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文写作 重点

第一章

经济应用文写作的作用 (一)是完善经济工作现代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使之强化的重要途径 (二)是开发经济管理工作资源,并使之增值的重要工具,是提高经济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是经济工作和经济科学的继承、发展、繁荣的重要桥梁

经济应用文写作的行为特点 (一)具有一定的写作内容 (二)具有特定的写作对象 (三)具有特定的表达方式 (四)具有特定的结构格式 (五)具有特定的语言风格 (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经济应用文特点 (一)真实性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尤其在经济应用文写作方面,倘没有真实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决策,影响市场,甚至会影响稳定。每一个经济应用文写作者,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时效性

经济应用文的时效性是保证其实用价值的重要条件。 (三)实用性

实用是经济应用文的最本质特性,并以此区别于美文写作。 (四)规范性 在格式上,经济应用文的规范表现为程式化的要求。

在文件处理上,经济应用文也讲究规范。

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1.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应用文写作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应用面越宽广。经济秩序、经济法规越来越多,写作也就越来越要求准确、深刻。 2.写作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高校认为,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3.大学生学习写作是满足未来职业生崖的需要,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需要。

第二章

材料选择要求: 1、真实准确 细节材料影响到全篇文章的真实性 2、典型

材料要选最有说服力,最具代表性,选新鲜的有吸引力的材料。 3、新颖

选择新事情、新气象、新数据、新成果、新问题、新做法,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经济应用文的构成要素(写作过程) 应用文的结构

材料的收集积累来源于三个渠道: 一是,作者本人在经济工作实践中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实验、统计、调查的直接渠道; 二是,前人或旁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有关的书刊、资料的间接渠道;

三是,网络的海量信息资源。

经济应用文观点提炼

(一)认真分析,善于提炼出深层意义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炼出独创性、高水平观点

(三)善于根据读者、形势需要及写作目的等确定适当观点

(四)充分体现经济应用文观点的政策性、时效性、专业技术性等特点

材料的选择与表述

(一)要以表述观点为目的,选择恰当、贴切的材料

1.要选真实、确凿、可靠的材料,把观点的表述建立在科学坚实的基础上

2.要选择与观点的质、量相符的材料

3.要选新鲜、生动、典型、具体的材料,以增强对观点的表现力

4.要体现出经济应用文专业技术性、定性定量的特点

(二)恰当、贴切地表述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1.首先应分清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一类,描述关系;第二类,推理关系 2.恰当表述材料,是观点与材料有机统一 一是,要从材料中引出观点,以观点为统帅展开材料;

二是,写好观点句,“片言居要”,以纲带目;

三是,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要做具体的析;

四是,要讲究逻辑性

3.文章框架是表述的起点

经济应用文结构的基本特点

1.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科学和经济工作的特点、本质和规律,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较少主观想象力和“艺术变形”;

2.相对程式化的结构形式和行文管理,规定严格,较少变化;

3.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安排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一)必须符合写作对象(客观事物和客观事理)的客观规律

(二)要服从表达主题和文体要素的需要 (三)安排结构应表现出作者清晰、独特的思路

(四)文章的结构应该完整、严密、得体

掌握构段的基本方法

第一点,先确定该句段的语义中心; 第二点,选择起始句;

第三点,由起始句起,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由主题到述题,并把已知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的基本顺序展开,组合后面的句子。

第四点,在组合过程中,按语义中心句在句段中的位置,采用相应的组合方式,把语义中心全部表述出来。可在句首、句中、句末。 第五点,注意事项。由“轻”到“重”和由“重”到“轻”

经济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1.应符合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 必须适应题旨,即必须为突出观点和文章的主题服务。

2.应符合文章对语言的特定要求 一定要看文章写给谁,在什么情况下使

用。是写给领导的,还是群众;是公开发表的,还是做内部用的;是给社会公众的,还是给特定专业人员的。 3.应具有经济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经济应用文的语体除少部分属于文艺语体和政治语体外,大部分属于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

