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务活多,阅读量少,父母在外打工多,对孩子管的少,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乡镇集市几乎没有什么书店报刊亭,大多数农村家庭除了课本之外其它藏书几乎都没有,更不用说订报纸杂志。因此,学生的作文素质、能力、质量都比较差,面对如此境况,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摆在我们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认为有一些有效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生作文,老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是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成长,在快乐作文中发展。

农村中学生,他们缺乏对外界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这也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应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农村的民风民俗、乡情乡貌,优美自然的山水风光,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乡村大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村作文素材。教师多启发教育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爱,才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亲手去做,去尝试,将整个身心融入到农村的大千世界之中。这种种优势,只要语文老师认真利用,就可以为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天地。比如教师命题,不只根据教材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虚拟一个题目,强制学生写作。因为这样的作文课只会扼杀学生的灵感,使他们厌恶写作文。而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生

活环境和特色,紧靠“农”字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能让学生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农村事物入手,或通过自己观察和向农民伯伯学习来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当然也就乐于写作了。

二、引导学生多读书

农村中学生没有课外书读,阅读面比较窄,知识不够丰富,语言苍白干瘪,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实际出发,要求他们平时或放假回家,要去借书借杂志报纸来看,到图书室借书看,组织学生每年订阅适量的报刊,开展“每人一本书,读遍所有书”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交流,叫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去做摘抄或到电子备课室上网查找,利用早自习或空余时间多背古文古诗,精美散文。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写作文就容易更快进入角色,少走弯路,提高作文质量。阅读在吸收,写作有倾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阅读,笔下才能生花。

作为语文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堂作文时间,给学生读一些优美精粹的时文美文,并给以精当的点评。也给他们推荐一些名篇名著,激励他们尽可能去阅读,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会作文,也学会做人。

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作文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能否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只有充分认识到并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作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具有较大的思维潜力,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文指导,让学生谈看法、炼主题、说写法,列提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开始写作文,学生怕说不好,怕写不好畏首畏脚,使思维语言运用能力不能得到发展,这就要让学生明白: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清楚自己思考的内容,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就是最美最好的语言,也就是真正的语言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主动性。提高作文水平光靠几节作文课,一学期写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写,自己想写、要写、认真写。作文教学课要引导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老师总结归纳要有点有面有要求,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评价能力得到同步训练。既提高了学生作文、改文、评文的兴趣,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岂不美哉快哉?

四、鼓励学生多写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愿意写、写得出、写得好作文,语文教师还应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比如,语言的表达,文章的顺序、结构,材料的选取、安排,审题的准确,联想、想象、象征、对比、烘托等各种表现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快速作文等。这些都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失时机灵活巧妙地讲授给学生。每次三五分钟即可。日积月累,灵活运用。学生作文定然增色多多。

教师要经常引导教育学生,作文贵在作,不作不成文。平时要多写日记,写周记,写读书笔记,写大作文小作文。一句话,贵在多写,熟能生巧,多写笔生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像画家每天都要写生一样。不断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要有一种写作欲望,不要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作为学生来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多进行写作实践,无论是对提高作文能力,还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都是大有好处的。

五、指导学生要善于模仿

写作需要生活、需要思想,而中学生的生活面还比较窄,思想尚不够成熟,还不可能形成一套具体的系统的对于写作以及对于生活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他们在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时,还需要广泛吸取别人写作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就像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先必须从临摹开始,中学生写作,也要从临摹开始,摹仿句子、段落,摹仿篇章、语言,摹仿结构、立意等。比如在给学生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就要求学生模仿第二自然段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及后面对捕鸟过程的精当的动词描写,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中让学生学习课文的结构模仿……这些模仿,为学生写作夯实了基础,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只要我们细心指导,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效仿古今名家,把他们平时读书摘抄的资料,积累的优美的语句,有机的运用到相应的文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感到这样做,确实既丰富了写作材料,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整体写作水平。从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大大激发作文的积极性。

总之,面对农村中学生基础差,素质不高,学习条件落后等不利因素。我们要发挥农村自然人文优势,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潜在因素,多想一些对策,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使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走全方位的开放型的作文教学之路,共同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工作单位:盂县西烟联校西邢小学 作者姓名:侯健萍 内容摘要: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更不需要他人的强迫。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学习的基础,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农村小学生淳朴、善良,他们身上少了城市小学生身上的冷漠与浮躁。但从学习习惯方面讲,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我想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提出一些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学习习惯;方法措施;培养习惯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书写不规范,不认真的习惯;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上课精力不集中,好走神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等。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势在必行,尤其为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犹如滴水穿石,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抓起,从具体问题抓起。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良好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下面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改进方法与措施。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树立榜样的作用

有一句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文明家长也绝对不可能教育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一个作风不良的教师一定不会教育出一批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完全影响着孩子,所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方

法,老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假我们是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那么教出的学生也肯定不差。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板书到批改作业,都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可见,榜样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具有不可忽视作用。

(二)、培养整理学习用具的习惯

孩子养成一定的自理能力时,要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具的习惯。教师应在每天上课时安排学生学习、看书的时间,在孩子学习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整理学习用具。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左边的放在左上角,右边的放在右上角,等候教师上课。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上课时忙乱,又可保证学习用具齐全,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养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三)、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要让小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生字、新词肯定要自己完成,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实在弄不明白的,留到上课听老师讲解分析来消化,要是老师上课没讲到,或是自己听到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课后问老师或同学,还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学习。其次是理解课文内容,课前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后面提出的重点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有疑问,上课要注意听老师讲课,争取弄明白每一个问题。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预习课文,教会学生怎样预习,把重点难点理出来,以问题或纲要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等学生已经学会预习了,老师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请教老师。只有做好的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孩子充满自信的学习,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1、安排的作业要适度、适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手腕肌肉未发育完全,长时间书写会疲劳、厌烦,况且过量的作业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即使做了,也马虎了事,甚至会引起做作业时思维堵塞等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低年级学生每天只应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而高年级学生每天也只能安排半小时左右的课堂作业。这些作业都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而且要少而精,但作业要求必须明确:①作业本要干净;②作业书写要正确;③作业速度要快。检查时还要适时给予表扬奖励,及时展示好的作业,这样做,学生就不会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厌烦心理,做作业时就不会马虎了事,相反,而是认认真真,每一次作业都清清楚楚,正确率高,速度快。 2、努力把学生引入做作业的境界

要求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检验其掌握知识巩固程度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却不知道做作业有什么用,只因为是老师布置的,不得不做,有的学生课后不看书、不整理、不理解、不消化就忙着做作业,这样,即使做了作业,也没有多大效果。因而要让学生明白做作业的意义,家庭作业是非做不可的。每道作业题与课堂学习的教材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要使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的习惯,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因为当天的功课刚学过,印象还比较深刻,做起来顺利,准确率高,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就能做完。如果拖拖拉拉积在一块,就会生厌。学生学过的知识没能加以巩固,做起来会觉得力不从心,因而往往就会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更重要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复习的重要工具,是预习的准备,今天的作业完不成,明天的新课就不容易听懂了。

(五)、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培养自觉改正的习惯,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二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不懂就问,弄懂为止。三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

不足,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

习惯是我们的终身伴侣,是最好的帮手,但它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负担。它会推动我们前进,也可以拖累我们失败。习惯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同样责不可卸。驾驭人生,驾驭习惯,让我们先来做习惯的主人,让好习惯带我们走向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