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中药药剂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

实验一  散剂的制备

养阴生肌散    

[处方] 明腰黄0.62g  人工牛黄0.15g  青黛0.93g  龙胆末0.62g  黄柏0.62g  黄连0.62g  煅石膏3.13g  甘草0.62g  冰片0.62g  薄荷冰0.62g

[制法]

以上各药粉碎过七号筛。

(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宿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疱疹性口腔炎。

[用法]取散少许置口腔溃疡处

    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   照《中国药典》20##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  照《中国药典》2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  依照《中国药典》2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  煎膏剂的制备

益母草膏

    [处方]  益母草125g  红糖32g

    [制法]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拉丝状态”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沸腾即可,与上述清膏混合,再浓缩至“拉丝状态”,即得。

    本品应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相对密度应为1.10~1.12。

   

实验三  糖浆剂的制备

鼻渊糖浆

    [处方]  苍耳子166.4g  辛夷31.2g  野菊花10.4g  金银花10.4g  茜草10.4g加水至100ml

    [制法]  辛夷和野菊花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苍耳子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金银花加水于70℃~80℃温浸2次,每次l小时,合并浸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种澄清药液和辛夷、野菊花的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另取茜草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备,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60g和山梨酸0.2g,煮沸溶解,滤过,俟冷,加入上述辛夷和野菊花挥发油,加水至l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深棕色的黏稠液体;具芳香气,味甜而苦。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0。

    [功能与主治]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含糖量的测定

2.测定操作

    (1)当被测制剂含糖量低于50%时,将旋钮转动,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0~50,若含糖浓度高于50%时,则应转动旋钮,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50~80。

    (2)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绒布或擦镜纸将折光棱镜拭净。注意勿划伤镜面,取俟测含糖制剂1~2滴,置于折光棱镜镜面上,合上盖板,使含糖制剂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将仪器的进光窗对向光源或光亮处,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野内分划线清晰可见。于视野中所见明暗分界线相应之读数,即为该制剂中含糖量百分数。

完成实习大纲情况:掌握了散剂,煎膏剂,糖浆剂制备方法,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含糖量的测定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知道了糖浆剂易产生沉淀、霉变发酵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的原则,同时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光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篇:实习报告-中药鉴定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大黄,何首乌,牛膝的鉴定

1大黄

  【性状鉴别】

① 呈卵圆形、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 cm,直径 3~10 cm。
  ②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③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④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③ 形成层环明显。
  ④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⑤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① 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1μm~125μm,棱角大多短钝。
  ② 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多角形,复粒由2~5(~7)分粒组成。
  ③ 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11μm~140μm,非木化。

【理化鉴别】
  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药材饮片置紫外光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2何首乌

  性状鉴别】

①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5cm~15cm,直径4cm~12cm。
  ②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 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
  ③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④ 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⑤ 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质。
  ② 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有异常维管束,一种是单个的维管束,另一种是复合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③ 中央维管束形成层呈环状,导管较少,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中心为初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

3牛膝

  性状鉴别】

① 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长30cm~60cm。直径0.2cm~1cm。
  ②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及侧根痕。
  ③ 质硬脆,受潮变柔韧,易折断。
  ④ 断面淡黄色,角质样,有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⑤ 气微,味微甜涩。
  以根长、肉肥、皮细、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② 栓内层较窄。
  ③ 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有的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④ 中央有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
  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取根的横切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铵(NH4OH)后,显淡黄绿色荧光。
  水浸液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取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完成实习大纲情况:比较熟悉的掌握了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定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在做大黄粉末微量升华时,温度不能太高;了解到市面上的各式各样的假何首乌,以及人形假何首乌。掌握怀牛膝与川牛膝的区别。同时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光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篇:中药药剂 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  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   照《中国药典》20##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  照《中国药典》2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  依照《中国药典》2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 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实验三   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

2.试剂:蜂蜜  

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

三、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完成大纲情况:掌握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不足

1.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2.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3.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4.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