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公文发文号,如“新华学院院发[2009]16号”。

公文的份号、印数,如“份号006”,“印数200份”。 公文附件序号,如“附件:1”,不应

写作“附件:一”。

公文中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

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如“19世纪80年代”、“2009,年9月14日”、“下午2点30分”。

使用汉字标写数字的情况

1.应用文成文时间,如“二〇〇九年九月九日”

2.数字作为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如“一贯”、“十月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七上八下”、“四个现代化”。 3.邻近两个数字表示概数时,如“七八天”、“十之八九”。

4. 特别注意“二”与“两”的用法: 作序数时用“二”,如“第二”、“二月”、“二次大战”;与量词连用时用“两”,如“两个”、“两回”“两次大战”。

混合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应用文中结构层次序数,按“一、(一)、1、(1)”

2.引用法规中的章、节、条、款,用原数字表达。

叙述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第三章

经济应用文写作修改的原则和范围 修改范围: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标点符号等文章的基本要素。

修改原则:“大处着眼”——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出发,不能忽略了问题要素这类涉及结构性问题;小处着手”——即从文章的细胞——词语改起。 (三)经济应用文写作修改

读改法、抄改法、冷却法、趁热打铁法、求助法、调查法 第四章

党政公文的概念和性质

概念:党政公文简称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在党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党政法规和规章,实施党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

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性质:一是语言平实、朴素;二是,行文规范明确,从命题起草到讨论修改、审批成文直到发文送达更具纪律规则。 党政公文的特点 1.有特定的作者 2.有法定的权威 3.有特定的效用 4.有规范的体式

5.有规定的处理的程序

党政公文的作用 1.领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3.传递信息作用 4.事务联系作用 5.凭据记载作用

决定的概念与特点

决定适用于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为作出决策、安排与规定。党政机关、人大系统各有关部门使用决定这种问题 两个主要特点:(1)重大性和决策性(2)指令性和法规性

决定的格式特点

(1)标题完整。一般要求发文机关、事由和文中三要素齐全

(2)要加题注。标出会议名称,以及通过、批准的日期。

(3)不写主送机关

(4)落款,已在标题中表明的,无须尾部落款。

决议的概念和特点

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人大系统。 其特点有:(1)回忆性(2)决议性

决定与决议的区别 (一)使用主题上

决议是党的机关公文;行政机关无“决议”文种,其拘役事项列入“会议纪要”之中;

决定是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共有的文种。

(二)形成程序上

决议必须经会议讨论并按法定程序表决通过,才能形成;决定有的须由会议讨论通过,有的则不必会议讨论通过,直接由机关组织作出。 (三)内容要求上

决议的内容是带有全面性、原则性、指导性的重大事项;决定不一定都是重大的、全局,其具体性较决议强。 (四)发布形式上

决议以会议名义发布,决定不一定以会议名义发布。

指示的概念与特点

指示适用于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和要求。

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与指导性(2)权威性与约束性

指示与命令的区别 一是,发布机关不同。

命令只能由国家行政领导机关、部门及其领导人发布,其级别比较高;指示发布机关范围较宽泛。

二是,强制程度不同。 命令的强制程度高,受令机关必须无条

件地执行,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指示的强制性弱,执行中可视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三是,行文语气不同。

命令行文态度严肃郑重,文字简洁明快,语气肯定有力;指示行文重分析说理,篇幅相对较长,语气缓和平稳。

意见的概念和特点

(1)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 (2)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快捷性。

指示与意见的区别

使用机关不同;指令性程度不同;理论色彩不同

公告的概念与特点

公告使用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是一种普发性的告知公文。 (1)发布范围广泛 (2)发布事项重大 (3)发布机关权威 (4)内容简洁庄重

通告的概念

通告运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用知的事项。

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一)发文机关不同(二)内容要求不同(三)发布范围不同 公报

公报为党的机关的公文,适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

公告的涵义与特点 1.公告的涵义

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务文书,是一种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发布的文告。

公告的特点

(1)公开性(2)庄重性(3)慎重性

通告的涵义、特点和种类 1.通告的涵义和特点

通告是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公务文书。

通告有三个显著特点:

