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一.肝硬化

(1)二维

形态: 失常,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

包膜: 凹凸不平,锯齿状

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质,肝内密布短小粗线状高

回声,可见低回声和高回声结节

肝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僵直

门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

肝动脉:可代偿性增宽

继发性征象:脾大、脾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呈“双环征”;脐静脉等侧枝循环开放;腹水

2. 多普勒

门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可呈双向甚至反向的血流

肝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血流频谱类似门静脉

肝动脉:血流颜色明亮,流速增高

侧枝循环:脐静脉内呈现扭曲的血流

二.脂肪肝

形态:肝脏轻中度肿大,包膜光滑,下角圆钝

实质:回声弥漫性云雾状增多、细密,圆场回声明显衰减

肝静脉:变细,显示模糊不清晰

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彩色信号衰减较二维明显

三.原发性肝癌

1.二维

? 肝脏内实质性回声肿块

? 边界清或不清,部分病变周围出现“晕征” ( halo sign)

? 内部回声:低、等、高及混合型

? 弥漫型肝癌表现为肝内满布细小高回声结节,分布不均匀,难以分辨出肿块的

边界

? 巨块型肝癌病变内部可出现“结中结征”,中心可有坏死液化区

2. 多普勒

? CDFI: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

高,RI>0.70

? CEUS:(1)呈现“快进快出”

(2)动脉相迅速增强(由中心向周围);门脉相快速消退(轮廓清);实质相肿瘤回声低于周围已增强的正常肝组织。

3. 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

? 卫星结节:肝内转移征象

? 病变周围血管受挤压移位

?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

? 位于肝门部肿瘤压迫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

? 淋巴结转移可引起PV、AO或IVC旁等处腹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

牛眼征

环靶征

四.含液性病变

? 单纯性非寄生虫囊肿

? 先天性多囊肝

? 肝包虫

? 肝脓肿

? 外伤后肝血肿

? 淋巴管囊肿、皮样囊肿、囊腺瘤等

(一) 肝囊肿

1. 临床与病理

单发或多发,后者多见

发生机制不明确(HBD?)

生长缓慢,病程长,症状多不明显

2. 超声表现

(1)肝脏形态:

肝脏可无改变或相应增大;囊肿靠近浅表部位者,肝包膜可局限性隆起;巨大囊肿可致肝形态失常

(2)囊肿:

?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0.3-20cm不等,

? 囊壁:菲薄、光滑整齐,两侧壁出现“回声失落”,“侧壁声影” ? 内部回声:呈无回声,可有分隔

? 后方组织出现回声增强效应(增强内收)及侧后方声影

? 合并出血感染时,囊腔内见细小点状弱回声

(3)CDFI:

? 囊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分布

? 较大囊肿有时可见肝内正常动静脉血流靠近囊壁,或被囊肿挤压而移位

(二) 多囊肝

1. 临床与病理

先天性疾病,伴遗传倾向,可同时伴有肾、胰、附睾、卵巢、脾等多处囊性病变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病程长,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出现

2. 超声表现

肝脏不规则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光滑

肝内弥漫性分布许多大小不一、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囊壁薄、囊肿间隔较薄

后壁增强、侧壁声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囊腔内无血流信号

(三) 肝包虫病

1. 临床与病理

包虫囊肿 hydatid cyst: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单房型棘球蚴病

泡形包虫 alveola hydatid disease:多房型棘球绦虫或多房泡球绦虫虫卵感染所致多房型棘球蚴病

中间宿主——人、家畜

肠道————肝脏

? 内囊:厚1-3mm,内层为生发层,外层为角质层,可含子囊、孙囊,囊液含毒

蛋白,具有抗原性,致过敏反应

? 外囊:厚2-6cm

2. 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

? 肝脏形态:失常,囊性占位病变的肝叶包膜隆起,邻近器官受挤压,病灶附近

管道受压、走形失常,局部胆道梗阻

? 包虫囊肿:圆形或类圆形囊性占位,轮廓清晰;囊壁厚、回声较强,边缘整齐,

壁回声呈双层,囊壁可部分或全部钙化;囊腔内可见子囊,囊沙;

?

