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报告模版(实用经典型)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两侧侧脑室周围可见对称性小片状低密度影,以侧脑室周围明显。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池增宽。颅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

右侧基底节区见—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缘欠清,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脑沟脑池大小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左额叶脑挫裂伤

左侧额叶内见不规则点、片状密度增高影,CT值约60HU,边缘欠清,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稍右偏。

颅底未见明显透亮骨折线,生理窦道存在。

左额叶脑挫裂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左侧额叶内见不规则点、片状密度增高影,CT值约60HU,边缘欠清,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各脑室未见扩大;第三、四脑室、环池、鞍上池、纵裂池、两侧侧裂池内可见条、片状密度增高影。中线结构稍右偏。

颅底未见明显透亮骨折线,生理窦道存在。

右侧颞部颅骨内板下见梭形高密度影,CT值为60HU左右,局部有颅骨骨折,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左移。

右侧颞部颅骨内板下见梭形高密度影,CT值为60HU左右,局部有颅骨骨折,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左移。

两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

两侧额颞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状低密度灶,CT值与脑脊液接近,境界清晰。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各脑室、脑池未见扩大,脑沟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

鼻骨右支及侧颧弓、乳突部、眼眶内侧壁、上颌窦后壁骨折。

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各脑室、脑池未见扩大,脑沟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右侧鼻骨、颧弓、乳突部、眼眶内侧壁、上颌窦后壁连续性中断。

右侧鼻骨骨折考虑。

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各脑室、脑池未见扩大,脑沟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右侧鼻骨连续性中断,颅底余骨所示无殊。

左侧开颅术后改变。

左侧开颅术后:平扫显示左侧颞、枕骨局限性缺如,左侧枕叶大片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缘不清;余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尚居中。

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

右侧基底节区见一小斑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与脑脊液相近,境界较清。余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各脑室、脑池未见扩大,脑沟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大枕大池。

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枕大池明显增大,各脑室未见扩大,余脑沟、脑池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1、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第五、六脑室形成。

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透明隔腔、Verga’s腔扩大积水,余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双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中脑导水管未见扩大,提示中脑导水管上段梗阻,建议进一步检查。

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但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未见扩大;脑室内未见异常密度灶,所见脑池未见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脑积水

颅内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第三脑室、侧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均示扩大;脑室内未见异常密度灶,所见脑池未见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左顶部高密度灶,大脑凸面脑膜瘤首先考虑,建议进一步检查。

左顶部颅内见一约3×2cm大小高密度灶,边缘清楚,病灶密度均匀,CT值48HU,病灶基底部紧贴颅骨;余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各脑室、脑池未见扩大,脑沟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骨窗示各所见颅骨内外板完整,未见明确骨折改变。

左顶脑内病变,胶质瘤首先考虑。建议进一步检查。

左顶部脑内见一约3×2cm大小不规则低密度灶,内部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颅骨;余颅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左侧侧脑室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右偏。

右侧顶叶占位,结合临床考虑转移性肿瘤。建议进一步检查。

右侧顶叶见一直径约3cm的类圆形低密度影,中央可见更低密度灶,境界清,边缘光整,右侧顶枕叶见大片低密度脑水肿带,右侧侧脑室部分受压,中线结构轻度左移。

右颞叶病灶,结合临床脑脓肿首先考虑,建议进一步检查。

横断面平扫图像上显示右侧颞叶有两枚囊状低密度灶,囊壁强化明显,肿块中央的密度更低,大者约为1.2*1.5cm;病灶周围脑实质可见大片状低密度区,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偏移。

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

梗阻性脑积水。

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等密度团块影,边界不清,周围可见低密度区。第四脑室受压,桥脑向左侧移位,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尚居中。

C1-7椎体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C1-7椎体CT扫描见排列规则,椎体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脊膜囊存在,椎管未见明显狭窄,环枢关节间隙明显正常,椎旁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C3-6椎间盘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C3/4、C4/5、C5/6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脊膜囊存在,椎管无明显狭窄,椎体及小关节突无异常,所显示韧带无钙化,周围软组织无殊。

