机质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土壤抗旱能力增强,已被广大职工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保护性耕作是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工增收的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减少了耕地作业,降低了机械作业成本;由于表土未进行耕翻,特别是次生油菜的发生量明显减少。 ****20xx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计划9万亩,其中新增面积3万亩。实际实施面积9万亩,其中新增面积3万亩,完成任务的100%。20xx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6万亩,经过示范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较成熟的技术模式,现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计划20xx年新增面积3万亩。实际完成3万亩。

20xx年团场分项完成作业面积是:少耕深松3万亩,免耕播种3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8万亩,杂草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8万亩。

(二)机具推广情况。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团场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65台(架),实际投入65台(架),

投入率达100%,其中:计划投入免耕播种机6台,实际新增6台,达100%。型号分别为:中农机美美诺6119型免耕播种机3台,现代农装科技2BF3620型2台,德国阿玛松32行气吹式免耕机1台,每班次作业达300亩以上,可满足3万亩地的作业需求。计划新增机具6台,实际新增机具6台。从而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

民农机字[2010]22号 签发人:梁兴文

民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关于上报《20xx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的报告

甘肃省农机局:

现将《民乐县20xx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随文呈上,请审阅。

附:民乐县20xx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 保护性耕作 技术 总结 民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xx年11月12日 1

民乐县20xx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

根据省农机局《关于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抓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甘农机科字[2010]45号)文件精神,为贯彻好、落实好省委副书记刘伟平关于“今年在河西可加大试点面积,再积累经验,明年可考虑大面积推开”的批示精神,我县被省农机局确定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点,按照省局制定的《20xx年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方案》,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技术难点,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对比试验示范、机具选型为目的,主要种植小麦、大麦、油菜作物,合理确定符合我县农业生产的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通过试验示范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保护性耕作总结

驿城区20xx年保护性耕作

项目工作总结

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农机局的会议精神,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成效,加强保护耕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结合我区保护性耕作实际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 项目执行情况

1、合同面积任务完成情况

我区可耕地78万亩,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以小麦、玉米两茬轮作为主,年平均种植小麦面积61万亩、玉米5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0.5亿斤左右,粮食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传统的耕作模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增强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保护农田减少水土流失,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作用,切实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区从20xx年起开始示范、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20xx年承担实施了河南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面积1万亩,目前,已完成1万亩面积任务

2、机具落实及到位情况

我区项目区原有保护性耕作机具6台,其中小麦免耕播种机4台,深松机2台。

3、资金筹措及使用情况

由区财政预支部分资金,乡级财政给予配套资金支持,重点解决保护性耕作的宣传、培训、演示等费用和农民深松粮种的补贴费用,以及大型免耕机械的租赁、维修、购机补贴和机手、民 - 1 -

…… …… 余下全文

篇四 :保护性耕作总结

20xx年新民市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工作总结

20xx年在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新民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新民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玉米种植面积135万亩,以沙土、盐碱土和沙壤土为主,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尤其进入春季为甚,5—7级大风常见,气候干燥,降水量逐年减少,春旱严重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秸秆的还田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革命性农耕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 、项目完成情况.

20xx年新民市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50000亩,辐射带动480000亩, 依据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和便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原则,统筹考虑我市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在基础较好的卢屯乡6000亩,兴隆堡镇4000亩,姚堡乡6000亩,东蛇山乡4000亩,梁山镇4000亩,兴隆镇5000亩, 1

…… …… 余下全文

篇五 :保护性耕作工程总结

关于保护性耕作建设项目的总结

保护耕作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和秸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耕措施。

一、项目运行效果监测措施

从发展趋势看,保护性耕作技术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发展要求,是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团土壤养分分布情况,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秸杆还田和全层施肥,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团场对一、二、三区18万亩农田土壤进行养分检测,有机质1.39%,全氮0.079%,碱解氮61.3mg/kg,速效钾202.17 mg/kg,全磷0.077%,速效磷23.03 mg/kg,总盐0.112%,PH7.397,速效锌0.292 mg/kg,速效锰8.653 mg/kg,速效硼1.007 mg/kg,土壤中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养分中钾的含量略有减少趋势。微量元素硼、锰、锌的含量较低。是由我团土壤监测站采集样本到石河子土壤监测中心共同检测结果,团场根据检测结果对棉花作物实行氮、磷、锌的补充加肥。

…… …… 余下全文

篇六 :保护性耕作工程总结

关于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结 保护耕作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和秸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耕措施。

一、项目运行效果监测措施

从发展趋势看,保护性耕作技术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发展要求,是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团土壤养分分布情况,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秸杆还田和全层施肥,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团场对一、二、三区18万亩农田土壤进行养分检测,有机质1.39%,全氮0.079%,碱解氮61.3mg/kg,速效钾202.17 mg/kg,全磷0.077%,速效磷23.03 mg/kg,总盐0.112%,PH7.397,速效锌0.292 mg/kg,速效锰8.653 mg/kg,速效硼1.007 mg/kg,土壤中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养分中钾的含量略有减少趋势。微量元素硼、锰、锌的含量较低。是由我团土壤监测站采集样本到石河子土壤监测中心共同检测结果,团场根据检测结果对棉花作物实行氮、磷、锌的补充加肥。

…… …… 余下全文

篇七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第一集

主持人: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作物收割后需进行秋耕或春耕作业,以保证播种新作物时有适宜的土壤。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受到了挑战。农业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即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我们请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洪文教授老师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

1、主持人: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专家: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主要是疏松土壤、除草和翻埋肥料,除草可以用除草剂,也可以采取人工和机械除草。土壤有合适的容重、孔隙度,可以有利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流通,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满足作物生产的需要。一般的壤土总孔隙率要大于50%,充气孔隙率大于10%,才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2、主持人:我国现在以“免耕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疏松土壤有哪些特点?

