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衡 水 市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关于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xx年2月13日在衡水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衡水市市长 高宏志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市委二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衡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衡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蔓延和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衡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区域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用加快发展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努力把衡水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1.5亿元,比20xx年增长45.3%,年均增长7.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9.26亿元,比20xx年增长90.1%,年均增长13.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97亿元,比20xx年增长1.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3.7亿元,比20xx年增长121.7%。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6%,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1%,列全省第一位。贷款增幅首次超过存款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增幅,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由多年处于全省末位转变为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重点项目建设开创新局面,工业聚集区建设提速推进。始终以重点项目建设总揽政府工作全局,以外引和工业聚集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在项目建设的数量、质量和布局上求突破。“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42.9亿元,比“十五”增长49.3%;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37项,完成投资750亿元。省重点项目单体投资规模从20xx年的2亿元提高到7.12亿元,年均增加1亿多元。20xx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573项,是20xx年的9.6倍。外引战略投资者实现持续性突破,中粮、中建材、晋煤、阳煤、鲁花、汇源、雨润、金象、河钢、泰达等知名企业在衡水投资建厂。冀衡、养元、东风化工、老白干、海伟、瑞丰、东北助剂等一批内生企业连续不断上项目,扩规模,实现了快速膨胀。不断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北方工业园、冀衡循环经济园三区整合。抓住新一轮土地和城镇规划修编的机遇,在每个县城周边规划了一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聚集区,全市工业聚集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到20xx年底入驻亿元以上项目340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园区入驻率达到100%。桃城工业聚集区、故城衡德工业园、冀州工业聚集区、安平工业聚集区、冀衡循环经济园5个聚集区已晋升为省级工业聚集区。

——城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生态湖城建设加速破题。坚持拆、建、管并重,扎实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成为衡水城镇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市区累计完成拆迁面积605.3万平方米,占建成区既有建筑面积的1/3,在建工程235项,累计完成投资303.9亿元,比建市以来的总和还要多。各县市累计完成拆迁面积1085万平方米,完成城建投资205.6亿元,新建道路面积72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61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化率由20xx年的35%提高到40%。我市荣获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进步奖,冀州市荣获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宜居北方湖城的城市发展定位,滏阳河城市公园、前进街、衡水湖湿地公园、冀州滨湖公园等标志性区域和标志性景观基本建成,投资11.5亿元的职业教育园区已有29栋建筑主体工程完工。滨湖新城和衡水湖生态城路网建设全面启动,“一湖两城”路网格局初步形成。衡水湖生态城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年内可具备初步接待能力。无震荡取缔市区客运三轮车,启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动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活动,集中开展了市容环境、市场管理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市区脏乱差现象显著改观。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新民居建设有序展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产丰收,20xx年粮食总产量突破70亿斤。大力实施“1551”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市实现全覆盖,测土信息公示、配方上墙技术推广模式写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坚定不移地推进优质奶牛翻番和斯格猪商品化畜牧业两大工程,奶产业和瘦肉型猪两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同步推进蔬菜、果品稳步发展,饶阳县被确定为全省蔬菜生产示范县。到20xx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35家,比“十五”末增加1383家。122个新民居并村联建社区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达到247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观。新建污水处理厂11座,由“十五”末的1座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2座,新建垃圾处理场10座,实现了从无到有。大力实施“1510”工程,22个重点节能项目顺利竣工。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末分别下降了18%和17.2%,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度实施衡水湖周边污染企业搬迁、湖区网箱拦网围埝养殖取缔和湖区绿化等专项活动,湖区水质从劣五类提高到常年三类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城市空气质量标准。

