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20xx年度工作总结

接触网20XX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我公司接触网运行的第一年,是生产经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诸多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的一年,也是接触网工区最艰难的一年,新设备、新的人员,对于设备的不熟悉和技能的熟练性都是要面临很大的考验。全工区网工在公司、段领导的关怀和工长的带领下克服一切困难迎头赶上,取得了全年全线路零起弓网事故的良好开端。

1、严格执行半军事化管理

工区成立一年多以来,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管理模式并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改进,全员认真执行,半军事化已经深入每个网工的内心。我工区不断完善技术管理体系,着重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健全制度,夯实基础,落实“五精管理”的管理制度。

2、坚持标准化作业,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标准化作业是我们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标准化作业才能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我工区在20XX年全年内在老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作业中先学习后操作,严格按照规定作业,养成了标准化深入每个网工内心的好习惯。

三、争分夺秒、确保施工进度

在作业中,要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接触网施工是正分夺秒的工程,我们全年对于全线所有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综合检修,并且严格按照《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的规定,对于线岔、分段、分相绝缘器、锚段关节等随季节变化技术标准比较容易变化的设备进行周期性检修;对于接触网的动态和静态数据按时定期测量,对于不达标的天窗点及时的检修维护。作业中严把标准关、争分夺秒在计划点之内完成施工计划,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

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是我们每个网工保证生产和运输的重要依靠。全年我们工区严格执行每个礼拜进行业务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技能比武,全工区的网工业务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处理任何的突发事故。

第二部分 展望20XX

对于20XX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安全生产、确保运输

继续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和标准化作业,在20XX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抓生产和工作。20XX年我工区对于现在全线存在的局部缺陷进行全面的整改和更换,确保设备全面运行。作业中严格执行《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时刻保证设备的技术标准达到最标准化。班组人员结构趋于合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面对成就,我们也应认识到班组的建设和管理是永无止境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

2、增强学习、再创新高

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是生产安全的保障,增强全员的业务知识也是工作的重点,20XX年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全网工的业务学习和技术能力的提高。继续扎实开展“每日一题”活动,对于提高班组员工理论水平,提高全网工对接触网施工系统性的认识提到了良好的作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保证生产运输,确保安全供电,为公司的发展和明天贡献力量,再创新高。

20XX年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总结

    10年工作已经结束,现为了更好的开展11年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现将10年工作中不足和经验给予总结、梳理、改正,为11年工作方向指明重点。现将10年运行检修工作重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10工作开展情况

    重点工作主要为以季节性和年度两个方面为重点开展。季节性方面:年初确保春运,春季做好防鸟害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和防雷工作,冬季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季节性工作主要围绕以上四个方面为开展。年度方面:设备缺陷的整治(包括设备缺陷整治),重污区绝缘清扫,动检缺陷的处理,设备主导电回路的测温以及接触网设备的周期修、状态修五方面为度重点贯穿全年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季节性方面:

    1、  春季期间为确保设备的运行良好,段组织各工区“开展一次春运前全面的安全检查”,对管内的所以接触网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跨越线索、上跨桥排水管等外部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工区日常作业中使用的安全工器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使用的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维修。段并结合各工区实际情况开展了1次拉练抢修演练,让工区提前的适应了春运期间的紧张气氛,确保了春运期间的设备安全。

    2、  春季鸟害整治工作,为有效的防止因接触网设备上搭建鸟窝而引起设备跳闸故障,段要求各工区每周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巡视一次,对鸟窝重复搭建次数较高的区段要做到每天一巡,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并对重复搭建次数较多的进行涂抹驱鸟剂,进行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10年设备的安全运行。全年共计发现鸟窝1098处,处理鸟窝1098处,使用美国产驱鸟剂涂抹共计121处,出现复搭情况共计36处,复搭率为 29.75%,有效的减少了鸟窝的搭建次数。

    3、夏季防雷工作:加强接地电阻测量,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在雷雨季节即将来临之前,根据处下发的“关于对接地电阻专项测量的通知”,结合杭州维管段管内设备情况,在全段范围内开展接地电阻测量的工作,现全段各工区接地电阻测量按照处的要求在五月十日测量完毕,并建立台帐,其中全段接地电阻测量共计1101处,测量不合格的共计44处,截止到五月二十八日共已经处理44处。其中测量中发现无接地极3处,台州工区2处、诸暨工区1处缺少接地极的处所,段安技科已经将物质计划提报到六月份的申请消耗中,顺利的完成接地电阻的测量和整治工作。

    4、冬季防寒过冬重点工作,因气温变化影响设备变化较大段要求各工区加大巡视力度,重点巡视:检查补偿装置、锚段关节、线岔等关键设备在温度变化时的状态,做好雨雪天气对管内上跨建筑及跨越电力线等的检查工作防止漏水结冰硬起接地断路调整故障.

