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两纲评估报告

水磨沟区纪检委实施《水磨沟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xx年)》终期评估报告

二0一一年六月九日

水磨沟区纪检委实施《水磨沟区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xx年)》终期评估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两纲” 目标的实现。20xx年—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水区纪检委认真完成《两纲》重要指标,使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儿童在教育、保健和生存环境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11 年,按照上级要求,我单位组织人员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统计评估,结果如下:

水磨沟区是乌鲁木齐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277.56平方公里,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6个村,居住着汉、维、回、哈等29个民族,总人口41万余人。区域内有机关企事业单位900余个,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北扩东移西进战略的实施,水磨沟区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步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一、目标:坚决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监督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中的歧视行为,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参与政治分享资源的权力,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全面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家庭助廉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助廉教育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进家庭,增强广大家庭成员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报告摘要

(一)评估目的:通过了解和掌握水磨沟区《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xx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2

年)》(以下简称“两钢”)的实施进程,实事求是地反映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的达标状况;针对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行动计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纲要的实施,如期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妇儿工作进行评估、组织领导情况评估、从政策制定、领导责任落实、机构运行、经费保障、宣传培训、纲要监测评估工作几方面进行评估,“两纲”实施情况评估依据纲要监测指标体系,对妇女的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健康、法律以及儿童的教育、健康、法律保护等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

(三)政策建议:做好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对一些起伏较大的指标,要专题研究,分析原因,找准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妇女儿童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多功能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生活环境。

三、评估主报告

(一)评估过程及工作描述

水区纪检委监察局接到水妇儿工委办字﹝2011﹞1号关于做好《水磨沟区妇女发展纲要(2001—20xx年)》和《水磨沟区儿童发展纲要(2001—20xx年)》终期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后,组织有关人员对水磨沟区纪检委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目标进行了综合评估,根据承担的工作职能情况,采用分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种方法对水磨沟区纪检委20xx年—20xx年进行终期监测评估,首先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在实事求是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报告。

(二)实施纲要情况的评估

①基本概况:区纪委监察局机关现有编制29个,其中行政编制24个,参公事业编制5个,现在实有人员23人(含退居二线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人,平均年龄41岁。区 3

纪委监察局下设3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其中包含6名干部)、1个纠风办(其中包含3名干部)、1个办公室(其中包含1名干部)、1个信访室、1个综合室。领导职数13个(其中包含书记1名、副书记2名,3个纪工委监察分局书记<局长>各1名,副书记<副局长>各1名,信访室、办公室、综合室、纠风办主任各1名)。

②总体评价:中共水磨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服从服务于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以改革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破解工作难题,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全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③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10年里,水磨沟区纪检委监察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五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方针和工作任务,以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目标,为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纪律保证。 四、两个纲要实施情况:通过分析,可知10年来水区纪检委在落实纲要指标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妇女参政议政得到不断加强。十年来,为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 4

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随着我区妇女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及组织部门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相继走上领导岗位,女干部在参与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区纪检委女干部、女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给纪委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我们坚持标准和条件,采取适度倾斜政策,扎实推进培养选拔,妇女选拔任用人数比例明显提高。单位女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我区被自治区纪委确定为全疆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后, 20xx年1月27日水磨沟区纪检监察派出机构1—3纪工委监察分局正式成立,区纪委监察局编制已由过去的7个增加到29个。其中女干部数量已由20xx年的4名增加至20xx年的10名,占干部总数的43.50%。纪检监察队伍力量得到极大增强。

(三)坚持开展 “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加大“家庭助廉教育”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基层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十年来,水区纪检委监察局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职能优势,开展以家庭为阵地,以廉政建设为主题活动,加大反腐倡廉、廉政文化进家庭普及宣传力度,动员引导广大干部家庭成员树立“家庭助廉”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廉耻观、利益观,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珍爱”;引导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家风,激发广大妇女“争做学习型女性,争创廉洁家庭”热情,筑牢拒腐防线,发挥家庭和妇女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全县营造反腐倡廉宣传热潮,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长期以来把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与妇女儿童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以德治家、以廉护家、文明立家”活动;与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家庭教育与廉政教育有机结合;与计生工作相结合,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5