3. 并发症

囊孢破裂、感染

过敏反应

腹腔种植

胆道梗阻

(四) 肝脓肿

1. 临床与病理

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

? 症状体征:常以恶寒或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肝肿大与压痛 ?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阿米巴肝脓肿:多在阿米巴痢疾后1-3月发生,也可数年后

? 单发多见,多位于肝右叶

? 脓腔内充满褐色坏死组织及未完全坏死的肝组织、血管、胆管等,脓液稠厚

2. 超声声像图:两类肝脓肿在图像上不易区分

(1)二维 早期肝炎期:病变区回声增高,内部较均匀,境界欠清晰 脓肿形成期:分布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模糊不清晰,边缘回声仍高,或见小区域弱回声或无回声。临床症状明显 脓肿液化期:边缘回声高,类似囊肿,壁厚,囊腔内呈细小点状回声漂浮,或斑片状回声沉淀。临床症状最明显(高热、肝区疼痛、血常规异常) 恢复期:边缘回声更高,囊壁塌陷、变薄,内部回声显示不清晰

(2)CDFI 早期肝炎期:血流信号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多,流速增加 脓肿形成期:内部血流信号较正常肝组织增多

脓肿液化期:周围肝组织炎症反应区血流信号增加,内部血流信号减少 恢复期:内部无血流信号,周边几无变化

五.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hemangioma

肝腺瘤hepatic adenoma

肝囊腺瘤hepatic cystadenoma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一) 肝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

先天畸形,发生率0.4-7.5%

女>男 4:1~6:1

海绵状血管瘤 单发,生长缓慢

毛细血管瘤 较小,单发或多发,多见

3. 超声

(1) 二维

? 好发于肝静脉分支边缘,无包膜,周边无暗环

? 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不等

? 边界清晰,边缘锐利呈高回声,不规则,“浮雕征”“边缘开裂征”

? 内部回声:高回声,少部分呈低回声,或混合性,分布不均匀,呈“筛网状”、“虫蚀状”

(2) CDFI

大多数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少数可有点状血流信号;较大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

(3) 造影

超声造影增强CE:由边缘逐渐向中央部向心性回声增强

(二) 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NH

1. 临床与病理

多见于女性,20~50岁,多无症状

由正常肝细胞、胆管和枯否细胞组成的局灶增生

单发,右叶和尾叶多见

2. 超声

(1) 二维

圆形或类圆形或略呈分叶状,1-3cm多见,有菲薄包膜

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

内部回声为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分布欠均匀,中心部常有星状高回声斑点(疤痕)

(2) CDFI和CEUS

CDFI:可见中心部动脉血流向结节周边放射走行

CEUS:动脉相中心至周围轮辐状快速充盈,持续至门脉相和实质相

谈谈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

1.肝血管瘤

2.肝癌:原发性与转移性

3.肝脓肿

4.FNH

六.肝脏创伤

1.临床与病理

病因:外伤、医源性

类型:包膜下血肿、肝实质血肿、肝破裂

3. 超声

肝包膜:真性破裂、包膜下血肿

肝实质:损伤区回声 低-无-混合回声

腹腔积液(积血)

七.其他疾病

(一).肝静脉阻塞

——肝静脉流出道和(或)下腔静脉上段部分或完全梗阻所致的一组征候群:肝脾肿大、门静脉高压、腹水(常伴尾叶肿大)

病因:先天发育异常、高血凝状态致血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口服避孕药、肝内占位病变、创伤、血管腔外压迫;40-60%无明确病因

超声:

