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考号:112008165435 姓名:赵建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国企改革的深化,人民群众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发展社会保障工作和社区就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要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将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作为方向,充分依靠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向社区延伸。

【关键词】 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20xx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根本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社区就业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扩大就业和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把社区建设和扩大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托社区单位,发挥和组织社会力量努力开展社会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方便。随着近几年社区就业的发展,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也摆在了人们面前,这就是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部分缺失,以及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出许多不适应性。一部分的社区就业群体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将不可避免地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冲击和影响。正是带着社区就业及其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这一研究课题,我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区、武威市区5个街道的13个社区进行实地调查,直接了解了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需求,了解社区就业人员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2份,回收率为92.4%,全部为有效试卷,其中有少数问卷在有效项目上落选或原则上马虎,因此在这些项目的统计上将其作为值缺失处理。

重要数据显示有:第一,调查对象是否办理过社会保险与险种的统计:办过医疗保险的占35.3%,办过养老保险的占22.1%,办过失业保险的占18.9%没办过任何保险的占24.3%。第二,调查社区就业未参加人员的原因: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占38.5%,对参保问题的认识不清占15.3%,参保制度不规范占25.6%,保障关系转移和接续困难占20.1%。

一、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反映了一些实际的情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正规用人单位“固定”就业形式设计的,致使现阶段社保经办机构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对社区就业人员在办理社会保险事务,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在进入社区就业领域后入保,存在着一系列障碍因素。认识、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具体表现为:

1.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缺乏专门的法规和相应的制度

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正式用于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体系中,没有关于社区就业人员保障的专门规定, 已有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也不够系统和全面,社区就业人员尚未纳入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区就业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日益壮大,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2】。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国家立法的滞后和地方立法的分散,其直接后果是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社会覆盖面小,规范性和强制性不足,社会保障管理中漏洞较多。在蚌埠和合肥社区的调查中,有28.6%的未参保人员是因为制度不规范,社区

就业人员在实际的参保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政策和制度问题。社保机构对这些问题往往无政策、制度可依而难以进行。因此社区就业人员参保难的问题比比皆是。即使有参保意愿也不知道办理渠道和手续,相关部门的咨询服务也没有到位,这也阻碍了社区就业人员加人社会保障体系。

2.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血液”,没有充裕的资金,社会保障制度就无法运行。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起步晚,其资金缺口会更大。再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来看,社区就业人员的规模不断增大,社会保障还呈现加快增长的特点,这些都会使得保障基金支出较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一方面社区就业人员本身收入不稳定且总体水平较低,由于社会保障实行谁缴费谁受益的原则,一些社区就业人员的收入只够维持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难以参加社会保障【3】。我们从调查的结果中得知社区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品大多在800~~1000元之间,如果还要自己交三金,则所剩无几。再加上社区就业人员对社会保障认识的不到位,出现“保障近视”,即使参保也出现不少退保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部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本身的投资运营收入也会受到限制:不仅国家对社区就业社会保障事业本来就投入很少,而且地方政府的财政难以到位。有些地方完全可以以没有资金为由,把社区就业人员排除在社会保障范围之外。可见,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成了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3.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分离

社区就业人员一部分没有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为降低劳动力成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利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在社区就业人员参保方面的制度空白,逃避社会责任,不情愿为社区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从而导致社区就业人员一部分人被排斥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根据我们在天水和武威地区对社区单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的调查,在获得的60个有效样本中,42家用工单位没有为社区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金,占70%。另据我们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发现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海淀区社区就业情况的调查 ,120个单位中没有为社区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工单位占32.3%,能为社区就业人员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工单位占25.5%,用工单位能为全部社区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仅占7.4%【4】

4.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关系接续困难

社区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收入也不固定。若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固定缴费基数和固定缴费率来缴费,存在一定的困难。相当一部分社区就业人员经常需要变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但目前的制度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他们在流动就业中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问题。比如在一个地方参保缴费不能在另一个地方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影响社区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5】。调查的结果有20.9%的未参保人员是因为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和接续困难,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原因有三个:首先,社会保险关系的完全转移有一定的难度,基金只转数额较小的个人账户部分,而对于统筹基金则弥补的是当期当地的资金缺口。相对于调入者来说,可能会承担调入者全部的保险支付,造成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大部分地区拒绝外地人员保险关系的转入,以避免预期的基金压力,这样就给社区就业人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保险关系得不到接续,影响了将来的保险金的获取,从而导致了他们不愿参保。最后,现在大量保险关系的转移都是由多个环节的人工办理的,成本较高,没有形成统一化的管理系统。

