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xx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异地高考“不怕慢就怕站”

袁新文 20xx年01月04日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做支撑,必须与全面综合改革相协调 20xx年岁末,“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揭开面纱。由于设限多、门槛高、难度大,再加上有些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缺失,各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的思路和举措充分表明,异地高考改革的大门已然开启,高考户籍制度不再是难以融化的“坚冰”。

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不仅是百姓的多年夙愿,更是衡量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异地高考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但是,异地高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就业、住房、社保、公共服务、人口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异地高考既要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迫切诉求,又必须充分考量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与现实可能。

在人口流入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北京市目前的常住人口已达2000多万,随迁子女人数快速增长,到20xx年,北京市一年级入学人口将从目前的10万剧增到18万,小学在校生总量预计从68万跃升至84万,而且之后几年还将持续增长。上海、广东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为此,不少人忧虑,如果现阶段大面积放开异地高考,大量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会涌入相对发达的城市,城市管理“压力山大”的问题将不可避免。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深刻时评之一

“文化墙”就是地地道道的“遮羞

近日,人民网记者从甘肃漳县境内212国道经过时发现,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部分墙体已经刷成白色。这些墙是今年10月份开始建的。“是公家(政府)修的,具体哪个单位不太清楚。”几位村民的回答大同小异。一位齐姓村民表示,这些墙是“扶贫项目”,但除了这些墙,他“再没听见其他的扶贫项目”。当地村民们认为,这些墙“最大的作用就是遮丑,农民房子不好看。”(12月4日《西安日报》)

诚如这些村民所言,当地政府修建的漂亮的高墙,目的是为了用来遮羞,遮住村民破旧的房屋,让前来检查的领导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当地官员不但面子上好看,仕途还有可能因此一帆风顺。

其实,修建“遮羞墙”这种做法,并不是漳县首创,比如,20xx年,甘肃永靖县部分公路两边,就砌了9处总长度2公里多的高墙,用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和院落;而为了配合郑州创建文明城市大检查,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在政府门前的老街两侧建起了两道绵延2千多米的高墙,把道路两边的杂物挡住,使老街“不那么难看”;江苏南京也连夜在待拆的南西营村土房子前突击盖起了围墙,这些围墙,都被群众形象地比喻为“遮羞墙”。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深刻时评之二

2元钱韭菜5000元检测?

遇到有问题的产品,可将样品送至相关部门检测,但面对高额检测费,不少市民选择放弃。以一捆韭菜为例,每一项指标的检测需要100元左右,按照50种指标全部检测来算,一个样品可能就要花费5000元左右,而购买这捆韭菜只花了2元钱。(6月29日《齐鲁晚报》)

“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维权成本之高。维权成本高体现在多个方面,检测费居高不下是其中之一。一捆韭菜才2元钱,检测费居然高达5000元,这就客观上吓阻消费者维权。消费者无奈放弃维权,只会让亲者痛、丑者快,因为自身权益无法捍卫,而那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厂家、商家则会躲过一劫,偷着乐。

这些年,虚高的检测费,让消费者啧有烦言。更令人悲哀的是,有时舍得血本进行了检测,食品或产品被检测出了问题,也不意味着就能维权成功。一个案例是,济南吴先生怀疑买到的火腿有问题,送去检验,一共检了8项指标,花了1600元检测费。高额检测费虽然换回了一个“所检样品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不合格”的结论,但是,“人家这种火腿该卖还是卖,最后我花1600元买了个‘以后不买了’。”

当然,许多时候要维权,检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不能让高检测费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拦路虎。不妨从三方面化解。首先,应大幅度降低检测费。不少检测部门一方面享受着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却以高额检测费谋利,这显然不合理;其次,推行公益检测制度;最后,由被检测食品或产品企业埋单。此外,还不妨从改进检测技术入手。据报道,目前发达国家实施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不仅灵敏度高、检测时间快——几分钟就检测出来,而传统技术需要几天,更重要的是检测成本低——测10~30项指标才50元。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xx.1.4-20xx.1.23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异地高考“不怕慢就怕站”

袁新文 20xx年01月04日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做支撑,必须与全面综合改革相协调

20xx年岁末,“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揭开面纱。由于设限多、门槛高、难度大,再加上有些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缺失,各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的思路和举措充分表明,异地高考改革的大门已然开启,高考户籍制度不再是难以融化的“坚冰”。

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不仅是百姓的多年夙愿,更是衡量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异地高考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但是,异地高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就业、住房、社保、公共服务、人口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异地高考既要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迫切诉求,又必须充分考量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与现实可能。

在人口流入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北京市目前的常住人口已达2000多万,随迁子女人数快速增长,到20xx年,北京市一年级入学人口将从目前的10万剧增到18万,小学在校生总量预计从68万跃升至84万,而且之后几年还将持续增长。上海、广东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为此,不少人忧虑,如果现阶段大面积放开异地高考,大量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会涌入相对发达的城市,城市管理“压力山大”的问题将不可避免。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深刻时评之一[1]

时评文章

“文化墙”就是地地道道的“遮羞

近日,人民网记者从甘肃漳县境内212国道经过时发现,沿线的部分村庄在路边竖起了一堵堵高约两米、用琉璃瓦装饰的墙,将路边农户的房屋遮挡住,部分墙体已经刷成白色。这些墙是今年10月份开始建的。“是公家(政府)修的,具体哪个单位不太清楚。”几位村民的回答大同小异。一位齐姓村民表示,这些墙是“扶贫项目”,但除了这些墙,他“再没听见其他的扶贫项目”。当地村民们认为,这些墙“最大的作用就是遮丑,农民房子不好看。”(12月4日《西安日报》)