——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258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城市信用社顺利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正式落户衡水。行政审批事项由587项削减为110项,削减率达到81%,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标准做到了全省最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5.32亿美元,外贸出口累计完成53.6亿美元,分别比“十五”增加了43.4%和95.6%。20xx年我市被中国贸促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9.7元,比20xx年分别提高62.3%和2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扎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积极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推进农村联村供水,210万农村人口用上了安全水。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提速发展,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一批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连创新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积极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在20xx年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活动中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十大城市之一。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人防事业、民政工作、安全生产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较大提升、取得明显成绩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为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和全市各界人士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公安政法干警、驻衡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作为第一推动力,以解放思想统领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强化工业兴市的思想,把加速推进工业化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坚定不移地大上工业、大上项目,以工业和项目建设强基础、增实力,谋发展、促转变;必须坚持城乡互动、以城带乡,做好统筹城乡大文章,在统筹兼顾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坚定不移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就一定能够激发全市上下共创美好明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衡水加快发展、奋力追赶至关重要的时期。在“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我们奋起直追,用最短的时间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跟上全国、全省的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望“十二五”,我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经具备,衡水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到来。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起点上。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积累,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不断的项目建设,全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化的快速推进期,从一般规律看,我市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二是我市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大广高速开通,衡水已经进入环京津两小时经济圈,对于我市来讲具有战略性、根本性和突破性意义。“十二五”期间,邯黄铁路、邯港高速、太青客运专线等将建成通车,必将进一步打开衡水的发展空间,也将衡水湖的生态优势更充分地显露出来,同时衡水滨湖新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对战略投资者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和聚集作用将越来越强。三是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带动我市加快发展。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有利于我市融入更大、更新、更高的开放格局。同时,未来五年冀中南经济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也必将有力带动我市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四是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央企扩张、东企西进、南资北移等,有利于我市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企业。

客观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造成的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对我们利用外资、出口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国内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日趋加剧,对我市加快发展、奋力追赶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矛盾,同时还存在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统筹城乡快速协调发展的工作十分繁重。三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会更为突出。我市传统产业较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发展方式粗放,受能耗环境制约较为明显,预计“十二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五”时期的资源和环境制约会越来越重。从政府自身建设看,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违规违纪现象。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根据中共衡水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纲要(草案)》在深入分析面临形势、环境条件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任务,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衡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根据《纲要(草案)》确立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会登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实力更加强大。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生产总值突破1380亿元,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结构更加优化。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显著进展,市域支撑产业基本形成,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三是城乡更加秀美。生态宜居北方湖城初具雏形,中心城市承载聚集力、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滨湖新城、衡水湖生态城初具规模,到20xx年城镇化率达50%以上。四是社会更加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市民素质普遍提升,文明新风得到弘扬。五是人民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保障程度大幅提高,城镇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总的讲,“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三大核心任务:一是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二是生态宜居北方湖城初具雏形,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要通过五年的奋斗,使衡水跟上全省发展步伐,为进入先进地区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持快速发展,培育战略支撑。培育市域战略支撑产业。在全市集中培育现代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传统支撑产业,倾力打造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三大新兴支撑产业,形成“3+3”产业格局。现代化工业,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调整提高盐化工,延伸发展合成化工和精细化工。强化循环发展理念,以骨干企业为核心,按照“淘汰限制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搬迁改造一批、引进建设一批”的思路,全力打造一批现代循环化工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着重在产业延伸上下功夫,主要推进产品由零件为主向部件、整机发展。食品加工业,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以引进知名品牌企业为重点,集中打造路北、深州和武强三个食品工业园,谋划建设饶阳蔬菜深加工基地。现代物流业,抢抓大广高速开通和邯黄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等建设的机遇,重点规划建设衡水东部现代物流园等一批集物流集散、区域配送、保税仓储、加工增值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物流基地。休闲旅游业,重点抓好衡水湖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开发生态休闲、文化休闲、养生休闲和运动休闲四大休闲旅游产品,把衡水湖打造成为旅游功能完备的新兴湿地旅游度假基地。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和产业培育提升,着力打造中国内画之都、乐器之都、文化名城,建成一批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培育1家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旗舰文化企业集团。到20xx年,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2%以上;食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分别达到5%以上。培育战略支撑项目。坚定不移地实施内培和外引战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3+3”产业格局,谋划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十二五”期间,市级项目库重点项目保持在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保持在500个以上。做强主城区经济。做大做强北部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衡水东部现代物流园、衡水湖东部高端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环湖经济圈。进一步推进三区整合,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引进建设一批立市立区的重大支撑项目,形成支撑主城区经济的产业平台。大力发展主城区第三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新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兴服务业,引进一批知名服务企业,形成支撑主城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全力加快以衡水湖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推进衡水湖旅游品牌营销、产品设计、文化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形成支撑主城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力争到“十二五”末,主城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到30%。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在全市各县市开展与黑龙港地区40个县市“对标晋位”活动,努力形成各县市竞相发展、加快发展的新高潮。“十二五”末,冀州、安平、景县、武邑要进入黑龙港地区前10名,枣强、深州、故城要力争达到中游以上,武强、饶阳、阜城要摆脱后10名位置。

