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案

《桃花源记》导案

年级:八年级上 学科:语文 编号:

主备人:夏才兰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桃花源记》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熟练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难点:正确认识评价“世外桃源”这样的理想社会。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到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他从小就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浔阳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浔阳东临彭蠡湖(今郡阳湖),北面长江,南倚庐山,风景十分优美。尽管家境贫困,但那种生活毕竟是恬静而适意的。故乡的一草一木, 时时索绕心头,勾起甜蜜的回忆。早年的这种生活,对陶渊明日后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作过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官归隐,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2.写作背景

1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东晋,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

代。当时长江以北的土地,为异族侵占。北方各族上层统治者经常发动对南方的骚扰和进攻。而东晋王朝,则苟安江南,无所作为,且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当时的豪门世族,恣意侵占良田山泽和佃客奴仆,他们聚敛民脂,搜刮民膏;加之江南各地军阀互相攻伐残杀,而陶渊明的家乡江州浔阳,又正是地处三江之口的军事要冲,连年的征战,给这一地区造成了更为惨重的破坏。

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祸乱不已的年代之中。起初,他很有大济

苍生的抱负:“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其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其结局也只能是“有志不获骋”(同上其二)。

总之,理想与现实发生了矛盾,这一矛盾贯穿陶渊明的一生,这不仅表现在他

出仕与归隐的反复,也表现在他归隐之后内心的苦闷与愤懑。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秀散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3.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描写为主。本单元还有《核舟记》。

【预习导学】

1.读通课文:

①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 ②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③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④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2.读懂课文

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重点字词做好标记。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填空:《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名_________,字_________, _________朝_______(填地点)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诗人,别号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2.给加点字注音:

缤纷(bīn fēn)豁然(hu? )俨然 (yǎn) 阡陌(qiān m?) 黄发垂髫(tiáo) 怡然(yí) ........

便要还家(yāo) 间隔(jiàn) 为具言所闻(w?i) 邑人(yì) 此中人语云(yù) .....

不足为外人道(w?i) 及郡下(jù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问津(jīn) .....

2

3.解释下列词语:

黄发垂髫 阡陌交通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二、自主学习

1.有感情的、节奏合理的、大声的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一、二段。

3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3、4、5段,并用双色笔做好笔记。

4全文是按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预设:按时间先后顺序,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桃花源 —— 在桃花源做客 ——离开桃花源 —— 复寻桃花源迷路 (1 .2段) (3段 ) (4段) (5段)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历,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

三、交流展示

(一)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小组解决交流,实在不行的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

要求:起立迅速,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组长组安排发言次序并注意纪律。

(二)展示点评:

要求:在翻译文段时,先指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然后翻译整句,并为同学答疑解惑。

四、当堂检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翻译整句

(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奇、诧异。 .

(2)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

(3)林尽水源:尽头。 .

(4)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

(5)才通人:只,仅 .

(6)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8)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

3

3.解释一词多义的现象:

①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乃不知有汉:竟然 ..

②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

③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

④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

⑤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屋 ..

⑥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介词,替,给 足为外人道:介词,对,向 ...

⑦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处处志之:无实意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指这件事 ...

⑧鸡犬相闻:听到 闻之,欣然规往:听说 ..

4.指出下列古今词义不同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

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业 和邮电业的总称 ...

5.辨析古今词义不同: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无论......都

④不足为外人道:古义:不值得(不足挂齿,不足为奇仍用);今义:不够。

⑤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⑥.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今义:距离。

⑦咸来问讯:古义:询问消息;今义:问候。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陶渊明简洁而含蓄的语言。

【活动安排】:

一、自主学习:

1.找出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及人物言行等句子分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

(1)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安定、祥和、美好

(2) 找出描写桃花源人的句子,说说他们有哪些特点?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安居乐业、祥和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热情好客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热情好客、纯朴好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外界不满

2.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3.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陶渊明有没有暗示性的语言?

教师点拨:找出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句子和他离开桃花源后复寻不复得路的句子:

(1)发现桃花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十分隐蔽,不易发现

(2).离开桃花源后复寻不复得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虚构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老师提示: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

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当时处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人来说是最大的社会理想。

评价:

1.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不可能实现

3.社会发展不会退到小国寡民的阶段

点拨:桃花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无剥削压迫、平等自由、和平安居乐业 虚构不可实现

5

3.陶渊明的语言简洁而含蓄丰富,完成课后第三题,仔细体会作者行文时的不同省略笔法。(1小题做在书上,2、3小题思考)

(1)在括号里填入省略的成分:( 桃花源人 )见渔人, 乃大惊。( 桃花源人 )问( 渔人 )所从来, (渔人 )具答之。(桃花源人 )便要(渔人 )还家,( 桃花源人 )设酒杀鸡作食。——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在现代文中也如此。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着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今世是晋朝,秦朝之后还有汉朝,汉朝之后才是现在的晋朝。)——不正面详细叙述对话过程,用总叙的方式将其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预设:自己发现桃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状况,还会谈到他归途做的标记等)——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

二、合作交流: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小组交流,实在不行的在全班“展示”时提出来。

要求:起立交流,声音适度(以对方刚好能听清为宜),不说废话保持高效,组长主持发言次序并注意纪律。

三、展示点评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同义词并解释: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

便扶向路 .

(2)便扶向路 从前的,旧的 .

寻向所志 .

(3)具答之 .

此人一一为具 详细 .

2.其他重点或易错词:

①咸来问讯:都 ②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一说惊讶) ...

③及郡下:到了 ④ 诣太守: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

⑤欣然规往:计划⑥ 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

3.课文中衍生出了不少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找一找,有哪些?查查词典看现在是什么意思。

6

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4.用原文回答:

①体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突出桃花源人和平、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选作)你能发挥你的想象大胆的改写《桃花源记》吗?有兴趣的同学试一试,写好后老师给予面对面批改的机会。

五、教后反思:

7

 

第二篇:桃花源记,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