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电法勘探校内实习

实习报告

组  别:   第三大组11小组

姓  名:       XXXXX

学  号:    201XXXXXXXX

              


实习一:大功率激电中梯

一、实验原理:

激发极化法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建立的直流(时间域)或交流(频率域)激电场的分布规律进行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

它是通过人工源向地下供电。在供电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地表两个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增大。在一段时间以后达到某一饱和值,断电后,测量电极之间仍然存在一个随时间减小的电位差,并在相当长时间后其电位差衰减趋于零。这种由激发极化效应产生的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附加电场的过程称为充放电过程。其特征是供电后,附加场时间由快到慢,最后达到饱和,断电后随时间衰减由快到慢,最后趋于零。在开始供电瞬间测量电极间产生一次场电位差,供电一段时间后,测量电极间还产生二次场,此时测量的为叠加场电位差,即总场电位差。一般情况下在断电后零秒是不可能观测到二次场电位差的,通常是观测断电后某一时刻的二次场电位差,从而达到找矿目的的。

激电中梯只需设一次供电导线和供电电极,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进行测量,且能同时用多台接收机同时在多条测线上进行观测。其工作效率高,扫描速度快而成为近年来电法工作中的主要方法,而且其极化率参数不受地形影响。

二、实验仪器及工作方法:

重庆奔腾仪器厂生产的WDJS—2接收机和WDFZ—2大功率发射机。

测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楼下草坪,在主剖面中间三分之一段、平行其的两条侧线上进行逐点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利用记录的数据与仪器导出数据按照如下公式进行相应计算:

三、成果图件:

后附有手绘图

实验二:高密度电阻率法

一、 实验原理:

基于电阻率法的原理,采用一次阵列布极方式,利用程控多路转换器和微机电位仪组合方式,实行不同装置类型和不同极距的断面或立体视电阻率测量,兼顾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法,达到断面或立体勘查到目的。

通常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的是三电位电极系,所谓的三电位电极系是将温纳

四极、偶极及微分装置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后构成的一种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测量时利用电极转换装置将每相邻的4根电极进行一次排列组合,从而可以在一个测点获得3 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通常将这三种排列称为α排列、β排列、γ排列,对应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装置系数。                     其中

                 其中

二、 工作装置:

测量系统有程控多路转换器、微机电位、供电电源、电极和连接导线 程控多路转换器、微机电位、供电电源、电极和连接导线。有60个电极,在一条测线上测两次再拼接。

测区:成都理工大学三省圆附近草坪,点距一米,装置α、β、γ进行测量,并保存相关数据。

三、 成果图件:

实习三:电阻率测深法

一、实验原理:

电阻率测深法是用来探测近水平层状介质的地下分布的医用分支电法。该方法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供电极距,使得探测深度由浅入深,探测垂直方向上的视电阻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电测深曲线来了解测点下沿垂向变化的地质情况。

电测深多采用对称四极排列,称为对称四极测深法。在AB极距小时,电流分布浅,视电阻率值曲线是绘在以AB/2和视电阻率值为坐标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当地下岩层界面平缓不超过时,应用电测深量板进行定量解释,推断各层的厚度、深度较为可靠。

二、工作装置:

1、我们选择的是对称四极装置。

2、极距的选择 在模数为6.25cm的对数纸上,取0.8-1.2cm长且使其均匀分布,相应的段长作为供电极距。不等比装置的测量极距MN与供电极距AB的比,一般保持在1/3-1/30的范围;等比装置的测量极距MN与供电极距AB的比,一般保持在1/3-1/10。

3、测区:成都理工大学精工实习场地背面草坪,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成果图件:

由记录的数据进行成图,视电阻率值曲线是绘在以AB/2和视电阻率值为坐标的双对数坐标纸上(三条电测深单支测深曲线);用所测得三个测深点在单对数纸上绘制电测深等值线断面图。

 

第二篇:成都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样版

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课 程 名 称:                   

201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