(二)坚持转型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优一产。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保障供给,“十二五”末,粮食总产稳定在70亿斤以上。做大做强畜牧业,推进优质奶牛扩群提质和斯格猪商品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重点抓好粮棉油加工集群、肉食加工集群、果蔬加工集群等基地建设。做强二产。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丝网、工程橡胶、玻璃钢等传统特色产业升级改造,到“十二五”末,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产业3个,超200亿元产业5个,超100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0家。积极推进各级工业聚集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打造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3-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聚集区。做大三产。坚持“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升功能、创新业态”的思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着重抓好现代物流、旅游、商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构筑层次较高、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大幅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以“一湖两城”为主体,推进同城化进程,构建以衡水湖为中心的环湖城市群;以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为重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形成以衡水市区为中心、以各县(市)城为副中心、以中心镇为纽带、以一般建制镇为依托,构建向下辐射、向上支撑、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互动型城镇发展体系。抓好新民居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力争完成1500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滨湖新区建设初具规模。着力推进衡水湖生态城和滨湖新城路网、水网、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设一批现代旅游景观、景点及配套接待设施,使衡水湖生态城成为京津冀新兴湿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地旅游度假基地,使滨湖新城成为设施完善、现代时尚、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滨湖新型城区。同步加快河东老城和旧城区改造,着力推进5大类80个城建重点项目,重点抓好“一河两基”建设,完善功能,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十二五”末,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7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为到20xx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突破100万、产业聚集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奠定坚实基础。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突出打造环衡水湖和沿滏阳河“一湖一河”亲水景观,建设环湖环城沿河沿路生态绿色廊道,打造具有湖城特色、代表衡水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区域、标志性景观。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整合水网、路网、管网、绿网资源,推进大块绿地绿网建设。动员全市人民开展种树植绿活动,到“十二五”末实现“一人一亩林”的目标。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城市管理,彻底解决脏乱差,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构建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着力推进太青客运专线、邯黄铁路、京九高铁、邯港高速等项目建设,形成5条铁路、4条高速“5+4”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格局,成为河北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以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进市区为目标,着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工程,加快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抓好衡水湖引蓄水工程,完成衡水西湖水源地建设。以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优化电网布局,加快推进衡水电厂三期工程,合理开发生物质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

(四)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1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分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任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全面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强化环境准入标准,推进物料、能源的平衡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深入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高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污染项目。强化统计监测和目标责任考核,全面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五)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推进现代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和运营体系。以股权结构改革为核心,鼓励、支持规模民营企业广泛开展重组兼并、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优化股权结构,推进科学管理,力促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水平。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强各级财政的综合调控能力。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监管,提高投资效益。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解放思想,放宽视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的合作,全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力保重点企业,狠抓重点商品,优化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六)坚持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问题。实施社保扩面工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住房保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实施增收富民工程。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激活农村不动产市场,保障农民补偿类财产性收入。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人才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兴衡工程。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抓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工业人才、城市建设人才开发,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质化。强化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服务,着力构建“病有良医、病有廉医、病有近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抓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书屋等重点工程,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三扎根”,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和谐文化引领和谐社会建设。实施平安创建工程。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平安星级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搞好安全生产,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加强防灾减灾工作,落实责任体系和监管体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坚持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重点抓好“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坚持接访、下访制度,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三、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2.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削减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第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举全市之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各县市区新上项目总体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并至少有一个单体规模突破50亿元。二是从今年开始,市政府直接调度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按照项目周期不超过三年、一期工程投资比例不低于总投资的50%两条原则,筛选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目录,实行土地、资金“直供”。三是落实市县招商引资责任制,对引进好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按实际到位资金的1‰兑现奖励。今年各县市区谋划实施的省市重点项目中,外引项目比重必须达到60%以上。四是严格落实项目分包责任制,从前期工作到竣工投产一抓到底,力促快达产、快见效。今年,对重大项目的观摩拉练和考核重点,要由过去的看开工、看进度,逐步转移到看投产、看效益上来。