诚如这些村民所言,当地政府修建的漂亮的高墙,目的是为了用来遮羞,遮住村民破旧的房屋,让前来检查的领导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当地官员不但面子上好看,仕途还有可能因此一帆风顺。

其实,修建“遮羞墙”这种做法,并不是漳县首创,比如,20xx年,甘肃永靖县部分公路两边,就砌了9处总长度2公里多的高墙,用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和院落;而为了配合郑州创建文明城市大检查,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在政府门前的老街两侧建起了两道绵延2千多米的高墙,把道路两边的杂物挡住,使老街“不那么难看”;江苏南京也连夜在待拆的南西营村土房子前突击盖起了围墙,这些围墙,都被群众形象地比喻为“遮羞墙”。 这些“遮羞墙”,当地政府都会赋予其一个好听的名字,有的称之为“美化工程”,有的称其是“文化墙”。然而,漂亮光鲜的名字遮不住那些官员美化政绩的邪念,“遮羞墙”暴露了很多问题。一是暴露了基层官员的虚假政绩。基层官员修建“遮羞墙”,无非是为了敷衍上级检查,给上级留下美好印象。至于“遮羞墙”背后的脏乱差,贫穷和落后,则根本无暇去管,也无心去管。二是暴露了上级官员的一些问题。一些官员视察、检查工作,都是走马观花,他们看的是表面,参观的是地方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看不到这些工程背后的脏乱差和假恶丑。这种没有真正走进基层,没有真正深入老百姓之中的视察和检查,则被老百姓称为“扰民工程”。

…… …… 余下全文

篇六 :时评写作

第一个是简述时评写作选题的来源,不少于300

第二个是写一篇时事评论,不少于750字

“时评”是“时政评论”与“时事评论”的略称。它包括新闻评论,既可以取材于新闻,也可以就作者身边或心头的事发表看法。处理好“选题”问题,是时评写作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是政府执政。对政府在制定、执行政策中出现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有经常性的探讨,涉及面极广,包括违法行政(如《质疑“逼企业上网》)、地方保护主义(如《有没有“地方的公正”》)、形式主义(如《献礼工程在等什么》)、贪污腐败(如《岂容“奸民治善民”》)等。二是法制建设。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正义问题,具体包括执法机关的效能、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程序的公正等,如《“刑讯有功”论》、《执法机关怎样挽回“影响”》等。三是市场竞争。主要是就公平和效率、平等和垄断、事业和企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如《非卖品应终结》、《“国有资产”靠垄断保护?》。四是公民权益。这类题材主要涉及公民的具体权益,关注弱势群体,如《请注意保护受害的姐妹》、《患者终于成了“消费者”》等。其他的诸如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媒体舆论监督等领域。目光更多地是落在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领域,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处境出发,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 …… 余下全文

篇七 :时评—城市垃圾

一、新闻链接

1. 20xx年我国废旧物资回收额达490余亿元,资源再生企业就业人数约140余万人,全国有18余万个回收网点,再生工厂约有5000余家。北京市的废旧物资回收量相当于垃圾产生量的8%;天津市的废旧物资回收量相当于垃圾产生量13%,尽管如此,我国资源回收率仍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靠节约发展,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在人均自然资源偏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垃圾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美国1000多个市镇对垃圾以袋、罐计算收费,垃圾的产量从19xx年的每人1周3桶减少到19xx年的每人1周1桶;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垃圾量为4桶,需交纳排污费13.25美元,每增加1桶,加收9美元,该规定实施后垃圾量减少了25%以上。 在德国,垃圾处理费的征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向城市居民收费,另一类是向生产商收费(又称产品费)。对于居民收费来说,德国的各个城市的垃圾收费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是按户收费,以垃圾处理税或固定费率的方式收取;有的是按垃圾排放量来收取。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按户征收垃圾处理费的方式,部分城市开始试用计量收费制,按不同废物、不同量收取不同费用。产品费的征收更充分地反映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要求生产商对其生产的产品全部生命周期负责。产品费的征收对于约束生产商使用过多的原材料,促进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筹集垃圾处理资金都有较大的帮助。

…… …… 余下全文

篇八 :组工时评范文展示

政府信息公开自曝“家丑”又何妨?

20xx年x月下旬,中国政府网在首页挂出专题,总结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还邀请网友对各省各部门信息公开的实绩点赞。(人民网,1月x日)

为何在政府信息公开中自我表扬的多、自我批评的少?各省各部门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晒在了中国政府网上,表明各省各部门敢于亮相说“家底”谈成绩,敢于接受媒体和网友的监督和说三道四。既然如此,又何必遮遮掩掩?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具的报告在梳理这些公开信息后,在称赞之余,也指出部分政府和部门公开信息缺乏内容,总结成绩倒是一大段,而谈到不足处则略显底气不够。比较各省各部门的公开信息,从排版到配图布局到具体行文风格,都千差万别,或简要,配以简短文字说明,加上系列图表和相关链接,或长篇总结,各种事项数据一一详列。虽然舆论对此褒贬不一,称之太简单,或太复杂,总之看得不是太清楚明白。但不管如何,此次政府信息公开这毕竟只是“破天荒头一遭”,甚至还被一些媒体称为“史上最佳”,因为根据《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国办发[20xx]12号)的要求,各省各部门在信息公开上要制定借分解细化方案和进度安排,并于20xx年底前向国务院报送落实情况。如今各省各部门交上的答卷,既有出彩处,又有一些为公众不满之处。诸如,总结简单、呆板,这说明相关地方和部门平时没做太多实事,因而言之无物。作者:赵杨:2733740549兼职代笔此类文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