? 肝脏肿大,尤其是尾叶

? 肝静脉不易显示或显示不清、走行迂曲、节段性扩张

? 下腔静脉膈下段阻塞或狭窄

? 脾脏肿大

? 腹腔积液

? CDFI: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栓塞、彩色血流中断或狭窄

(二)淤血肝

声像图特点:肝脏普遍肿大,肝实质回声强度和结构基本正常。肝静脉增宽大于1.0cm

 

第二篇: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

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

胆囊壁厚:2~3mm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

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

脂餐一小时后收缩 ≥1/2

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其余未发现异常。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

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左右肝间条索状回声 正中裂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右肋缘下向右肩方向斜切,显示中肝静脉,右肝静脉,测量右后叶被摸至右前叶被摸最大距离。即为右肝斜径。

肝尾状叶的正常值其上下径不过6cm,左右径不过5.5cm,前后径不过2.5cm。

血吸虫病史,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实质内线状高回声分布,呈网格样.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门静脉先天变异

超声发现:肝脏大小形态基本正常,回声均质,未见占位,肝静脉走形及回流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0cm,入肝后明显增宽达2.0cm,未分出左右支,而自行分出数支细小分支直接供应肝左右叶,形态呈“工”字改变,血流速度正常。脾大。胆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的病变图像,属于声学物理的性质变化。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因此超声不能提示病理解剖学的诊断。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不能鉴别良、恶性,如弥漫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有些肝内小结节则难以区别为炎性或肿瘤。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肝脏介入性活检或其他检查。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提示的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饿饭年息后确定诊断。

[适应症]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2.膈下积液或脓肿。

3.肝内液性病变,如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及肝脓肿形成期。4.脂肪肝。

5.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6.肝内明显的血管异常,如淤血肝、门静脉异常病变、动脉瘤。

7.肝先天性异常。8.血吸虫性肝病。9.肝外伤出血。

[检查方法]

1.使用常规检查实时B型超声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观察肝血管血流状态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查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亦可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平静均匀呼吸,但测量肝肋下斜径与左叶的长度和厚度时,深呼吸后屏气。

3.检查肝脏大小、位置,常规观察以下4组切面

(1)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脏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但你、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2)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3)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4)剑突下横或半横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

疑肝、脾易位时,左侧肋间隙检测并与右侧比较,观察胆囊的位置,门静脉、总胆管与其分

支肝内走向及肝圆韧带,确认肝、脾位置。

4.显示肝血管。门静脉系统与肝动脉并行,由第一肝门进入肝实质,其主要分支在肝内走行;三支肝静脉由肝周边回流,至第二肝门进入下腔静脉。

5.检测门静脉系统、肝静脉及肝段&not;下腔静脉血流的方向、速度以及病灶部位的彩色血流。

6.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一般胆管与门静脉平行,多走行于门静脉之前,内径约为门静脉的1/3。

7.对肝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另需标记病变在肝脏的部位,相邻的血管或组织。

8.检测肝与毗邻脏器、周围组织的关系。

【检查内容】

1.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边角、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肝实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就后方增强或衰减。

4.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性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表面是否光滑,包膜与周围组织活动能否自如,有无粘连、形态失常、向外凸出或被临近脏器挤压、移位。

【注意事项】

1.正常肝脏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高矮胖瘦有关,影响因素较多。肝脏形态不规则,同一部位声束稍倾斜测值即有不同;吸气时肝左叶较长,厚度略小,呼气时则稍短而略厚;进餐后胃腔胀大向上推挤肝脏,门静脉系统回流增加管径增粗。故同一肝脏不同状态的测值可由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肥胖者壁厚者透声差,可用2.5MHz探头;肝硬化肝缩小向右上后移,结肠上移气体较多影响较大;可从右腋中线第5肋间开始向下检查。

3.肝脏超声分叶方法较多,可任选门静脉、肝静脉、8段或其他分叶方法。

4.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灰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要适宜。一般肝脏深、浅包膜亮度适中,肝实质回声细小均匀,血管纹理清楚,门静脉与肝静脉血流清晰,彩色充盈管腔内无溢出。

