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调查报告

“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调查报告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上,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近代中国,沈老师给我们开展了实践课程,让我们从实践中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此次实践课程我们小组所选择的课题是:常州三杰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但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同时也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选择了对“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选定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然后确定了这个课题,其原因在于:

一、通过对瞿秋白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加强了我们对共 产 党早期组织和斗争过程的认识,以及加深了我们对于党的历史的认知。二、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常州,我们更有义务去认识在我们第二故乡上出生的伟人,而且有着更多优越的条件和资料让我们去全面的了解他,去探索他曾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对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三、经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我们自身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的一次锻炼。

其次,在确定课题后,我们马上讨论了我们的研究方案。对于这次的调查,我们先选择形式为:一、查阅书籍、上网搜索、收集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出宣传海报。三、问卷调查。四、参观故居。五、小组交流。接着进行分工,安排好每一个人的工作后,我们的研究正式展开了。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这一阶段是我们对瞿秋白的认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料、历史事实和前人所研究的文献综述,来辅助我们学习。我们参考了文献资料,如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回忆与随想》,还有张秋实所写的《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道路的探索》。在搜集资料后,大家进行了讨论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在最后的汇总中进行了思路的整理。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我们较为详细地了解了瞿秋白的生平,了解了他作为中国早期的领导人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及贡献,尤其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写的《多余的话》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极大震撼,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瞿秋白内心世界的独白,让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瞿秋白的一生是短暂的,小时候的瞿秋白是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优异。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中途辍学。幸运的是他从小就接受了维新主义和革命主义思想,喜欢阅读各种经典名著和各种先进思想家的刊物,再加上他家庭的贫困及他与贫

困劳动人民的接触更加刺激了他,使他关心时政问题,激起他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也为今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早期的生活中,瞿秋白养成了埋头于书斋的文弱气质和内向个性,但时代的需求、生活的逼迫和脑中先进思想的推动,让他终于在五四运动中爆发,走上街头,领导并参加了这次暴动。此次暴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判若两人,一反历来内向的性格,在超强度的体力支付和神经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忍住病肺吐血的痛苦,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 、组织、演讲??他发表了《不签字后之办法》,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之后他赴俄采访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向国内读者报道苏俄现状。他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苏联当时状况, 热情地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回来后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书籍,让中国读者见到了人类的曙光,从而激励无数有志之士向往俄国,信仰马克思主义,以苏维埃俄的今天为中国的明天,并为实现这一美好的未来而投身于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去。

后来他又主持了八七会议,这次全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成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瞿秋白以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水平和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从思想路线上指导了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成为中国革命文学事来的奠者和开拓者之一。

最终他没能逃开命运的安排,献身于革命,年仅36岁。回顾当时的场景,在19xx年6月,福建长洒罗汉岭下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常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 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寻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徽笔点头说:“此地很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第二阶段:出宣传海报。在这个阶段,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画出了一张海报,上面简单的介绍了瞿秋白,我们把它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同学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让他们去了解瞿秋白,看到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三阶段: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很明显显示出大家对瞿秋白同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地都不够深刻。但另外,从中也反映出,上一阶段我们做的海报宣传有了一定的作用,某同学看了我们出的海报之后表示很有宣传效果,做问卷时答题正确率也有明显提高。

第四阶段:参观故居。我们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感受了瞿秋白同志所居住的环境,我们看到了瞿秋白与他的妻子、友人的合照,看到了他相当多的文学作品。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他的第二位妻子是杨之华,瞿秋白曾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可见两人爱情之深。瞿秋白的友人莫过于鲁迅。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白曾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把瞿秋白看作知己,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联赠予。瞿秋白创作的杂文明白晓畅,与鲁迅的杂文合称“双璧”。

