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好问的故事

勤学好问的故事

哈代:“好问之人,一无所失。”

成功者都是普通人,唯一的差别在于他们比普通的人多做或少做了某些事情,于是他们成功了。

成功永远没有能不能的问题,成功只有一个考虑:要还是不要。

做事积极主动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中积极主动,我们就会创造优势;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我们就会充满精力;在创业中积极主动,我们就会处处占领先机;在为人处世中积极主动,我们就会处处走在前头。这种主动的意识不仅使大人物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也使平常人养成良好习惯、创造成功的人生。

所有成功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地具备事事主动的习惯。

有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次上学之前就教她一项诀窍,这项诀窍足以令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获益。

这个诀窍就是举手。心理学家在把女儿送到学校门口前告诉她在学校里要多举手,尤其在想上厕所时更要这样。

小女孩遵照父亲的叮咛,把勤于举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不只在内急时记得举手,老师提问时,她也总是第一个举手。不论老师所提的问题她是否了解、是否能答正确,她总是率先举手。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老师自然而然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后,当再提问题时,或者是女孩想发问时,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让她开口。在积极举动地熏陶下,她积累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优先。这一切令这位小女孩在学习的进度上、自我肯定的表现上,甚至成长的其他方面,都大大超越其他同学。

多多举手,正是那位心理学家教给女儿的学习利器。它所表达的就是成功者积极主动的态度。正是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这个女孩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积极进取、创造积极的人生,强调的都是主动意识。相反,一切自卑、畏缩不前和犹豫不决的行为,都只能导致人格的萎缩和为人处世的失败。

曾国藩与小偷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然而据说,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里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诵了好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呀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

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要比曾国藩聪明,但是他只能做贼,曾国藩却成为连毛泽东都钦佩的人。因为贼人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便会变得不知所终。

竭尽全力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戴尔·泰勒是美国西雅图一所著名教堂德高望重的牧师。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他向学校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泰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到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这“太空针”高塔高185米,登上高塔餐厅可以尽览西雅图的美景,另外,那里的甜点也是孩子们向往的美味,可以说那是孩子们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但是要想获得这个机会并非易事,因为圣经《马泰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又称“山上宝训”,是圣经中的著名篇章,有几万字的篇幅,而且不压韵,要背诵全文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个11岁的学生胸有成竹地坐在泰勒牧师面前,以孩子特有的童声背诵道:“耶酥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便来到他的面前,他便开始教导他们 说。。。。。。”他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下来,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竟成了深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真正的圣经信徒能背诵全文的也是少有的,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毅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

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

使自己成为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大学生,毕业后多次求职屡遭碰壁,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损伤,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来赏识他。痛苦绝望之下,终于有一天,他禁不住挫折,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当他欲行轻生的时候,恰巧有一位老人从附近经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经过十年寒窗,竟没有人欣赏并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他看了看,然后就随手扔在地上,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他说。

老人没发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个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手扔在地上,然后对他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

最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那你应该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吧。你应该知道,你现在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承认,那你首先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那个大学生蹙眉低首,一时无语。最终,这位老人既救了他的命,也救了他的心。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是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如果你要卓而不群,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如果你要卓然不群,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赵合句“上吊读书”

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赵合句,一生认真读书,参加工作后仍然努力学习。19xx年安庆地区科委请他讲课。那天晚上,他独自住在招待所。他想看书,可电灯悬挂得很高,看不清文字。于是他就把书桌搬到电灯底下,把靠凳放到桌子上,然后坐到凳上看书。他怕看累了打磕睡掉下来,就用绳子把自己捆在靠凳上。不久,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从门外经过,透过玻璃模糊地看到有人在“上吊”,便大声呼喊:“有人上吊了,快来人啦!”这就是赵合句“上吊读书”的故事。

1、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3到报道的日子,林肯来到报道处考试,当他来到报道处时,发现监场的人是他曾经得罪过的人,他带着沉重的考完。当他问起那件得罪过他的事时,那个人说:“有吗?我不记得了。”

2、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

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 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3、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4、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第二篇: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1.伽利略好奇善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2.(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xx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3.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5.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6.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