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 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陶艺欣赏与制作报告

                

          

         

     

陶艺学号         

                                         20##-12-25

…… …… 余下全文

篇四 :陶艺心得体会

综合材料创作——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男孩子的我们在小时候就有爱动手的习惯,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长江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会利用长江水及沙石来搭建小建筑和一些孩子眼中其他的有趣的玩物,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在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三个学年里终于等来了这门吸引我许久的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材料创作,最特别的是这门课是由叶双贵老师指导我们。叶老师在我们刚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就给我们上过专业课,正因这次课程是我们熟知的叶老师上课,我们倍感亲切和兴奋。周四上午我大早来到了陶艺工作室门口,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进入创作工作室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大量的陶艺作品,那些作品在经过同学们的细心推敲和精心创作之后仿佛成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生命体,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真和对艺术的理解及叶老师的精心指导才能有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体会

中国陶艺——无法复制的辉煌

陶艺学号:818 名:李显光 班级学号:072093-08 学号:20091001243

在高中时就了解到中国的英文单词和陶艺是同一个,刚开始很好奇经过查询后大概的知道了其中的缘由:china一词是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从此便对陶艺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很想近距离的见识一下曾今乃至现在都作为中国代名词的中国陶瓷。于是在大学知道我们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之后便选了这门课,不过这个愿望是在我第三次选的时候实现了,当时得知没被踢的时候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虽然现在这门课已经结束有一个多星期了,但课堂上讲解的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以及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现在仍然印象深刻。再次想起,不禁又被中国古代的陶瓷艺人的卓越智慧及独具匠心所折服,下面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及自己的在实践中的过程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后我所知道的中国陶瓷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不过那时的并不能称作瓷,而是陶。我们的祖先一直对美食比较感兴趣,其他种族还在吃生食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发现了熟食比生食更加健康并开始吃熟食。接着便发现熟食的做法不只是烤,还有炖。其炊具有刚开始的找天然石头变成了制作炊具。于是陶器便应运而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沙质胎体居多,其制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

玉器心得体会(分析报告)

专业: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班级10机制3

姓名:邵加松          学号:10321317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同时也以陶瓷而闻名于天下,我经过一学期对陶艺的学习,了解到了在古代我国陶艺技术超越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远近闻名的宜兴紫砂陶,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紫砂陶的起始,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如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此句不仅说明宋元间已有紫砂器,更显示了文人也给予了紫泥以诗意的颂赞。明万历年前的供春,是紫砂艺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创始篇〉记载金沙寺僧是第一个制作紫砂器的人,但并非专业陶工,供春于金沙寺僧学得制陶术而渐起制陶。供春活动的期间自十六世纪初期至中期,与此同一时期稍后也起始了一些紫砂名家,如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等人,促进了宜兴紫砂壶的兴起发展,陶艺也日臻完善,董翰始造菱花壶式,以自然植物花卉图案,配合筋纹线条,用写意手法而成。赵梁则匠心于提梁式茶壶,起始了气势大方的造型风格。此后又有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蒋伯荂等名家出现。时大彬制作从大壶到小壶各种不同风格造型茶壶。李仲芳擅于书法,徐友泉、欧正春与同期的陈仲美同以仿古铜器见长,仿各种古玩器,如花杯、酒壿、祭器等。从供春开始到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已不仅是生活日用器皿,而开始实用与艺术并蒂的发展,百花壶风,百家争鸣。

…… …… 余下全文

篇七 :陶艺课的心得体会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当初,我心心念念的陶艺课也到了尾声了。回想起来,选课时的兵荒马乱还历历在目。周日的选修课,我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并且容易过关的课程。琳琅满目的选修课,究竟要选哪一门?我为此头疼了很久。陶艺课,通俗来说,就是玩泥巴,应该会很有趣的。我 也可以顺便童真一回。在我挤破头,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我终于坐在陶艺课的课室里。才发现,陶艺课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说,陶艺课,是一门讲究心灵手巧 的可是,看了那么多的作品,确实也是这样。当下,我心里可是后悔死了。要知道,我最不擅长的就是手工。可想而知,心灵手巧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神话。于是,每节操作课对我来说,就是劫数。每节课我都在认真看完老师的示范之后,绞尽脑汁构思自己的作品。笨手笨脚的我,老是赶在最后一刻才勉强把作业交上了。每次上完课,我总是班里最狼狈的一个。也许是熟能生巧吧,想我这样一个笨手笨脚的人,现在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我最喜欢的是猪)。当然,我现在虽然不能说得上心灵手巧,但是,经过这学期是训练,我也学会了享受做陶艺的快乐,我的手指的灵活度和配合度也大大提高了。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吧!

…… …… 余下全文

篇八 :陶艺心得

第一天的课程,任务是自由体会感受泥巴的“生命”和灵气。我们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开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时候跟朋友们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忆,想起了快乐的童年。经过自己动手做了此东西,更准确的说是试着捏了些东西之后发现,其实真的不是特别容易啊。跟着老师学习,不仅仅能学到专业上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没有的。细节能看出很多东西,老师很注重细节,他常常教诲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教诲我们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美,我们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体验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技法。我从开始学习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我重复了五次,失败了四次,但是我坚持地练习,终于我成功了。

最后陶艺课结束,我做了6个作品,但是让我满意的只有一个,是设计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艺非几日内就能练成精湛的技艺与娴熟的手法,在接触陶艺的短短几周内,我只在乎我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我的素质与修养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升华。时间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细致或是气势恢宏的陶艺作品,但我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爱上陶的纯,爱上陶的美。虽说我捏的时候,有的时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乐在其中,自己制作出的6个作品虽说不是特别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很是喜欢。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与动手操作,我对陶艺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刚开始时候我们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分类等等有关陶艺的基本知识,往后几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捏出了好多可爱精巧的东西,虽说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是我们第一次捏出来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作品。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非常喜欢这门课,我要在以后的业余时间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体出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这几周的涅泥选修,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与道理,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顺利,有的边边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别满意,心里就有点着急,这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通过这次涅泥,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物试验中、配制药品过程中、药品后续总结中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紧张,在细小的环节中,更应该有耐心,冷静下来,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结果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慢慢的做,这时候更应该有耐心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