    (二)、年度工作方面

    1、设备缺陷整治:巡视缺陷、钢线卡子加装、定位线夹裂纹更换、弹性支撑风化更换、分段绝缘器更换整治、新接管设备缺陷处理、接地跳线与下锚拉线较近处所处理、非稳定性处所处理等工作。

    全面发现缺陷累计发现缺陷1424处,累计处理缺陷1424处,累计缺陷处理完成率为100%.分别是:几何尺寸(含螺栓力矩)缺陷22处,绝缘缺陷(含绝缘距离)55处,电气接续缺陷5处,鸟巢、网上异物缺陷1003处,设备自身缺陷99处,其它缺陷239处。

    2、重污区绝缘清扫:全段20XX年重污区绝缘器清扫43966处、绝缘清扫共计181041处,有效的杜绝了因污染引起设备跳闸故障。

3、动检缺陷处理工作:20XX年接触网动态检查车检测的动检缺陷全年共计检测出沪昆线、京沪线、杭深线接触网缺陷3813个,三类硬点为497个,一跨内高差大于150mm为2816个,最大压力为500个。各工区结合日常检修天窗及时有效的处理。

    4、测温工作: 段每月安排工区对段管内的主导电回路的测温,重点针对过负荷较多的回路进行重点测量。并在年中、年末两次对电缆头进行一次测温。

        5、年度接触网设备的周期修、状态修工作:段20XX年管内计划共计3640.852条公里所有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状态修。分别对分段绝缘器、关节、线岔、补偿、隔离开关等重点设备进行周期修。

    二、20XX年重点工作

1、按照段的工作安排完成春运期间的各项工作。

2、根据处和段领导要求在月底前制定驱鸟剂的涂抹计划。

3、每月需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⑴、每月根据20XX年度监测、检测计划编制月度检修计划,月底对当月的检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⑵、磨耗管理,根据《安规》要求每年对重点磨耗区段的设备进行磨耗监测,首先各工区建立重点磨耗台账,每月工区结合天窗检修进行磨耗测量,并进行分析上报。

    ⑶、月度测温:根据编制的年度主导电回路测温计划,掌握各工区测温情况,对数据反应不正常的要及时的进行跟踪分析,查找原因,消除设备隐患。

    ⑷、绝缘管理;督促各工区按照周期清扫要求对重污区设备进行清扫,每月进行统计更新。

    ⑸、设备台账的更新,要求各工区每月对管内的主要设备进行统计更新,一季度将更新的设备台账报段安技科进行备案。

    ⑹、设备缺陷管理:各工区通过巡视、测量、动检车等发现的设备缺陷,工区做好登记的同时,并根据设备缺陷的轻重缓急的特点及时申请点进行处理。每月底各工区进行上报。

    ⑺、月度设备质量抽验:每月各工区结合天窗点对设备进行抽查,对设备螺栓力矩、拉出值、导高等进行抽查是否符合要求,并建立工区抽查记录;段结合供电段每月牵引供电设备抽验工作对工区设备进行抽验。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对设备的抽查以确保年度设备质量鉴定顺利进行。

    三、工作建议及想法

    1、由于段管理范围太大,部分工作开展是别的段几倍工作量,而临时工作又太多,建议段安技科抽调临时轮岗人员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临时性和阶段性的任务,以便段安技科人员有多余的时间对工区进行检查、以及专项任务的完成。从而也锻炼的轮岗人员的业务能力。

 

第二篇:接触网工区施工小结

万全西站接触网工区施工小结

一、工程概况

万全西站接触网工区所建筑物长度30.15 m,跨度7.65 m,总高度7.35m,层数为两层;万全西站接触网工区轨道车库及梯车库所建筑物长度38.20m,跨度9.90m,总高度6.5m,层数为一层;万全西接触网工区油库建筑物长度6.24米,跨度5.04米,总高度3.60米;红外线机房长度5.94米,跨度3.24米,总高度3.10米,层数为一层。框架梁、柱混凝土标号为C35,屋面板混凝土标号为C30,桩基、基础梁、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0,过梁、构造柱混凝土标号为C20。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结构为现浇框架,现浇屋面板结构。

二、采用的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7、《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01)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例》(房屋建筑部分)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三、施工工艺工法

3.1挖孔桩基础施工

3.1.1施工准备工作内容:

1)、开挖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各项临时设施、动力、照明、通风、安全设施、施工机具、进场人员数量足够。

2)、根据《工程测量交底书》进行纵横轴线放样。

3)、护桩设置:用十字线将中心桩点引出第一模护壁外80cm,用水泥砂浆固定,并做好保护工作。桩孔周边,用白灰撒线型。便于孔位及垂直度等项目检查。

4)、护壁砼按试验室交底的配合比施工。

5)、确定施工班组数量,流水分班作业。

3.1.2、施工技术方案

1)、 土方开挖及支护壁模板

①、放线定位: 按《施工测量交底书》放样,定桩位。

②、开挖土方: 采取分段开挖,每段高度决定于土壁直立状态的能力, 以0.8~1.0m为一施工段,开挖面积的范围为设计桩径1.25m加护壁厚度0.15m×2共计1.55m。(见《图1 挖孔桩示意图》)。

同一墩台各桩基的开挖顺序,视地层松紧、桩孔布置而定。地层紧密、地下水不大的可同时开挖;渗水量较大的孔,要超前开挖,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孔水位;地下水较大者宜对角开挖。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采用间隔开挖。

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扩底形(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要及时用吊桶将泥水吊出,当遇大量渗水时,在孔底一侧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将水排出)。

③、测量控制: 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安装提升设备时,使吊桶的钢丝绳中心与桩孔中心一致,以做挖土时粗略控制中心线用。

