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一、管理的定义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我:管理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误区:管人理事,把人管好了,事情就处理好了,反例:

客观:

1、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要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6、管理是一种职责分配,只有分配责任,人才才会真正被培养起来;

7、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绩效部门>职能部门)

二、组织定义

组织为目标而存在,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是一个“家”。正式组织:是指挥运用权力、责任和目标来联结人群的集合。家庭组织:是指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来联结人群的集合。反例:

2、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

3、组织中人人公平而非平等。

4、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

三、组织结构

(一)企业发展阶段

1、创业阶段:关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2、成长阶段:关注销售网络建设、规模的扩张以及品牌的积累——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能力的竟争。(职能型结构)

…… …… 余下全文

篇二 :《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什么是管理

读书有二种方式,一种起始于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抱着求知的心态;一种是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同时自己也有心得,通过读书梳理自己的认知。

公司发了本《管理的常识》给经理人。读此书,以第二种方式。

自己对管理这个话题有自己见解。虽然通过项目实施灌输给客户,能让客户接受。但依然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改善(谈不上完善)。

《管理的常识》包括了7个主题,第一个是“什么是管理”。本文的心得,针对这个主题。 管理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作者的答案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她以海尔售后管理为例,海尔的星级服务就是“三个一”(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张地毯) 可能有人对此有异议,觉得管理者如果管事,会沉浸在琐事中。

我认可作者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管理既不是管人,也不是管事,而是管“人做事的方式”。

海尔的“三个一”,就是售后做事的方式。

之所以有些管理着被琐事所累,因为他们管的不是“做事的方式”,而是“做事的后果”或“具体事务”。

作者谈到管理对绩效负责,非常认同。我们很多项目团队,做得很累,但是没有客户认可的成果出来。项目迟迟无法关闭。我对这类项目的项目经理非常不满。做的东西客户不认可;客户不认可,项目无法推进;项目无法推进,公司无法收款。你不要说自己有多辛苦。宁可你偷懒在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胜过天天泡客户现场,蹭客户的午饭,占客户的网络带宽。世上最可怕的是勤奋的笨蛋,而且他的勤奋只在体力上,脑袋还是懒得很。

…… …… 余下全文

篇三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 读后感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

----读《管理的常识》

最近读了陈春花的《管理的常识》,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皮毛,但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理论、生动有趣的故事、朴素的语言打动了我,给我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管理是“管事”还是“管人”?陈春花 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给我们答案,管理是人、物、事三者的辩证关系,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没有对错,管理就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合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经常在工作中听到员工说,领导要求怎么怎么着,什么是领导?领导是不是管理者?通过读书我了解到领导者和管理者有着根本的区别,领导者需要做的是:定立方向、构建团队、促进变革;管理者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保持稳定、按章行事。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对成长负责,管理者对绩效负责。我的理解是领导负责长远规划,管理者负责眼前的具体事务。领导负责用人,管理负责管事。

峨山禅师在庭院里整理自己被单的故事,很有趣,使我们理解禅师的修行与做事是分不开的,一般人对于修行的最大误解,就是把修行与做事分开来看,其实,无论是修行,还是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不能够运用于生活之中,不能够运用于日常行为中,那就不是最好的,作者进一步引申说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的过程,在普及常识的过程中,做到管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艾伦?默里《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今年7月下旬本人有幸拜读了公司下发的由《华尔街日报》的副总编艾伦·默里著作的《管理的常识:<华尔街日报>萃取全球120年管理思想精粹》一书,作者从现存的管理知识、研究和实践中提炼出精华,按照管理者们最常提出的问题组织主题并给予解答,以简单明晰和较为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以故事以及其他类似故事里的经验教训,将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整合起来,毫无保留的呈现给我们读者。这本书分为十二章,分别就管理的基本概念、领导力、激励、员工、战略、执行、团队、变革、财务常识、走向全球化、道德、管理你自己等方面,叙述这些方面最具活力和实用性的管理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我对各章节的体会如下

第1章——管理。管理无非是四件事:计划、组织、指导、监管,想在管理岗位上取得成功,你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什么(what)、何时(when)、怎样(how)、为什么(why)四个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这一章多个实例说明:好的管理者必须同时是好的领导者。

第2章——领导力。愿景式(Visionary)、辅导式(Coaching)、亲和式(Affiliative)、 民主式(Democratic)、标杆式(Pacesetting)、命令式(Commanding)六种不同类型的领导力,最优秀的领导者不会总是选择某一种方式,而是会在几种方式之间来回游移。哪种最能满足当下的需要,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成就卓越企业的领导者是谦逊的人格与专业化的个人意志的矛盾混合体,更像是林肯和苏格拉底,而非巴顿或者凯撒。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七个基本概念》有感

读《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七个基本概念》有感

营销中心施文国

翻开本书扉页,“献给那些下决心不再在工作中折磨自己和下属的经理人”的献词,便可深深体会作者写作此书的用心良苦。通过读此书,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领悟到那种管理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为管理本身的深奥,粗浅阅读此书,感觉颇为枯燥;但经过细读此书,再结合实际工作点滴,顿觉其字字珠玑。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学习此书并且加以理解和思索,再结合部门管理,定能提高自身素养、领导团队的能力,并学会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常识一书使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管理观念、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及组织平台、权责利的组织匹配,“向上管理”的领导管理、发挥激励措施的有效作用,制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决策、计划与目标的有效结合。现以“什么是激励”为例,结合部门中个人实际管理工作,谈谈我个人的体会,理解. 如果说管理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激励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营销部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如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首先绩效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经营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才能使营销发挥出卓越的竞争力。

…… …… 余下全文

篇六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 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 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 …… 余下全文

篇七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 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 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 …… 余下全文

篇八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刘学兵

读过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认为陈教授独到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总结如下 :

一、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 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