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方案

关于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提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因为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农村垃圾处理难。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村容整洁。农村垃圾处理该如何推进呢?

【现状】

从20xx年9月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农村普遍推行了“三清三改”,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在一些比较边远的村庄,还是能看到垃圾乱堆乱放、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山坡上、马路边、小河边,不时能看到塑料袋、化肥袋、农药瓶等“白色垃圾”。

农村垃圾种类多

农村垃圾过去一般是人畜粪便、菜叶、破旧衣物等,这些垃圾很容易处理。但现在社会发展了,垃圾种类越来越多,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农药瓶、肥料袋、塑料袋、废电池、农用地膜等,这些新垃圾很难分解。

缺乏垃圾处理设施

村民其实也认识到了乱倒垃圾的危害,但是村里既没有垃圾桶,也没有设置垃圾池,垃圾无法集中堆放,只好随意乱倒。而且由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条件普遍较为薄弱,不能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垃圾进行清运处理。农村一般离县城的垃圾处理场比较远,清运成本偏高,村里又拿不出钱来处理,只好把垃圾埋在山上。

环保意识亟待增强

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等;有的人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有的人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

【危害】

由于农村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已对农村造成较大危害:

占用和损伤地表

目前,由于处理水平落后,农村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如地膜、塑料袋等,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30%,严重危害着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1

危害农民健康

人们随意将垃圾倒进河里,导致河水污染严重。许多村民都说,过去河里的水能喝,现在用来洗衣洗菜都要小心了。而且农村随意焚烧垃圾、稻杆等,对空气污染也较为严重。

由于农村垃圾大多是露天堆放,导致蚊蝇滋生,老鼠猖獗。农村医疗垃圾,常常是往偏僻地方一倒了之,导致许多小孩把废弃的针头、针管等捡来当玩具,极易发生病原体传染事件。

【探因】

投入受到经济条件制约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制约了对垃圾治理的投入,当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建设专门的垃圾池、垃圾处理场所,也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队伍。

目前,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对于分散的小城镇,如果将各个小城镇的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可能要增加几倍的成本,而且一个县城建设一个中型的垃圾填埋厂至少需要几千万元的资金,垃圾焚烧厂则至少投资在1亿元左右,地方财力很难承受。如果分散处理,则又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其中最担心的就是简易填埋后会产生渗滤液,而技术不过关的焚烧则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恶英(毒性较大的化合物)。

在城市垃圾治理上,可以推行处罚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但在农村,推行处罚措施难度很大,只能加强引导。

【出路】

农村垃圾治理难度较大,单凭政府一方面的推动显然不够,但仅凭农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现实,因此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列出专项资金建设垃圾池、垃圾车、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设备等,统筹建设收集、储运、运输、处置设施。

让农民掌握处理方法

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分类处理垃圾,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各类方法。

要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的形式,建立起 2

业余的“农村环卫队”,经费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村集体经济出一点,二是村民自己筹一点,形成“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将垃圾处理产业化

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农村垃圾与城市垃圾相比,在种类上有所不同,那就是易于腐化分解的较多。因此要鼓励农民多建沼气池,将易腐化分解的垃圾投入沼气池。同时要多推广一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

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污染治理领域,同时政府要让治污企业“能挣钱”,一是要出台垃圾收费方案,由农民承担一部分污染治理费用;二是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政府要“花钱买环境”。

一年2元钱 轻松治垃圾

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

例如,有的村提出了“村民自我分类、政府打好基础、聘请专门人员、统一清运处理”。

村民自我分类,即该村对各家各户进行宣传,教会农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方法,每家每户都自备两个垃圾桶,一个装易腐烂可分解的,一个装不易分解的。易腐烂可分解的就由农民自行倒入沼气池,不易分解的就倒入村里的垃圾池进行集中清运。

政府打好基础,即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由镇政府投入资金,在村里集中建了两个垃圾池,购买了专门的清运设备。

聘请专门人员,即采取村集体出一点,村民集一点的办法,该村村民每人只需一年出2元钱,聘请了村里两名贫困户,专门负责对村内环境进行清扫和垃圾的清运。这样,既有了专人进行垃圾清扫,贫困户又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统一清运处理,即镇政府购买了两台垃圾清运车,定期到各村巡回清运垃圾,然后集中进行处理。

综合各方面的经验,对于改善农村垃圾处理,我们大致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网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引导个人或企业投资,对农村垃圾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通过个人或企业投资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用于建立垃圾收集站(点)、运输车辆的购买与养护。通过向农民收取卫生费、政府补贴维持、加快农村垃圾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垃圾收集、处理正常有序运转。

3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村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健全村容保洁、垃圾日常处理、清运和管理等制度,保证垃圾处理有章可循,全程控制,长效治理。

(三)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提高村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实现村容整洁。

(四)加大对农村新能源的利用补贴。扩大农村沼气池、气化炉建设规模,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等有机物;加大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为农村提供能源支持,减少垃圾量。

(五)坚持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实行垃圾处理低门槛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有实力和潜力的个人和企业投入城乡垃圾开发市场。

(六)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通过收取固体废物处理税、资源过度使用税、碳排放税等,促使生产企业合理包装。探索研究并制定农产品垃圾有偿处理办法,引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及堆肥化处理,促使垃圾总量减少。

4

 

第二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构建方案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构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为任务,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运转机制为核心,扎实开展我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打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环保先进乡镇和环境优美乡镇。

二、工作目标

以垃圾收集池、收集站、中转站建设和垃圾清运设施配备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体系;以村镇垃圾清运和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组织体系;以规范垃圾清运工作和队伍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区农村垃圾处理制度体系;以广泛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

