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

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

毕文亮

摘要:面对全球化开放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民族文化 打基础的任务,这门学科本身就渗透着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站在一个制高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制高点

著名艺术教育家方堃告诫我们:“一定要记住学做人、学文化、学专业的宗旨,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否则,任何所谓成材之说都是无稽之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想,在语文教学中,要站在一个制高点,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并实施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 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或基本能力的教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它传授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

(一) 让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在诗歌中潜移默化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崇尚礼仪等特征,这些内容在古诗词、文言文中 有着集中的体现。在讲授过程中,切入点可以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诗歌中的某个细节、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有关故事等等。例如:我在讲小学六年级正气歌一组课文中的《苏武牧羊》,为了突出意志坚定不动摇、坚贞不屈、有血有肉的特点,我搜集材料理解“难中难,节不褥”等内容,先听歌,再看图片:匈奴贵族威胁诱降,不屈服,又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渴饮雪,饥吞毡的情景,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感受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开阔了视野。《过零丁洋》体现的是舍生取义和高尚的民族气节;鲁迅的愿为自己献给祖国的爱国诗《自提小像》。

(二) 让真善美的情感在诵读中绽放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诗词歌赋的学习,要达到熟读成诵,不可在诵读中理解掌握,体悟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三) 让传统文化的神韵在学生笔尖行走

注重课堂小练笔。从教师的教出发,把小练笔和口语交际,课后练习等内容,教学结合起来,将古诗文相关知识迁移到作文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思路有的放矢,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目的。

二、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课前能力训练

1、 趣讲历史小故事

让学生准备四大名著中的小故事,如:“猴王出世”、“武松打虎”、“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等等,来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突破口。

2、 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美

让学生积累古代故事,如《西门豹》、《田忌赛马》等,先哲语录,如《论语》、《舍生取义》,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意志,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文化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美的熏陶,还要学生每天积累一两句《三字经》、《弟子规》,感受其内在的美。

三、 引入多媒体

例如,在《晏子使楚》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晏子来到楚国城门外,接待他的楚国官员让其从小门洞进入,学生们对此是愤愤不已,对楚国人以貌看人议论纷纷。以图画、音频来代替枯燥的文字,化无形为有形,化晦涩为生动,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化都与先前文化存在着传承关系,当代教育在力求发展的同时,应时时关注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按照工作计划,我校语文课题组顺利进行了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围绕我们确定阶段总结的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组织了系列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一、实验情况综述

1、动员发动情况。

课题组组建后,向实验教师传达课题设计的背景与意图,传达全国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带领各实验教师根据年段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和方案。

2、选好文本,以文本为抓手展开传统文化学习。

文化传承以文字为主要载体,学生学习以阅读为主要方式。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我们选择了一、二年级以《三字经》、三、四年级以“经典诗文”、五、六年级以“经典文章及名著”等作为学习材料,学习一些简短的文言文。以 “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 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在本学年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五单元就是让学生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我让学生去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不仅在课文教学和口语交际中实施了,习作时还让学生动笔写了。而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向全校同学介绍传统节日和“有趣的汉字”。

(1)开展了全校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2)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行了校“书香飘飘,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二、实验效果分析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自从课题组开展了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之后,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一些课外阅读用的文言短文,不少学生稍经点拨便可以顺利翻译出来,一次次活动推动着他们一次次反复阅读,读出了情,读出了味,读出了文化。其他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生就获得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语权。

2、学生阅读习惯和认知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在经典阅读活动期间,好多学生都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经典,带给他们空前的充实感;充实又使他们体验着生命的幸福状态。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经历,为年轻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名著与现实的相互映射,使同学们增添了一份以古观今、知人论世的使命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善着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不少同学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与实践任务,也有个别同学欲打退堂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渐渐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评比表彰,激发他们的意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由于学习以阅读为主,而阅读又以文言学习为主,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加之教师的辅导不能及时有效地跟上,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也影响到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下一步工作中,要尽量多地组织一些学习指导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和趣味游艺活动,调整和舒缓情绪,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关注社会,走进生活,立体的全方位的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靖边六小语文课题组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