④、护壁的确定:根据地质勘测资料,采用上底15cm,下底15cm,如图1所示。C20混凝土。深层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上底和下底宽度(根据模板情况,适当调整)。

⑤、如果孔内遇到岩层时,能用风镐挖除,用风镐凿岩至设计深度。极硬岩时,及时反映给工地主管工程师及项目部另行研究方案解决。

⑥、地质层按规定取样,与设计地质入岩对比,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时汇报。地质取样容器用木条做成一排小盒子,地质变化时放入地质样料,并附小纸条写名地质变化时的深度或标高,便于验桩时的地质对照检查。

2)、浇筑护壁砼:

①、桩孔护壁砼每挖完一节,经检查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浇筑护壁砼,坍落度控制在30~50mm,确保孔壁稳定性。护壁混凝土添加高效速凝剂。

②、设置操作平台,用来临时放置混凝土拌合料和灌注护壁混凝土用。

③、支设护壁模板: 模板高度取决于开挖土方施工段的高度,为0.8~1.0m。护壁中心线控制,系将桩控制轴线,高程引到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大线锤控制中心点位置,用尺杆找圆周,然后由基准点测量孔深。

④、浇筑护壁砼: 护壁砼要捣实,上下壁搭接50~75mm,护壁采用外齿式;护壁砼强度等级为C20,尺寸见《图1挖孔桩示意图》。第一节砼护壁高出地面200mm左右,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见《图1挖孔桩示意图》)。另外,为减少第一节护壁给后节护壁带来的压应力,在第一节护壁顶顶层用φ20mm圆钢加设2~4个吊耳,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木桩上。

⑤、拆除模板继续下一段施工: 护壁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常温下24小时)便可拆模,再开挖下一段土方,然后继续支模灌注混凝土,如此循环,直到挖至设计要求的深度。

⑥、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将桩位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

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度。随之进行修整,孔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⑦、施工中若出现较为松散的地层无法进行砼护壁时,报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由项目部工程部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如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钢护筒代替砼护壁等)。

⑧、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孔底标高,桩位中心线,井壁垂直度等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及时报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由现场管理任意安联系监理检验合格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3)、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安装

①、钢筋笼根据现场情况在加工场进行半成品预制,运至现场后进行骨架焊接绑扎制作成型,制作时每隔2~2.5m增设架立钢筋一道。

②、骨架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环,数量不少于4个。

③、在骨架主筋外侧,将钢筋耳环焊接在骨架主筋上,以控制保护层。

④、钢筋笼分节起吊,利用吊车将钢筋骨架吊入桩孔内,下落速度要均匀,避免撞击孔壁。每下完一节后用钢管或方木固定位置,再用吊车吊住另一节进行焊接,快速接长至设计深度后加以固定,待砼灌注完毕并初凝后方可解除钢筋笼的固定设施。

⑤、在钢筋笼就位前仍需要检查有无坍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混凝土施工

①、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尽快灌注砼。在灌注砼前,进行清孔工作,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孔底无浮渣,孔壁无松动。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混凝土灌注用导管法灌注砼,导管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要垂直灌入孔内,并应连续分层灌注,每层厚度不超过1.5m。砼灌注过程中要用吊车吊导管上下适当插捣,砼密实主要靠砼自身坠落沉实。在灌注至交底承台底标高以下2m左右时开始必须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③、砼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并不大大于主筋净距的1/3。 坚持按配合比投料,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以5-8cm为宜,每150cm为一层及时插捣,砼灌注要保持连续。坍落度损失大于5cm/h时,要调整配比。

④、砼拌合料质量控制,每盘砼的拌和时间不得少于90秒,开始搅拌时必须做一次坍落度检测,调整好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灌注时作坍落度损失的观察,以指导砼配合比的调整,拌好的砼应立即使用,有离析现象严禁灌入桩孔。

⑤、注意桩头砼的标高,应适当超出交底承台底标高,必须保证桩头进入承台内100mm。

⑥、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每根桩应有不少于3组试块,试件的制作必须客观真实,严禁“开小灶”。

⑦、气温高于30℃时注意缓凝,气温低于0℃时注意抗冻。

3.2、土方工程(开挖及回填)

1、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必须使每个作业者对施工的要求和步骤清楚明了。

2、测量工程师和其他测量人员要做好技术准备,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要求。

3、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实地勘查,检查地下是否存在各种管道、电缆和人防设施等障碍物,及时与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定出妥善处理办法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4、提前解决协调好夜间施工以及施工扰民的问题,外运土方应按照业主指定的地点进行堆放。

5、土方工程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基的方法进行施工。机械挖不到的地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6、开挖前先进行定位放线,以基础垫层边为基坑底边并放出边界线。

7、开挖基坑时,要严格控制分层挖土标高和基底标高。机械挖土至基底设计标高前,应予留200mm厚土层,改用人工开挖,以防扰动基层土。

8、基础施工前,人工清理干净余土,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9、回填土采用重型压路机与蛙式打夯机配合分层夯填,每层厚度控制在300-350mm,碾压遍数为6-8遍。回填土成分要符合要求,腐植土、细泥不得回填。回填基础外围前,应将边槽杂物清除后,再进行回填。基础两侧要均匀下土,基坑内均匀回填。打夯机行走应采取一定的路线,一夯压半夯,不得有漏夯的地方。对于打夯机夯实不到的边角处,辅以木夯夯实。回填土每填完一层,按要求及时取土样试验,土样组数、试验数据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每一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方准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3.3、钢筋工程