计生政策知识等宣传工作。树立典型,弘扬清廉。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把“廉洁家庭”纳入“平安和谐家庭”创建体系,开展“廉洁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引导干部家庭弘扬清廉家风,挖掘树立“廉洁家庭”、“廉内助”典型,以典型事例鼓舞人,以先进事迹感染人,助推“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将实施妇女儿童纲要列入纪委工作议程。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对照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按照区妇联要求区纪委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保障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区妇联坚持行之有效的例会、考核、会办、检查、评估等制度,作为成员单位区纪委认真履行职能,每年按指标要求进行监测统计。三是落实了经费,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明确作为成员单位的职责,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方案、有职责。

保障妇女的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十年来,我单位在实施《两纲》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要实现我区妇女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顾10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与区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争取更好的达到目标。

6

 

第二篇:2、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细纲)

0 前言

0.1 项目由来

主要介绍承接项目的经过

0.2 评估工作的依据

0.2.1 技术标准

列举评估工作所遵循和参考的现行技术标准。

本次评估工作遵循和参考以下技术标准进行:

1、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

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GB/T-0097-94);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G50021-2001);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0.2.2 法律法规

叙述评估工作的遵循的现行法律法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年3月1日起施行。

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20##年6月21日起施行。

3、《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54号 2001.7.28)。

0.3 评估目的与任务

叙述评估的目的及具体任务

根据评估工作的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公路工程建设相关的征地、投资决算、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使国家、企业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不合理地增加工程建设投资,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其任务是:

1、查明评估区的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对拟建工程的危害,并作出现状评估。

3、根据拟建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特点,分析论证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及其对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危害。

4、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估,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5、针对可能影响公路建设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提出对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1 评估工作概况

1.1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1.1.1 工程和规划概况

1、项目名称

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项目位置

介绍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推荐线及比较线的起点、终点,所经过的乡镇、建设项目地理坐标。并插入交通位置图及工程总体布置图。

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推荐线(×线)起点位于××市××县××乡××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线位于××县境内,途经××县××乡、××乡、等×个乡镇。建设项目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比较线(×线)起点位于××县××镇××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线位于××县、××县境内,途径××县××镇、××乡、××县××乡、××镇等×个乡镇。建设项目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北纬××°××′××″~××°××′××″。

比较线(×线)起点位于××县××镇××村××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线位于××县、××县境内,途径××县××镇、××乡、××县××乡、××镇等×个乡镇。建设项目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图1-1)。

3、建设规模

介绍公路等级、建设长度及其拟建概况(包括拟建桥梁、隧洞、涵洞、立体交叉等数目及路基宽度、设计时速、挖填方数量等)。列主要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高速)公路推荐线起点位于××市××县××乡××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长××km,沿线拟新建桥梁×座,其中:特大桥×座,大桥×座,中桥×座,小桥×座,总长××m;拟建涵洞×道;隧道×座,其中:分离式隧道×座,总长××m,连拱隧道×座,总长××m;交叉工程×处,其中:互通式立体交叉×处,分离式立体交叉×处。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路基宽度为×m。

4、项目总投资

介绍项目总投资及平均每公里投资情况。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为××元,平均每公里造价××元。

5、社会经济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所经县市、乡镇经济概况。

1.1.2 征地范围

按所占用土地类型列表说明所占用土地的面积。

占用土地类型一览表

1.2 以往工作程度

列举前人在工作区域内进行过的地质工作成果、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评估区范围内,前人做了大量工作,本次评估工作中主要收集和利用了以下部分技术成果:

1、××年至××年由原云南省地质局××队完成了1∶100万××幅区域调查工作,并提交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年至××年由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了1∶20万××幅区域地质报告,该报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

3、××年至××年由××队开展了1∶20××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成果报告,对该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评价,对工程地质条件做了初步的调查与评价;

4、1990年由云南省地矿局第一、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1∶75万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对策研究工作,报告中对该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生成环境、活动强度、危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

5、××年×月由××队完成了1∶20云南省××县县级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6、××年××队院完成了云南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1.3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3.1 工作方法

