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论文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一、华为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2002年,华为的销售额为220亿元人民币,目前有员工22000多人。截止2009年,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三大设备商,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1. 华为的招聘之道——招聘七大原则

深圳华为十分注重企业人才的招聘,在招聘过程中,秉承七大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论文

2. 薪酬制度

华为作为中国一家最具影响力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在企业员工的薪酬制度上,采用五种模式:

1)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人高我高,我低我亦高;

2)动态分配制。根据企业内外部的人力价格水平和员工的职、能、绩效以及长期发展潜力建立的一种崭新的薪酬体系。它不仅关注到企业薪酬水平的对外竞争力,也关注内部薪酬的合理性和激励性;不仅注重薪酬对绩效的牵引,还注重薪酬对员工能力的牵引 。

3)全员持股。华为的内部股制度对吸引人才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过去华为一种“1+1+1”的说法,即员工的收入中,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收入比例是相当的。而其中股票是当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来进行派发。一般是用员工的年度奖金来购买。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还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会贷款给员工。而员工也是很乐意于这种贷款。因为,分红的比例历年以来都保持在70%的高位。员工持股既是一种薪酬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容易形成上下一心的企业风貌。

4)体贴的福利待遇。劳动法以内的五险一金,还有节假日奖励,以及婚庆礼包。

5)高奖金制度

3.激励体系

华为的激励体系是正激励和负激励的有机结合,有效约束,实现内部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提高执行力。

正激励:基于对员工的肯定、承认、赞扬、奖赏、信任等。 华为的正激励表现于满足员工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

负激励:当组织成员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目标或社会需要时,组织将给予惩罚或批评,使之减弱和消退,从而来抑制这种行为。

1)分而治之的岗位管理:实现岗位工作的有效划分和默契配合,同时又实现岗位职能的稳定实现。

2)推行绩效导向制度:按员工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作出的其他贡献进行考评,以结果看成效。

3)干部末位淘汰制度:淘汰的在单位名次排序中末尾的人员,可以给工作成绩不佳的人一个警告,促使每个员工认真工作 。

有效约束,实现内部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提高执行力。

4.知识型员工管理

知识型员工管理——内部创业,让员工做老板

当留住优秀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被社会充分认识并愈来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内容的时候,许多企业的老总和人事部门经理,无时无刻不在为如何留住人才而殚精竭虑。于是,薪酬水平越提越高,福利待遇越搞越好。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生活需求,已成为招徕和留住人才的唯一法宝。 然而,据笔者了解,就是在被人们公认为高薪酬、高福利待遇的金融、信息、汽车行业,员工跳槽、人才流失现象并非罕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企业内部创业机制,用事业来满足优秀员工成就感,并以此吸引人才的新模式出现了。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以内部创业方式社会化,通过提供一些资源给公司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走出去创办企业。广州市鼎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华为内部创业公司,他们承担华为公司湖南、江西市场及广东市场近1/3的工程安装调试工作。这样的公司的存在为华为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减少了市场运作成本,双方获利。而用友软件公司,则通过内部创业中的分公司制度,将总部的优秀人才遣往全国各地,建立各地分公司,配备 相关资源,给其更大的施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从而留住优秀员工。  

内部创业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具有创业愿望和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支持下,由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激励形式。建立企业内部创业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企业拿自己的资源来成全他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凭借制度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老板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  

所以,建立企业内部创业体系,解决的不光是优秀员工更高层次的欲望,企业更能通过这些内部创业企业看到自身组织的毛病,反思自己,并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变革之路。也正是由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的战略,企业才会有继续生存的价值。  

5.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进入华为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华为的培训。华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在深圳,华为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华为的所有员工都要经过培训,并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华为也又自己的网上学校,通过这个虚拟的学校华为可以在线为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华为人进行培训。

1)全员导师制度:华为对调整到新工作岗位的“老员工”,不管资历多长、级别多高,在进入新的岗位后,公司都要安排导师。所有的员工都需要导师的具体指导,通过“导师制”实现“一帮一,一对红”

2)非核心培训:将企业的非核心内容的培训外包到赚我们的培训机构。外包使培训与开发活动实现了以更低的费用、更好的管理、更佳的成本效益进行,并且责任更清晰。

3)全员低重心培训:华为的培训体系基本涵盖了企业培训的所有内容,新员工培训系统、技术培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营销培训系统、专业培训系统、生产培训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依存。争取每个员工系统化、个性化的培训。

4)富有挑战性轮岗制度:让职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职工的适应性和开发职工多种能力、提高换位思考意识、进行在职训练、培养员工管理能力的目的。

6.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突破,在华为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扮演着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角色。

1)华为“骂”文化

骂,是一种警示、训戒,是一种宣泄,也许还是一种激励,也是负激励的一种。

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还有一次,前几年,华为有一位新员工刚到公司没几天,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论述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2)华为的狼性文化

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三是集体合作和团体奋斗的意识。”

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体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狼性血脉已经渗透华为员工的每个细胞,流入了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

 华为人,是一群眼睛泛着绿光的狼。他们疯狂掠夺人才,打造成一支巨大而高素质的战斗团队;他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结起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头狼任正非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电信大佬,他的身上有着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等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