C5/6椎间盘轻度膨隆。

C3/4、C4/5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征象,C5/6椎间盘轻度膨隆,脊膜囊稍受压,椎管无狭窄,椎体以及附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C4/5、C5/6椎间盘向后突出。

C3/4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C4/5、C5/6椎间盘向后突出,脊膜囊明显受压,但无明显椎管骨性狭窄,C3-6椎体有骨质增生,附件骨质无殊。

L3-S1椎间盘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L3/4、L4/5、L5/S1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征象,脊膜囊存在,黄韧带未见肥厚,两侧神经根未见爱压,椎管未见明显狭窄,椎体及小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椎旁软组织无殊。

腰椎轻度退行性变。

L1-5各椎体及附件均未见明显骨折或脱位征象。L3-5各椎体缘可见骨质呈轻度唇样增生。

L1椎体压缩性粉碎性骨折。

L1椎体呈楔状变,上缘有粉碎性骨折,骨片有分离,椎体缘有膨隆,周围软组织稍肿胀,两侧椎弓根显示正常,椎管无狭窄,附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上下椎间盘及椎体无殊。

骶尾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骶尾骨CT扫描见曲度存在,骨皮质连续,骨质结构显示正常,两侧骶髂关节对称,关节间隙存在,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异常。

双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双骶髂关节髂骨缘骨密度异常增高。周界不清。骶尾骨CT扫描见骨皮质连续,椎体骨质结构显示正常,附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周围软组织无明肿胀、钙化、及异常肿块影。

右侧骶髂关节炎;左侧骶髂关节先天性改变首先考虑。

右侧骶髂关节关节面粗糙,见有骨质增生和硬化,关节间隙部分变窄。左侧骶髂关节间隙消失,但局部无骨质破坏及增生表现,骨小梁分布与周围正常骨质区一致,余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影无殊。

C6、7椎体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考虑结核可能性大。

C6、7椎体骨质破坏,呈溶骨性,周围可见有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49HU,后缘硬膜囊及脊神经根受压明显,两侧隐窝消失,两侧椎弓根骨质破坏。

1、T10-L1椎体、附件及第五前肋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提示肿瘤,转移瘤可能,请结合临床。

2、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T10椎体下缘-L1椎体上缘及棘突有明显骨质破坏,左旁椎旁有一长条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值约为55Hu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向前累及左侧膈肌,向后侵及背部肌肉,T10-L1椎体、附件及相应的肋骨脊柱端见骨质破坏改变,椎间孔见有扩大。左侧腰大肌较右侧明显为大,左侧前胸壁相当与第5前肋处见一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并见第5前肋有骨质破坏改变,边界与前胸壁肌肉分界不清楚。左侧胸膜腔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肝右叶见一点状钙化灶。

1、L1、L2、L3椎体血管瘤。

2、腰椎退行性增生改变。

L1、L2、L3椎体内见不规则栅栏状改变,局部密度偏低,内见点状粗大高密度灶。L1-3腰椎椎体密度不均,边缘密度增高,呈花边状。各关节突关节亦不规则增生。L1/2及L2/3椎间盘形态无殊,硬膜囊形态无殊。

胸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 两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气管和各叶、段支气管开口段显示清楚,未见狭窄,远段也无明显扩张,肺门结构清楚;纵隔内大血管和心外形无殊,各分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所见胸壁软组织和肋骨无异常改变。

两肺纹理增粗。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稍紊乱,两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气管和各叶、段支气管开口段显示清楚,未见狭窄,远段也无明显扩张,肺门结构清楚;纵隔内大血管和心外形无殊,各分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所见胸壁软组织和肋骨无异常改变。

左侧气胸,左肺被压缩约20%;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左上肺野内侧缘及前下膈缘处可见片状透亮区,内无肺纹理,其外侧可见肺压缩边,左肺被压缩约20%。两肺实质内未见实质性病灶。支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左侧胸膜腔后部见新月形液性密度影,界清。气管及纵隔稍右移,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右下肺炎性病变考虑,建议治疗后复查。

