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高考四川卷考试

II.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物理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科意识、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2)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1)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2)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够独立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

20xx年四川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1

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3)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遵循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对物理知识模块的安排,以及《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中对物理课程的设置,结合四川省高中物理的教学实际,制定本部分内容。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等部分。包括“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物理选修3-1、 物理选修3-2、物理选修3-4”五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考试范围”。

Ⅰ.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

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四川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2

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四川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3

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四川高考

20xx年四川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5

 

第二篇:20xx年四川高考 生物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生物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胜利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A. Mg2+吸收 B. O2扩散 C. 光能转换 D. DNA复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和蛋白质相关的生理过程,因为的Mg2+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作为载体;光能的转换需要ATP合成酶,这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NA的复制当中需要用单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2.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 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受精作用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其中A选项中溶酶体的酶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选项中精子的能量来自于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所需能量来自于这两个地方;C选项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选项中受精卵由于细胞质都是来自于母方,所以母方的遗传物质多余父方来的遗传物质。

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 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D.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检测等方面的知识点。A选项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和澄清石灰水来检测产生的CO2的,这个在教材上是有明确说明的;B选项当中酒精遇到酸性重铬酸钾会从橙黄色变为灰绿色,所以正确;C选项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是一个自身对照,即其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为一个对照关系,所以不需要空白对照,所以C错误;D当中也是教材上对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一个具体要求。

4.在适宜温度和CO2大气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 光强大于 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 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改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部分光合作用的知识和生态系统的知识。A选项中对于光合作用来说只要是超过了光补偿点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说明在光强大于此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会有部分被放出到大气当中;B选项中由于光强是小于光饱和点,所以此时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就是光照强度;C选项中生产者产生的有机物的总能量是生产者产生的能量而不是生产者积累的能量;D选项中可以看出青冈所需要的光照都比较小,所以当林冠密集时光照都会很弱,所以比较有利于青冈的生长。

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双缩脲实际检测蛋白尿,需水域加热方可呈现紫色

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免疫的内容。A选项当中双缩脲检验蛋白是不需要水浴加热的;B选项中患者血浆蛋白减少确实可以出现组织水肿,但是是因为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流入组织液中造成的,而不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的;C选项中抗原是人体感染

的链球菌是外来的物质,而不是有细胞自己产生的;D当中抗原-抗体复合体是在体液免疫的过程,即是发生在内环境当中的,最后形成这种复合物后会被吞噬细胞给吞噬掉。

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改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 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表达过程当中的翻译相关的知识点。A选项当中基因突变之后mRNA增加了三个碱基序列,DNA则增加了三对碱基对,且对于DNA中嘌呤数是一定等于嘧啶数的,所以嘌呤核苷酸的比例不会增加;B选项当中转录时时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之间的配对,而不是核糖核苷酸之间的配对;C选项中由于插入了三个碱基序列,只会改变前后两个氨基酸的序列;D选项中在突变基因表达的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

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A. 随着蝗虫种群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概念。A选项当中可以直接看出来随着蝗虫种群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会减弱;B选项从图上看出蜥蜴离开石头越远其数目越少,可以推出其被天敌捕食的概率会加大从而导致其减少;C选项石头的远近是由于地形引起的变化是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由于草地上放置了适量的石头会让蜥蜴的数目增加,从而降低蝗虫的数目,让蝗虫不和人竞争植物,所以可以有利于能量流向人类。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8分)

第II卷共4题

8.(11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 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 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

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①胃泌素通过 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做了以下实验: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 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 。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 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 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 (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

(1)非特异性 专一

(2)①体液 负反馈 ②神经递质

(3)①神经-体液 ②确定步骤1当中达到相同胃液分泌时胃泌素分泌的剂量 ③体

④体液调节 大于

【解析】

(1)胃酸的杀菌是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内容,而第一道防线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起作用这个体现了酶三大特性当中的专一性。

(2)①胃泌素是一种激素,激素在体内都是通过体液运输的,这个也是激素调节的三大特点之一,而维持稳定状态的这种调节方式一定是负反馈调节;②从图中可以看出胃液的分泌除了可以通过胃泌素这种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来进行,而神经调节当中的信号物质自然就是神经递质了。

(3)从表中可以看出步骤1是一个对照组,步骤2是排除了胃液通过胃泌素刺激而产生这个激素部分的来源,只是有神经系统控制了,步骤3是确定体外的胃泌素也会对胃液的分泌达到和假饲一样效果的剂量,步骤4是通过只注射胃泌素而不假饲从而排除了神经系统的刺激,单纯说明了只是通过胃泌素的刺激是和神经-体液共同刺激的剂量不同,神经-体液共同刺激产生的效果大于单纯胃泌素体液调节刺激的,又大于只有神经调节产生的胃液的量。

9.(11分)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 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1)过程①需要同种 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 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 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需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 。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液中增加 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生根,原因是 。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形状,常用方法是 。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 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

(1)限制酶 选择

(2)含Bt基因的T-DNA片段 筛选转入了T-DNA的棉花细胞

(3)细胞分裂素 幼芽可以产生生长素

(4)在棉花植株上放棉铃虫,观察棉铃虫对棉花的食用情况 农药

【解析】

(1)从图中过程1来看是属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所以对质粒和目的基因进行切割一定是限制酶;我们要将转入的特定农杆菌筛选出来一定是用选择培养基,因为从培养基的用途上来说我们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本题是需要筛选,所以我们用选择培养基