1、收集资料阶段;2、野外工作阶段;3、报告编写阶段

1.3.2 完成工作量

    列举本次评估工作所完成的工作量,包括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地质点、调查面积、所摄照片等实物工作量

1.3.3 质量评述

   叙述评估工作完成的工作经何部门验收,质量是否到达评估规定要求。

1.4 评估区范围与评估级别

1.4.1 评估范围

按技术要求确定评估区范围

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心线为基准,两侧各延伸××m为重点评估区范围。从重点评估区再外延××m范围为一般调查区。泥石流灾害的调查范围则包括整个泥石流沟小流域。

1.4.2 评估级别

按项目重要性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级别,切忌定低或定高。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2.1.1 气象

说明评估区所处的气候带及各气象要素,如降雨量、气温等。

评估区属××带××型××气候,气候××,雨量××,干湿季××。

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月×日),极端最低气温为×℃(××年×月×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日最大降雨量××㎜,其中雨季×~×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m/s。

2.1.2 水文

介绍评估区所处的水系流域及建设线路跨越的河流、冲沟的流量、水系特点。

拟建公路路线穿越了××江与××江两大水系,以××分水岭为界,××分水岭以×路段为××江水系××游段,据××水文站资料,××江年平均流量为××m3/s,地表径流模数××L/s·km2;沿江两岸一级支流呈×状分布,而次级支流多呈×状发育。推荐线×线主要于××河××游穿越,河水年平均流量约××L/s;比较线×线主要于××河×游穿越,河水年平均流量××L/s。××以×路段为××江水系的××江××游河段,××江河段据××水文站资料,年平均流量××m3/s,地表径流模数×× L/s·km2

推荐线×线主要跨越了××河××游、××河×游、××河×游、等河流,河流流量一般在×~×L/s;比较线×线、×线主要穿越了××河×游,河流流量一般在×~×L/s。

拟建公路沿线主要为××岩与××岩分布区,水系多表现为××状及××状;在山间盆地区,除主干河流外,其余支流均由四周山岭向盆地中心汇集,构成辐合状水系。不同岩类中的溪沟长短不一,不同时代的××岩、××岩,由于受风化剥蚀程度和岩石渗透性不同,其水系发育也各具一格;时代较新的×岩构造清楚,基本无溪沟发育,仅时代较老的开始发育少量溪沟,但其密度远不及其它岩类。上第三系湖积地层中水系为格状,不同侵入时代的花岗岩,水系密度较大,成为典型的树枝状水系;而变质岩区,也由于岩性和裂隙发育程度不同,水系发育也有明显的差异。路线区河流虽径流于不同岩类区,水文网密度也不一致,但总体上流量明显受降雨的控制。年平均流量为枯季平均流量的×倍以上,年最大与最小流量可相差××~××倍。每年×月至次年×月降雨量相对较少,降雨主要补给地下水,而×~×月雨季期间,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降雨大部分变为地表径流。路线区除河流、沟床外,地表均无较大的湖泊、水库等水体分布。

2.2 地形地貌

对评估区地貌类型进行划分,按里程数叙述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并附地貌图。

拟建公路处于××山地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山脉、××江、××江、××江均呈××向纵贯该区,地势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脉、河流东西相间,拟建路线由东向西布设,主体山川均呈××向分布,而次级山脊以××向展布为主。评估区最高点位于路线××侧××山,海拔××m,最低点位于路线终点×侧××部位,海拔××m,相对高差达××m,一般海拔××~××m。路线起点海拔××m,终点海拔××m,路线最高点位于××部位,海拔××m,最低点位于××部位,海拔××m,相对高差××m;主要穿越了××地形、××地形、××地形、××地形及××地形(图2-1)。以下按地貌单元分述如下。

2.3 地层岩性

叙述评估区内分布的岩性时代、岩石组合、风化程度、覆盖层厚度等,并按公里数列表叙述其分布情况。

出露地层一览表

2.4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4.1 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用大地构造学说叙述评估区在区域上的构造位置及区域上构造特征。

2、评估区构造:列表叙述穿越路线及附近的断裂、褶皱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统计表

主要褶皱特征统计表

2.4.2 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评估区内新构造的活动特征(如地壳间歇性上升运动、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地热活动等方面叙述)及所处的地震带部位,同时结合云南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作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2.5 工程地质条件