右下肺野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余肺野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胸膜腔未见积液征;气管居中、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慢支伴两中下肺感染,两中上肺局部支气管扩张,建议治疗后复查。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两中上肺可见多发支气管呈小囊状扩张,边清;两中下肺外带可见片状模糊阴影,边缘不清,内密度不均匀,余肺野稍模糊,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气管居中、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两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两肺下叶可见散在多发小蜂窝状阴影,周围伴有少许小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余肺野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气管居中、各叶段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两上肺陈旧性结核灶;

2、肺气肿伴左下局限性肺大泡。

胸廓呈圆形,前后径增大, 两肺上叶可见斑点状、条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呈致密,边缘较清,两下肺纹理增粗增多,左下肺可见局限性肺透亮度增高影,余肺未见异常密度影;纵隔内及两肺门旁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右下肺占位,周围型肺Ca首先考虑,伴淋巴结肿大。

胸廓对称,右下肺背段内可见一约2cmX3.2cm的团块影,边缘较光整,内密度不均匀,CT值约35HU,增强后边缘中度强化,CT值约70HU,内未见强化,CT值约38HU;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纵隔内可见增大的结节影。

右肺上叶后段占位伴纵隔内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中央型肺癌。

右肺上叶后段见一团块状高密度影,大小约3.3×4.0cm,边界较清,可见小毛刺,内密度均匀,CT值约50Hu;增强后轻度强化。余肺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

右肺上叶占位,炎性肿块首先考虑,肿瘤不除外。

右肺上叶可见一约3.0x3.0cm大小的高密度影。平扫示病灶内密度尚均匀,注药后病灶呈均匀中等度强化,境界清晰,边界光整,未见明显的分叶及毛刺。病灶周围支气管通畅,向周围推挤,但未见阻塞、中断等征像。余肺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1、两肺多发结节灶,结合病史,考虑转移性肿瘤。

2、右肺下叶感染性病变。

两肺叶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结节状高密度灶,密度较均匀,部分病灶边缘较清,大者直径约2.8cm×2.2cm大小;右肺下叶可见片絮状略高密度灶,边缘模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右上肺术后改变。

胸廓对称,右上肺可见一条带状影,边缘不光整,内密度不均匀,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纵隔内未见增大的结节影。

食道中段占位,食道癌考虑。

食道中段主动脉弓上方至隆突下水平可见管壁明显增厚,最厚宽度约2.0cm。其上下长度约为7.0cm,前缘与气管分界不清,与主动脉接触面超过180度。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模糊,内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右上纵隔肿块,考虑胸骨后甲状腺肿。

右上纵隔内可见一4.0×5.0cm软组织肿块影,内密度不均,CT值21.7HU,自颈部向下延伸,肿块上部与甲状腺相连。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CT值77.5HU,两肺未见明显实质灶,气管居中、通畅,余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中上纵隔占位,考虑为淋巴瘤,请临床进一步检查以除外其它病变。

中上纵隔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增强CT值近60HU,内部密度均匀,边清,将纵隔内各血管包绕,呈"莲蓬"征。双肺、双膈及心影未见明显异常。

1、左上纵隔占位,考虑以畸胎瘤可能性较大。

2、左肺炎性改变。

左上纵隔旁可见一约44mm×30mm大小的类圆形密度增高灶,内密度欠均匀,CT值44Hu,还可见小高密度灶,CT值达116Hu,边界光整,增强后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左锁骨下动脉穿行其间。左肺上叶上舌段可见边缘模糊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心影各房室及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两膈无殊。

1、右上纵隔旁囊性占位,畸胎瘤或皮样囊肿可能大。

2、右肺上叶炎性病变。

3、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右上纵隔旁可见一约70*66mm大小的类圆形液性密度影,内密度不均匀,CT值-4~-80HU,其内可见钙化影,边界光整,未见明显强化,壁薄。右肺中叶受压变小呈楔形,右肺上叶可见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征。余肺野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右肺后背侧可见月牙形稍高密度影。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各房室及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右前上纵隔占位,考虑为为胸腺瘤或畸胎瘤。

右前上纵隔,主动脉弓上方到肺门层面,可见一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相连,平扫时密度欠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内可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区。两肺纹理增多,肺野内未见实质性病灶,肺门结构如常,各支气管开口通畅。

纵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右侧胸腔积液,心包增厚,考虑恶性胸腺瘤侵犯纵隔、右侧胸腔.