5.彩超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高性能彩超能显示病灶内微小血管(<1mm),中低档彩超难以显示。

肝囊肿超声检查

【适应症】

1.恶寒、高热、肝脏肿大、压痛及叩击痛。

2.原有胆囊、胆道结石及胆道蛔虫病史,出现恶寒、高热、黄疸者。

3.近期或既往有阿米巴肠炎,有不明原因脓血便病史。

4.既往有肝囊肿、肝包虫病;出现恶寒、肝区疼痛、肝脏肿大。

5.全身性感染性疾病、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外伤、大手术后、糖尿病患者。

【检查方法】

1.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法,凸阵或线阵探头,2.5~5MHz。

2.检测肝脏大小形态,寻找肝内异常病灶,特别肝右叶顶部近横膈部位。

3.肝实质内显示边缘不清的低回声区,胆管周围显示不规则的斑点状强回声,短期内2~3

天随访一次,至回声性质明确。

【检查内容】

1.肝脏肿大程度,形态正常、局部隆起,或全肝增大形态失常。

2.常见肝实质异常回声有以下几种:

(1)脓肿前期(早期):局限性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

(2)胆道感染的肝脓肿:沿胆道分布多发性粗大的点状或团状强回声,颇似多发性胆道结石的回声,极易误为胆道疾病。

(3)脓肿形成期:发病10天~1个月左右,脓腔内呈无回声液性暗区,多为圆形、椭圆形,脓腔壁回声较强,厚度为2~5mm,后壁及脓肿深部肝组织回声增强。

(4)肝脏多发性粟粒样小脓肿:呈弥漫性或散在多发性点状或斑片状回声,多无明确无回声区,应在短时间内多次超声随访。多个小脓肿液化、融合形成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后,经超声定位穿刺可抽出黏稠脓液。

(5)脓肿恢复期:穿刺排脓后,无回声区变小,散在的中小点状或斑片状回声,残腔内少量液体;最后残腔消失,遗留增强的中小点或纤维条索。

3.彩色多普勒检查脓肿病灶,其周围肝血管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脓液内则无此征象。

4.急性肝脓肿病灶回声较模糊,呈中小光点,分界不清。脓肿形成时,腔壁回声增强与周围肝组织易分辨。巨大肝脓肿,肝内血管可受压移位,周围脏器右肾、胆囊等可随肝脏肿大而移位。

5.慢性肝脓肿的脓腔壁回声强,厚可达3~8m,内膜面高低不等,可能有少许彩色血流;脓腔内回声与内容物有关,稀薄脓汁呈无回声,含有坏死组织时,液性暗区内有杂乱的斑点、絮状条索与团块、黏液脓液者近似低回声。

6.肝脓肿伴右胸积液,右后叶或巨大肝脓肿可伴有右胸膜腔渗出性积液,小量积液在右肋膈角,大量积液右胸腔见液性无回声。

【注意事项】

1.右前叶肝脓肿应与肝内异位胆囊伴泥沙样结石鉴别。

2.右叶顶部肝脓肿应与膈下脓肿、肺下积液及小量胸腔积液鉴别。

3.左叶肝脏脓肿应与胰腺假性囊肿鉴别。

肝静脉超声检查

适应症】

1.肝肿大。

2.TIPS术后。

3.移植肝。

4.心脏疾患。

5.布-加综合症。

【检查方法】

1.应用凸阵探头,2.5~5.0MHz,线阵探头亦可。取平卧位。

2.肋下斜切显示肝脏3支静脉及其注入下腔静脉处。

3.剑突下、右肋下及右肋间矢状切,分别显示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全程及其注入下腔静脉处。

4.如临床需要可行矢状切面显示下腔静脉长轴并追溯其进入右心房;剑突下区行连续性侧角横切,观察下腔静脉上段的内径及有无瓣膜、狭窄等异常。

5.有条件时或临床需要者可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中有无血流变窄、阻塞、中断或侧枝交通等。

