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心中的顽石》读书笔记

《心中的顽石》读书笔记

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心中的顽石》。它的内容是:有一户人家的菜地上有一块大石头,宽四十公分,高十公分。经常会把人弄跌倒,儿子就想把石头挖走,爸爸却认为石头很大,儿子是挖不走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当了爸爸。一天,媳妇来问爸爸:“可不可以把石头挖走”?因为媳妇经常被这石头绊倒。爸爸却认为石头很重,媳妇是挖不走的。一天早上,媳妇带来了一桶水和锄头,先在石头边浇了水,十几分钟后便开始挖。大家都以为挖这块石头要用一天时间,结果媳妇只花了几分钟就挖出来了。原来石头并不大,只是大家被它那巨大的外表迷惑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段的媳妇的惊讶与豁然开朗,说明她已经明白他们都是被那个石头巨大的外表给骗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在内心里产生畏惧的“顽石”。只要你抱着坚定的信念,就能爬上任何一座陡峭的山峰,并且要让你的世界充满乐观勤奋,不要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的心态。”如果能做到这样,你就会觉得成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小时候,当我认为有些事情十分困难而不愿尝试去做这些事情时,妈妈总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无论什么样的事,不尝试、不行动,怎么能知道它难不难做呢?其实,有些事真的不难!尝试一下,就一定能行!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心中的顽石》心得体会

读《心中的顽石》心得体会

河流镇中心小学 牛峻

近来,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影响教师的100教育美文》。书中有一百零一个花样繁多的故事,有令你提升自信、坚毅顽强、勤奋努力等的故事。故事都不长,但总是蕴藏着不少的人生道理。其中我比较喜欢《心中的顽石》这一个故事: 这故事是说在一条主通道中,有一块大石,路人经常被它绊倒。因为这块石凸出土面的部分很大,所以人们认为这块石头一定藏在土下很深。因此想把它挖走的念头也随之消失。只是避着这块石走。过了许多年,终于有一个小孩下定决心要把这石块挖走,虽然没有什么人支持他,但他还是坚持,最后他有了短短的时间把这块石头挖走了——其实石头只是凸出土面的部分大,但它藏在土里的部分却是少之又少。 因此,不要恐惧面前的困难,也许困难看上去很可怕,就像那块石头,几代人都没有尝试搬开它,但竟是一个小孩轻易的搬开了这块“大石”。千万不要被困难的表面所吓倒,只要你去尝试,就会发现它也许并不强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其实,更多是我们心里的“巨石”。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去探索,去尝试??????这就是真理诞生的过程。

先要有勇气:无论看见什么样的困难,都要鼓起勇气去面对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对付它的,面对困难,面对现实,不因障碍感到恐惧,只因障碍得到勇气。 还要有探索的精神:看见了困难,要向前迈步去探索它,了解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你了解它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它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强大,当你了解他的时候,所有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

责任重于泰山

————观《感动中国》有感

几十年前,金门逃兵案使他陷入两难,一边是给病危母亲送药冒死逃跑的大孝大义,一边是高高悬于他审判员肩上的神圣职责,情与法之间,他毅然选择了承担职责,依据法律处死了那名孝子。远方的母亲正虚弱地躺在床上焦急地等儿子买药归来,他不奢望儿子买的药对她的病有多大起色,只求儿子快点回到她的身边,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可是这位可怜的母亲却再也见不到他的儿子,海峡对岸一个审判员的判决使他们母子从此阴阳两隔。或许在旁人看来,他简直成了心如顽石不通情理的刽子手,可是又有多少人理解他心中的痛苦!判决的那一刻,没有人看到他眼角流下的泪水,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这就是职责。

他,就是《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者高秉涵,一个一生坚守责任的台湾老兵。如果说数十年前他承担的是军人的职责,那么数十年后,他再一次将责任担起,这一次,是为了自己的良心。20多年间,他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其中就包括当年他判决处死的金门逃兵。

“海峡千千,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这是感动中国工作组给予高秉涵老先生的颁奖辞。“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痛哭,是因为乡愁,也是对逃兵的内疚,正是这两个原因,使他的一生担负了两个责任。他说:“我还不能死,还有21位老兵等着我去送,我的责任还没完成。”老人讲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也许只有尽完这责任,他才能放心的离开。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