纵隔内自胸腔入口致心包水平胸骨后大血管间隙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内部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约为48.2HU,增强后病灶见强化,CT值为65.7HU。病灶与周围组织脂肪间隙消失,并推移血管、气管、左右支气管和局部肺组织。心包壁增厚。右侧胸壁后背侧可见半月形水样密度影。

右后纵隔占位,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

右侧胸腔后下部紧贴后胸壁及右后纵隔见43.2×60.5mm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约11.7HU,边缘光整,推挤邻近肺纹理,相邻肋骨及椎体未见骨质破坏;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CT值约68.6HU。两肺野清晰。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上、中、下腹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肝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实质密度均匀,动脉期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平衡期呈均质强化,胆囊大小正常,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胆道无明显扩张,胰腺形态正常,实质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质强化,两侧肾脏大小、位置、形态正常,平扫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增强后呈均质强化,两侧肾前筋膜未见明显增厚,肾门结构显示清晰,中、下腹肠腔未见明显扩张,肠腔排列规则,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肿块影及异常高密度钙化影,盆腔内脏器显示正常,腹腔内无积液,腹主动脉旁、腹膜后及盆壁内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盆腔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范围内所见直肠未见明显肿块影,管壁光整,周围脂肪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膀胱、子宫未见异常密度灶,扫描范围内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盆腔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充盈尚可,膀胱壁光滑。前列腺位置、轮廓、大小在正常范围;其内密度均匀,两侧精囊腺对称,内未见异常密度影,位于膀胱后下方,膀胱精囊角等大。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膀胱壁及膀胱内未见异常密度灶。扫描所示盆腔区未见异常的软组织密度影。

肝硬化、脾大、腹水。

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平扫及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未见明显充盈缺损或迂曲扩张,胆囊体积稍小,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异常扩张。脾脏体积稍大,最大径约6-7个肋单位,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胰腺大小形态无殊,胰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胰管未见扩张。肠腔内散在积气,肠腔未见明显扩张及气液平面,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腹膜腔内见大片状液性密度影。

1、肝硬化、脾肿大,伴胃周、脾门、后腹膜静脉曲张。

1、肝Ⅶ段囊肿。

肝脏外形缩小,轮廓不光整,表面呈波浪状,肝裂增宽,左右肝叶比例失调;肝脏密度欠均匀;肝Ⅶ段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1.6cm×1.5cm,边缘欠清,内密度均匀,CT约21.8Hu,增强后病灶未见强化。门脉显示清晰,主干直径约1.3cm;胃底、脾门、腹膜区见明显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直径最大者约2.6cm;胆囊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脾脏外形增大,约8个肋单位,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1、两侧胸腔积液。

2、肝淤血。

3、脾肿大。

两侧胸腔后下方可见新月形均匀的水样密度影,此水样密度影的最宽径达5cm。平扫肝外形增大,边缘清晰,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未见异常强化灶,静脉期肝静脉系统造影剂充盈不良,呈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影;腔静脉外形饱满,直径最宽约为3.0cm,门静脉系统显影良好,未见异常。脾外形轻度增大,外形饱满。胆囊胰腺形态大小密度正常,强化均匀,肝门及后腹膜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肝左叶低密度灶,肝脓肿首先考虑,肝内胆管细胞癌不除外。