2.5.1 工程地质岩组:

按云国土资环〔2006〕11号附件三执行,并结合《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2.5.2 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根据路线穿越的地形地貌、岩组、构造条件进行分区叙述,主要叙述岩组的分布、地形条件、风化层厚度及应注意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山间盆地地区工程地质条件;2、低中山、中山地区工程地质条件;3、高中山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2.5.3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主要叙述活动性冲沟、溶洞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地下水类型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进行地下水类型划分。

1、 松散岩类孔隙水: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2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3、 基岩裂隙水

(1)碎屑岩构造裂隙水: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2)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3)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2.6.2 地下水的脆弱性

主要叙述工程建设中地下水易受污染程度。

2.7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概述区内人类活动情况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2.8 小结

简要总结以上地质环境条件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主要叙述现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即所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规模、分布状况、形成因素、现状危害情况及其稳定性。

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种类较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拟建线路两侧的河流、冲沟以及现有乡村公路边坡上等部位。

通过调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潜在不稳定斜坡等。现将其分类概述如下:

3.1.1 崩塌

1、分布及其基本特征:主要叙述大小尺寸、规模、性质、分布高程、崩塌体和崩塌壁物质组成及其稳定性、危害情况,并列表说明各个崩塌特征;

崩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

评估区共调查崩塌×个,为×型,其中:岩质崩塌×个,土质崩塌×个;崩塌壁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个,处于基本稳定的×个;崩塌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个,处于稳定状态的×个(各崩塌特征见表3—2崩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崩塌主要分布在现有乡村公路上、河流两岸、冲沟两岸以及盆地与山区的地貌接触部位。现状主要危害××、××,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

2、形成机制分析: 概括评估区内崩塌形成规律。

崩塌形成原因主要是修路切坡、冲沟及河流侧蚀作用、人工采砂、采石及雨水冲刷等因素引发。其发育特征为大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的陡坡地带或原始地形坡度小于××°后经人工开挖后地形坡度大于××°的人工边坡上。从地层岩性来看,崩塌主要发育在××界××系××岩中,其次为××系××岩中,其规模多受结构面密度的控制。

3、典型崩塌:用评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崩塌分析崩塌特征、形成机制等,附照片及剖面图等图件直观的表达。

3.1.2 滑坡

1、分布及其特征:主要叙述大小尺寸、规模、性质、分布高程、滑坡裂缝、滑坡要素、滑坡体和滑床以及滑动面的物质组成、形态、稳定性、危害情况,并列表说明;

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

评估区共调查滑坡×个,其中:巨型×个,大型×个,中型×个,其余均为×型(规模大小分级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分级标准)。所调查×个滑坡中,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个,处于基本稳定的×个(各滑坡特征见表3-3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滑坡主要发育在推荐线和比较线沿线附近冲沟、河流边坡上及沿线乡村公路两侧边坡上。

2、滑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概括评估区内滑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其形成原因主要为冲沟和河流侧蚀作用、降雨、修路切坡及地下水活动等。形成滑坡的地形相对平缓,边坡坡度一般小于×°。滑坡产生的地层,主要为××系××组××岩及××系××岩、第四系残坡积(Q4el+dl)之碎石土。由于这些地层较疏松,雨水易下渗或结构面较为发育,在切坡、水流侧蚀、降雨等作用下,边坡易失稳,并顺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等结构面或残坡积层与基岩接触面产生滑动,其规模多受地形地貌的控制。

3、典型滑坡:用评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滑坡分析滑坡特征、形成机制等,附照片及剖面图等图件直观的表达。

3.1.3 泥石流

1、分布及其特征:主要叙述规模、性质、发展趋势、危害情况;

评估区共调查泥石流沟×条,为×型××型泥石流,处于××期。

泥石流分布在××路段,由于这些路段地形破碎,沟谷切割较深,出露地层为××系××岩为主,××岩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在×~×m左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而评估区地处×带×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达××mm,雨量充沛,且有降雨时间长、雨水易于汇集的特点,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水动力条件,泥石流爆发的大小受降雨量的控制。

2、典型泥石流:选取代表性泥石流,按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叙述并附照片及平面图。

