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    空气

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1、  原理:汞(Hg)+氧气(O2)→氧化汞(HgO);氧化汞→汞+氧气;

2、  实验现象: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红色粉末变成了银白色且有气泡冒出。

3、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氮气占五分之四。

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教材27页)

1、  原理:红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气体变为固体,除去了氧气]

2、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  分析: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P2O5使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延导气管进入集气瓶填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4、  注意事项:①红磷的量过量;②点燃红磷后立即升入集气瓶并立即把塞子塞紧;③待容器达到常温时打开止水夹;④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保证装置气密性好。

…… …… 余下全文

篇二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一.   空气

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

空气的研究: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拉瓦锡经实验得出的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9世纪末人们的发现:氦、氖、氩、氪、氙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目的):

①做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失败)

②在集气瓶里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④点燃燃烧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⑤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⑥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现象:红磷在瓶内持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到室温,打开止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总体积(瓶内空气)的五分之一。

验装置的密闭性不好的结果:会造成结果偏小

事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原因: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让 P2O5 溶于水中。

实验选用红磷而不选用蜡烛的原因:在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红磷燃烧的产物P2O5是固体,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而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体总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气压基本不变,实验结果偏小.

将点燃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一.  空气

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 …… 余下全文

篇七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 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 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 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 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 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

一.   空气

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