肝脏外形饱满,肝实质密度低于脾脏密度;肝左叶可见一大小约为6.0×7.0cm密度较均匀的低密度灶,CT值约为30.4HU,边缘欠清,内可见分隔;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CT值为72.6HU,病灶内部CT值为31.1HU。肝内胆管可见低密度气体影;相当于肝总管和胆总管下端位置可见点状高密度影;胆囊未见显示;脾脏未见肿大;胰腺无殊;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左肾中极见一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强化。

1、肝Ⅵ段占位 ,血管瘤首先考虑。

2、肝Ⅶ段内小囊肿一枚。

肝脏位置、大小、形态正常,肝叶比例未见失调;肝Ⅵ(后下段)段内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为1.5×2.0cm,CT值为45.2HU,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动态增强后扫描示:动脉期病灶由周围向中间明显强化,强化部分CT值约为82.2HU;门脉期及平衡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内密度未见减退;肝Ⅶ(后上段)段内可见一小点状低密度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余肝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肝内胆管未见扩张。门脉显示清晰,内未见充盈缺损;胆囊未见增大,胆囊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脾脏未见增大,内未见明显异常。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1、右肝内小结节状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2、脾脏增大。

肝脏外形如常,表面光整,右肝见一个直径约1cm的小结节状低密度灶,边界清,内密度均匀,余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管不大。胆囊无殊。脾脏肿大,包膜光整,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肝内多发类圆形占位灶,结合临床,首先考虑转移性肿瘤。

肝脏外形如常,表面光整。肝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灶,最大者大小约

2.9cm×2.2cm,边缘欠清;平扫病灶内密度较均匀,CT值约27HU,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CT值约42HU;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脉显影清晰;胆囊内可见斑点状致密影;胰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脾脏无殊;所见后腹膜区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右肝占位,巨块型肝癌考虑,请结合临床。

肝脏位置、大小、形态正常,肝叶比例未见失调;右肝内可见一巨块状稍低密度灶,大小约为52*46mm,边界清晰,密度欠均匀,CT值为36Hu,余肝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胆囊未见增大,囊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肝门部结构清晰。脾脏大小、密度未见异常。动态增强后扫描示:动脉期右肝病灶强化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及静脉期

病灶强化减退;余肝内未见异常强化灶;门脉显示清晰,内未见充盈缺损;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1、右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右支癌栓。

2、结节性肝硬化、腹水。

3、胆囊结石。

肝脏轮廓不光整,表面呈波浪状,肝裂增宽,肝叶比例失调,肝脏周缘见液性密度带。肝脏密度不均匀,肝右叶后段可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大小约6.0×7.5cm,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后扫描,动脉期右肝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其CT值约57HU,门脉期病灶快速减退,与正常肝组织对比呈边缘清楚低密度灶;门静脉右支未见显示,内见软组织密度阴影。肝内可见散在多发的类圆形略高密度灶,边缘较光整,大者直径约3cm,增强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门脉期与正常肝脏呈等密度。胆囊内见点状高密度影。脾脏及胰腺未见异常。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肝内多发低密度灶,弥漫型肝癌考虑,伴门脉右支受压改变,提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转移。

肝脏外形增大,肝脏内见约弥漫大小不等大片边界欠模糊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 动脉期病灶呈不规则则非均质强化,CT值为60-100HU;平衡期CT值为80HU左右。门脉右支受肿块压迫变形,左支尚完整。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胆囊显示尚可。脾脏略偏小,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片内所见胰腺密度尚均匀,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腹主动脉前方胰体上方见二枚类圆形结节状密度影,有非均质强化。所见胃小弯侧垂直部胃壁略偏厚。

左肝占位伴左肝内胆管扩张,以胆管细胞肿瘤首先考虑。

左肝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区,大小约为22.7×31.5mm,CT值37HU,周围可见多个囊状低密度灶,CT值12HU;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边缘强化明显,CT值47-71HU不等,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边缘继续强化,CT值58-97HU,病灶内部强化不明显,周围多个低密度灶未见强化。右肝实质未见异常, 胆囊、脾脏及胰腺未见异常。