(1)N1泥石流(××河泥石流沟)

该泥石流位于比较线×线K×+××的×侧,为××型×型泥石流。主沟长约××km,沟床纵坡降×׉,呈 “×”字型,汇水面积约×km2。泥石流流域最高点高程××m(分水岭),最低点高程××m(堆积区前缘),相对高差××m。

汇水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冲沟呈××状发育,冲沟呈“×”字型,开阔,边坡较×,边坡坡度约×°左右,易于汇水。

物源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冲沟侧蚀作用强烈,沟岸崩塌发育,主要出露××系××岩,岩石风化强烈,破碎,呈××状。

流通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呈××状,冲沟××,呈“×”字型,易于流通,堵塞情况××。

堆积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呈×形,长×m,宽×m,堆积厚约×m,成分以××岩质的××为主,××次之。

3.1.4潜在不稳定斜坡

1、分布及其特征:主要叙述斜坡体长、宽、分布高程、斜坡体物质组成、斜坡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危害情况,并列表说明;

不稳定斜坡危险性评估表

评估区内共调查潜在不稳定斜坡×处,为×型(见表3-4不稳定斜坡危险性评估表),主要分布在××部位。××部位一带主要出露元××系××岩,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砂状,在局部地段构成顺层边坡,造成斜坡的不稳定。而××部位主要出露××系××组地层,上部为较为××岩,下部为成岩性较差的砂、泥岩,且在××岸与边坡构成顺层坡,在河流侧蚀、雨水下渗等因素作用下,易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典型潜在不稳定斜坡:用评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等,附照片及剖面图等图件直观的表达。

3.1.5 地面塌陷

1、 岩溶塌陷:叙述碳酸盐岩中发生的岩溶塌陷。

2、非岩溶塌陷:叙述非碳酸盐岩中发生的塌陷,如玄武岩、黄土等地层中发生的塌陷。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2.1 崩塌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所发育的崩塌现状危害和威胁对象,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2.2 滑坡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所发育的崩塌现状危害和威胁对象,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2.3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泥石流的现状危害情况,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2.4 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地面塌陷的现状危害情况,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3 小结

简要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现状危险性评估结果。

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4.1.1 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

1、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崩塌

将工程放入现场,判断工程建设对现有崩塌点是否有影响,从而作出是否加剧活动的预测。

评估区内所分布的崩塌×、×、×、×均处在推荐线及比较线经过的部位,路线一般从崩塌前缘通过,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对其进行切坡,易加剧崩塌的活动,其余崩塌远离路线,工程建设不会加剧这些崩塌的活动。

2、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滑坡

将工程放入现场,判断工程建设是否对滑坡形成切坡或加载等不利于滑坡稳定的行为,从而作出是否加剧滑坡活动的预测。

滑坡×、×、×、×、×均位于推荐线或比较线经过的部位,路线从滑坡体前缘或后缘经过,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对其切坡和坡后加载等情况,将加剧滑坡的活动,从而对施工人员、设备及主体工程构成较大的威胁和危害,其余滑坡远离线路,工程建设不会加剧这些滑坡的活动。

3、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泥石流

工程建设是否存在增加泥石流物质来源等改变其环境条件的工程活动,从而作出是否会加剧泥石流活动的预测。

评估区内所分布的泥石流×位于××路段×侧,工程建设对其影响不大,工程建设不会加剧其活动;泥石流×邻近××线,××线顺泥石流沟×侧通过,如果开挖边坡弃土随意堆放在泥石流沟边坡上,将会加剧泥石流的活动。

4、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其他地质灾害

潜在不稳定斜坡:

潜在不稳定斜坡×、×、×、×、×均位于推荐线或比较线经过的部位,路线从斜坡前缘或后缘经过,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对其切坡和坡后加载等情况,将加剧斜坡失稳,继而产生滑坡、崩塌,从而对施工人员、设备及主体工程构成较大的威胁和危害,其余潜在不稳定斜坡远离线路,工程建设不会加剧这些斜坡的活动。

4.1.2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高边坡开挖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结构面组合关系、边坡结构类型、开挖坡角等进行预测。