【检查内容】

1.肝静脉扩张,显示肝静脉内径明显增宽,均可在10mm以上。由于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者,三支肝静脉明显扩张且在心动周期中的搏动幅度增大。右心衰竭也使三支肝静脉明显扩大,但心动周期中搏动变化较小。下腔静脉开口处膜样狭窄使三支肝静脉内径扩张,但心搏对内径变化的影响极小。

2.肝静脉血栓形成可在肝静脉一支、两支或三支中发现部分或整支内腔闭塞并伴弥漫性肝实质回声增强,常伴发腹水。应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设备以确定肝静脉内血流中断的确切证据。

3.重度肝硬化病例因肝静脉变细,二维超声常不能显示肝静脉部位及行径。必须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追踪其细而曲折的肝静脉。

4.肝静脉癌栓,常为细条状回声,往往占据部分管腔,形成部分性阻塞。在声像图上多可发现肝内原发性癌灶。肝静脉癌栓可进一步延伸至下腔静脉。

5.布-加综合症可显示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变窄或阻塞,肝静脉之间可形成交通,须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可明确诊断。

6.肝静脉瘤常位于肝静脉属支处,呈圆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其内部充满彩色血流信号,并与肝静脉相通,脉冲多普勒可显示静脉血流信号。

【注意事项】

1.对肝静脉有异常改变者,应根据临床需要观察与之相关的血管或脏器。

2.由于肝静脉及其属支的血流流速常较低,在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时,应将彩色血流条件调至最敏感状态,以尽量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肝硬化超声检查

【适应症】

1.曾有患肝炎、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病史者。

2.肝大、肝功能减退、黄疸、腹水。

3.脾脏大、脾脏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呕血、便血及腹水。

4.门静脉高压分流术、TIPS内引流后疗效观察。

【检查方法】

1.肝脏、胆囊、脾脏腹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

2.有条件者可采用彩色血流图检查肝内外门静脉系统、肝动脉、肝静脉与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相关血管。

3.分流术后二维彩超检查吻合口、TIPS通畅情况。

【检查内容】

1.中晚期肝硬化

(1)肝脏体积缩小,上、下径变短,厚度变薄,移向后上;左叶可代偿性增大。

(2)肝包膜回声增强、厚薄不均,肝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小结节状,或粗结节状,边缘角变钝或不规则。

(3)肝区回声呈弥漫性、粗颗粒样增强,伴纤维条索与结节,鹅卵石或地图样回声,深部回声降低。门静脉主干增粗,肝静脉变细或形态失常。

(4)脾脏增大程度常与肝硬化程度一致。

(5)胆囊壁增厚,或呈双层,其间为低回声或强回声,此为肝性胆囊病变所致。

(6)腹水少量者,液性暗区多在肝脏周围;大量者充盈全腹。

2.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流相对或绝对阻塞而淤滞,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出现脾脏大、脾脏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便血,腹水。需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肝内外血管与侧枝循环状况。

(1)具有肝硬化声象图表现,脾脏大显著,腹水明显。

(2)注意检查有无门静脉、脾静脉血栓或癌栓。

(3)肝静脉变细不均匀,纹理紊乱,扭曲,甚至闭塞。门静脉血流淤滞,肝内、外门静脉血管增粗。进肝血流减少,肝动脉代偿性增粗。门静脉高压可见门静脉赠宽,有双向血流;脐静脉从新开放;肝内静脉局部扩张;腹、胸壁曲张静脉;肝门区门静脉侧枝开放及胃左、右、肠系膜上静脉增粗等。

(4)脾脏大脾静脉扩张,由脾门伸入脾实质,呈树枝状分布,血流呈蓝色,增粗的脾动脉呈橘红色,与静脉伴行。

(5)腹水液性暗区在缩小的肝周围,衬托出肝表面的高低不平的各种结节。大量腹水者,肠管似海藻样漂浮其中。

【注意事项】

1.声像图对弥漫性结节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多发性小结节等不易区分。

2.侧枝循环出现的多少与病情轻重由一定关系。

3.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较多,如疑有心源性或者其他原因者应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包虫超声检查

