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历旅20xx 黄川峰 20xx02411107

换汤不换药——同源的文化底蕴

评《东南亚研究丛书——老挝佬族与中国壮族文化研究比

较》

历旅2013班 黄川峰 201302411107

前言:

在以前,当说起广西、云南与贵州等西南地区,人们在脑海里闪过的词就是:山旮旯,不毛之地,鸟都不拉屎的地方。而提及居住在那里的民族,就会有这样的认为:住在山洞里的山民,嗜血茹毛,素质底下,没有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明相差十万八千里不止,乃刁民也。因此人们害怕被贬或被流放于这些所谓南蛮之地。殊不知,这些南蛮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与骄傲,他们也拥有着并不比中原人落后的社会、经济、文化。他们在西部创造了骆越文化,在东部打造了东瓯文化。甚至把自己的血脉延续到了东南亚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个壮族人,我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与自豪。

有很多人,很多文献都想要揭示壮族与东南亚各个民族所存在的关系,或纵的关系,或横的关系。所谓的纵关系就是指有共同的祖先,然后从此繁衍分支而来,犹如子孙后代各自安家扎根,是属于直接产生的。而横关系就是说,他们的关系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一个演化的过程后,所形成的非直接的关系。再加上本人对壮族与周边民族的历史渊源素来存在有很大兴趣,故选择其中一部研究书籍,即黄兴球与

范宏贵等著的研究类书籍《东南亚研究丛书——老挝佬族中国壮族文化比较研究》进行详细阅读,主要从该书的结构安排、内容形式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并发表个人有限的见解。

【结构安排】

在黄兴球与范宏贵等著的研究类书籍《东南亚研究丛书 ——老挝佬族中国壮族文化比较研究》中,该书的结构安排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梳理,先从古代文献记载中进行老挝与中国的比较,例如地理位置的记载比较与民俗的记载比较,然后再从近现代的民间传说、习俗、信仰、语言、亲属关系与乡村结构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比较,最后再进行相似文化的总结,从而得出壮族与佬族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关系与他们的文化相似是中老关系的基础之一的结论。这样的结构安排体现出学术研究思路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即从时间发展与时空分布来证明其论据。

大体上,个人觉得该文体也主要沿袭总——分——总的较为老套的文体结构,但是这样也体现出较明朗清晰的写作思路,当然这也是写文体的最基本要求,如此才能让读者在看目录时就能对文体的结构目的一目了然。因此,我认为这是该书的优点之一。

【内容形式】

该书的内容涉及方面较广,体现出编者们对资料探索的多方面性和内容的权威性。而形式上大多以夹叙夹议的形式进行探讨。

在该文的第一章《老挝的民族与古代老挝》中,编者先把老挝的民族与古代老挝进行对照,主要运用到汉文史籍与越南汉文史籍。其中在第一节介绍老挝的地理位置与民族情况,包括与我国接壤的省市。在第二节介绍了汉文史籍中对老挝的历史发展记载情况。在第三节介绍了哀牢、盆蛮、老挝与南掌等老挝古代民族。在第四节就运用到了越南汉文史籍关于老挝的记载。那么中外文献的运用则体现了资料的丰富与论据的充分。

在第二章《云南的哀牢与老挝的哀牢辨析》中,编者运用正史书籍《后汉书》与地方志《华阳国志》中的故事记载相互比较佐证,又从哀牢人的语言与习俗进行分析,批判人们简单的从当今的某种发音与古代的语言的相似或者某种相识的习俗习惯而轻易确定他们之间存在的传承关系。当然其中也借用泰国学者琼赛等学者的观点,甚至使用到越南民间的关于老挝佬族的一些传说。在比较多个版本的关于老挝佬族的起源传说后,编者认为中国人信仰是龙,而老挝与泰国的主体民族信仰是蛇,大概是中国传说在老挝与泰国那边乡土化变成了蛇吧,这或许更有说服力吧。

该书的第三章写的是《老挝的原住居民》,该章节通过运用各个学者的研究与观点,其中有老挝政治家富米冯维希,老挝学者琼赛、法国地质学家ESaurin和JFromaget。还有通过挖掘文化遗址出土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生活用品化石、动物骨头化石及少部分不完整的人骨化石来佐证老挝古代居民的人种。然后把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老挝以及其毗邻的西双版纳的原有居民是讲孟—高棉语的人。