做好“平凡”的小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当我翻阅到其中的一则故事《做好平凡的小事》,我顿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藏在我心里好久的心结就这样打开了,故事的内容大概如下: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总是被公司当做替补人员,哪儿缺人手就被调到哪儿,自己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这位先生沮丧地向他的同学诉苦道:“这样值得继续干下去么?我觉得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出来。”昔日的同学很认真地告诉他,你经常被调到不同的岗位磨炼,是辛苦的,但只要你努力肯学,应该能胜任,否则你的公司不会做这样的调度。现在,你在工作中的表现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还是努力,那么过不了多久,公司员工之中磨练最多的是你,能为公司贡献才智的也是你,你应该有这种认识。最后,同学又授他一条成功秘诀:肯干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轻怕重,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年轻人认真干下去了,一年后,他终于成了公司中最耀眼的新星。

当我读完这则故事时,我想到了自己,我为自己的胸襟感到羞愧。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但我也遇到了年轻人的困惑。面对领导的安排,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愤怒、不满,我自认为自己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热爱我的岗位,喜欢我的学生,可是当面对不满时,他们全被我抛之脑后,我需要一盏明灯为我指引前进的道路,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盏明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成功秘诀,没错,肯干肯学才能博学多闻,助我成长。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的。我应把工作中遇到的平凡小事做好,用智慧带领孩子们遨游知识的海洋;用爱心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耐心去感化班里那些“特殊”的孩子。这样我也能实现我小小的心愿——尽我之力,帮助祖国的花儿们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乾安县第一小学:于泉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读后感

雷夫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他——《第56号教室的

奇迹》读后感一

作者:督导办 戴光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xx年03月16日 点击数: 263 20xx年3月6—8日,“美国最伟大的教师”、世界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应邀访问北京和上海,进行多场演讲、教学和互动,3000多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心中的教育大师,聆听了他的演讲,反响热烈,将几年来学习雷夫教育理念之风推向了高潮。

雷夫的道德教育被总结在他的作品《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书中他阐述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起作用;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第三阶段,我想取悦于某个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靠仁爱之心起作用;第六阶段,我奉行既定的准则——靠境界起作用。

这套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大受欢迎,传到中国也是被推崇备至,那么,它的“先进性”在究竟哪里呢?

其一,道德教育的方式是将他律变成自律,即从被教育者的视角出发,让其产生道德自觉,这一点跟国内的教育视角恰恰相反。比如雷夫的“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德育的培养的,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自己从思想上产生变化,出于个人的责任感产生道德上的律令,让他自己知道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反观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都是“他律”式的,即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的,对教育者做出了规定、禁止或提出了要求。如《小学生日常守则与行为规范》第八条:要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第二十条:要看有益的图书、报

…… …… 余下全文

篇七 :滴水穿石读后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明白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主要写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小洞是由石头上方的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同一个地方,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奇观。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孜孜不倦,研究电学,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地创作,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由此说明了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我们现在的学生几乎从来都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在家里,不是“小公主”,就是“小皇帝”,甚至“小霸王”;班级里,一部分人有时不完成家庭作业,有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地写完了事,有时甚至还在作业本上“开”了一个个“小天窗”,照这样下去,怎么能够“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呢?

有一次,我发到一张试卷,便细心又细心,仔细又仔细地做了起来。有两道题很难,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毕竟这些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范围。于是,我先做完其他题,再回过来看这些题。天气虽然凉爽,可我却全身燥热。看着那两道题,我一会托着下巴,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天花板,仿佛上面就刻着答案。一会儿又把笔转来转去,可无论我怎么想,躲在我记忆深处的那几个字就是不肯出来。我的脑神经更似乎要爆炸了,怎么也坐不牢。经过我的苦思冥想,还是把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写在了上面。虽然不知道对与错,但至少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滴水穿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认为就是水不停地滴到石头上,最后把石头滴穿了。以前我也是这么看,直到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义。本文主要讲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就是水滴接连不断落下来造成的,即是滴水穿石。并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使其更有说服力,还用“雨水”和“水滴”对比,进一步让我们明白了滴水穿石的道理。是啊,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一块块“顽石”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在生活和学习上,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还有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呢?但如果三心二意、半途而费,那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成功了。此时此刻,我深刻地明白了“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大家一定都知道岳飞吧,他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忠报国,抗击外族入侵,创立了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岳家军。岳飞练功十分刻苦。一天清晨,

北风呼啸,大雪飞舞,和岳飞住在一起的小师兄弟王贵、张显、汤怀都因怕冷不肯起床练功。岳飞躺在床上想,工夫就要夏练三伏,东练三九,若少年不努力,将来用什么报效国家?于是他便迅速起来,穿衣提剑,迎着寒风走出屋子。屋外狂风夹着碎雪直往岳飞衣领里落,冰凉冰凉的,可岳飞不怕这些,依然迎风斗雪,挥剑起舞。他就这样每天坚持不懈地练功,才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了基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