集处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村民自我保洁和公共环境保洁意识。

三、建设范围

我区所属各乡镇和辖村街道办事处的所有村组和农户。

四、建设模式

(一)总体模式。按“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集中处理或“户分类减量、村分类利用、少量镇中转填埋”的分散处置模式处理,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以村为单位,农民为主体,区负责统筹安排,镇负责具体实施,村组负责一线操作。

(二)垃圾分类。垃圾实行源头分类,主要分为灰土、可堆肥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五大类。灰土垃圾主要包括炉灰、扫地(院)土、拆房(墙)土等,可用来生产砌块砖、填坑、修路平地等,由农户或村处理。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各类坚果皮屑、废旧木屑、不能成为材料的树枝、树杈等,由农民自己在沤肥窖或沼气池处置。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纸类、废旧织物、废旧橡胶、废旧玻璃等,由保洁员按市价收购再由镇废品收购站统一处置。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各种废旧灯管、灯泡、电池、农药瓶、油漆桶以及卫生网点的医疗垃圾等,由保洁员收集,集中贮存,再由街道、乡镇集中送到有分解、处理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处理。其它垃圾由保洁员收集到村级垃圾收集站再运至镇垃圾中转站统一由环卫部门处理。

(三)设施建设。原则上每户配置1个垃圾桶(池)和1个沤肥窖,集镇中心和村镇主干马路按每100米配置1个垃圾桶(池),连住户垃圾桶(池)可合建。垃圾桶(池)的制作按式样统一、物美价廉的要求,分镇统一设计定制,实行分类收集。原则上每村建1个村垃圾收集站,配建1个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含灰土垃圾存放站、可回收垃圾存放站、可堆肥垃圾处理站、有害垃圾贮

存站)。每镇建1-2个垃圾中转站,配建1个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含镇级有害垃圾贮存站)。

(四)队伍建设。各村应结合当地实际,配足保洁员,组织建立保洁员队伍,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从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户中优先招聘。保洁员的主要任务:一是负责清扫村内公共场所和收集农户分类的非有机垃圾;二是负责督促农户及时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三是负责村庄内环卫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原则上每村成立3-4人的保洁员队伍,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车、垃圾分拣钳、垃圾铲、扫帚;每镇配置3-5辆分类垃圾运输车辆。

五、主要任务

(一)集中清理遗留垃圾。街道、乡镇要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在广泛动员、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学校、村组干部和当地群众对农户房前屋后、村庄周围、乡村道路沿线及河流沿岸的陈年垃圾在三月底前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并将清理的垃圾归集,统一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解决遗留垃圾问题,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以后每季度组织一次卫生大扫除行动。

(二)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相关街道、乡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桶(池),实行分类收集。建立健全户垃圾桶(池)、村垃圾收集站、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形成全面覆盖镇村组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

(三)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组织体系。相关街道、乡镇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设立镇、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辖区环境卫生日常运行管理具体落实工作,承担安全生产责任;负责建立镇、村级保洁员队伍,制定相关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制度体系。要建立和落实好环卫清扫保洁机制,引导自然村实事求是地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村组细分农户卫生责任区,与农户签定“门前三包”责任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对农户进行奖惩,调动农民长期参与积极性,促进保洁工作常态化。各相关街道、乡镇应制定保洁员规范管理制度,统一配备服装、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岗前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统一上岗时间;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动态人事管理制度(一人一档);建立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的逐级绩效考评制度,制定考核细则,切实发挥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积极性。

(五)全面组织培训。要组织逐级开展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互帮互学的活动,总结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各村组织至少1次全员垃圾分类收集知识培训。

六、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4月中旬相关街道、乡镇要制订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运作模式和保障措施。

(二)宣传发动。4月中旬相关街道、乡镇要召开一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动员会,传达省、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工作。

(三)实施建设。4月底全面完成农村垃圾设施建设、保洁员队伍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

(四)全面验收。5月初完成各相关街道、乡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验收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工作小组,于新凡同志任政委,吴江同志任组长,张铁炎、苏春光同志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文明办、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农林水利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城管局、区环卫局、区爱卫办以及整治范围内的街道、乡、镇行政正职为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小组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监督。

区财政局负责筹集安排专项资金,核定垃圾拖运量,安排拖运经费;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卫生环保教育,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农村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活动;区农林水利局负责抓好沼气技术指导,推进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区卫生局负责对医疗垃圾处理进行指导;区环保局负责垃圾分类收集的指导,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配合做好全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区城管局、区环卫局负责指导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规划和垃圾中转站垃圾拖运。区爱卫办负责农村公共卫生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二)资金保障。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通过市级投入、争取先导区支持、区级配套解决,各级共安排每镇垃圾收集设施建设经费200万元,区财政先期垫付启动资金;每年安排各村(含街道、乡所辖村和四镇所辖社区居委会)垃圾收集运行经费3.6万元。

(三)责任考核机制。农村环境治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将项目实施分解到各责任主体。各级之间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落实到位、考核到位。工作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按月督查通报,年终统盘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在项目支持和资金安排上予以限制,并不予评优评先,降低考核等次,给予通报批评。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相关街道、乡镇要明确由行政正职具体负责,并抽调人员成立专门办公室。村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第一责任人,并成立组织机构具体抓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相关街道、乡镇要指导村民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方法,为村民统一印制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投放手册,主要包括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分类投放的时间地点、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方式、村规民约等信息,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宣传参与垃圾分类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村民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做到“勤俭节约、物尽其用”,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生活垃圾产生。

(三)确保专款专用。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保障下划资金和配套资金的专款专用、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设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经费。

(四)加强信息报送。建立层级信息管理和报送机制,街道、乡镇要快速、准确向工作小组报送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