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城子小学数学课题组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小组合作式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探索这种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乐于探究” 的新的学习方式。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选择我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分析。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经过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附:统计表

三、分析人:邱文杰  薛招招  崔晓奎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精确统计后,进行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模糊,盲目性比较大,这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不浓,投入不够,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只是片面追求课堂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并不是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结果是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达不到教学目的。

2、在课堂中落实小组合作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经验,未能完成角色的转换,还是以老面孔出现,因此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合作不够充分甚至有些匮乏,大多数学生不敢大胆提出个人意见,即使提出个人意见盲目性也比较大,还有近25%的学生从来不提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

3、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据调查,尽管五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数,但小组合作学习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4、在大多数课堂里学生无法事先了解到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相关信息,所以小组活动显得盲目和仓促的,造成多数学生在其过程中只是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而也失去了对小组活动的兴趣。因此,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合作起来。

通过对调查问卷情况的反馈分析,我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教师对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经验。尤其是教师的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的实际需要。问卷中少数学生认为合作学习轻松好玩,而不懂它真正的意义却在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力。

2、重视形式,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实质的合作。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是合作学习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相互得不到启发。例如在《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只是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自主探索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

3、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技巧,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师生之间缺少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全过程。没有针对性、有个性的评价,至使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不浓。

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我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者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因为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黑板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讲;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有的小组成员不够友好,不会倾听和分享,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是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五、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开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尽可能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准备。自主探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及特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其次是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最后针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对合作内容有针对性的讨论,丰富讨论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2、科学分组。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其次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最后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3、培养习惯。首先让学生学会大胆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敢说的良好习惯。其次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是对发言者的尊重。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4、适时引导。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善于启发、巧妙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诊断与处理问题,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

5讲究实效。自主探索、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注重其实效性,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

6、激励评价。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可以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形式,也可以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这样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强化集体荣誉感。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并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即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小主人,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好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为培养和提高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xx年07月12日 13:24:42 来源:河西中心完小【字体:大中小】

《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卷一)分析报告

2009-06-15 21:20

调查目的:今年始,我校已全面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年,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的情况,特做此调查。

调查对象:我校25名教师。

问卷分析:本次问卷主要分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与主观题两大部分,涉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新课程学习理念等几个方面的调查。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方式进行,在我校28名教师中选取在校的25名教师,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人:郭积广

调查数据统计:略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单选题部分:

1、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学设计的难以对比情况:“更大”占16%;“差不多”占60%;“较小”占24%。

说明:新课程的教材变化相对于以前来说,是比较大的。对于新教师来说,基本不存在着赞成与否,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的比较。但是,对于已经教过甚至是教过许多年的老教师而言,认可总需要一个过程,而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教学钻研,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基本都能接受此项变化的比例高达76%。

2、当学生对学习过的课文仍能提出质疑时的处理办法:“指出不足让学生自学”占20%;“再耐心讲解一遍”占52%;“了解困惑,给予启发”占28%。

说明:在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会喜欢的是“自主学习”,52%的老师则认为是“再耐心讲解一遍”,“启发学生”认可度则不高,这着实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在实践方面的教学必然会有一些薄弱,这将成为以后我们在教学上应注意的一个环节。

3、课堂创设情景方面:“做得很好”占20%;“做得较好”占48%;“还可以”占32%。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这是我们所有教师都认可的教育理念,在这一问题上,九成以上的教师都赞成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多样地创设问题情景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能够在教学上,进行多启发,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但是,从“做得很好”这一项仅占20%来看,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信任度并不是很高。这是值得引起我们教师注意的一个问题。

4、在学习一篇课文时的教学时间安排:“以分析讲解为主”占20%;“部分时间讲,部分时间练”占40%;“共同探讨”占20%;“以朗读为主”占20%。

说明: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更加地热衷于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经常与学生共同讨论,边讲边练,“部分时间讲,部分时间练”和“共同探讨”共占60%,这将有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与自主的学习。

5、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思考下一步的组织汇报”占20%;“巡视小组讨论情况”占24%;“有针对性地小组了解情况”占24%;“为举手请求帮助的小组释疑”占32%。

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以来,教师还处于一种观察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是否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大部分的教师同样是不予置评,拭目以待。所以从问卷中可以看得出几种表现相当。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必须要进行正面引导,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6、对于课堂过程的反思过程:“经常反思”占16%;“大型观摩课才会反思”占8%;“完成学校要求的次数”占44%;“很少反思”占32%。

说明:在这道题目的答案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在课堂反思这一环节中教师所存在的不足。正常情况下不予反思的百分比竟然高达84%。新课标的适应的确有一点难度,但不论在哪种情况下,课堂反思都是不应该被遗弃的。

7、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教师的反应:“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方面予以评价”占12%;“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直到回答正确”占36%;“自己给出答案”占20%;“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占32%。

说明:我觉得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也在逐渐改变着以往的看法,从“填鸭式”教学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过渡是教育者的一大成功。

8、在课堂上是否会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事件:“经常”占32%;“偶尔”占56%;“从不”占12%。

说明:现代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实际生活,而教师对生活事件的讲解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并积极运用于实践当中。而且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气氛。

9、本课结束后是否会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不”占24%;“偶尔”占36%;“经常”占40%。

说明:是否告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像这样的教师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个人认为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少部分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来说,可以不用理会,但面对大多数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来说,如果仅靠学生自己的学习意识,将会是一件不容乐观的事。

10、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哪个方面:“学业成绩”占60%;“学习态度”占16%;“学习兴趣”占24%。

说明:看到60%这样一个比例,我们足以得出一个结论:成绩万岁!当然这不是某个人的错。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不是高分低能,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成绩总是衡量学生学业好坏的一个基准条件。解决这样的矛盾,就要从教育体制上下功夫。

1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后会有多少学生认为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思考:“90%以上”占12%;“70%以上”占20%;“60%以上”占32%;“50%左右”占36%。

说明: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因为学生认为自己是否有思考的时间或者说有多少学生认为自己有时间思考,这不是一个线性的规定。而且这与平时教师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有莫大关系。不再累赘!