二、对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措施建议

为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以及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社区就业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她们应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和照顾,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当承担起

这样的责任。因而,我们通过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从多方面推动我国社区就业人员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1. 加快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各个领域,对于社会保障这个涉及海量数据的管理部门来说,情况更不例外,首先,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在社区就业人员日益增加、工作岗位变换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劳动者社会保障关系的变动、接续和管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只有尽快研制和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其次,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管理中心等措施,简化参保程序,改进服务手段。设立可以直接接待和受理社区就业者个人参保的“社会保险服务窗口”,使社区就业者参保更加方便;简化程序,使社区就业者参保登记、缴费、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更加快捷。最后,实施“一人一卡一号”制。不仅为城市各单位人员,而且也要为每个社区就业人员设立社会保障卡,尽管他们劳动关系不确定、工作岗位不确定、工作时间不确定、工作地点不确定,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并且这笔保障金可以随人而流动【6】。

2 .完善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法规

统一的政策、灵活的制度,是做好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一是要灵活选择缴费基数。一般说来,基本社会保障水平与 经济 发展 水平相适应,可以仍然允许社区就业人员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自愿选择缴费基数,但在待遇上可根据所选的缴费基数的高低拉开差距。二是缴费年限与基本养老金挂钩。可以规定缴费达到15年的,发给基本养老金的80%,之后缴费每增加一年,基本养老金提高1个百分点,以充分调动社区就业人员延长缴费的积极性【7】。三是采取灵活的缴费时间和地点。社会就业人员可选择按月、季或年交纳社保费用。另一方面,使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实施和运行必须依法律法规为依据。因此,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3. 建立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行分类管理

社区作为基层社会实体,是社会空间中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组织系统。可以通过该组织系统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弊端;同时,它对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管理和对服务对象的有效监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就业人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些人的保障 问题 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现有制度下,对社区就业人员参保实行管理确实有困难。要实行分类管理,首先,对于其中有些下岗职工与原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原单位代办社会保险有关手续,履行缴费义务。其次,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下岗工人进入社区就业的,由社区就业中心统一管理,统一缴费。再次,对于原来无工作单位的社区就业人员,实行个人申报制度,由个人选择缴费标准,建立个人账户。最后,对于进城务工的社区就业人员,可以建立一种代收费制度,即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这类人员的缴费窗口,由个人或所在 企业 缴纳保险费,然后由经办机构把保险费转移给外来务工人员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

4. 完善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做好接续服务

能否顺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是社区就业人员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要建立灵活多样、选择性强、简便易行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从推动社区就业人员参保的角度来看,一个办法是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统筹层次,可以在更大统筹区域内实现制度运行的统一和基金的统筹安排使用,可以较好的解决因较低统筹层次之间标准、管理不统一,基金承受能力低而造成的转移接续困难,有利于消除社区就业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可以说统筹层次越高,问题就越少。在提高统筹层次的过程中注意两点:一是走渐进式道路,明

确各级政府责任;二是扶持、扩大调剂基金规模,保证地区间利益的平衡【8】。另一办法是实行纯个人账户积累模式。就社区就业人员而言,可以按其身份证号码在银行建立个人账户,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实行一人一户,社区就业人员无论流动到哪里,均向此唯一账户缴费,不需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全部进入农民工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支付养老保险,不能提前支取【9】。

5.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保障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雇用社区就业人员可以签订书面合同。雇用期限较短的也可以口头协议的方式确定劳动关系。政府也应该顺应劳动关系多元化的趋势和社区就业形式多样的要求,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资关系管理制度。其次,完善价格机制。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探索社区就业人员小时、日、周工资的指导价位, 并明确最低劳动报酬标准, 制定与社区就业形式相符合的工资支付方式,并严格执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确保社区就业人员付出一定的劳动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再次,开展劳动保障执法监察。要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社区就业人员工资的,除全额支付社区就业人员工资外,还应处罚一定的经济赔偿金。保护社区就业劳动者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从而保证社区就业人员能按时、足额的缴纳社会保险费。最后,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其他劳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在签订、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处理工伤、加班等方面均能按制度办事。