(1)内容上的广泛性 (2)应用上的普遍性 (3)发布方式的公开性

(一)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日常工作中使用范围最为广泛、使用效率最高、具体种类最多的告知性公文。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三、通知与通报的区别 (一)使用范围不同 (二)效能作用不同

大部分通知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通报重在信息交流和告知,重在提高思想人数,一般不具有具体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三)制作程序不同 通知为事先通知,通报为事后通报。

(一)报告的概念与种类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是一种陈述性的上级公文。 按陈述内容不同,可将其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和建议报告等;按报告涉及内容可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题报告。

(三)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目的、性质不同。请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或审核批准,属于请求性公文;报告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上级机关了解、掌握情况,无需上级答复,属于陈述性公文。

2.行文时间要求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得到上级机关肯定性的批复后方可开展工作;报告则事前、事后和事中均可行文。

3.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示重在讲清请示缘由和请示事项,而报告则重在讲清做了什么和怎样做的。

4.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2)提要性。

1、函的用途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商洽性函

机关之间商量或接洽工作,可以使用商洽性函。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商请办理直通香港运输车辆有关牌证的函》。其正文要写明商洽事项,含有协商、祈请语气的“妥否、请函复”这类惯用语。 2)询问性函

机关之间询问问题,征求意见,可以使用询问性函,如:《××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询问举办全省农民运动会有关项目比赛的函》。其正文要写明询问的事项和答复要求,最后以“盼复”或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结尾。 3)请求性函

机关之间请求帮助或配合工作,以及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可以使用请求性函。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关于申请拨款维修省府机关办公室的函》。其正文说明提出申请的理由和请求批准的事项。不相隶属

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不应用请示,而一般要用函。 4)答复性函

机关之间回复问题,可以使用答复性函。如:《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复函》。其正文首先引述对方公文的标题和文号,这是对发文缘由的揭示,然后表明态度,并以“现函复如下”这一惯用的过渡语句领起下文写明答复事项,或提出指示意见。写完后全文也就结束了,不用使用结束话。

第五章

一、法规规章的概念与作用 法规规章是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党的中央机关,为实施党政领导、规范社会和个人的行文,根据法律和法令,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立法性文件,是各种法规、规章的总称。

三、法规规章的特点

(一)制发上的法定性和权威性

由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地方人代会和政府、党的中央和省市领导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除党内法规外不独立行文,用公文中的命令、公告或通知发布。

(二)内容上的根本性和规范性 法规规章的内容是常规性、普遍性的问题,如工作、劳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社会和个人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效能上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四)时间上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一)条例的概念与种类

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活动做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法规。 分为党内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二)条例的特点

1.制发机关级别最高 只能由国务院、党的中央机关以及省、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等具有“立法权”的高级权威机关制发。 2.内容重大,法制性强 3.条款规定原则性强 4.项目全面,系统性强

三)条例的写作特点 1.条例的结构惯例 多采用“三则式”或“章条式”

2.条例的表述语气 明确的、直截了当的规定和实施说明,不做议论分析。

3.条例的语句惯例 说明制定的目的和依据,结尾、分段、经常使用词结构、模糊术语与法规相同。

(一)规定的概念与种类

规定是为某方面问题或工作所做的部分规定的法规规章。可能是法规,也可能是规章。

法规,由国务院制发货批准发布和由地方人代会制发。

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发和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发。 (二)规定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对象所涉及的面比法规要窄。

2.兼有原则性和具体性 比条例的原则性少些,具体性多些(不及办法) 3.仍有较强的法制性

4.使用期限比条例要短一些

一、办法

(一)办法的概念和种类

办法是对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活动做具体安排活提出具体措施的法规规章。分为独立性和衍生性。 (二)办法的特点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条款细致、操作性强 3.办法的法制性仍然较强。

(一)细则的概念与作用

细则是派生性的法规规章,是对某个法规、法令、法规的全部或部分条文进行解释或补充说明。

一、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念与作用

是企业自身未建立企业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正常秩序,参照国家法规规章,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规范性和约束力的“立法”性的管理文书。