3.3.1、施工方案

所有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成型后钢筋运输以提升架为主,自制钢筋运输车为辅。钢筋加工区配备一套钢筋加工机具,另外增加钢筋调直机一台。

3.3.2、施工方法

钢筋的配料: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

钢筋除污:钢筋的表面应洁净,在钢筋下料前必须对受污染锈蚀的钢筋进行清理。对圆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和污染环境。

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或卷扬机,两端设地锚的办法对盘圆钢筋进行冷拉调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或手动弯曲来完成。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粉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钢筋接长:钢筋接长是整个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的关键。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应认真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可靠方便、经济。对于柱筋,直径大于20时采用焊接;对于梁筋采用焊接;对于板筋,Ⅰ级钢采用搭接,Ⅱ级钢采用焊接为主。

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一般的原则是:板下排钢筋接头在支座;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在跨中,下部钢筋在支座处;柱的钢筋接头在上层板1m处左右。

3.3.3、控制钢筋偏位的措施

钢筋绑完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到位,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往往容易出现钢筋偏位、保护层厚度不够等现象,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

柱筋:为保证柱纵筋断面和相互间距准确,将柱上、下二排箍筋与柱纵筋点焊好;为控制保护层厚度,用原砂浆保护垫块。

梁筋:主要是负筋二排筋易坠落和梁侧保护层厚度不均。负筋二排筋绑完后用20#铁丝与梁上层面筋绑牢;保护层控制,主要应处理好梁、柱节点主筋交叉摆放问题。

板筋:主要是负筋下坠的问题。除用马凳筋外,对Ⅰ级钢筋更关键是绑扎成型后不要踩踏。

3.4、模板工程

3.4.1、施工方案

3.4.1.1、柱模板

采用12厚覆膜竹胶板拼制,每边尺寸大小依据柱子截面尺寸加长80mm(木方长度),槽钢报箍间距从柱子底部至柱1/3高处为450mm,从1/3至柱顶处为500mm,并与满堂架拉牢,中间设一道φ14对拉螺栓,间距@450~500mm。柱角采取边搭结合、柱面的竖缝为平对拼缝,柱面的水平缝采用边搭缝,防止漏浆。

3.4.1.2、梁模板

采用12厚覆膜竹胶板、50×100mm单位木带配制成梁帮、梁底模板,规格尺寸要精确。加固梁帮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梁上口用钢筋支撑以保证梁上口宽度;梁下部支撑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设水平拉杆和斜拉杆。

3.4.1.3、模板安装

做好定位基准工作。根据控制轴线,用墨斗在结构板面上弹出柱、墙结构尺寸线及梁的中轴线。在柱墙竖向钢筋上部500mm标注高程控制点,用以控制梁板模标高。

设置模板定位基准: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点焊在主筋上(以勿烧主筋断面为准),并按二排主筋的中心位置分档,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模板安装前,向施工班组、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在模板表面涂刷不污染混凝土的脱模剂,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模板安装要做到支撑牢固、不跑模,板缝严密不漏浆,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4.1.4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顺序为:柱模板→楼板模板→梁侧模→梁底模。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 不承重的模板(柱、墙模板),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到损害时方可拆除,且不早于二天。

② 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强度时拆模,所指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决定。承重模板如楼梯间模板与支撑,在其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3.4.2、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3.4.2.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柱墙模板垂直度和梁板标高,准确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模板支撑是否可靠牢固、接缝是否严密。

3.4.2.2、梁柱接头处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合模数的部位用一定要精心制作,固定牢靠,严禁胡拼乱凑。

3.4.2.3、所有模板在使用前,都要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破损的模板必须淘汰,严禁使用。

3.4.2.4、混凝土施工时安排木工看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混凝土工程

4.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4.1.1、浇筑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在竖向构件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能超过3m,否则采用串筒或斜槽送混凝土入模。

4.1.2、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对结构底部应先浇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密实。

4.1.3、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撑和预留孔洞等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进行处理。

4.1.4、防止混凝土的干缩和自身沉实而产生的表面裂纹,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预以修整。

4.1.5、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4.1.5.1、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时从一端开始,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的浇筑连续向前。多道梁交叉处及梁柱接头处钢筋密集,应仔细振实。钢筋间隙较小处,振动棒从一旁斜插入振捣,严禁漏振。

4.1.5.2、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于浇筑方向来回振捣,随时用铁插尺检查板厚,必要时板厚用水准仪检查。板混凝土的找平应严格按三次找平:第一次为浇筑时先用木杠刮平,第二次在接近初凝时用木抹子找平,第三次在表面稍能站人时,再用木抹子搓一遍。板混凝土凝固之前,严禁踩踏。

4.2、混凝土的振捣

4.2.1、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可以避免蜂窝麻面等通病。

4.2.2、对墙、梁和柱均采用HZ-50插入式振捣器。在与梁相互交叉的地方钢筋较密,可改用HZ6X-30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