第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着力推进“3+3”产业支撑项目。现代化工业,重点抓好投资48亿元的海伟聚丙烯电工材料、投资15亿元的东风化工项目、投资10亿元的冀衡金象硝基复合肥等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投资30亿元的河钢二期、投资14.5亿元的宝力铁路声屏障、投资13亿元的坤腾数控重型机床和重型机械加工等15个超10亿元的装备制造项目。食品加工业,重点抓好投资25亿元的恒天然奶牛牧场项目、投资20亿元的绿色大地食品扩建项目、投资12亿元的汇源茶饮料项目和投资6.7亿元的上好佳食品加工项目。现代物流业,重点启动建设衡水东部现代物流园、安平物流产业园、河钢物流园、枣强义乌专业市场等大型物流项目,同时加快恒通棉花物流园、深州物流园、福润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项目建设。休闲旅游业,重点抓好衡水湖运动公园、湿地公园、温泉养生城和水上运动基地项目,全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以上,门票收入亿元以上,社会综合收入达5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抓好衡水湖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国际乐器产业基地项目、中国(广川)董子文化园项目和饶阳民族乐器产业园区二期工程。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推动5个省级工业聚集区做大规模,其他工业聚集区积极开展“对标创建”,力争年内进入省级工业聚集区序列。年内每个县市区工业聚集区至少有一个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构建新型创新体系支撑。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年内工程橡胶检测中心通过国家验收,丝网、铁塔、玻璃钢和橱柜检测中心争取批准筹建,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重点把老白干、冀衡、河钢薄板、海伟、养元、春风、宝力、东风等20家骨干企业培植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航空母舰”。鼓励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企业上市融资,每个上市企业由市财政支持100万元,年内养元确保上市,冀衡争取上市。五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和二次创业。在全市优选一批有潜力、有项目、有信誉的规模企业,建立工业企业红名单,以市政府信誉为企业向银行推荐支持贷款。深入推进3个“1+1”工程,鼓励和支持每个骨干民营企业找准一家同行业领军企业对标,引进一个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与一家大中院校或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加速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

第三,全面加快生态湖城建设。一是提升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以衡水湖为中心,把主城区和冀州市一体规划、一体打造,高标准做好“一湖两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打好基础。二是加快推进滨湖新区建设。成立滨湖新区工委和滨湖新区管委会,统筹领导滨湖新区建设。滨湖新城,先期启动5平方公里起步区,启动实施吴公河综合整治工程,中央商务区项目实现全面开工,七月底前完成“一横四纵”路网建设。衡水湖生态城,湿地公园、荷花精品园、中心码头工程“五一”对外开放;横一路、纵一路分别于六月份和九月份建成通车;龙源酒店、温泉养生城一期、水上运动基地等旅游开发项目“十一”主体竣工,具备初步接待能力。三是同步推进旧城区和河东老城改造。继续开展市区断头路打通和小街小巷改造工作,加快中湖大道、冀衡路等道路剩余工程建设,年内全线通车;新建集中供热换热站5座,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建天然气管网40公里,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500户,天然气管道气化率达到20%;完成市区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加强与阿根廷格拉斯集团的战略合作,全面启动2.5平方公里的滏东新城建设,上半年完成一期回迁区域拆迁,20xx年完成一期建设,20xx年项目全部完工,使城市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河东居民。四是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年内争取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一人一亩林”绿化目标,加快建设市区公共绿地,扎实推进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年内新植乔木10.6万株,新增绿地283万平方米。突出抓好人民路、前进大街等“三纵三横”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改善街道景观,全面提升主干迎宾道路的绿化、美化水平。同时,着眼于治脏、治乱、治差,下大力开展马路市场、交通秩序、广告牌匾、建筑工地等专项整治,力争年内市区环境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改观。大力推进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集中整治活动,每个县城至少打造2-3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地段和标志性街区,并在主干路上选择两个建制镇进行重点整治。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第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民居建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力争单产达到800斤以上。推广节水灌溉,新建咸淡混浇井组1000组,新增节灌面积30万亩。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优质奶牛扩群提质和斯格猪商品化,新建奶牛小区22个,引进优质奶牛1万头,奶牛存栏达到11万头;斯格猪父母代存栏达到30万头、商品代出栏达到400万头。以饶阳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蔬菜向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力争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40万亩,新增设施蔬菜5万亩,新增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专业村50个。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牛奶、肉类、粮油、蔬菜、果品五大加工业,谋划和建设100个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力争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省级以上标准龙头企业达到50家。同时,进一步加快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内达到16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抓好新民居建设。重点抓好已经启动的122个联建社区,在规范运作、加快进度、社区管理、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力争把社区规模做大、功能做全。在此基础上,再谋划启动150个左右新民居示范村。