二、企业规章制度的特点 (一)内容上的专业技术性 (二)体系上的系统、完整性 (三)事实上的具体操作性

(一)经济仲裁申请书的概念

是指经济贸易双方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自愿把争议交给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进行审理,并做出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的裁决。 二)经济仲裁申请书的特点 1.合理性2.论辩性3.时效性 三、仲裁申请书的写作特点 (一)事实清楚 (二)理由充分 (三)语言平缓

第六章

日常事务文书的概念

日常事务文书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以实用、办事等为目的而撰写的具有固定格式、语言朴实的文字材料的统称。

事务文书的特点 第一,事务应用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已经约定俗成。

第二,读者比较固定。

第三,事务应用文还具有政策性、制约性、严密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第四,事务应用文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1.计划的性质

计划是人们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事先拟定的文件。具体地说,在一定时期内,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生产和工作等任务,必须根据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规定明确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把这些内容写成文章,这就叫做计划。 计划的性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方案、安排、打算、设想规划等也就是计划。方案是指政策性和原则性较强、内容较完整的计划。安排打算是指时间较短、内容较具体的计划。设想规划是指尚未成熟的粗线条的计划。

2.计划的作用

第一,有了计划,可以做到心中有全局,奋斗有目标。 第二,有了计划,可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有了计划,便于随时检查和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便于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吸收教训,更好地完成任务。

4.计划的一般写法 4.1 标题

标题通常包括单位名称,有效期限和计划的种类,如《 ××学校20xx年度第一血气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如果认为计划不成熟,可以在标题的后面或下面加注“草案”、“初稿”、“讨论稿”等。 4.2 正文

这是计划的主体部分,要求写得具体明确,言简意明。一般包括指导思想,总的任务、要求,具体的指标、措施和注意事项等。总的说来,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简短的前言:说明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但也有不写前言的。

(2)目的和任务:具体规定要完成那些任务,什么时候完成,数量和质量上的具体要求,以及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步骤和方法。 (3)包括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检查和修订计划的办法等。有的还有附表、附图和解释说明等。

(4)结尾可以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在条款之后就结束 全文,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4.3 落款

在正文的右下方应写明制定计划的日期。如果计划标题中没有写明单位名称,还要在正文的右下方先写明制定计划的单位,再写明制定的日期。

1.总结的性质和作用

所谓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学习、生产、工作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研究,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的书面材料。我们常用的小结、体会,实际上也是总结,只是它们反映的内容较简单,时间较短,范围较小或者经验不成熟罢了。

总结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物质到精神的飞跃。所以,总结好像一面镜子,是我们回顾、检查、改进工作的有效方法。

总结可以加强与上级领导之间的联系。总结还可以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工作做得更好。

3.总结的格式和写法 由于总结的总类不同,因此具体写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基本内容总不外乎情况回顾、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等几部分。大体格式则分以下几项。 3.1 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部分由单位名称、期限和总结的种类三个要素构成。如《××市××学院19xx年上学期工作总结》。有的标题不写明单位名称,如《19xx年工作总结》,而把单位名称写在总结末尾。 3.2 正文

这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本情况:把总结的缘由、依据、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事情的概况及有关的条件写清楚,取得哪些经验(或教训),这是对全文的总交代。 正文

(2)主要经验教训。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主要说明在什么思想指导下,采取那些措施,取得哪些成绩和经验,有哪些教训,并要求把这些经验教训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上来认识,使之条理化。

在叙述中,既要谈看法、认识,还要注意例举典型事例、群众反映和具体的数据来证明,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在叙述教训时,应当分析其原因,引以为戒。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经验也不是一条。因此在总结归纳时要根据内容需要,分条列项来写。至于总结中是否列小标题,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正文

(3)指明今后努力方向。这部分通常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打算,制定新的措施,明确努力方向,表示今后的决心。 3.3 署名和日期

总结的日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不管标题中有没有表明时间,为了日后查阅方便,还是要写明日期。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