4.2.3、对于楼板,当板厚大于150mm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但振动棒要斜插,然后再用平板式振动器振一遍,将混凝土整平;当板厚小于150mm时,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

4.2.4、振动器正确方法,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

4.2.5、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内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4.2.6、每一插点要掌握准振捣时间,过短不易密实,过长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塑性混凝土尤其要注意。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2.7、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但不能混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4.2.8、振动器使用时,振动器距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也不能紧靠模板,且尽量避开钢筋、预应力筋、预埋件等。

4.2.9、当使用平板式振动器时,在正常情况下,平板式振动器在一点位的连续振动时应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振动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100mm,严防漏振。

4.2.10、板式振动器在无筋和单筋平板中的有效作用深度为200mm;在双筋的平板中约为120mm。

4.2.11、振动倾斜混凝土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振动密实。

4.3、混凝土的养护

为保证已浇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控制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3.1、设专门的养护班组,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

4.3.2、对于地下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对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7d。

4.3.3、水平梁、板采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以内用覆盖麻袋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4.4、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4.4.1、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组织两个浇筑班组轮换作业,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同时设专人跟随浇筑梁板的班组旁站监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要求。

4.4.2、在浇筑混凝土时,设两名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修整钢筋,保证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位置正确。必要时可在钢筋上架设脚手板,减少作业人员踩踏钢筋。

5、砌体工程

5.1、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在柱、板、梁等主体模板拆除后,即插入砌体的施工。施工现场设集中砂浆搅拌站,水平运输采用机动翻斗车,垂直运输采用升降机。

5.2、材料要求

5.2.1、材料进场前,必须提供出厂证明及合格证,进场后按规范要求抽验,送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5.2.2、所用水泥、砂、水、灰膏等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且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7天、28天强度报告。

5.3、技术措施

5.3.1、砌体与混凝土柱或墙之间要用拉接筋连接,使两者连成整体。

5.3.2、砌体顶部与梁、板接槎处,采用侧向或斜向实心砖砌筑,避免裂缝的产生。

5.3.3、砌体长度超过5m时,中间增设构造柱;高度超过4m时,墙中间应加设圈梁。

5.3.4、砌块提前一天浇水湿润,砂浆灌缝要饱满,尤其立缝施工过程中极易忽视,砂浆不饱满会造成透缝、隔音效果不好,整体性差。

5.3.5、砌体工程应紧密配合安装各专业预留、预埋进行,在项目指挥部统筹管理下,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5.3.6、应坚固地将墙或隔墙互相连接并与混凝土墙、梁、柱相互连接。在柱、墙等构件上预埋拉结筋,规格为2φ6长度不小于1m,间距@500mm。

5.3.7、砌筑时应先外后内。在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一皮,校一皮,皮皮拉麻线控制砌块标高和墙面平整度。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接槎可靠,灌缝严密。

5.3.8、应经常检查脚手架是否足够坚固、支撑是否牢靠、连接是否安全,不应在脚手架上放重物品。

5.4、砌体基础的施工

5.4.1、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基槽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物,并打好底夯。接着进行基础放线,放出基础轴线与边线,立好基础皮数杆,在上面标明退台及分层砌石高度,皮数杆之间要拉上准线。

5.4.2、在基础施工时,要求在基槽口四周设小护堤并挖排水沟,在建筑物旁设置集水坑,备污水泵将雨水抽出,以防雨水灌入基槽内浸泡基槽破坏地基。在基槽开挖时,随时注意观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如果挖至地下水位则应设集水坑并抽水。挖基槽时,依土质情况,设置挡土板,并在基槽内设侧壁支撑,以防基槽侧壁塌陷。

5.4.3、砌筑第一层时,基底要坐浆。石块大面向下,选择较方正的石块砌在转角上,四角的角石要大致相等。角石砌好后,再砌里外面的石块,最后砌填中间部分,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砂浆要饱满。填筑中间石块时,应根据石块自然形状交错放置,尽量使石块间缝隙最小,然后再将砂浆填在空隙中,再根据缝隙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小石块放入,严禁先放小石块后灌浆的做法。

5.4.4、转角及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如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并按规定设置拉结石。砌石时要挂好中线,防止偏轴。

5.4.5、基础每天所砌高度应不超过1.2m。基础施工完,应及时组织回填,避免边坡塌方或基底遭到破坏。基础施工完毕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成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填方工程采用同类土回填,回填时必须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30cm,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时要及时取样做回填土干容重试验,确保回填密实度。

5.5、施工要点

5.5.1、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应在砌筑位置上弹出墙边线,以后按边线逐皮砌筑,一道墙可先砌两头的砖,再拉准线砌中间部分。第一皮砌筑时应试摆,浇水湿润。

5.5.2、在墙体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过长应在中间加立杆),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其中第一皮砖按墙身边线砌筑。

5.5.3、采用刮浆法。竖缝应先批砂浆后再砌筑。当孔洞成垂直方向时,水平铺砂浆,应用套板盖住孔洞,以免砂浆掉入孔洞内。

5.5.4、砌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5.5.5、墙体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砖。墙体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5.5.6、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的2/3。如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接钢筋,拉接筋的数量为每半砖厚墙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小于500mm,钢筋末端应有90°弯钩。