3)垫子文化

华为用垫子文化告诉每一个华为员工,只有加班起班,耐得住板凳磨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就。这种垫子文化说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为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坚守这种文化,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他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三、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 .人才流动的加剧,国际化人才的管理。公司所需人才的选择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国际,而国内人才选择公司的范围也同样扩展,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更加复杂。

2. 自由主义和价值多元化。在当今这个知识普及化的时代里,知识不再是知识

分子的垄断品。社会成员的学历普遍提高,企业内高学历的员工并不喜欢“当徒弟”。传统的由师傅“手把手教”的方式不再受到欢迎,年轻的一代更喜欢具有一定风险的自我成长方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个人成就被组织认可,而组织的承认有助于他们更进一步大胆创新,创造更为出色的个人业绩。 个人主义也导致价值观多元化。过去可能相隔30年的人还具有相同的思想,而现在相隔不足5年的员工其思想也大不相同了。没有什么观念可以称为是权威的或统一的。就是相同年龄的人,其需求也千差万别,思想五花八门,价值观格格不入。 所有这些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将着重体现在员工培训和激励上面。比如拒绝“样板”意味着如何培养员工的创造力是一个重要课题;价值观多元化意味着教育和培训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方法。传统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政策、法律的理解,现在,企业也许更应重视员工解决问题、集体活动、交涉联系、领导指挥等能力和主动精神的培养。自由主义和价值多元化也意味着,为了对每一个个体进行最大的激励,管理者有必要进行灵活的考虑和处理。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对于一个有两个孩子且靠全日制工作维持生活的母亲,激励她工作的动力,与一个单身且从事兼职工作的年轻人和为了补充养老金而工作的老员工是完全不同的。

3.高薪酬带来的高成本。随着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利润率的普遍下降,使华为不可能继续在业内维持远远高出竞争对手的薪资水平。

四、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1.人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必须在不违背公司整体利益的原则下去适应员工作为个体的某些个性特征,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提供更友好的接触面

2.人才开发,注重员工能力知识的培养,培训留才,减少员工流失成本。

3.国际化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边界几乎已经不再存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人才流动开始呈现国际化的态势人才国际化,重在能力和素质的国际化。

4.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竞争优势。

 

第二篇: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谁就赢得了竞争优势。本文以海尔公司为例,并依据人力资源特征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结构、员工素质、可持续性、领导素质

一、引 言

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根据调查: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二、海尔成功的管理模式    

(一)OEC管理法。“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OEC管理法中的“一核心”、“三原则”、“四阶段”。一个核心: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根据变化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这儿有个案例: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分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海尔人的素质。因为这张所谓“日清卡”,使他们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员工身上,每个零部件都有一个责任人,要使产品保质保量,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尤其关键。有专家认为,OEC管理对任何企业都适合,但要坚持做才行,要有几百次、成千上万次重复做同一件事的韧性和恒心,企业中每个人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很多企业要求的管理目标和人员素质的差距一直解决不好,什么原因?我们分析认为,要把一般员工的素质提高起来,管理人员要天天下功夫去做这件事才行,不是出了事或有了危机感便狠抓一阵,后又不了了之,这件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再回头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拿来就用的,很多企业反映“海尔的管理模式到我们企业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员工受不了如此严格的管理”。其实,海尔实行OEC管理是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的,不同的管理制度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另有资深专家认为,之所以有的企业坚持不下来,是因为执行OEC太困难,太累。相对而言,与敌人(对手)斗争很容易,但和自己斗争特别是和自己顽固的思想斗争则是非常枯燥非常累的,更何况还得坚持。这是一场自我挑战、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二)领导素质及人力资源赛马机制。竞争上岗选人才,“赛马场上挑骏马”,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他们的干部每年都有调整,都有人上来,有人下去。在这里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其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发现人才的机制,这个人才机制自身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人才,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老板具有敏锐的发掘能力更为重要。 

  分析:将来企业成败靠的是人才,谁有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光明白这个道理没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海尔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素质要求有:1、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一堆事里你能找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找出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3、树立“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弱可以转强,小可以转大,领导人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就有了目标,就可以永远前进。 

  海尔确立的文化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围绕这一主题,海尔确定的管理战略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确定的生产战略是:唯一和第一;确定的质量战略是: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确定的销售战略是: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确定的市场战略是: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这一系列文化战略目标,组成了严密的海尔文化网络,体现了海尔的整体文化战略布局。 

三、结束语

  海尔不断兼并和成立一些新的企业,都是按照海尔的这套管理模式做的,这其中就要求企业高管层要有“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不断和自己较劲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大部分企业显然缺乏这样一种顽强的持之以恒的耐力。企业靠得是一套良好的机制来管理自身。海尔能够把文化和制度紧密结合,文化层面的东西只会占到30%,而更重要的执行制度的落实要占到60%到70%。有些企业的市场观念也很新,但是就是落不到实处去。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学习海尔,关键是要学习海尔的管理思路,而不是学习海尔的具体做法。因为管理是使理念变成行为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打造与磨炼,结合本企业实情进行必要的扬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