述职报告是领导者对自己在一定时期内执行岗位职责的实绩进行回顾和自我评述的应用文体。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 (一)特定性 (二)严肃性 三、述职报告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述职者的领导水平 (二)有利于沟通情况,相互支持

(三)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核

四、述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一)述职报告的标题

一是单独使用文种名称做标题,如《述职报告》

二是由任职时间、职务和文种名称三个部分构成标题,如《我在XXXX年任处长职务期间的述职报告》 三是正副式标题。正标题概述报告的基本内容,副标题写明职务、姓名和述职报告,如《在困难中开创XXX工作的新局面——XX处处长XXX述职报告》

四、述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二)称谓

述职报告一般是当众宣读,所以要写明称谓。要根据听众对象来写。如“各位领导、同志们”。

(三)述职报告的正文 1.开头2.主体3.结尾

五、述职报告的写作要点 (一)内容要真实 (二)述职要全面 (三)重点要突出 (四)总结要深刻

调查报告

——指对客观事物或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周密地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之后写成的反映真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三要素 ——调查材料、分析研究、结论 它常作公文附件或在媒体刊载,发挥着重要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也称“考察报告”、“情况反映”、“调研报告”等。 真实性

——用事实说话,是它的价值和说服力所在。真实是它的生命。 针对性

——总是针对某一现实问题或情况而进行的,它的题材从现实中来,又回到现实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社会性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调查研究。

四、写作步骤 作用。 1、充分调查、掌握材料。

常用的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网络调查 3.简报的特点 个别访谈 实地考察 文献调查 第一要快。 开座谈会 第二要简。 第三要准。 材料的种类: 典型事例 典型数据 第四要新。 对比材料(横向、纵向) 直接材料为主,必要时适当运用间接材料。 怎样才能写好调查报告 (1)首先要深入第一线去调查。调查前,要学习与调查内容有关的党的方针、政策;调查中,要深入群众,大量详尽地占有材料,既要听取正面的意见,也要听取反面的意见,为写好调查报告打下基础。 (2)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3)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说明观点,彼此印证,高度统一。 例文 (一)什么是新闻 是对近期发生或变化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及时的报道与评价,并刊登在新闻媒体的一类文章的总称。 (二)新闻的基本特点 严格的真实性、很强的时间性、报道的精要性、独具的结构形式。 二、经济消息的概念与特点 经济消息是对经济领域中有“新闻”价值的真实进行及时、精要的报道,以信息性为主要特征的新闻文种。 特点:特定的报道对象——经济领域;是新闻中最快、最新、最短的一种;具有独具的标题的写法和结构惯例;具有报头或电头标志,如“本报讯”或“XX新闻单位或记者X日电” 1.简报的性质 简报,即简明的信息报道,是某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发的用以传达信息、反映情况、交流经验的文书形式。通过它,可使本行业人员了解信息,掌握动态,取长补短,改进工作。因此,简报在许多机关、单位使用频率很高,在现代社会事务中有着重要的 一、经济工作研究的概念 概念:对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的、重要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具体的意见措施,以直接服务于宏观或微观经济管理工作实践的文章样式。 二、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 (一)具有新闻特性 (二)具有应用文的特征 (三)具有论文的色彩特征 三、经济工作研究的种类 (一)根据选题范围划分 宏观战略型经济工作研究和微观战术型经济工作研究 (二)根据研究对象划分 “硬性”型经济工作研究和“软性”型经济工作研究 (三)根据文章使用范围划分 报刊公开发表或作“内参”使用,或在单位“应用”的不同的经济工作研究。 四、经济工作研究的作用 重在研究,是学术论坛的重要工具,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丰富科学理论,建立新的概念、推动社会前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揭示本质、探讨规律、完善体系、丰富知识。 五、经济工作研究的结构内容 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正文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列出方案等文体要素。 (一)选题与标题 要做到醒目、具体、有针对性,以突出课题的具体性和观点的明确性,给人以准确的信息,引人注目。 (二)提出问题 正文开题一般要针对某项具体经济工作的实际提出问题:一是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提出研究的课题;三是文章的基本