5.5.7、墙体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也可在洞口上部采取逐层挑砖办法封口,并预埋水平拉接筋,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临时施工洞口补砌时,洞口周围砖块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再用与原墙相同的材料补砌严密。

5.5.8、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管线槽留置时,可采用弹线定位后用凿子凿槽或用开槽机开槽,不得采用斩砖预留槽的方法。

5.5.9、脚手架工程

5.5.9.1、脚手架方案选择

5.5.9.1.1、结构施工脚手架

地上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用脚手架采用规格为φ48×3.5的满堂红碗扣式+快拆体系脚手架,脚手架立杆间距为1200×1200mm,横杆步距1500mm,局部梁底加密为立杆间距600×600mm。

5.5.9.1.2、外檐防护脚手架

地面以上施工的外防护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式外檐防护脚手架。双排落地脚手架采用φ48×3.5的扣件式钢管搭设,架体距结构的外檐250mm作为施工距离,立杆间距为1200mm,立杆步距为1500mm,大横杆步距1500mm,并沿架体外侧设剪刀撑,架体外侧挂安全防护帷幕网。

`5.5.9.1.3、内装饰及安装工程脚手架

采用门式脚手架或自制钢筋马凳,即在高度超过3.5m时,采用门式脚手架,立管间距1500mm,水平杆间距1800mm,上铺脚手板进行施工,当高度低于3.5m时,采用自制钢筋马凳或专用移动式脚手架平台。

钢管脚手架均采用φ48×3.5焊接钢管,十字扣件和旋转扣件搭设,脚手架每步均满铺2层竹巴片,外边挂设密目安全网。

5.5.9.2、脚手架的安装

脚手架的安装必须做到牢固不下沉,满足施工需要,具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安装。

5.5.9.3、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5.5.9.3.1、所使用钢管、扣件强度须满足要求,弯曲、烂洞、锈蚀脱皮的钢管严禁使用到外架上。

5.5.9.3.2、所用小横杆长度应统一,且两头超出立杆的长度不小于100mm,立杆和大横杆的接头位置要错开。剪刀撑的接头长度不小于400mm,且不能少于2个扣件。

5.5.9.3.3、铺设的底笆和挡笆必须和大横杆绑牢,每块竹笆不少于四点。外用围护安全网用16#铅丝绑于大横杆上,每点都须绑扎,上下左右要绷直。所有绑扎头必须朝向架外,以免挂拆伤人。

5.5.9.3.4、搭设外架时,须按方案予埋φ18钢筋套环,以用作水平悬挑槽钢用。为了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底部脚手架须向上延伸一层,并注意与上层楼板支撑系统作临时连结。

5.5.9.3.5、在架体搭设时,各材料必须进行可靠传递,不得随意乱抛。同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在竖立杆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同时操作,以免立杆不稳。

5.5.9.3.6、六级以上大风和雨天不可进行外架搭设,同时各架体材料放置必须稳妥。在恶劣天气(大风、雨、雪)前后,应对外架进行检查和加固,并在经过全面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继续使用。

5.5.9.3.7、搭设好的架体,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拆卸,并且架体上严禁堆放材料,其上只允许放些临时零星材料,且放置要稳固。

5.5.9.3.8、建立严格完善的验收和检查制度。搭设好的外架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并要挂上验收合格牌。同时对外架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安排专人对架体进行日常维护。

5.5.9.4、脚手架拆除

5.5.9.4.1、脚手架拆除前,先划定安全范围,设置警戒线,并安排专人在警戒线上进行看护,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项目安全员要向拆脚手架的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工作,并有交底接受人签字。

5.5.9.4.2、脚手架拆除程序应由上至下,按层按步拆除,原则上先拆除后搭的杆件。剪刀撑、拉杆不准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拆到哪一层,剪刀撑、拉杆拆到哪一层。

6、屋面工程

6.1、保温层施工

保温层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基层必须干燥、无潮气,表面应平整、干燥、洁净。

加强对保温材料的进场检查,检查密度、材质和匀质性。堆放场地设在室内,运输时应注意轻放,保证其外形完整。

保温层完工后,要注意保护,不得受损坏或水浸,应及时施工找平层予以保护。

6.2、找坡层施工

找坡层施工前应检查其材料质量,材料铺设后应振捣密实,表面抹平。在找坡层坡度复核无误后,开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找平层及防水层。

6.3、找平层施工

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做好找平层,施工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基层必须无无松动、空鼓、起砂、掉灰等现象;二是找平层表面平整光滑;三是找平层要及时设收缩缝,并嵌填密料。

6.4、防水层施工

防水卷材屋面应遵循以下规定:

6.4.1、不得在拉伸情况下粘贴卷材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贴牢固,粘贴时不得有褶皱。

6.4.2、一般局部加强部位如雨水口,排水口等处 做局部加强处理。

6.4.3、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0C以上的干燥环境下。

6.4.4、防水卷材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勿使包装及胶片破损扯断,并放置于通风处。

6.4.5、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淋水实验,两天后应对顶板进行检查,确保屋面防水不渗漏。

7、主要装修工程

7.1、主要工序交叉施工原则及措施

为保证装修施工提前插入,主体结构应采取分阶段验收的方法。在结构施工完后,即插入装修和砌体施工,为竣工赢得时间,并注意解决好结构施工与粗装修工程中矛盾。

装修插入后要与结构工作适当隔离,划分区域,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过多的干扰,应以不影响结构施工为原则。