左肝内胆管结石考虑,伴左肝内胆管扩张。

肝脏外形如常,表面光整。 左肝外侧叶可见散在数枚高密度灶,界清。余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左肝内胆管扩张,胆管不大,胆囊稍增大,囊内未见异常;脾脏无肿大,包膜光整。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胰头占位,恶性肿瘤首先考虑。

2、肝及右肾内小囊肿。

胰头钩突水平见一软组织密度影,内密度不均,CT值约为34.4HU,大小约为3.5cm×3.0cm,边缘不清,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内可见低密度区,CT值分别为51.2HU、34.6HU;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胰体、尾未见明显异常。胰管轻度扩张,胆总管、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无殊。所见后腹膜内、肝门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右肝内及右肾中极各见小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后无强化。

胰腺体部占位,Ca首先考虑。

胰腺体部可见一直径约6cm的类圆形低密度阴影,边缘不光整,内密度不均匀,CT值约为39HU,病灶前缘与胃体部间部分脂肪间隙消失,左侧与十二指肠降部间脂肪间隙存在,右侧与胃窦间脂肪间隙部分消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CT值约68HU,内可见片状无强化区,门脉期病灶强化略有增高,CT值约74HU,病灶与肠系膜上动脉间部分脂肪间隙消失,但未见受压变形移位,肠系膜上静脉受压变形移位,肠系膜下静脉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余胰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胰管未见明显扩张,后腹膜腔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阴影。

1、肝脏Ⅴ段内低密度占位,囊肿首先考虑。

2、脾脏包膜下血肿考虑,建议进一步检

肝脏部分边缘欠光整,肝脏Ⅴ段内可见一囊状低密度阴影,约0.8CM,边缘较光整,内密度均匀,余肝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阴影,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未见增大,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脾脏较大,内密度不均匀,内下边缘可见新月形高密度阴影,CT值约69HU,肝脾周围可见新月形低密度阴影。

1、左肾损伤,肾实质破裂。

2、左肾包膜下出血。

左肾体积明显增大,上极边缘较光整,下极外缘毛糙,左肾周围结构受压,推移;平扫左肾呈高低不等混杂密度改变,CT值23.5Hu-69.6Hu。增强扫描示:左肾实质碎裂,呈大小不等斑块状高密度影,其中伴有未强化影,以左肾中下极为主;左肾实质周围见弧形不强化密度带;左肾前筋膜增厚,其余未见异常。

1、左侧输尿管下段占位,考虑左侧输尿管肿瘤,建议MRU检查;

2、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左侧输尿管下段见一大小约3×3.5cm的梭形软组织密度灶,境界清楚,边缘尚光整,平扫时CT值为37HU增强后能强化,CT值为53HU;左侧输尿管上段及肾盂明显扩张,其内充满液性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肾实质明显受压变薄。膀胱左侧壁受压凹陷,壁未见异常改变,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

膀胱占位,膀胱癌首先考虑。

膀胱轮廓不光整,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充盈造影剂的膀胱右侧后壁内可见一约1cm大小的类圆形充盈缺损,并向腔内突入,轮廓不规则,CT值约32Hu。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CT值约58Hu。前列腺及精囊腺大小形态大致正常,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1、大量腹水。

2、右侧卵巢肿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

3、两侧胸腔积液。

肝脏、脾脏周围可见大量液性低密度区,肝脏脾脏实质密度未见异常改变,腹部肠道可见少量积气积液,扩张。膀胱充盈差,壁不规则增厚,内未见异常改变,子宫形态

较小,略前移,其间可见高密度节育环阴影;子宫右后方卵巢区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周围肠腔粘连;道格拉氏窝及两旁可见液性密度影;下腹部所见肠系膜血管增粗、扭曲;后腹膜腔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影。两侧胸腔后缘可见弧形液性低密度区,两下肺体积略缩小。

左侧附件囊肿考虑,建议B超。

下腹部肠道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下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子宫左侧有一约直径为30mm左右囊性影,CT值为10HU左右,子宫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腰大肌对称,后腹膜腔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影。

