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课题登记表

课题名称: 大学生关于勤工俭学的调查

对应课程: 形式与政策

学部年级: 计科1102

专业班级: 1102

课题负责人: **

指导教师: ***

联系电话: ***

20xx年六月29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一、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二、选题意义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工作守时、态度诚恳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链接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综合性高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家庭负担,增强学生的消费意识,提高学生的经济控制力,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启程携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勤工俭学学生搭建安全有意义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摘要]:

当前大学校园里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勤工俭学的情况,我进行了实地问卷和网上调查。本文在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基础上,透视了我校勤工俭学的实况,对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及在勤工俭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四、前言:

勤工俭学可以说已经是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了,走进大学校园里随便拉住个学生问下,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都会告诉你参加过勤工俭学,而这也成了现在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五、过程记录

分次分阶段记录。包括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及分工等。

2012-06-28 符荣、马扬、文明在涉外南门收发调查表。

2012-06-28 粟涛统计数据,再由颜冰茹录入电脑。

2012-06-29 符荣作工作总结。

勤工俭学有利有弊,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勤工俭学可以缓解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可以学到课本以外丰富的知识;可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办事能力、交际能力等等,但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岗位问题,中介机构问题,还有交通、学业、安全等各方面问题。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因人、因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任何事我们都不能以偏概全。在权衡利弊之后,大家都认为在不影响学习和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保障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地,有选择地参加勤工俭学是有益的,但不宜将它看得过重,仅当成学有余力的锻炼而已。

很多人都知道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但大多数人却依然认为参加勤工俭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谁都会对此产生疑问。

因此,我们就这个话题在湛师校园里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共发放问卷130份,发放对象涵盖多个专业、多个年级,最后收回112份,其中做过勤工俭学的一共68份,关于未做过勤工俭学问卷的一共44份。

1. 就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同学组成和同学所从事得勤工俭学工作 分析,其中男生所占百分比为60.29%,女生所占百分比为29.71%,而其中,大二学生占调查人数的大部分,占据72..06%的百分比,其余为部分的大一和大三同学。如图所示: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勤工俭学,它是指大学生在以学为主的前提下,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并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的活动形式。勤工助学活动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校、因人而异,讲求实效。部分同学在勤工助学一条街工作,另一部分在校外从事勤工助学,其中在校外从事勤工助学的主要内容有:一、到有关商店去担任服务员;二、担任家庭教师。从事帮助中小学语文、外语、数学、美术、电脑等教学辅助活动;三、从事商业服务活动。担任促销员、售货员、等。我校勤工助学主要岗位分配如下图: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2.着重对参加勤工俭学目的的分析

对于参加勤工俭学的各种目的,请看下列图示: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增加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自我锻炼,这一比率占到44%,分析个种缘由,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实行人才发展战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们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调查表明,在这一比率中有部分同学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服务工作,这样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

其次是以赚钱为目的,从数据上来看仅次于为了锻炼自己的比率,占到了42%。虽然我们的调查中没有细分这一块,但我认为在这一部分人中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部分是真正的贫困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因素,全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总人数的20%1,为了支付不低的学杂费及个人的生活费用,他们需要自己来筹集这笔费用,即使有国家学校等的助学奖学金那名额也是有限的,因此勤工俭学就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这一部分学生对于工作类型不怎么会挑剔,他们主要的目标就是赚取学杂费。

还有一部分就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金钱自由自配。他们不是贫困生,家里所给的生活费完全可以维持他们的大学生活,但我们知道大学里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开放,经常会有同学朋友聚餐,或者大家一起出去玩,这些都需要钱。同时,大学里有男(女)朋友的比率也不低,爱情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或者其他的只是为了想买个时尚的手机,买套优质的化妆品等等。以上种种的的支出一般都不是父母所出的预算中的,因此,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多钱支配,他们就选择了勤工俭学。

以上两类目的的同学是造成第一部分中最后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他们或是把锻炼或是把赚钱放在了比上课更重要的位置,这些同学并不是不知道这样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但他们选择了当前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东西,这才产生了逃课参加勤工俭学的现象。

除了以上两类主要的原因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出于打发无聊生活(打发空余时间 ),充实生活的目的和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从众心理目的。分别占到了7%和6%。因为我们知道大学的教学方式与在中学阶段不一样,没有了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教室,且课程相对以前来说也少了很多,很多同学在学习之余会觉得无所事事,因此就考虑到参加勤工俭学。