(2)题干上括号内的内容明确告诉了只有T-DNA片段能够转到植物细胞内,而T-DNA片段包括了我们转入的Bt基因,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个混合饲养的目的是要让含Bt基因的T-DNA片段进入棉花细胞当中;又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哪些棉花细胞转入了这部分基因,所

以我们可以用抗性基因来检测转入了T-DNA片段的棉花。

(3)在植物激素当中要促进生根则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要高才能得到芽;而有些

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能长根,我们需要知道促进生根是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高才

行,而其可以自行长根是因为植物本身可以合成大量的生长素。

(4)检验抗虫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虫去检验其能否食用该种类的棉花,这种方式就不需

要使用农药来打虫。

10.(12分)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

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

图;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 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点含有14C的有机物是 ,

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

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

(4)综合两个实验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 (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照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

【答案】

(1)信息 极性运输

(2)因为加入了高浓度的IAA后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3)C3 ATP和[H] 增大

(4)大于 去顶后顶芽去除了顶端优势就不能产生高浓度的生长素来抑制侧芽生长,从而有利于侧芽的生长

【解析】

(1)激素不管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都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分子;植物激素运输的方式一般最常见的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而从顶芽向下的运输方式正好是极性运输的一种。

(2)由于在实验一中的III组加入了IAA,而二组没有加,高浓度的IAA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导致II组的侧芽高度明显大于III组。

(3)通过光合作用的反应图可以知道暗反应当中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C5把CO2固定生成2分子的C3,因为我们标记的是CO2,所以首先能检测到的有机物是C3;第二不是C3的还原,C3的还原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来进行的,最终生成了有机物(CH2O);从实验二的图可以看出b组有机物中14C的含量比较多,是因为其去了顶,导致顶芽不能生长而侧芽大量生长,而在生长过程当中需要植物运输大量的有机物提供能量。

(4)植物的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两重性,而侧芽对生长

素浓度比较敏感,只需要一点生长素就能够起到抑制作用,所以通过侧芽生长长度可以看出8 h时I组的IAA浓度大于III组;而从图中可以看出8 h时II组侧芽长度大于I组,说明II组侧芽的IAA浓度比I组要低,而II组和I组的区别是有没有去顶,说明去顶之后顶芽产生给侧芽的IAA浓度就减少了。

11.(14分)果蝇的黑身、灰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 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 ,这是 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________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会分离,才能形成可以配子。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

【答案】

(1)①灰身 性状分离 2/3 ②18% 下降 自然选择

(2)①X XrYBB 4

②6或8 1/32

【解析】

(1)①从实验一的不同性状杂交而得到的F1只有灰身来看,灰身一定是显性,而且从F2由于出现既有灰身又有黑身这种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且比例为3:1来看,本题是一对杂合基因杂交的结果,即Aa×Aa,其中得到的AA:Aa:aa=1:2:1,其中灰身的AA和Aa共占3份,杂合子为Aa,占2份,所以在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

②通过题干所给的条件可以算出黑身bb的基因型频率为1%,而题干告诉了这种比例是随机交配的结果,即符合哈代-温伯格p2+2pq+q2的结果,我们令bb为q2,则可以计算出b的基因频率为10%,B为90%,那么Bb就是2pq,则为18%;若是将该群体置于黑色环境当中会由于天敌等原因的自然选择导致黑身的果蝇不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其基因频率上升而灰身的则下降。

(2)①我们从雌雄比例不同可以看出R和r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已知R、r对果蝇体色有影响却不知道是具体的R还是r。由题干可知F2中的雌果蝇中没有深黑色,而F2中雌

果蝇一定都是XRX-的基因型,所以R与体色的深度无关,而是r引起的,所以可以推出丙的基因型是XRXRbb,丁是XrYBB;F1代的基因型是BbXRXr和BbXRY,其杂交可以产生BBXRY,BbXRY,BBXrY和BbXrY这4中配子。

②从题干所知其一对基因变成了连锁的情况,而果蝇共有2n=8条染色体,所以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的过程当中,一半是正常的情况共有4条染色体,另一半由于两条染色体连在一起,所以只有3条,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姐妹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要加倍,所以分别是8条和6条;由于是用该果蝇重复的实验二,可以推出F1当中的果蝇基因型是BbXRXr、BXrRBbXRY和R4中情况,则F1的雌果蝇中有BbXRXr和BXrRBXrRBXr和R1:1配子,而BbXRXr可以产生BXR、bXR、BXr和bXr4种1:1:1:1配子,又因为BbXRXr和BXrR1:1的关系,即BXrbXR产生的只有BXr和bXR两种配子是2:2,那么BXR、bXR、BXr和bXr的比例关系为1:3:3:1,同理可以得到雄果蝇的配子,又由于是问题产生的雄性果蝇,必然含Y,所以可以得到BY和bY的比例为3:1的关系,列表可得到:

1

3 3 1

20xx年四川高考生物

3 1 其中数字是其比例关系,可以看出F2中的雄果蝇中深黑身的基因型只有bbXrY一份,总数共有32份,所以比例是1/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