在粗装修工作面上部分防护设施可能会防碍施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临时拆除,施工完后马上恢复。严禁私自拆除必要的防护设施,以保证结构施工安全为原则。

装修与水电等配套工程之间的交叉施工较多,交叉工作面大,内容复杂,处理不当将出现相互制约、相互破坏的不利局面,土建与水电的交叉问题必须重点解决。解决的原则为:

在技术准备阶段应把土建、安装工程的网络计划图绘好,各专业施工班组根据该图纸安排施工,不得打乱施工顺序抢先施工,造成双重破坏,留下质量隐患。每个分项工程的协调图应包括水电等安装有关专业,还应包括土建有关工作。协调图绘好后,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进行审批、修改与分发工作,使各专业有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各专业人员根据协调图进行施工。每天施工前开碰头协调会,安排同一工作面上有关专业的施工顺序问题,并形成会审纪要,每个专业进入工作面上施工,必须有上道工序传来的专业会签单和项目部的“施工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

做好总进度控制计划。水电安装应根据计划合理进行穿插作业,要在统一的协调指挥下施工,使整个工程形成一盘棋。

明确责任,划分利益关系,建立固定的协调制度。

一切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土建和水电等安装各专业要尽可能为对方创造施工条件,并注意对对方成品和半成品进行保护。

内外装修期间二者存在交叉点,但总体原则为先外后内,内装修要为外部装修提供条件和工作面。

7.2、主要分部工程施工顺序

在施工中每层每个房间都要为土建、水电安装等专业提供共同使用的统一标高线(500mm线)和十字中心线。十字中心线既要弹在地面上,又要弹到天棚上和墙上,保持上下相一致。

原则上按“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8、安装工程

8.1、配合土建搞好预留预埋工作

主要包括:地面内、内墙内的电气预埋管、预留孔洞,预埋件、预留套管等项工作。预留、预埋工作是整体安装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是整个工程质量和功能的重要保证因素,是保证工程主体顺利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以后安装顺利进行的基础工序,

8.2、给排水工程

总原则:根据现场条件紧密配合土建施工。先地上后地下,先预制后安装,先总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水平管,同一作业层先高处后低处,先设备配管后管线安装,先系统试压冲洗,最后进行防腐、保温及隐蔽验收。

8.3、采暖工程

采暖工程根据设计事先预留好位置,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安装。

8.4、电气工程

8.4.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材料进场及检验→预留预埋→防雷接地安装→母线安装→配电箱安装→线槽、桥架安装→管路敷设→电缆敷设→管内穿线→电机检查接线→照明器具安装。

8.4.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8.4.2.1、预留预埋

施工人员配合土建按图进行管路、铁构件、防雷接地及配电设备基础、孔洞的预留预埋。施工时须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熟悉图纸,做到预留预埋一次到位,位置准确,严禁漏留少埋。与土建结构矛盾之处,由技术人员协商处理,不得随意损伤建筑结构,预留预埋按设计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4.2.2、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

防雷接地系统接地装置的接电电阻,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带电金属部件接地(接零)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联接,严禁串联连接。

8.4.2.3、母线安装

将各节母线、插接开关箱、进线箱运至各安装地点,按母线排列图,从起始端开始向前安装。

8.4.2.4、配电箱安装

配电箱安装时,同类箱的高度要一致,允许偏差为10mm。

安装配电箱所需的木砖及铁件等均进行预埋,明装配电箱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

配电箱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门及电器的金属外壳均有明显可靠的PE线接地。PE线不允许利用盒、箱体串接。

配电箱上的母线套上有黄(A相)、绿(B相)、红(C相)、紫色加黑色条纹(N线)等颜色色带,双色线为保护地线(黄绿,也称PE线)。配线需排列整齐,并绑扎成束,在活动部位两端固定。盘面引出及引进的导线留有适当余量,以便于检修。

8.4.2.5、线管敷设

暗管敷设的基本要求为:

敷设前,在配合预留预埋管的基础上,核对预埋定位的灯头盒、接线盒、开关、插座盒、配电箱、电器配管等的坐标、标高。

8.4.2.6、电缆敷设

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须符合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等现象。

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1kV以下电缆,用1kV 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MΩ。摇测完毕,应将芯线对地放电。电缆测试完毕,电缆端部应用橡皮包布密封后再用黑胶布包好。

施工中电缆不得相互交叉,施工完后应做到排列整齐,在终端挂标志牌标明用途及去向。电缆终端头要留有适当的接线余量,竖向敷设的电缆绑扎要牢固、可靠。

沿桥架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电缆严禁绞拧、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截面积大的电缆放在下层,电缆转弯和分支不紊乱,走向整齐清楚。

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与楼板之间缝隙用防火材料堵死。

8.4.2.7、管内穿线

在穿线前,必须对所有的管路进行清扫。同时,应检查钢管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全,如有遗漏和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

穿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在同一管内;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

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配线结束后,进行全面线路检查和绝缘摇测。

8.4.2.8、照明器具安装

开关、插座安装

将接线盒内的导线与开关或插座的面板按要求接线完毕后,将开关或插座推入盒内(如果盒子较深,大于2.5cm 时,应加装无底盒),对正盒眼,用螺丝固定牢固,固定时要使面板端正,并与墙面平齐。

