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经验总结

纵使焦灼忧劳,但求无愧我心

——记初三印象

至今犹记得去年x月x日在操场南边的简易校长室里,我接受任教初三的任务后对校长说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明年成绩好,那是我努力的结果;如果明年成绩不好,那我也一定尽力了。”在切切实实经历过中考以后,我才意识到这句话亟需修正——成绩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要感谢校领导的信任,对于我这个没有初三任教经验的老“菜鸟”来说,这种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其次要感谢王丹教研员,她勤恳负责,无论是切割中考词汇,将之贯穿于初中三年来每次期中期末复习之中,还是将中考新题型以及其背后所投射出的中考动向及时反映到当下的教研活动中,她都力争做到三年与中考同在。不仅如此,王老师还特意找来二外附的韩瑞芬老师做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谢过。原初三年级组的兄弟姐妹们更是给予了我无限包容与温暖,在初三不可逃避的紧张与焦虑中,我们总是面带微笑,相互支撑,我们共同分析学生状况,共同探讨授课方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可以说,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是最快乐和谐的年级组。当然,黑庄户中学本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感谢我们语文教研组以及每一位同事们给予我的关心与支持。

中考复习有千头万绪,但观其大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如下三点:夯实基础、全面细致、注重规范。下面,我仅就初20xx年在混沌中摸索前行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经验和一些教训与困惑,说说我自己的一些不成形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

1、如何界定基础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对于基础就会有不同的界定。我将能够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加以训练、复习的题型统归入基础行列,其中包括选择题、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当然,这可能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划分方式,例如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上看,有时题型只表明该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并不标注其难度,也就很难由题型判定其是否为基础。但这种界定方法好在化烦就简,便于复习。

2、复习方式

从复习方式或手段上看,我主要借助于每日一练与任务式教学。

每日一练时间短则6、7分钟,长则十几分钟,其主体内容为字词复习、古

诗文默写、文言积累等,贯之以其他内容。其设题来源主要是近几年的中考题、模拟题等,但一般不会直接使用,而是通过改头换面更改其题干要求,或“牛头马面”多题重组,或“添枝加叶”令其似是而非。除此以外,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编题。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每天接触这批“熟悉的陌生人”以夯实其基础。

任务式教学在我的定位下非常直接简单,它只用来夯实文言文词句和古诗文默写。这种安排优点在于重点明确,施之有效,利于补困;缺点在于一刀切、不分层,不利于培优。

两种复习方式操作的关键是前者重在灵活,后者重在落实,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反复练习以夯实基础。

二、全面细致

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挂万尚怕漏一,因此我们必须力争全面细致。这不仅指对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细致,还应当包括对同一知识点训练复习从不同角度设题力求全面细致。前者的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应当在研读中考说明和历年中考试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确定其复习范畴,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复习重点,合理安排时间。我重点想要谈一下后者,因为其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却容易被忽视。

这一认识基于中考的惨痛教训。今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名著阅读有一道小题,考查《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哪本名著。这一知识并非难点,如果直接设问,其正确率至少会在90%以上,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全区该题得分率不超过30%,我记得当时在得知学生们的答题情况以后,第一反应是想抱怨学生们粗心大意,但我逐渐意识到问题在于我平时对于该知识点的复习过于“简单直白”,一旦出题问法设置障碍,学生必然会跌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人们经常说见多识广,学生见的虽多,却只是老面孔,仍然难以识广。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平时多角度设题反复训练的结果。由此而观,对同一知识点的多角度设题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而非仅仅是对知识点的识记。

当然,全面细致不等于平均用力,应当做到重点突出,而且应当在缜密判断的基础之上,大胆舍弃或简化那些不可能考、不可能以某种方式考,或者即使复习也难见成效的知识点或题型。