3对于勤工助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明显,我们都知道勤工助学对同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而就参加过勤工助学的同学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勤工助学对同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独立自主.吃苦耐劳.自信自强.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这其中所占的比例很平均,基本各个都占有大概20%的百分比,如图所示: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4.关于勤工助学信息的来源,根据数据统计,过半的信息来源于身边同学所占百分比高达61.29%,少部分为校内的小广告和QQ群上的信息,占百分比分别为14.52%和20.97%

校内小广告

同学直接介绍

群上QQ信息

其他

5.就同学参加勤工助学时间的调查,大部分同学是利用课余时间来从事勤工助学的工作,所占百分比为65.08%,另外小部分同学是利用假期的时间和日常空闲时间来进行勤工助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7.46%和15.87%。如图所示 14.52% 61.29% 20.97% 3.23%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研报告2

由于平常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有时会剩余出一些空余时间去做兼职,并且,由于所属院系不同专业差别,可能学习量和课程的会有相对差别,所以有不少同学是利用平常课余时间去做勤工助学的工作。当然不排除极少部分同学会旷课去完成勤工助学的工作,希望这些同学能注意一下,毕竟来大学最初的目的是学习,我们眼光不能过于短浅,只在意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未来,舍本逐末,捡芝麻而丢西瓜

勤工俭学的建议: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校学生勤工俭学的热情还是相当高的,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俩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当代大学生自身角度看

1、更新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钱”程不是兼职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是 “前”程,我们更应该关注兼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及对日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要将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统一起来是兼职的过程和目的。

2、加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融入社会。尤其是很多在校外找兼职的同学,要对从事的公司多加了解。遇到麻烦时,不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工作前应签定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询问,请求帮助。

3、要多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正确处理学生与社会人士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所做所为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是待人最基本的原则。

4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其实,做到勤工俭学与学习两不误是完全可以的,关键在于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安排、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当代大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主,为勤工俭学而荒废了学业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二)从学校角度看

1.加强宣传。学校可以宣传勤工俭学方面的有关政策,召开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等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勤工俭学,参与勤工俭学。另外学校也应提供明确的勤工俭学岗位信息。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

3.规范校园内粘贴的各类招聘广告,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成绩评定

***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有关勤工助学权益保护的认识调查报告

——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单位: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学142班

姓名:***

学号:***

20XX年11月12日

【摘 要】 大学生勤工助学是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为全面了解他们在从事勤工助学过程中权益是否受到侵犯及其受到侵犯的原因,本调查报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得到了对于当代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维权现状的一些发现,并对应得出了一些对应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供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大学生;权益保护;勤工助学

目前,大学生劳工市场尚未成熟,鱼龙混杂,陷阱重重。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权益经常受到雇主和中介的侵害,尽管地方政府和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特殊性,使维护合法权益的难度比较大,许多遭受不公的大学生只能忍气吞声。如何保护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通常情况下,勤工助学也被称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它有两种分类标准:一种是以工作场所,分为“校园是勤工助学”和“社会是勤工助学”;一种是以组织方分为“学校组织”和“学生个人行为”两种,这两种分类方式暗存关联,即“校内——学校组织”、“校外——学生个人行为”,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不可避免的有其优缺点:

1.校内勤工助学

岗位由各个高校自主设置,具有照顾和资助的性质,因而多优先录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工作地点主要集中于校内行政部门办公室,负责一些勤杂事务,内容简单。

优点:优先保证学习时间,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内容简单,工作环境较为安全,薪水有保障,校内助学工作不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工作保障也会严格按照《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执行,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够受到最大程度地保障。再者,学校本身就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校内勤工助学,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且可以平衡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时间。

缺点:校内勤工助学的地点多为校内,可选择范围受限,岗位少、层次低、薪酬较低,学生在工作中未能学到特别实用的工作技能,对培养大学生职业竞争力,高综合素质,促进成才成长的作用较小。在此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次调查中,有64.29%的大学生认为工资偏低也是勤工助学中劳动关系不平等性存在的主要方面之一。除此以外,校内勤工助学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受助对象,这使得其他想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学生缺少勤工助学的机会。

2.校外勤工助学

岗位由学生个人寻找,提供者多为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也有部分是学生家长或个人等市场经济主体。但无论是谁,其提供岗位的目的都不是单纯地帮助困难学生,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这造成了市场经济主体在于学生们建立雇佣关系时,必将最大限度地争取自身利益的现象;加之在校生涉世不深,工作技能、工作经验相对欠缺,没有足够的信心,对金钱尚没有是适当的“入不敷出”意识。甘于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校外勤工岗位的形式主要包括家教、发送传单、品牌促销、商品导购、家政服务和餐饮服务等。