第五阶段:小组交流。经过系列的学习研究,我们终于把所有的结果汇总起来进行了交流,上文中并没有重点提到《多余的话》,我想在这里着重写它,在历史上这篇文章是有争议的,据了解曾经它是一篇禁文,也是瞿秋白被认定是叛徒的主要证据。但是,在我近阶段的了解阅读之后,在我看来《多余的话》它只是一个文学青年内心最真挚的独白,在死前最想吐露出的心声。也许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接下了将要承受的结局都想过了,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时的他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的文章,只想表达出最真实,最坦白的自己。他热爱文学,但天生文弱、随和,他一再的强调了他只是被逼着走向了革命的道路,连死也是被逼迫的。《多余的话》这是一篇性情文章,是一篇用生命写就的性情之作,从中我更多地是看到一种命运的悲剧,是时代造就个人的悲剧。这篇文章不能用党派阶级观点去看,只有用一个朋友的心态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独白。其中他表现出他对党派,对政治是抱着一种不能理解也不能完全投入的态度投身进去的。虽然他曾经装作理解,被迫理解,也许有的时候他也自以为理解了,但在生命结束前夕,他不愿意再自欺欺人了,他要用自己所挚爱的笔去除了政治的外衣。我想,这就是他所想表达的。

上述就是我们小组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后所认知的瞿秋白。经过这次的研究,我们感触很深,不仅仅是因为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我认为对于人物的研究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们探索的过程也如在经历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

的灵魂得到充实,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另外,包括我在内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写了一份关于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的论文,从那里您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感受。

二零一一年六月五日

 

第二篇:瞿秋白纪念馆实践报告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实践报告

实践目的: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爱国精神。

实践地点:瞿秋白纪念馆

实践人物: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纪念馆,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期间介绍入党的。我们常州人值得骄傲的三杰都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张太雷和瞿秋白关系不同一般,既是同乡、同志、同学友,又是“五四”运动的战友。他是告中国共 产 党早期重要的领导人,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他走向刑场时高唱着《国际歌》,在绿草坪上盘膝而坐,视死如归,凛然从容牺牲时年仅36岁。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激扬回荡,他为中国共 产 党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xx年,瞿秋白开始对黑暗现实不满,抨击时政,他陆续写了许多文章,激励当时的青少年要爱国。当他后来知道自己那些书籍被焚烧时,他站起身,举着紧握的右拳,愤慨地说:“书可以被烧掉,但是,革命的理想是烧不掉的!”

19xx年,他加入了中国共 产 党,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多次武装起义,成果显著。19xx年6月2日,敌人枪杀了年仅36岁的瞿秋白.他在死神面前毫不畏惧,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中国共 产 党万岁!”“中国革命万岁!” 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共 产 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

走进纪念馆,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铜像迎面而立,身穿西服,带着眼镜,手握书卷。栩栩如生。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旁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之路” ,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发自肺腑,动心又动情,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受过国名党的刑,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怀坦荡,意志坚决,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陈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进入黑漆大门的故居,门上方高悬着 “城西瞿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故居展示了瞿秋白的一家人当年的生活居住的场景。简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陈列,见证了瞿秋白的成长和这个知书达理家庭的付出。

瞿秋白就义前书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篇文章可能让一些人至今都困惑不解,甚至认为他是革命意志脆弱和消沉的表露。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散文、科普作家梁衡先生三次访瞿秋白故居,力求深入透视瞿秋白博大的内心世界,我十分欣慰他对瞿秋白深邃心灵的通晓,梁衡先生在文中说的好:“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了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到,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名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的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那么,瞿秋白为什么非要独白一番呢?梁衡先生思想的穿透力如此犀利,他在文中说得非常透彻:瞿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犀利的解剖刀,将定格的生命价值又推上了一层。作为领袖,人们希望瞿秋白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的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第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在看他对自己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

走出瞿秋白纪念馆,想起他的两句话“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故在“!在这觅度河畔、延陵路旁,五彩的春花春草,一起为这位伟大的英雄绽放着七彩斑斓,芳香四溢!

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瞿秋白同样是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

参观了纪念馆,我从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今年是中国共 产 党建党九十周年,作为当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此次能进行社会实践,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怀念老一辈革命家、优秀共 产 党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今朝,肩负起时代的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