6. 加大对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

20xx年我国GDP将超过33万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收入达到甚至超过6万亿人民币,国家具备了加速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发展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事业已经具备丰厚的经济基础。建议国家逐步提高对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和社会服务业等措施,创造条件提高和稳定社区就业人员的就业率。如果可以形成财政积极主导和尽可能地动员社会资源的多元投入机制,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事业就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10】。“十一五”期间,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在调查后认为,政府对于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具体支持还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一是直接补贴,对于社区就业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国家应该从税收中拨付资金,对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承担一部分责任。二是间接补贴,指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对按规定为社区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基金的用人单位,政府可以对其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鼓励用人单位更加关注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

总之,建立社区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充分考虑 中国 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建立一个短期有效、长期后患无穷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那样,政策后遗症将 影响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合意性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只有坚持 科学 的原则和严谨的制度设计,才能保证为社区就业人员提供有保障的福利,并且保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

【2】郭甜.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理论观察,2005.

【3】魏娜.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适应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弹性就业制度——北京市海淀区弹性就业调查.北京市计划劳动干部学院学报,2004.

【5】王东进.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区就业健康发展.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6】张娟.新时期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施华斌,刘砚.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劳动保障,2006.

【8】 赵云,石美遐.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华迎放,何平.促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2006.

【10】 郑功成.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 新华文摘,2008.

 

第二篇: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国家在针对失业现状采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失业;制度实践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

二、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 1

(一)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 1

(二)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运作效率不高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滞后和

不完善。................................................................................................................... 2

(三)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堪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滞后、不完

善、遗留问题多。..................................................................................................... 2

(四)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力人力不足虽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经费逐

年增加但仍然不足,地方财政负担较重。.................................................................. 2

(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机制尚未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镇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农业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未享受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身份转换进入城镇后养老等未能

得到有效保障。具体问题如下: .................................................................................. 3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4

(一)就业压力剧增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严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经济增长受阻,不仅对就业的拉动减少,而且,企业的停产、关闭,无疑会导致部分员工失

业。.......................................................................................................................... 4

(二)劳动力结构失衡从人才统计、失地农民统计、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所有制从

业人员结构看,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 4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4

(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4

(二)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工程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群就业,帮扶和安置弱势人群就

业,建立巩固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和机制 .............................................................. 5

五、关于促进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5

(一)根据就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审慎地调整基本社保制度,改善管理, ...... 5

1

1

失业问题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 政府的战略选择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最初实行再就业工程,在世纪之交的几年中逐渐过度到,采取“再就业”和“失业社会保障”双管齐下的方针,来应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促进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影响深远的重要目标,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失业最高峰时期,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在应对当前现状时,有必要理清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根本关系,这对于解决失业问题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就业与社会保障分属不同的范畴,就业主要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充分就业是各国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 就业状况也成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如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相协调,促进就业同样也需要与社会保障发展相协调。在就业压力较大时,首先要积极扩大就业,并通过适度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至少应以不妨碍就业为前提; 而在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则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二、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一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人群和领域受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及其惯性作用,导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单位和垄断行业的用人、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市场调节就业的人群十分有限。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主要是一些低端初级人才、新增劳动力和农民工,经理市场、专业人才市场建设滞后。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作用力度有限。劳动力市场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体制不能统一运行,存在分割状态。作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工资,不能完全体现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供 1

2

求关系;非公经济的社会保障等政策福利优势比公有制经济部门少,导致非公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吸引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劳动合同形式主义成分较大,存在订立不公平合同、欺诈性合同与违反合同等问题。

(二)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运作效率不高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滞后和不完善。

例如促进特困人群就业的扶持性政策缺乏延续性。另外,失业保险除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外,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发挥不够。就业培训中引导性培训多、技能培训少,导致求职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用工单位岗位需求差距大。技能培训是就业培训的重点,但培训时间短,多为1至2个月,职业培训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导致求职者的技能和愿望与岗位的技能要求差距较大,用工双方都不满意,用工不稳定。尤其是农村转移输出培训人员,有的输出不满两个月就返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三)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堪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滞后、不完善、遗留问题多。

由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滞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失地人员,都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现在缴费难度大,绝大多数无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劳动年龄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处境更加艰难,面临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双重问题。他们除了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外,还担负着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的家庭重任。

(四)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力人力不足虽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经费逐年增加但仍然不足,地方财政负担较重。