肝包虫病即肝棘球蚴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肝脏所致的寄生虫病。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为单房性包虫囊肿;另一种多房性或泡状棘球绦虫感染为滤泡型肝棘球蚴病。

【适应症】

1.肝脏局部或全肝增大,无症状或有上腹部不适,隐痛。

2.有牧区生活史,或与犬、羊等畜生接触史。

3.肝外任何部位发现包虫病或包虫抗原皮内试验呈阳性反应。

【检查方法】

1.使用常规腹部超声仪,探头频谱2.5~5.0MHVz。

2.超声发现肝包虫病,扩大检查部位(胸、腹)有无异常囊性或囊实性混合性肿块。

【检查内容】

1.肝局限性彭出,或全肝肿大者。

2.肝包虫囊肿呈无回声液性暗区,病灶外肝脏回声正常,血管纹理清楚。大囊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典型者呈为“大囊套小囊”。小子囊、孙囊在大(母)囊内呈点状漂浮或蜂

窝状聚集。包虫囊显示为点状或成簇状的强回声沉积物,体位转动或探头加压时有移动现象。

3.囊壁多呈双层,外囊为纤维包膜,较光滑。内囊膜欠整齐,可不同程度分离,脱入液性囊腔,呈漂浮状。内囊膜破裂脱落,完全分离可皱摺卷曲在囊内。钙化的囊壁呈强回声,轻度钙化为点状或斑片状,重度钙化时呈厚型蛋壳状,切伴声影。

4.滤泡型肝棘球蚴病,多房囊腔之间有强回声,大、小囊壁回声均增强、增厚似为实质性回声。小囊周围填充强回声光团,坏死液化的病灶,边缘茅草,菜花样增强的回声似厚壁,内部为不规则液性暗区。

5.包虫囊肿继发性感染,形成脓肿河北坏死液化,呈不规则、强弱不等、杂乱的回声团块,可伴有钙化。

【注意事项】

1.单发性包虫囊肿无子囊要与孤立性肝囊肿鉴别;多发或含有子囊、孙囊型包虫病,要与多发性干囊肿及多囊肝鉴别。包虫囊肿继发性感染与肝脓肿超声不易鉴别。

2.滤泡型棘球蚴病或内部回声杂乱的包虫,要与肝癌或其他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如血管瘤、结核瘤、钙化灶等鉴别。

3.诊断时应结合流行区居住史,畜牧史、包虫皮试阳性等资料综合分析。

脂肪肝超声检查

【适应症】

1.肥胖。

2.高血脂。

3.嗜酒。

4.药物中毒。

5.肝区不适。

6.糖尿病。

7.代谢障碍。

8.化疗患者。

【检查方法】

1.超声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2.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3.探头置右肋间、右肋下及剑突下,声束由前向后显示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等断面。

4.具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者,应显示肝脏主要血管的分布及走向。

【检查内容】

1.测量肝脏径线了解有无明显肝肿大征象。

2.观察肝实质回声散射情况及肝内管道清晰度。

3.肝内回声弥漫性增强,增密,呈散射状,深部回声减低,管道显示模糊甚至消失,应为脂肪肝的表现。

4.肝内散射增强局限于某叶或局部,而其他肝组织回声正常应考虑局限性脂肪肝,包括局灶、段叶型及不均匀型。

5.如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则可显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甚至显示不清。

【注意事项】

1.由于脂肪肝衰减,可致后方结构显示不清,必要时应提示哪些部位不清以免病灶遗漏。

2.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如肝硬化、肝内占位病变,一旦发现,应及早予以提示。

3.局限性脂肪肝有时与肝内占位病变较难鉴别,可建议行其他检查或密切随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