优点:校外勤工工作场所与毕业后的职场环境相似,在校生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相关行业经验,学习职场技能,历练为人处事的能力,为日后的毕业就业奠定基础;兼职工作中遇到很多与自己文化水平相同的同龄人,大学生可以借此拓宽自己的交际面,为日后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积攒人脉;工作机会繁多,岗位数量较大,与社会真实接触,收获实用的工作技能和社会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准确定位将来的毕业就业。

缺点:由于在校生实际工作技能较弱,加之工作时间受限,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较少,工作成岗位层次较低,校外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时常都不到保证,薪酬不稳定,工作辛苦且缺少法律保障,权益受侵几率增大。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无相关保险及福利保障也是勤工助学中劳动关系不平等性的集中方面之一。

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报告

近些年,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物价上涨也同时导致学生在学校花费逐年递增,因此各类与经济相关问题的出现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巨大的就业压力促使选择勤工助学的在校学生人数增多。目前,不少大学生因缺少实用工作技能和职场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更早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进行兼职实践。以求更好地了解现实社会的就业需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无论是经济困难、还是非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为了丰富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砝码、争取自立,都将眼光投向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勤工助学工作。而作为独立教学机构的高校,由于校外工作环境复杂,其在某些方面权力的局限性,大多并不专门设置部门对校外勤工助学进行管理,往往学生个人组织的勤工活动占校外勤工的大多数。

二.大学生易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按理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然而,在校外勤工助学时,却常常身陷囹圄。同时,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当代大学生自身对于自己在勤工助学中易受侵害这一点也认识得比较清楚。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存在不平等的劳动关系的人数就占了总体的71.43%。

关于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报告

这究竟是为何呢?经过本人与调研小组成员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以及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原因:

1.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勤工助学者与用人单位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

大学生加入勤工助学的行列,不仅要面对同一群体的竞争,还要面对其他群体的竞争。由于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很大。但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技术和技能也不尽如人意,工作时间也受到学业的限制,优势不明显。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雇主的时候缺乏讨价还价的资本,不能与雇主进行平等谈判,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与用人单位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使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雇主的各种条件,包括不签订劳动合同。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根据原劳动部1995年出台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第十二条“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的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高校大学生未被纳入到劳动法所调整的范围。因此在校大学生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67.86%的大学生认为勤工助学中劳动关系不平等性集中方面之一就在于大学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模糊;50%的大学生认为用工性质界定不明也是导致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因素之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维护主要依赖《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法律。事实上,《劳动合同法》中的保护对象多为签订正式合同的工作人员,《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也仅限于由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可见,侵权事件发生时,因为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而无法界定责任,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有力的法律武器。

3.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勤工助学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勤工助学实践中,极少出现侵权现象,但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校外勤工作活动之中,既缺乏学校的组织管理,又没有基本的《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的保障。没有法律的制约,他们被侵权之后无法向相关部门求得帮助。调查结果显示,有39.29%的大学生在受到侵权后会选择求助于学校勤工助学组织;其次,有32.14%的大学生会选择求助于劳动部门;28.57%的大学生会选择求助于老师、家人或朋友。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目的在于接触社会,增加社会阅历,并且有些学生对薪酬也不在意,结果显示,85.71%的大学生坚持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选择勤工助学。但在校外勤工助学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学生就会会意识到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当矛盾发生时,没有相关部门保护可寻。雇主推卸责任,学校为了维护学生的利益,又不得不充当调解员、警察、法官等各种牵强的角色。然而,有53.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对于大学生权益保障并不到位。高校教学计划中,法律知识的普及相较于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校外兼职、实习等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知识的缺失,大学生对外面的世界认知不够全面,对自身的权益、义务认识不够,维权意识薄弱。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勤工助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了解,仅有少部分人对此有所了解。因此,面对侵权时,大学生不能在法律维权的层面思考问题。当有侵权事情发生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用不恰当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三.结语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维护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的措施主要集中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增强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勤工助学信息平台建设。然而,在短期内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大学生自身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维权观。总的来看,对于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维护还较长的一段路要。

【参考文献】

[1] 乔燕.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保护初探[J].新西部.2016(14)

[2] 杨一清,林斯丰.浅谈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权益保护[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3] 徐志强.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的法律性质辨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