12、当班级整体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在讲评课上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占32%;“学生的学习态度”占52%;“教师的教学过程”占16%。

说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分层教学方面,以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努力。

13、教师自我发展方面:“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占64%;“拓展开发一些内容”占24%;“课外拓展大量内容”占12%。

说明: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各级学校都在积极努力地为新课改投身献策,但各级学校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改的实质,而是越来越多地吸收先进经验而不剔除已有的比较陈旧老套的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于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真正的课改当中发展并创新。“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占64%的这样一个百分比,应该给我们的课改专家们给予一个警示了。

14、学生是否会和老师交流其对所学知识的看法:“一般不”占16%;“偶尔”占56%;“经常”28%。

说明:从学生逐渐向教师靠近这一方面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正在有着进一步的发展,84%的比例会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走向成熟的一个好兆头。

15、关于教师主要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说法:“同意”占28%;“基本同意”占60%;“不同意”占12%。

说明:从教育的实质意义上来看,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但对于学习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6、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朋友”占8%;“知识权威”占60%;“领导和长辈”占32%。

说明:众所周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知识的载体,而在课堂之外完全可以做学生的朋友。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尤其是年龄稍稍偏高的老师总是以知识权威、领导和家长自居。基于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师角色,尽快从“高高在上”中解脱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质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17、教师会经常:“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氛围”占20%;“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人人参与”占12%;“设计学生喜欢倾听的讲解”占52%;“让学生自己创设自己的学习活动”占16%。

说明:个人认为本题设置上缺乏严谨性,不做论述。

18、备课时教师是否会和同事一起探讨有关问题:“从不”占20%;“经常”占28%;“有时”占52%。

说明:教师不是万能的,探讨有关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19、学生因为对知识了解不深而造成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时,教师的做法:“集体讲解”占56%;“个别辅导”占20%;“让优秀学生辅导后进生”占24%。

说明:在合作学习这样一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很好地实施这一方案,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而教育形式又将回到传统的教育形式之中,个人认为“集体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应该是这样一个比例,更多的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生之间自我解决疑难的目的。

20、课后的反思一般针对什么内容开展:“整个教学过程”占32%;“对课堂上的精彩生成进行反思”占32%;“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占28%;“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占8%。

说明:反思不仅在学生,更在教师本身。俗话说:“先生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但在“引进门”这一举动上教师毫无疑问地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反思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有所针对。

21、教师授课快慢确定的根据:“教材的难易”占32%;“内容多少”占28%;“学生接收情况”占20%;“集体备课指定的教学进度”占20%。

说明:授课快慢确定的根据是一个综合性理念,不能片面。而如何提升教师的课

堂教学质量,却也成了教师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或许这更是新课程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之处:学生能力的提升前提条件必须是教师能力的提高。

多选题部分:

1、教师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参”占80%;“教辅材料”8%;“个人经验”20%;“学生学情”24%。

2、新课程实施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教材变化不大”占40%;“课堂气氛很难调动”占12%;“学生跟不上”占60%;“知识量太大”占64%;“课时紧张或其他”占52%。

3、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测验考试”占80%;“成长档案袋”占24%;“课堂观察或其他”占52%。

主观题部分: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答案列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

“学会倾听、讨论和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

“教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进程之后,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及时地肯定学生现有的成果,并引导他们从取得的成果出发,再进行一次深入探究。”

“小组讨论意见不统一时,用排序综合法有效地对现有答案进行取舍。” ……

说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得到教师有效的指导,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是无法得到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组织和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分工,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指导合作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目的。在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站在整体的立场上,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特别是在一些有争议的结论上,要做出妥善的处理,切不可凭个人感觉来决定一切,要学会尊重、平等、交流、探究,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更改别人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同时让学生明白成功是靠集体力量获得,成功是靠齐心协力换来,成功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 经过开导、磨合,学生的合作意识自然就提高了。

2、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建议: 答案列表: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和学生均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农村小学一定要发展适应农村学情的学习合作模式。”

“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全面。”

“农村小学的教师一定要尽快转变观念,尽早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走形式主义。”

“合作形式要多样化,单一会使人感到乏味。”

……

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因此,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结:

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分析,我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上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尤其是教师教学理念得到了相当大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解决。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也是引导者和实际操作者。毫无疑问,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能力将成为这一场改革的关键之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点。当然,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这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工夫,对于我校教师来说,只希望能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不断创新与发现,能够在革旧创新的过程里寻找到更有利于人才发展、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而我们现阶段正在这样的方式方法中不断地前行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必将在农村这一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