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08070122 政教 蒋武

爱是艺术,我从未这样想过。我想,不是我们粗俗,而是弗洛姆的思维和我们不同,在书中,他把爱与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融合在一起,使爱升华为艺 术,使人们从粗俗的意境中走了出来,进入美的意境,从中感受到爱的魅力。

我感动于书中所说的一个句子,“母亲爱他的孩子,是因为这是他的孩子,而不是因为孩子听话和表现优秀,或者孩子能满足她的愿望,所以母爱的基础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母亲的孩子,都是大地之子”。

的确,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她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是残疾的,母亲应该会悉心地呵护他。孩子就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孩子就是母亲自己的一部分。法律规定“家人不能包庇、隐藏犯罪嫌疑人”,我真的很难想象,犯了罪的、绝望的孩子回到家,希望得到母亲的温暖、呵护,母亲却不得不得亲自把他送到监狱。儿子始终相信母亲永远爱我,不管我如何卑微,不管我如何贫穷,不管我有多少罪孽,母亲会帮助我、拯救我、祝福我。因此,我认为,一些小的案子,如果亲情能够感化罪犯,总比进监狱要好,亲情比法律有时起得作用更大。他进了监狱,就被贴上了一个“标签”,即使出了监狱,也会被人歧视,很有可能疯狂报复,再次作案。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相信,理性的母爱胜过冷冰冰的专制惩罚,用爱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过错,重新做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爱的艺术 弗洛姆 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 弗洛姆

题记: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前言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对爱情的三个错误看法

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 …… 余下全文

篇三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没有很细致的去读,只是大致粗略的看一遍。关于爱,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是追求爱的最终目的都是大同小异的。当看到弗洛姆这本书时,知道是说关于爱的,觉得讲爱已经很老掉牙的东西了。但是题目《爱的艺术》中“艺术”两个字吸引了我,我想知道爱怎么与艺术挂钩,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我以为我会看不下去,但是一目十行的就给看完了。它里面有些东西说的太深奥了,有些是我理解不了的,但是语言又通俗易懂,可能就是这样矛盾的感觉使我读完了这本书。对于爱,我觉得我还很欠缺,我很想再深探一下这本书。 去网上查了一下关于他的资料。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xx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xx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19xx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人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 …… 余下全文

篇四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书名:《爱的艺术》

作者:【美】艾.弗洛姆 李鸣健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类型:自购书

内容笔记: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

·产生在爱这件事情上一无所学的观点的原因

① 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是否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的问题。

② 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的问题

③ 人们不了解“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 ”之间的区别。

·学会一门艺术的步骤是什么?

① 掌握理论

② 掌握实践

③ 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一) 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意识到自己,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的这一切,使得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人——所有时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永远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古希腊艺术读书报告

梳理古希腊艺术相关知识

读书报告

古希腊艺术

目录

目录 .................................................................................................................................................. 1

一、概述........................................................................................................................................... 2

二、古希腊艺术发展历程 ............................................................................................................... 3

2.1几何时期 ............................................................................................................................. 3

…… …… 余下全文

篇六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超全版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

  

一 作者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 ;《新爱洛伊斯》(1761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爱弥儿》(1762年);《山中书简》(1763年) ;《忏悔录》(1788年) 等。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发展。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

二 成书背景

《爱弥儿》成书于1757年,这时候的西欧,正是资本主义日益壮大,封建社会面临崩溃,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资产阶级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而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受着天主教的全面统治,儿童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由于“原罪说”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教育目的,也就成了通过对儿童的约束、限制来改变儿童的本性,以洗清儿童生来有之的“罪恶”。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使得资产阶级不会也不可能继续容忍这种状况,反对封建专制,扫除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也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其资产阶级思想。在这种背景下,卢梭写出了《爱弥儿》。所以《爱弥儿》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述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 …… 余下全文

篇七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这本书著于19世纪50年代,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虽然说这本书问世距离现在已有50多年,但它对爱的认识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启示作用,特别对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中国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开门见山,指明爱是一种艺术,需要学习和实践;其次从爱的理论出发分别阐释爱对于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爱的对象(母爱、兄弟的爱、性爱、自爱、对上帝之爱);再次阐明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最后提出了爱的实践。作者思路清晰,条理明确,论证严密,批判和吸收了各学派、各学者的思想,文章充斥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爱的批判,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大机械时代有相似之处,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中国也存在。

由于对本书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很深入的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只能从中选取一些内容,谈谈我对弗洛姆关于爱的观点的理解。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看到《爱的艺术》这本书时大多首先想到的是爱情,那么我们就从爱情开始谈谈我对弗洛姆关于爱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小说中,电影中,歌曲中有很多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人们常常用海誓山盟,天荒地老,一见钟情来形容爱情,所以人们用宿命论来理解爱情,相信爱情是上天注定的,在冥冥之中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等你,认为爱情就是缘分,从来也没有认识到:爱,是需要学习的东西。文章中指出,人们认为爱没有任何可学习之处是因为:

…… …… 余下全文

篇八 :《简·爱》读书报告.

目录

1. 第一章 前言1.1 作者背景及写作风格1.2 社会背景2. 第二章 《乱世佳人》读后感2.1 选择《乱世佳人》的原因2.2 喜欢的句子与段落2.3 《乱世佳人》中心思想3. 第三章 阅读后的启发参考文献

7

《简·爱》读书报告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摘要

关键词: 独立;坚强;自由;平等

1.第一章 前言

1.1 作者背景及写作风格

《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位女性写作最纯粹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所包蕴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作品受到社会时代和思想背景影响,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命运和性格都是具有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的。对于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女性地位的异化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就侧重于分析其笔下《乱世佳人》女性地位的异化,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探寻出玛格丽特·米切尔迅文学作品形成的深厚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作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外国当代文学史上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其对同类的无比关爱、同情、怜悯和理解,自觉老道地把女人的故事叙说得有声有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