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反思

《黄山奇松》反思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在学习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欣赏各松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看书,看插图,并让学生将文字读短,甚至读到一个词。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颗?的迎(陪、送)客松。又对迎客松做了重点的品读,对 “饱经风霜”这个词做了重点的理解。在我介绍完迎客松的生长环境后,让学生想象迎客松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其次,通过迎客松姿态的描写来体会到迎客松的热情好客。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饱经风霜而充满生机的美好形象。迎客松的美好形象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水到渠成地道出人们对它评价高的原因所在了。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来反映出它们的奇特。多种形式的朗读,我大胆尝试:引导孩子当堂背诵本段。没想到,孩子很自然且流畅地背出了全段。让我惊喜,就连孩子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熟读成诵”吧。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

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随后,出示幻灯片,练习想象说话。丰富了课文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真切地体会到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班齐读情况不够理想,而我却让他们齐读的次数过多;感悟过迎客松后,可以放手让孩子自读自悟陪客松和送客松。由于我的不放心,导致了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甚是遗憾。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