宫体左后上部局限性外突,子宫肌瘤首先考虑。

子宫形态较饱满,宫体左后上部局限性外突,其内密度较均匀,与正常子宫密度无明显差别,CT值45.5HU,增强扫描肿块不规则强化,CT值57-77HU,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膀胱及所见直肠无明显异常改变;下腹部肠管未见明显积气积液;盆腔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影。

直肠占位、结合临床,考虑直肠肿瘤伴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建议直肠镜检查。

直肠中上段及其与乙状结肠交界区见局部肠壁增厚,厚约1.49cm,管腔狭小,部分外缘较清,部分欠清,周围脂肪间隙见散在条索状、斑点状密度增高影;病灶前缘与膀胱、前列腺

、精囊腺分界较清;增强后病灶轻度均匀强化,所见盆腔内髂血管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膀胱充盈较好,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直肠右侧壁增厚、结合临床考虑直肠癌。

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的右侧壁局部增厚,厚约1cm,外缘边界较清,内缘不规则,前缘与子宫分界欠清,与膀胱可见少许粘连;增强后病灶轻度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所见

盆腔内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表现,膀胱充盈较差,内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子宫形态大小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

左侧肾上腺局部结节性增生考虑。

左侧肾上腺内支可见局部结节状增粗,边界较清,其内密度均匀,直径约为0.6cm,CT值为24HU,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CT值为64HU,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其外支及右侧肾上腺未见异常密度影。

1、右肾上腺占位,首先考虑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2、双肾囊肿。

3、肝右叶钙化灶。

肝、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肝右叶见斑片状钙化影,动脉期无明显异常强化灶,平衡期呈均质强化。胆囊大小正常,囊内无明显异常密度灶,胆道无扩张,胰腺实质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质强化。右肾上腺区见35*31mm大小类圆形影,内密度不均,CT值为-46HU、26HU,增强病灶边缘不均质强化,病灶上缘肾上腺见钙化影,CT值为440HU,

双侧肾脏实质内见囊状低密度影,腹主动脉旁无淋巴结肿大。

1、左侧肾上腺内占位,皮质腺瘤首先考虑。

2、左肾小囊肿。

右侧肾上腺形态大小无殊。左侧肾上腺内侧支下部见一约1.9X1.4cm的结节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清,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余肾上腺实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周围间隙清;后腹膜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肾形态大小无殊,左肾下极低密度类圆小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边缘清。

双肾上腺占位,考虑转移性肿瘤

腹主动脉旁、肾静脉旁、膈脚旁多发肿大淋巴结。

两侧肾上腺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缘不规则,正常肾上腺结构未显示,左侧大小约为4*6cm,CT值44-47HU,增强扫描病灶强化,CT值66-68HU;腹主动脉旁、肾静脉旁、膈脚旁可见多枚大小不等软组织结节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肝位置如常,外形饱满,包膜光整,左右叶比例适中,肝裂无增宽。肝实质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胆囊外形无殊,未见异常密度影。门脉及肝静脉显示清晰。脾脏外形增大,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胰腺位置大小如常,其实质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密度灶。

两侧眼眶CT平扫未见异常表现。

两侧眼球形态大小对称,其内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影,眼环完整,球后软组织未见增大,视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眶壁外形光整未见异常表现。

内听道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乳突气化发育良好,小房呈气化型,中耳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双侧内听道对称、等大,骨壁显示正常,C-P角脑实质密度显示正常,第四脑室居中。

双侧乳突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乳突气化发育良好,小房呈气化型。鼓室及鼓窦内未见明显异常软组织影。中耳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双侧内听道无明显扩大,乳突骨质未见破坏、增生。

副鼻窦平扫未见明确异常。

两侧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窦腔清晰,窦壁粘膜未见增厚,骨质完整。两侧眼眶对称,骨性鼻中隔居中,鼻腔内未见异常软组织密度影.