三、注重规范

规范化训练是中考复习中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这种训练却并非始

于初三中考复习阶段,如果没有初中三年来日常点滴规范化养成,包括作业格式要求、课上回答问题等规范化训练,要想在中考复习阶段再进行学科规范化训练也难显成效。

中考复习阶段的规范化训练可以从审题、析题、答题三个方面进行。审题上可要求学生在题干上圈划重点,明确答题要求,如果要点较多,要标注序号。析题时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同类题型或知识点的设题角度,从而确立析题步骤。比如对于修辞理解题,就可以先帮助学生总结出修辞理解题主要在修辞手法、对象、对象特征三方面设题,训练学生在分析修辞题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而不是仅凭感觉,盲目无序。对于答题的规范化要求在现代文阅读中尤其重要,可通过展示标准答案,明确得分点,再让学生加以模仿。在实际操作中,我经常借助于小组合作,再将各小组答案通过实物投影加以展示,长此以往,则学生在答题时不仅会降低审题不清的错误,而且懂得如何着手,有的放矢。

事实上,规范化训练最终要达成的是思维的清晰条理,而不是僵硬的模仿,因此,对于规范化的训练有必要做更多强化而不为过。当然,适当的方法是关键。

以上是我对中考复习一些粗鄙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中考有收获也有遗憾,第一,两个时间段我没有把握好,九上期末阶段由于右手骨折,每日一练和学生作业基本荒置,导致该时间段未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更遗憾懊恼的是一模之后的时间安排,我在该段时间打乱了既有节奏,盲目做题,成效不彰,甚至起了反作用,望来者以之为鉴。第二个遗憾是对于培优补困,我只重后者而忽视了前者,导致最后有14名学生中考成绩离优秀分仅仅一、两分之差,追悔莫及。

时光流转,转眼新的学期新的轮回早已启动,对于中考,似近而远,又似远而近,其焦灼忧劳之情仍在,但如今抽身来看,又觉得一切付出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否则无以对学校、对学生,也无以对自己。能够做到无愧我心,大概就是我们这些老师们虽焦灼忧劳仍百折不回的原因吧,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与担当,无愧我心,也就无愧社会。

 

第二篇:中考经验总结

中考经验总结:初一初二如何打基础

以下是家长总结的初中三年经验之谈,希望对即将中考的学生与家长们有所帮助:

1、初一初二关注成绩是无效的(初中前两年是打基础的,实力是初三才体现的)。

2、学习过程、态度是决定一切的(第一次开家长会听老师讲觉得有点空洞,不竟然间孩子的表现证明老师的话是绝对没错的)。

3、初一初二多读书是很重要的(用心读老师推荐的书是积累知识的最好办法,效果到初三才显露的)。

4、培养孩子思考习惯、学习习惯是任重道远的,家长必须配合老师才能实现的

5、了解时事关心生活比课本学习更重要的(现在的教育是培养素质的,纸上谈兵考试时肯定拿不了满分的)。

6、上了重点中学是没必要上太多补习班的(与买东西时只选对的不选贵一样的道理的,只选孩子需要的坚决不听培训机构忽悠是需要有定力的)。

7、初中的孩子正确引导是不会早恋的(严格控制上网是必须的)。

8、青春期没那么可怕的(与孩子斗志斗勇的手段是要多与同学家长沟通的)。

9、老师告状后家长不能气急败坏的(问清缘由以说服教育为主,实在没办法可以冷处理的)。

10、学英语必须要背单词的(课后的单词至少要背几遍的,到初三还找不到初20xx年级的课本是不行的)。

11、男孩子是有潜力的,关键是激发其潜力是很难的(成绩忽上忽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心脏不够强壮的)。

12、不打算初中毕业就送出国的就必须要升重点高中的(有点钱又不够孩子出国读书消费的家长最揪心的)。

13、学好语文是有难度的(答题的技巧老师会教好的,但答题的思想是要家长培养的,也是语文不好的家长永远困惑的)。

14、物理是要理性思维的,男孩天生有天赋的(物理学不好是不够努力的)。

15、化学是要多记忆不必要问为什么的(总问为什么估计是数学学多了,刨根问底惯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