开挖工程斜坡稳定性分析表

根据设计方案,拟建公路边坡开挖高度大于×m的边坡共有×段,其中:推荐线×段(现状条件下有×段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比较线×线×段(现状条件下有×段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这些路段主要分布××界××系××岩、××系××岩及××系××岩,××、××岩均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呈××状,全~强风化层厚度达×~×m,而第三系砂泥岩成岩性差,在工程建设中,边坡开挖在局部地区会产生地质灾害。在临近冲沟部位,弃渣若随意堆放在冲沟边坡上,在暴雨作用下易引发泥石流的发生。开挖路段地质灾害评价见表4-1。

(2) 填土路段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填土所处的位置、地形坡度、填土厚度等来分析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沉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填方路段一般分布在地形开阔地段,为××地貌,在填方过程中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但分布在陡坡地段的半挖半填路段,由于路线所经过的地段地形均较陡,若支挡不力,易引发滑坡的发生,类似滑坡在区域内修建的××公路上时有发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且半填半挖路段一般处在冲沟边坡上,若弃渣或填土支挡不力,在暴雨作用下易引发泥石流的发生。

3 桥涵工程建设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预测桥基开挖过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桥基是否有下卧滑动面等引发滑坡的因素存在。

桥梁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表

4 隧道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根据岩层结构面、残坡积层厚度等对边坡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来预测隧道进出口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表

5 交叉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预测建设立交桥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交叉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表

4.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4.2.1 主体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对主体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及其危害程度作出预测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开展,由于公路工程建设各部位所开挖的边坡的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所发生的地质灾害的规模也随之不同。××~~~(×级)公路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和危害的路段主要为K×+××~K×+××、K×+××~K×+××等路段,这些路段地处××地貌区,地形××,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且风化强烈,易发生崩塌、掉块等现象,而地形稍缓地段则残坡积层覆盖较厚,坡脚开挖易产生滑坡,公路工程建设易受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而回填路段一般位于盆地堆积地貌区,地形平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所以不易受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但半挖半填路段,若支挡不力易发生滑坡,路基易受滑坡的威胁和危害。

4.2.2 桥涵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对桥涵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预测

1、桥梁工程

 拟建××~××(×级)公路全线共设大桥×座×m,中桥×座×m,小桥×座×m。在众多桥梁中,布设在盆地堆积地貌区的桥梁,桥址地形开阔,冲沟切割较浅,地质环境保护较好,公路建设中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所以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而布设在岩溶与中山峡谷地形中的桥梁,桥址所处位置一般冲沟切割较深,局部地段岩石风化强烈,在开挖过程中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桥梁建设易受这些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危害。

2、涵洞

    拟建××-××(×级)公路共设××道涵洞,一般布设在切割较浅、宽度较小、流量较小的冲沟内及灌溉引水沟渠等部位,这些位置地形相对平缓,冲沟侧蚀作用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易发生,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

4.2.3 隧道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叙述隧道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至××(高速)公路拟建公路推荐线×线共设×座隧道,其中:分离式隧道×座,连拱式隧道×座。在比较线共设×座,其中:分离式隧道×座和连拱式×座。在这些隧道中,推荐线×线和比较线×线的××道,由于地处侵蚀构造深切割高中山峡谷地形地貌,出露地层为××系××岩,地层内断裂构造发育,××、××等深大活动性断裂纵贯南北,致使岩层破碎,褶曲现象十分发育,产状零乱,故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产生坍塌、透水,甚至揭露地热等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对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和威胁。在隧道进口,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易引发滑坡,工程建设易受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其余隧道,或出露××岩,或出露××岩,岩石风化强烈,而××岩节理、裂缝发育,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但以小型为主,隧道建设易受这些灾害的危害。

4.2.4 交叉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至××(高速)公路沿线拟建立交桥×座,其中:推荐线×线×座,比较线×线×座。

推荐线×线起点立交桥、××立交桥及比较线×线××立交桥,由于所处位置边坡稳定性较差,工程建设中引发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工程建设易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危险性较大。

4.4 小结

简明扼要的总结以上预测评估的结果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根据《技术要求》确定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原则是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对评估区各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其分级标准见表5-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5-2。

