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整体运行总结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运行情况总结分析报告及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示范建设要有所突破的重点问题。机电工程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服务重庆装备制造业,以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为平台,构建了“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逐步增强了办学活力。现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破解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难题的需要,整合校企优势资源,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筹建了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等组建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并成立了下属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并实践“目标共同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的“五个共同”合作办学机制;共同推动与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员工培训以及社会服务等项目。

20##年学校完成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筹建工作;20##年成立了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发展充实了成员单位,每年都召开会议。同时,还制定《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教学工厂(车间)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相关文件1套。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订单培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校企共建生产实践基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等5种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机电类专业产学研合作,达成校企双赢的局面。

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协调运作,学院将“工学结合”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进校企对接,积极开展订单培养、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确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贯穿始终的工学结合的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校企双主体“1644”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工学结合的校企双主体“1644”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校企对接,搭建“1个平台(机电类校企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方案和实训课程标准等;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完成“6次企业实习”(4个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第4学期的生产实习、第6学期的预就业顶岗实习)。学院进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实训,将“课堂搬到企业”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导师带徒制”指导技能训练,毕业设计进行“校企联合答辩”,通过校企共同考评学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育人,使学生沿“4级能力”逐级进递,即“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4级能力,人才培养规格达到“4会”(会操作、会维修、会工艺、会管理)。通过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达到企业岗位要求,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庆制造业改造和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在生产实习方面,在20##年5、6月期间,学院分别轮流组织11级机电、电气类专业全体220余名学生参加了在重庆鼎工机电公司、重庆渝州先锋电器公司为期1个月的“生产实习”,通过周密安排确保了本次实习的安全完成,效果良好。20##年3月至4月,学院轮流组织12级电气类专业3个班83余名学生在重庆渝州先锋电器公司为期1个月的“生产实习”,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牵线搭桥,与重庆机电(控股)集团下属企业重庆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联系合作,组织完成了20名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暑假带薪集中顶岗实习。

在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方面,与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美的集团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高金集团重庆高金实业公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分别采用“2+1”及“1.5+0.5+0.5+0.5”模式,“订单培养”人数和质量逐年上升,20##年度内期内,共完成订单培养83人。

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工作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专门人才。使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1%,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2%,有力地提升了专业人才服务重庆支柱产业的能力。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牵线搭桥,学院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将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20余个,并积极探索引厂入校合作模式,引入企业成立校内生产实践基地支持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订单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方案等。将“课堂搬到企业”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导师带徒制”指导技能训练,毕业设计进行“校企联合答辩”,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考评学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顶岗实训

此外,机电工程学院在20##年4月18日与重庆福易得机械有限公司合作以“校中厂”方式建立校内生产实践基地,重庆福易得公司进行汽车零件“联接板”生产,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机电工程学院为重庆福易得公司在“联接板”(零件代号:15127410)生产试制过程中,对夹具改进、切削参数、机床调试与故障分析、三坐标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服务与指导,使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20##年10月开始,机电工程学院与重庆福易得公司达成“联合开发”长安厂汽车生产专用夹具的协议,正在联合对长安厂的拉床子夹具、长安厂的铣圆弧夹具进行样品试制,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了以3名机电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项目组,主要负责工艺技术指导及工艺试制,同时12级机电专业有12名学生参与试制加工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即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又为学生参与解决新产品开发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机会,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作用。

4、坚持高职教育特色,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优势

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平台,学院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优势。

(1)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提高。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确保学生充分就业。并形成两大特色:一是通过订单培养,实现毕业就业与企业用人零距离接轨;二是邀请企业参与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企业考官“答辩选人”,真正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本专业20##届、20##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其中20##届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高于全校平均就业率。

(2)培养了一批素质较好的技能型人才。近两年来,已经累计为社会生产一线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50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和家长的好评,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庆建设车用空调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高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美的集团安徽美芝公司等合作企业对共建的校企合作订单班评价认为:订单班学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诚实守信、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毕业后工作中表现了较强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较高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贻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非订单班用人企业认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强,做事上手快,工作认真负责,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能胜任岗位工作”。