比较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比例,可以看出投入力度偏小。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20xx年我国只有11%左右,且这11%的投入基本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快与工作人员少和工作经 2

3

费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

(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机制尚未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镇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农业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未享受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身份转换进入城镇后养老等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具体问题如下:

1.是社会保险制度机制不健全运作效率低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在全国各省市不统一、城乡不统筹、运作不规范、地区间难转接。社会保险项目更多的是由地方政府统筹,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管理体制和财力制约。因此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探索性、多变性和多样性特征,从而导致社会保险制度设置在不同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和不同经济单位之间不公平不公正;社会保障机制运转也不规范、不统一、难转续,高成本低效率。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和缴费标准基数不同,重复要求和重复统计的成本高。五大保险中同一险种的统筹范围和缴费的工资基数存在省市、区三级和多个标准,导致相同险种的缴费工资基数因统筹层次和人群身份不同而不同。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统一,核定缴费难以在一个部门或窗口完成不但增加工作成本和管理成本,也给前来办事的单位和群众带来不便。

2.是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低

社会保障实行地方统筹和属地管理,使社会保障在区域内封闭运转,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缴费条件和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不同,导致参加保险人员跨统筹地李怀军等:完善我国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初浅思考区或人群身份难以转接,限制了流动就业人群参保和享受保险待遇。例如,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或流动就业后,保险无法相互转移,会造成购买多个保险,因达不到缴费年限而到退休年龄拿不到养老金,城乡社会保障差别明显。

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基础建设薄弱、服务体系网络不完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仍有相当部分社区在办公场地、窗口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全区尚未建立统一、快捷的职业介绍信息网络,无法实现各 3

4

个公益职业介绍机构相互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出公共职业介绍在就业安置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保障管理机制运作缺乏资源整合和配套机制。同属于社会保障局的医保系统、社保系统、就业系统各是一个管理网络,五大保险各执一端,社会保障系统内部的管理网络和政策不统一,缺乏内部资源整合和协调沟通机制。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就业压力剧增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严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经济增长受阻,不仅对就业的拉动减少,而且,企业的停产、关闭,无疑会导致部分员工失业。

(二)劳动力结构失衡从人才统计、失地农民统计、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所有制从业人员结构看,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

失地农民,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的占了全部失地人口的46%。失地人员的文化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这些体现出劳动者的文化和技能结构失衡。三次产业的价值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和所有制的价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从2005至20xx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及其预测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于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总和,呈增长趋势。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推动城乡一体化人才开发工程,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和自谋职 4

5

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工作,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提供发展空间。实施人才资助工程。政府对高新技术项目持有人创业,可根据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所处行业水平、投资额度大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工程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群就业,帮扶和安置弱势人群就业,建立巩固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和机制

五、关于促进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就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审慎地调整基本社保制度,改善管理,

(1)保障水平要适度,社会保障标准的确定,要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又要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保障范围要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就业渠道、方式又发生重大变化,要求必须不失时机地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3)管理服务要灵活,一是管理服务的形式和方法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二要为人员流动创造条件,

(4)要切实减轻公司负担,二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减少基本保险制度的调整难度,应加快推进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应加快立法,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对基金运作监管,以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我国基本社保制度调整的阻碍, 缓解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收支危机,三是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失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体制方面,解决社会排斥的问题,在妥善处理新旧体制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财政投入,保证下岗失业人员顺利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关的并轨政策延伸到集体公司职工,消除由所有制身份造成的社会排斥

5

6

二是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减少基本保险制度的调整难度,应加快推进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应加快立法,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对基金运作监管,以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调整的阻碍, 缓解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收支危机。

三是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失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体制方面,解决社会排斥的问题。在妥善处理新旧体制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财政投入,保证下岗失业人员顺利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关的并轨政策延伸到集体企业职工,消除由所有制身份造成的社会排斥。

参考文献:

[1]张华,朱智文.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原因分析[J].开发研究,2000,(05). [2]魏娜.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3. [3]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适应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弹性就业制度—北京市海淀区弹性就业调查[J].北京市计划劳动干部学院学报,2002,(01). [4]王东进.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区就业健康发展[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3).

[5]张娟.新时期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7.

[6]施华斌,刘砚.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劳动保障,2004,(07).

[7]赵云,石美遐.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设计[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5.

[8]张璐,胡宏.伟扩大内需条件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9]陈峰燕.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初探[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10]蔡霞.中国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责任编辑:默想·123·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