5.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现有地质灾害对拟建公路的危害和影响程度,以及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评估区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Ⅰ)、中等(Ⅱ)、和小(Ⅲ)三级×个区段。现分区段叙述于后:

5.2.1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Ⅰ)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Ⅰ)的×个区段,分别为K×+××~K×+××(Ⅰ1)K×+××~K×+××(Ⅰ2)……区段,现分述于后:

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各区段的评估按地质环境条件、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顺序叙述。

1、Ⅰ1区段

分布于推荐线×线K×+××~K×+××路段及比较线×线K×+××~K×+××路段,全长××km,占路线总长的××%。

该区为××地貌,××地形,地形坡度×°,向上至坡顶坡度逐渐变缓。靠缓坡地带地表多为耕地,陡坡地带为林地。区段内出露××系××岩,地表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覆盖较广,厚度×~×m,地质环境条件属××。

该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共发育地质灾害×处,其中滑坡×处,规模为×型,泥石流沟×条。现状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周边环境构成一定影响,其它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而泥石流沟仅在雨季对河道构成淤积危害,其淤积物质被河冲刷至下游河道,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该区段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边坡开挖加剧现有地质灾害及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公路建设开挖加剧滑坡××、××….等滑坡的活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同时公路建设开挖将增大泥石流××、××、××…泥石流沟的物源,加剧泥石流的活动,对通过泥石流地段的桥涵造成掩埋威胁,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综上所述,该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大(Ⅰ1)。

2、Ⅰ2区段 ……

同上述顺序进行叙述。

5.2.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

1、Ⅱ1区段        2、Ⅱ2区段 ……

与Ⅰ1区叙述方法一样。

5.2.3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Ⅲ)区

1、Ⅲ1区段         2、Ⅲ2区段 ……

与Ⅰ1区叙述方法一样。

5.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评估区内所发育的地质灾害及根据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5.4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按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小各区段进行建设用地场地适宜性评估,并按各区段所占比例作出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评价。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是根据表5-3进行划分的。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表5-3

1、Ⅰ1区段

该区段地质构造复杂,处于侵蚀构造深切割高中山峡谷地形地貌区,出露第三系地层,边坡不稳定,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治理难度大,危险性大,建设用地适宜性差。

2、Ⅰ2区段

方法同上。

……

5.5 小结

简明扼要的概括以上综合评估内容。

6 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对工程建设的意义、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作出明确的结论。

6.2建议

对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施工及对危害工程建设的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提出建议;对地质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

      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
     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本章是评估报告的核心部分,应按以人为本、以工程建设为本的原则,进行详细的评估;分列工程建设或矿山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建设或矿山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两大部分。线型工程应按公里逐段评估,矿山建设应按子项目逐个来评估,面状工程应分成按每一平方公里一块(或公顷)来逐块评估,以确保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安全性。  
      预测评估的重点是这一评估段内,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有时可能是多个灾种,多个灾点威胁同一个工程项目,要逐个评价;评估工程在建设与运行中可能加剧现有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工程措施不当,就有可能造成现状基本稳定的滑坡、崩塌变的不稳定,产生灾害;评估工程建设中不合理开挖、填方、堆放弃渣等造成诱发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发生,形成新的灾害,应附相应的图表。
      预测评估还要考虑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对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否造成破坏与影响(如矿山开采,造成上部含水层疏干,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地下采煤,造成地面塌隐等)。评估其工程对当地群众生存的影响,以保证项目建设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决不允许以牺牲当地人民生存环境,来换的工程建设的实施。
      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就是把工程放到现场评估之中,看它是否遭受现有地质灾害的威胁和破坏,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塌岸、地面塌陷等。
    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以公路建设为例:一是要说明路基工程边坡(天然、人工)的稳定性,重点是人工挖方、填方形成的边坡:二是桥头边坡、隧道口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三是整个线路在开挖方堆渣、弃土引发泥石流危害的可能性评价。
      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
      针对具体的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对象,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强调与建设工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灾害,属于预测评估的范畴。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根据评估阶段的精度,评估阶段不要求一定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主要依靠地质定性评价,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三种评估的对比

      小结:对预测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地段和隐患点应特别提出,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