鼻咽部CT扫描未见异常。

鼻咽部未见异常软组织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两侧侧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对称,未见狭窄、闭塞。血管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两侧翼突未见骨质破坏。

喉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喉部CT扫描见两侧声带对称,声门裂显示正常,声门上、下区未见明显异常肿块影,两侧梨状窝显示对称,喉部软骨组织显示骨质正常,所显示颈部软组织无异常。

右侧球内异物伴眼球内积气。

右侧眼球下极内靠近球后壁处可见一点片状高密度影,眼球内靠近前壁处可见一气体密度影,球周组织无殊。左侧眼球形态大小对称,其内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影,眼环完整,

视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眶壁外形光整未见异常表现。

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考虑。

右侧乳突气化发育欠佳,小房呈硬化型,鼓窦内见密度增高影,CT值约40HU,左侧乳突发育良好,小房呈气化型;中耳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听小骨存在,双侧内听道无明显扩大,骨壁无异常改变,局部未见异常软组织影。

右侧鼻咽部占位,鼻咽癌考虑。

右侧鼻咽部见异常软组织肿块,CT值39HU,周围脂肪间隙欠清晰,右侧侧隐窝、咽鼓管咽口变窄、闭塞。右侧颈内动静脉周围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肿块后上缘、颈静脉孔前缘骨质不规则,右侧翼突骨皮质不连续。左侧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上述考虑右侧声门上区癌,累及右侧声门部。

声门上区右侧见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0×30mm,右侧杓会厌皱襞明显增厚,右侧会厌谷及右侧梨状变窄。向下累及右侧声门部。局部气道向左侧推移。声门下区未见明显异常。所示软骨骨质无殊。

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正中及右侧下颌骨角处各可见一斜形骨折线影,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余未见明显骨折征象。

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甲状腺形态光整、大小正常,显示清晰,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甲状腺强化均匀,边缘清晰光整,无异常密度表现。

右侧甲状腺腺瘤考虑。

右侧甲状腺外形增大,内可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其内密度不均,中间可见多个条点状钙化灶,大小约为1.9×1.9cm,边缘较清;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109HU,周围间隙分界较清,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受侵,左侧甲状腺形态大小密度正常。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考虑。

双侧甲状腺外形增大,以左侧明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稍低密度灶,直径较大者约1.5cm,边界较清,余甲状腺未见异常,包膜光整,周围间隙清。增强扫描强化早期病灶强化均匀,但密度低于周围组织,后期病灶强化减弱,内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余甲状腺未见异常。周围血管结构显示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颈部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

颈部平扫:双侧颈部软组织对称无肿胀。咽喉部未见异常。双侧甲状腺对称。颈椎骨质未见异常,骨性椎管无狭窄,环枢关节间隙无狭窄、增宽。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

左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改变。

左 股骨中上段形态变形、不均匀增宽,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增生,局部骨髓腔变窄,骨髓腔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其间可见一小透亮区,股骨头外缘及大粗隆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余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周围软组织无殊。

左侧股骨下段内侧皮质病变,首先考虑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肿瘤性病变待排。

左侧股骨下段内侧见1.8×1.4cm局部骨皮质缺损区,CT值为52HU,形态不规则,骨皮质局部密度增高,骨髓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周边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

T4-6椎体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胸椎4-6椎体CT扫描见椎体高度正常,骨皮质连续,椎体骨质结构显示正常,椎间盘无明显异常,椎管无狭窄,附件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周围软组织无明肿胀、钙化、及异常肿块影

。所显示肋骨小头无殊。

骶髂关节改变,提示强直性脊柱炎。

两侧骶髂关节对位良好,关节间隙略变窄、模糊,关节面毛糙;两侧骶髂关节面髂侧骨质明显增生、硬化,其关节面呈鼠咬状侵蚀破坏;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脂肪间隙清晰。

余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髁状突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髁状突冠状位扫描见大小、形态正常,骨皮质连续,两侧颞颌关节间隙显示对称,关节组成骨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块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