20##届毕业生卢泽波同学以过硬专业技能被重庆高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录用,公司负责生产管理的刘天全总经理助理对其评价,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懂工艺,能编程,会操作,胆大心细,刻苦耐劳,是目前公司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技能能手。对此,卢泽波的家长对其工作表现也很欣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技能培养都表示很满意。

20##届学生黄举以扎实专业知识被重庆首马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录用,任机械设计师,现被公司升任为技术部经理兼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代表者,负责公司项目技术指导与审核,管控产品质量;黄举突出的表现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黄举的父母表示,黄举能有今天突出的工作表现,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以及严谨治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办学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深度及广度还不够,体制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需要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创新,以进一步推进校企对接和增强办学活力。

2.实训基地建设的大中型设备台套数偏少,专门用于工学结合的准生产性实训项目和实训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引入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践基地作为补充。

3.企业对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对企业兼职教师的引入还需加强,提高企业对教学的支持力度。

3、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学院应从管理制度上调动教职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主动性,使教职工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4、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需要,使学院寻求合作对象时会遇到较多阻力。我们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管理层认识到,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与学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才是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理清并充实校企合作的思路与内容,为学院创新专业办学模式提供支持。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成功经验,完善实训项目或实训内容;在稳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力争在合川工业园区、草街工业区、蔡同工业区内企业建立新的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总结多学期、分阶段交替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力争在后期“生产实训”中形成相应的制度或机制。计划到20##年底,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24个。

2、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继续开展校企订单或定向培养等方式的教学实践,坚持按照企业要求实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总结与安徽美芝公司等企业开展的“订单培养”合作方案基础上,研究和完善“订单班”的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养”合作,并继续开展与高金、美芝、建设车用空调等公司的“订单培养”合作。

3、按照高职教育“开放性”、“实践性”的特色要求,结合合川校区“机电实训中心”的建设,继续探索机电类“校中厂”及准生产性实训教学建设的新路子,大力引入企业生产型项目,积极开展与企业的生产加工合作及产品研发、技术指导。

4、大力推进产学研工作,加强对外产学合作的创新建设。按照企业的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加强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提供技术咨询、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参与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改进与提升的工作。

5、推动与机械、电气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积极开展与行业协会成员单位在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生产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6、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成员单位,推动专业教师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对接,着力打造一支“下好工厂,上好课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7、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岗前培训、专项技能的培训和其它技术服务项目等。积极组织科研骨干争取横向课题,鼓励参与技术合作,对外培训服务,并加强成果、专利的推广与应用研究,锻炼出一批教师,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20##年11月30日

 

第二篇: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校企合作 实现双赢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有一个准确定位,即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与人才需求主体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满足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毕业生的质量,让绝大部分学生实现就业;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多更好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我校正是认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各个专业广泛开展了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开设了13个专业,目前13个专业全部开展了校企合作。这13个专业分别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畜牧兽医、中餐烹饪、学前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很多,我校采取的形式主要有校外教育教学实习、“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培养和顶岗实习等。

(一)校外教育教学实习

根据上级相关精神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安排,我校把校外教育教学实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规定所有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校外教育教学实习。近几年,我校根据各专业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单位。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工科专业,与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美芝制冷设备公司、广东海信科龙电器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工科类校外教育教学实习基地;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等文科专业,与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公司合作,建立文科类校外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英德市区范围内的大型汽车修理厂合作;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英德市旅行社及著名风景区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与英德市英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众力幼儿园、QQ幼儿园等合作;中餐烹饪专业与英德市海螺国际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合作;畜牧兽医专业与英德市温氏集团、英德市天龙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二)“订单式”培养

近些年,我校先后与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广东海信科龙电器有限公司、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集团、东莞市理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形成了“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专业主要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和畜牧兽医。

(三)“半工半读”培养

我校推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比较早,实行“半工半读”的专业主要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和会计。先后有广东美芝制冷设备公司、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广东海信科龙电器公司等企业与我校合作,接收“半工半读”专业的学生进厂实习。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直以来,我校都非常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先后与广东拓奇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科能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丰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广州市天马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集团英德分公司、江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江肇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州广利物流公司、佛山市泛华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市纵横天地电子商旅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市泛华金融集团,广州市西二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诚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英德市中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华英石园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佛广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刚正汽车修配厂、东莞市沙田先锋幼儿园等上百家企业和用人单位合作,接纳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校外教育教学实习、“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培养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使学校和企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实现了校企双赢。