在第四章《壮语、佬语的语言比较》中,这里提到“语言上的相似或相同是我国壮族与老挝佬族有历史关联的最重要的证据。”因为在壮语与佬语中,它们不仅语法结构相同,而且各自的民族固有词汇也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外来词汇。编者指出,所谓民族固有词汇就是指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共同创造的语言词汇,包括土地山川、动植物等。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词只有一个音节,即单音节词。因此,壮族人与佬族人在交流的时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用长一点的或者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的信息就会交流不下去。因为语言来源于生活,因此这章节的内容涉及很多,包括了农业、手工业、医学术等内容。

在第五和第七章节中,分别讨论比较了壮族与佬族的民间故事与信仰“那珈”“厄”。在这里,编者选择整理比较了壮族的民间故事《娅歪》与佬族的民间故事《娅弯》,还有

两族关于“厄”的各种版本故事。作为一个壮族人,我也听说过这些故事,换句话来说是被这些故事吓大的,因此,我相信,《娅》跟《厄》的故事反映了壮族与佬族人民在共同时期所创造的共同文化,也反映了他们有相同的原始宗教和信仰,这也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文化底蕴。

在第六章节《壮族与佬族的丧葬仪式比较》中,编者先分析了壮族与佬族的概况,包括两个民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然后由此延伸两个民族的丧葬习俗。这样的内容安排是因为丧葬仪式跟这些宗教崇拜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两族人民都信仰万物有灵与祖先崇拜,他们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如不重视安葬则会让这些逝去的鬼魂扰乱现世人的生活。但是佬族人更倾向于佛祖崇拜。

在第八章节与第九章节分别做了壮族与佬族的亲属关

系比较与乡村社会结构比较,这里同样涉及到了亲属语言词汇的异同比较与相似度比较,还有各族的社会生产结构方式比较。

在最后一章即第十章节中,编者总结了前面列举的两族相似文化,其中有语言文化的相似、乡村结构的相似还有民间信仰的相似。因此在此升华了文化渊源与中老关系:即壮族与佬族文化相似是中老关系的基础之一,他们的同源关系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用它来密切两国关系,寻求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方式】

该书指出,做历史研究工作的方法要运用综合与分析的统筹坚固的方法把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进行梳理才能得到总结。在全书,编者在第一章简单概括提出观点,然后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深入分析两族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与相似度,然后在最后的章节总结概括全书观点。

注意到,由于壮族与佬族在不同的地区与时间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变化,各自发展了自己的文化,由此存在的共同相似性也不是很多。因此,本书大多使用了语言相识度的比较法,还有信仰比较法与故事传说比较法。在我看来,如此的研究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历史是发展的,我们只能试图在流传下来的语言、习俗中寻找它们相似的影子来证明两族同源的印迹。在语言与故事传说方面,壮族与佬族确实存在有很大的同源印迹,但是要知道,不仅在中国的各个民族,甚至在外国也都有各自不同版本的关于兄妹葫芦造人的故事,这难道也可以证明这些民族都是同源的吗?当然不是。

在编者的参考文献中,发现编者主要使用老挝与中国的文献,里面有许多专家等权威性的研究观点,但是在选择壮族村寨做比较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壮族黄村是否能代表所谓文化遗存保留得最完好最原始的一个代表呢?为什么不多多选择几个可以体现壮族文化的村寨来进行梳理比较而使之更据说服力呢??我觉得这是该书的一个缺陷。

总体上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其中运用各种理论证据来阐明该书观点,对于壮族与佬族关系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确实值得去阅读!

20xx年11月12日

 

第二篇:20xx秋期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一《教师人文读本》—作者 -刘念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请保留此标记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龋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

教师读书笔记二《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做一名理想的数学老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读书笔记三《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书笔记四——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笔记五——《学习的革命》珍妮特.沃斯

快速学习法的六个环节:

(1)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2)开动你的所有的感官。

(3)学会略读。略读是读书入门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能力之一。任何书籍,其中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实用的,也有无用的;有精彩的,也有乏味的。因此,在读书之始,通过略读对全书的概貌有一个了解,以便分清主次、难易。

(4)学会多问。

(5)学会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要仔细地阅读,有时是反复地阅读。

(6)要学会记忆和储存。首先,那就是如何对待记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忽视记忆的重要性。

读书笔记六——《学习的革命》珍妮特.沃斯

精彩句子摘抄

◆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

◆铭记在心: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现在创造未来。

◆也许学校不再像学校,也许我们将吧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

◆如果你想记住任何东西,你要做的一切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 ◆惟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

◆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通向未来的关键。

◆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德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惟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

缺乏光彩。

◆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

◆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些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

读书笔记七——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书笔记八——读《课堂亲近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

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

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

时候,我们又怎能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

都是一纸谎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