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称 “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前几天,刚刚读了《理想国》的内容,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彻底读懂了这本书谈不上,只是有一些杂乱的读后感想,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 …… 余下全文

篇二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这是读完《理想国》第七卷后的感想。 这一卷里除了著名的洞喻理论外,还有让我非常赞同的观点,那就是关于教育的看法。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然,我也有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

…… …… 余下全文

篇三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柏拉图,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曾经以为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其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地了解它的精髓,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攀爬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青年时从师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他逃回了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之中,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公元前5世纪,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理想国》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是世界哲学史和政治史上的一份瑰宝。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书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

…… …… 余下全文

篇四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同柏拉图的大部分著作一样,是借其师苏格拉底之口完成的一部著作。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它看作一部类似于《论语》般的,只是叙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因为那样的话,《理想国》的作者就不应该是柏拉图而是苏格拉底了。所以我认为《理想国》应是能够反映柏拉图个人观点的著作。

对于柏拉图这个人,在此之前我知之甚少,课本中也因他的唯心思想而对他少有介绍。我比较熟悉的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他最出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这感觉就像是康熙和乾隆的光芒掩盖了雍正的功绩一般。不过通过对《理想国》的阅读,我对他超越千年的智慧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在讨论问题时并不是以真实例子为支撑的,而是更多依靠推论和假设。然而,只要是逻辑,无论是多么精密,它与现实总是有差别的。譬如在讨论守卫者的问题时,苏格拉底提出,温和与拼命不可兼得,然而《史记》中记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士兵勇于公战(拼命)、怯于私斗(温和)。可见,温和与拼命是可以兼得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反证。其中苏格拉底在回答怎样培养守卫者的问题时强调通过教育和抚养使民众成为明辨事理、自愿付出的人,这类似于宋明理学打算通过提高个人修养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不可能的。尽管柏拉图在论证的时候有少量诡辩的色彩,而且书中提到的很多(人是工具化了的人)措施根本无法实施,但这并不妨碍其为千古名著。

…… …… 余下全文

篇五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 1

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 余下全文

篇六 :《理想国》读后感

柏拉图与《理想国》

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名言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 …… 余下全文

篇七 :理想国第七卷概述

理想国第七卷

在该卷中苏格拉底首先为说明受过教育的人和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引入了洞穴喻,说明,习惯了虚假阴影的囚徒们中的一个人如果被解除禁锢,被迫看到火光和真实,首先他会感到不适应,进而会习惯他所认识的到的真实世界而不愿回到囚徒生活,即使回去也会因为他讲的真实和囚徒们认识的虚假不同而遭到囚徒们的耻笑甚至残害。被解禁对应的是哲学家,为了使真正的哲学家愿意统治国家,所以告诉他们他们接受了城邦的教育,有义务治理国家,服务城邦国家。

苏认为教育并不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能力,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如果灵魂不想身体那样转向,灵魂的“眼睛”也就不能看到善者,而灵魂的转向即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需要技巧。只有灵魂达到最高的知识,看到善的并且不热衷权力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其次,苏格拉底进而讨论如何造就上面适于做统治者的人。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将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明天,上升到真正哲学的实在的学问。苏认为这门学问包括算学、几何学、天文学、辩证法,前三项为序言。并依次做出了解释。算学能同时引起相反的感觉,使灵魂通过理性达到真理;几何学的真正目的是纯粹为了知识,研究对象是永恒的事物,能把灵魂引向真理,是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苏认为人们现在对天文学的理解是错的,目前的天文学只能使灵魂向下,应该像研究几何学那样研究天文学,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苏认为利用辩证法可以做到系统的在一切情况下确定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让人看到实在,靠思想本身就能理解善的本质。

…… …… 余下全文

篇八 :理想国第一卷读后感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苏格拉底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一直思考着人类最根本的问题,一直在关心着人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建立真正的城邦,如何去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在他与学生及其他人辩论的过程中,他不断的追逐着真理,也逐渐找到了答案,最终他的学生柏拉图将这些辩论记录成为了一部《理想国》,也给后人留下了反思和纪念。

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在追求的过程中,他得到神谕说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使得他非常不解,自己怎么可能会是最有智慧的人?于是他开始追寻答案,找寻各种有智慧的人进行辩论,最终他明白了,他之所以是最智慧的人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无知。于是他开始追求真理,探索更多自己所困惑不得解答的答案。第一卷中苏格拉底与其他人对于“公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开始他们说:公正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照还。但是马上又有人提出:公正就是对朋友做好事,对敌人做坏事。其后又有人提出:公正就是有利于强者。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这几种看法都不是对公正正确的描述,尽管他自己也无法说明公正到底是什么,但是他却知道公正的人一定是有智慧和极高的品质的,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存在的。“公正”一词是相对于不公正而存在了,在这个社会之中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能够得到平等的权利、都能得到维护自己利益的方法,

…… …… 余下全文