第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组织机构规范运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做好故城、枣强、冀州三个试点县医改方案落实和指导工作的基础上,新增安平、饶阳、深州、景县四个试点县,扎实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物制度和保障制度五项改革,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全面推开奠定基础。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预算管理、国库管理、政府采购改革步伐,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壮大实力,扩大直接融资。四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扎实推进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财富积累。五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细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措施,搞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导改制企业强化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打造融传统与新兴媒体于一体,多产业、多业态,跨区域、跨行业的文化企业集团,实现真正意义的监管、经营“两分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全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四月和十月两个“项目招商月”活动,并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各举办一次项目推介和签约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香港洽谈会、厦门投洽会、5.18洽谈会等招商活动,推进招商方式多样化。二是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培育壮大出口主体,年内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00家,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达到20家。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力争丝网、化工、皮毛、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增加20%以上。培育发展出口基地和出口基地企业,推进西洋乐器出口基地、裘皮服装出口基地成为省级出口基地,冀衡药业、东北助剂、金音乐器成为省级出口基地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外经工作。鼓励和扶持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设点办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规范发展外派劳务基地,提高境外劳务输出质量。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以上。

第六,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强化目标管理。严格总量控制,搞好基数测算,及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企业。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化肥、电力、建材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市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年内公共机构能耗指标降低5%以上。狠抓工程项目。突出抓好20家重点耗能企业和43家重点减排企业,实施5个年节能万吨以上的重点节能项目,抓紧谋划实施一批电力企业烟气脱硝减排项目,大力推行养殖业等农业污染源治理工作。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争创省级低碳园区和企业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冀衡、老白干、银海、景化、深州阳煤、蓝天板业等试点建设。

第七,扎实做好民生工作。一是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7.2万人和58万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标准,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三是加快建设安居工程。全年新建廉租住房1800套、经济适用住房1400套、公共租赁住房6900套、限价商品住房400套,改造城市危陋住宅800户、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四是切实稳控市场价格。加强市场价格预警监管,加大农副产品储备投放力度,建立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健全价格应急协调机制,确保市场价格秩序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启动新十年规划第一批2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年内解决2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确保3万低收入人口

中国城市工作报告汇编

脱贫,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六是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联村集中供水,探索联村供水运营机制,年内解决2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七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义务教育,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做好职业教育园区启用和职业学校搬迁工作。八是完善文化体育公共设施。市区全力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建设。各县市全力推进“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一村一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全民健身中心等文化体育工程,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力争年底全部建成。九是强化基层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完成4个县级医院和110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深入实施计生惠民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十是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创建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健全和落实政府综合协调、责任追究、高效执法、生产质量、公众监督五项工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职责,为人民着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推进思想解放。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把衡水放在全省、全国的大坐标下,进一步认识衡水发展不足的基本市情,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快发展、奋力追赶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迫的任务,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快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继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政府内部监

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整治办事拖拉、纪律松懈、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落实机制,把精力放在工作落实上,把功夫下到推动发展上,把心思用到改善民生上,确保既定的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好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从根本上保持政府工作的优质高效。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工作制度,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公开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要环节的监察审计力度。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纠风治乱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