专家:总体可概括为四点:

(l)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死亡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可以进行水分入渗、运移、气体交换。免耕时间愈长,孔道积累愈多,对作物生长愈有利。但经过翻耕,这些孔隙就被破坏,好像多年建设的城市被炸弹炸毁了一样。所以,实施保护性耕作切忌翻耕。

…… …… 余下全文

篇八 :保护性耕作论文 关于耕作技术的相关论文

保护性耕作论文关于耕作技术的相关论文

西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西北地区是中国发生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的源头,开展保护性耕技术尤其重要。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和水蚀的重要措施。裸露的农田是沙尘天气和沙尘暴民生的主要原因。中国西北地区农田绝大部分仍采用铧式犁耕地的传统耕作习惯。冬春季节,裸露的农田极易随风发生扬尘,形成沙尘天气甚至是沙尘暴。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秸秆留茬和覆盖,起到挡风固土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的发生。
  关键词:西北地区;保护性耕作;重要性

  青海是中国的“三江”发源地,党和国家认识到了青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从20##年起,湟中县被农业部确定为“西北风沙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示范县。近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加之涉农部门的协助和项目区农民的积极配合,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要求“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随着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求,保护性耕作研究与示范工作发展速度加快,以免耕少耕播种和地表覆盖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大力推广应用。湟中县地处西北地区,传统的铧式犁耕作习惯导致大量农田在冬春季节裸露,极易发生沙尘天气和沙尘暴,严重时还会殃及下游地区。裸露的农田还会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刀耕火种到铧式犁进入传统人畜力耕作,由传统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尽量不翻转土壤的前提下,利用前茬作物茎叶、残茬覆盖地表,使用专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采用少耕或免耕方法,尽量减少人、机、畜田间作业工序,降低耕作成本,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措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技术实质是通过地表秸秆覆盖,减少水蚀、风蚀和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充分保存和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产出率,达到高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前三次革命,人类都是通过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强有力的耕作工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但是人类和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传统耕地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这种状态的代价就愈大。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机械耕作活动增强,虽然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铧式犁耕地,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水蚀的重要措施。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
  1.减少土壤裸露,有效防止沙尘天气和沙尘暴。保护性耕作实施秸秆留茬覆盖,起到挡风固土的作用,大面积实施可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防治沙尘暴。秸秆覆盖和深松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大雨和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
  2.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团粒结构,减少土壤板结和退化,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免耕、少耕和复式作业,简化工序,降低成本。长期实施可有效减少农田用水量,增加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4.防治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性耕作为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有效防止了农民抢农时赶季节焚烧秸秆的现象。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5.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转变农民的传统耕作观念,实现科学种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四、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
  1.机械化少耕免耕播种技术。联合收割机、割晒机或人工收获后,将秸秆抛撒均匀覆盖地表,休闲期间要防止焚烧秸秆,结合杂草生长情况,喷撒1~3次化学除草剂,确保休闲期无杂草,春季免耕播种。隔三年深松一次。或者使秸秆直立不动,第二年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后直接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人工中耕除草两次。
  2.机械化深松技术。分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技术。秋季收获后,作物留有10cm以下的残茬,用全方位深松机或间隔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以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和防止休闲期水分的蒸发损失,同时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养分的贮存,打破多年形成的犁底层,减少土壤的沙化,来年用旋耕机浅旋,然后进行施肥播种。
  五、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
  1.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取得成效,基础建设扎实有效。湟中县从20##年开始,在部分乡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收到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减轻农田水土流失,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耕层肥力,达到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目标。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已形成了适宜本地区比较完整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并探索出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技术、机具性能成熟。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多年探索和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适宜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在引进和吸收省内外许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适宜当地农艺要求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同时培养了一批致力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推动农业耕作制度改革的具有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科技人材,为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人力保障。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机械装备为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3.惠农政策连续实施,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迎来良好机遇。粮油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连续实施,为实施该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逐步加大对先进实用农机具的补贴力度,特别对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重点补贴,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效益
  保护性耕作采用根茬固土、免耕或少耕、秸杆覆盖还田,机械深松等技术,可有效增强耕地表层固土能力,减少大气扬尘。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有机质提高,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及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社会效益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本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节能农业转变奠定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
  2.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向城镇化、市场化发展提供条件。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农机化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通过技术培训,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带动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发展,推动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
  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个生产周期可减少田间作业工序2~4次,降低生产成本420元/公顷;减少施肥量37.5kg/公顷.节约化肥开支120元/公顷,两项节支540元/公顷。湟中县已实施该技术1 990公顷,其中油菜1 300公顷,小麦690公顷。通过对比试验,油菜可增产8%,增产240kg/公顷(对照田平均为200kg),1 300公顷油菜田增产31.2万kg,按20##年市场价4元/kg计算,增收124.8万元;小麦可增产5%,增产150kg/公顷(对照田平均为200kg),实施面积690公顷计,增产10.35万公顷,按20##年小麦市场价1.6元/kg计算,增收16.56万元;两项新增收益141.36万元。合计实现节本增效248.82万元。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三个环节统筹,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兼顾。对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