安装时,开关面板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开关位置应与灯位相对应,同一室内开关方向应一致;成排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得大于2mm。

开关、插座的面板并列安装时,高度差允许为0.5mm。同一场所开关、插座的高度允许偏差为5mm,面板的垂直允许偏差0.5mm。

灯具安装

嵌入式灯具安装:按照设计图纸,配合装饰工程的吊顶施工确定灯位。如为成排灯具,应先拉好灯位中心线、十字线定位。成排安装的灯具,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在吊顶板上开灯位孔洞时,应先在灯具中心点位置钻一小洞,再根据灯具边框尺寸,扩大吊顶板眼孔,使灯具边框能盖好吊顶孔洞。轻型灯具直接固定在吊顶龙骨上,超过3kg 的灯具需要设置灯具吊杆,吊杆采用φ8 的镀锌圆钢丝杆。导线进入照明器具的绝缘保护良好,不伤线芯,连接牢固紧密且留有适当余量。

吸顶式灯具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灯具的位置,将灯具紧贴建筑物顶板表面,使灯体完全遮盖住灯头盒,并用胀管螺栓将灯具予以固定。在电源线进入灯具进线孔处应套上塑料胶管以保护导线。如果灯具安装在吊顶上,则用自攻螺栓将灯体固定在龙骨上。

灯内配线:灯内配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安装时固定牢固,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圈、搪锡,灯具连接丝口处涂防锈导电脂。进线口用橡皮垫圈压紧密封,灯具外壳必须与PE线可靠连接。

通电试亮:灯具安装完毕且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能进行通电试亮工作,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是否相对应,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通电连续运行24小时,所有灯具均开启,且每2小时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即可进行交工验收。

8.4.2.9、电气调试

电气工作调试时,应按子系统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按子系统进行中间的交工验收。各专业工程将协调工序,密切配合,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调试前应熟悉和掌握产品技术特性,明确试验标准及方法,否则不允许开展调试工作。调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应完好,有检定合格标志,仪表精度应符合量值传递要求。

所有调试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进入调试现场应带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

试验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实施细则和相应的操作规程,试验时不允许带电接线。试验接线应采用一人接线,另一人核对检查,防止误接,损坏仪器设备及损伤人员。

送电的设备应挂送电标记牌,防止危害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自检程序说明

4.1、自检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的质量自检体系。

4.1.1、强化以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完善内部检查制度,配齐质量管理人员,实行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监控的监管分离体制,立足自检、自控,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罚,对工程重要结构和隐蔽工程建立预检和复检制度。

4.1.2、 自检体系由项目经理部、架子队、施工班组三级组成,项目经理部为自检内控核心;项目质量管理部为实施单位,检测试验中心配合,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按照“跟踪检查”、“自检”、“复检”、“抽检”的检测方法实施检测工作,严格质量一票否决制。

4.1.3、 自检体系依据有关法规、标准与规范、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细化分解质量目标,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施工质量跟踪控制。自检人员须监控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随时进行放线测量、材质试验、工序与工艺检查、质量跟踪检测等工作,保证质量检查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1.4、自检体系以建设单位质量奖罚管理机制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强化质量管理,使企业内部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确保层层落实质量责任。

4.2、自检制度

4.2.1、施工过程中自觉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严格奖罚制度,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4.2.2、严格执行队旬检、项目经理部月检的日常抽检制度,并严格按照优质工程标准进行对照检查。

4.2.3、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施工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检查,检验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双方签字。

4.2.4、任何一项工程完工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测,验收检测在项目经理部内部分两级进行,先由施工队进行全面检测,并认真作好记录,确认质量合格后交项目经理部审查,并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复检”或“抽检”,确认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或“审批”。

4.3、各阶段施工自检工作程序

4.3.1、工程开工前

原材料试验等标准试验及定线测量工作。

特殊材料或工艺的试验、研究、论证及报批。

施工准备情况的自检自查。

开工报告完成和报批。

4.3.2、施工过程中负责

进行工序及工艺过程的试验检验控制。纠正不良操作方法,改进和提高落后的工艺水平、控制工程的质量标准。

记录、整理施工原始记录。

对完工的分项工程或部位进行自检评定,形成自检记录,对自检合格的工程提交转序申请报告。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情况、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改正和处理。

对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负责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处理。

负责落实有关方面关于工程施工及质量的要求或指令。

4.3.3、工程竣工后负责

对工程进行自检评定工作。

整理竣工资料。

完成竣工报告。

负责工程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

配合有关部门对工程进行交(竣)工工程质量鉴定和工程验收工作。

五、验收标准完成情况

本单位工程各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率100%。

六、工程经验与总结

6.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和自检,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同步共进的唯一途径。

6.2、在地质条件允许,设计允许的情况下,挖孔桩施工可以全面铺开进行桩基础施工,可以加快桥梁桩基施工进度。安全风险是挖孔桩施工的最大隐患,无论孔壁地质如何,必须每米均施工护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方能确保快速安全的完成桩基础施工。

6.3、屋面工程包括屋面防水工程和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水工程又是质量验收的重要一环,在施工中心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张集铁路中铁十二局第一项目部

20XX年9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