(一)校企合作,企业赢得了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几年的校企合作,我们发现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①通过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可以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优秀的可用之才;②通过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④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劳动力,企业不必再花人、财、物进行上岗培训。学校专门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比起一般打工者,素质要高得多,他们熟知企业文化,懂得生产技术,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坚持搞好校企合作,定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学校赢得了发展

学校的发展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我校的学生和教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校企合作,学生得到了发展

(1)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体验,学生专业技能强,质量高,有特色,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争相预订,供不应求,实现了顺利就业。通过校外教育教学实习、“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培养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2)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3)校企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校企合作,教师得到了发展

(1)校企合作,搭建了教师锻炼、提升的平台

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我校各个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素质的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采取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各专业教师通过进厂学习锻炼,业务水平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部分教师还考取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使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

(2)校企合作,使教师找到了教改的源泉

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就需着眼于企业的需求、企业的标准来进行教改。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技术工人所需的知识、技能,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等成为了我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校本教材开发等的依据。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删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和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适应当前经济特点与反映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内容的课程。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通过调研,删减了一些不适应当前需求的课程,增加了《机电一体化》、《单片机应用》、《电基本技能》等课程。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改革了课堂教学方式。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学生实际,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强化了专业课实操技能要求,采取了“前期补基础,后期强实训,以技能项目带基础理论,降低难度,因材选学”的办法;坚持实施“小班制,小项目,小竞赛”的实训辅导原则,形成了“教一懂一,学一会一”、“低起点,小步子,勤辅导,多反馈”的教学套路。同时不断创新了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和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推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由讲授式向启发式转化、由课堂教学向现场教学转化、由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化,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再次,校企合作,增强了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热情。在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办学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根据企业需求与学生的特点,走上了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的研究之路。经过研究,学校指出了开发校本教材的三种方式:一是对现行教材进行删改,删除原有教材中过深、过难、过繁或陈旧的内容,删难就易,删繁就简;二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减少课程种类,形成综合化的教材;三是对教材进行拓展补充,增加适应企业需求与反映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内容。教师们有了到企业的磨练与体验,投入校本教材开发的热情高涨。从20xx年至今,教师们开发出了《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教程》、《电基本技能项目训练教程》、《铣削数控装置编程教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铣削数控装置操作教材》、《数学(二版)》、《计算机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会计模拟实习教材》、《车工技能训练》、《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重绕》等14本校本教材并投入使用。一本本书籍就是一个个教师教育智慧的结晶,教师们看着自己编辑的教材被学校采用,受学生的青睐,受企业界的赞叹,成功感由然而生。教师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一个教书匠,觉得自身的发展真实可感,觉得在职校有奔头。

(3)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师科研的实效性

回顾学校的科研路程,校企合作始终是学校科研不变的动力。校企合作中碰到的一个个问题,就是我校科研的一个个专题。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生德育问题、实习实训改革问题、课程改革问题等等。

目前,学校已制订并开始实施“十一五”校本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实施方案,现已申报四项校本课题。学校现有省级教育科研课题项目3个,《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已经结题;《会计专业实训的改革与建设》已经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已经结题并获三等奖;《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的研究》正在研究中。学校专任教师发表论文362篇,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学论文39篇。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共同探讨、人

校企合作专题总结

人参与的主题,它已经成为了我校办学与科研的主旋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我校办学的宝贵财富。

回顾近几年学校发展的路程,正是校企合作步步深入发展的过程。“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了什么?”给学校带来了师生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带来了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带来了连续七年英德市教育局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英德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带来了学校发展不竭的源泉与动力。

总之,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校并不满足现状,仍然会把校企合作作为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落实合作协议中的各项内容。同时,更加规范地建设校企合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各个专业将会形成细化的教学执行方案,加强校外实习、校内实体实训与理论学习的契合程度;形成多角度的考核方案,增加实训考核的权重;围绕校内外实训活动,修改实训大纲,科学增删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