观点意向

总之,要确定研究对象。显示出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分析问题

经济工作研究重在研究,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研究”是指用科学证明已经证实了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分析研究”也是一种论证,除了需从因果、实质、意义、危害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之外,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的方法也经常使用。 (四)列出方案

六、经济工作研究写作注意事项 一是要在“工作”上做文章 二是要冲“工作”中悟出来 三是,要把我文体格式

四是,要注重表现效果与语言样式

经济评论的概念

是对经济领域中他认定经济事物或某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评书,从而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见解和态度的文章。

二、经济评论的特点

1.经济评论具有特定的评论内容

2.经济评论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与论辩性 3.经济评论很讲时效性 4.经济评论要求严密论证

六、经济评论的写作特点

1.经济评论的论点应在正确、深刻的基础上突出“新”字

2.经济评论的论据应在真实、充分的基础上突出政策性和群众性

3.经济评论的论证要在严密的基础上突出雄辩性

4.应符合文体结构行文惯例

经济论文的概念 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是用来对经济领域中各种现象、文体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体裁。

经济论文论文的特点

1.选题偏重于经济科学中的学术问题和理论问题 2.内容和论述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3.语言上呈现典型的科技语言特征

经济论文的写作

(一)经济论文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即选择尚未研究的课题(尚未解决的问题)

揭示和提出问题→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组织研究队伍或分配研究力量→收集和研究资料,打好写作基础。 2.选题原则

客观需要;创造性;科学性;可能性;经济效益;适中性 3.选题的方法

急需解决的问题;经济学科上的新发现;空白的填补;通说的补充;前说的补充;说法不一,甚至有争议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前提交的,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总结全部学习成果,具有一定学业水平的论文。 除应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要求外,还应具有专业色彩和“毕业”两个方面的要求。 能反映出在校学习阶段全部学业的综合成果;选题以专业课为主;要符合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字数要求。

要清楚经济学术论文的一般要求,见书p298

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与时间安排

分为选题研究、充分准备和撰写修改、精心推敲两个基本阶段。

具体有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确定论点→选择材料→拟定提纲→写出初稿→修改定稿,前三步尤为重要,是基础性工作。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标题 (一)课题的类型

理论型:着眼于论述、回答经济理论和经济科学中的基本问题、重要问题和疑难问题,以期在理论上和经济科学有所建树。

实践型:立足于解决经济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实践问题。或从理论上给以解释,或拿出对策和方案

综述型:着眼于经济信息和文献资料的整理。

(二)选题的原则

一是,具有学术、理论价值或实践、实用价值

二是,能显示作者的才能和特点

三是,大小适中

三)选题的方法

三条途径:一是从经济工作实践中选;二是从理论占线或教学之中选;三是,在同行或朋友之间的交流、座谈、聊天的启发中抓

(四)标题拟定

不能过大过宽、文题不符;“论” 庄重性 , “谈” 轻松自如

四、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研究与论述

(一)基本思路

研究即对围绕课题研究选择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找出其特点、本质、联系、规律。

从材料的分析研究中得出观点、结论。

论述即运用具体的论据材料,通过适当的方法,把得到的结论作为论点再表达出来。

科学研究与论述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处理好与前人的关系是应首先考虑的: 一是,同意别人的观点,但又有新的感受;

二是,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争论,提出商榷意见和自己的理由;

三是,别人没讲到,属于自己独创,要提出明确、开创性观点,并进行充分论证。

(二)关于理论型课题

该类课题的研究与论述应具有创见性和深刻性,以“论”取胜。常用论证方法有实证法、论证法、更新法。

(三)关于实践型课题

该类课题的研究和论述应具有创见性、合理性、周密性、可行性,以经验取胜。常用方法阐述法和对策法。

(四)关于综述型课题

该类课题的研究与论述要有资料性、信息性、具体性、清晰性,以资料取胜。常用的方法“纵论”法、“横论”法、“纵横”法。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

规范的毕业论文的格式应有封面、目录、论文提要、正文、参考文献五部门,并加衬页、封底与装订。

六、毕业论文经常存在单位问题。

见书p3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